【人物故事】徐少春:良知即道,照亮金蝶25年创业路

2018年10月10日 澳洲金融圈


来源:正和岛(ID: zhenghedao)


  岛 君 说  

徐少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掌门人。80年代末,他辞掉公务员的铁饭碗,只身一人奔赴深圳蛇口。当年的深圳,恰逢改革开放10周年,领风气之先,东风劲吹,满目春意,处处弥漫着让人躁动的气息。这种干事创业的磁场吸引了无数年轻的不安分的灵魂,徐少春就是其中一位。


深圳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梁湘曾说过一句话:“如果要生一千次,我愿生在这个地方;如果要死一千次,我也愿死在这个地方。”金蝶“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从最初做DOS财务软件转向做Windows财务软件,再从财务软件转型做企业ERP软件,然后砸碎ERP迈向“云战略”,历经三次“蝶变”,终于破茧而飞,成为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的领军者。如今,软件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部金蝶创业史,半部中国软件史。”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5年创业历程,在徐少春看来,真正的蝶变就是找回真己。真己,就是每个人的至善之心。徐少春说,“我内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驱动着自己前进,这个无形的力量就是——良知。”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变化、创造和爱的故事。



口 述:徐少春

编 辑:陈为 孙允广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幼时读《林海雪原》,想当少剑波


1963年,我出生在湖南省沅江市的一个小乡村。沅江市地处洞庭湖畔,因“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享有“洞庭明珠”、“江南宝地”的美誉。


我一共兄弟姐妹五个人,我排行老四,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疼爱。那时候,家里虽然贫穷,但人穷志不能短。从小父亲就教我们兄弟姐妹《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从那时候就相信人们内心都是善良的,是有爱心的。


我从小酷爱读书,家里没有电灯,就点着煤油灯看。外面有人来了,我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有邻居就跟我妈说,你那个小儿子是个书呆子。小时候,我最爱读《林海雪原》,梦想成为少剑波那样的英雄人物。当时,这种浪漫主义,是我心中最深的情结。


因为贫穷,我上高中的时候,经常是以咸菜萝卜来填饱肚子。我告诉母亲:“我一定要做金钱的主人,绝不做金钱的奴隶。”这为我从小埋下了立志的种子。等到我创立金蝶后不久,就提出了“五子登科”( 金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的概念,希望员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员工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


恢复高考制度后,父母积极鼓励我去参加高考。1979年我16岁,考取了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当时,我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有人评价说我“文质彬彬,但又锐气十足。”大学期间,我最爱读的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书中写道,人生所有的欢乐都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这一团烈火迸射出来。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1983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一家工厂。当时我为工厂编写了一个工资管理小程序,大大简化了财务人员的工作。从那时起,我心中就有了帮助财务人员从账海中解脱出来的梦想。

深圳挖到第一桶金:5万块钱


由于分配的工作与我并不合拍,我选择了继续深造,考取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师从著名会计理论家杨纪琬先生,成为中国第一批会计电算化硕士研究生。


其间,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论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化、通用化和商品化》,于1987年发表在《电子财会》杂志上,这是我第一次在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论文发表后,湖北武汉无线电六厂一个即将退休的总会计师给我写了一封信:“徐教授,你这篇文章很好!我看了以后,就想着与你合办一个会计软件公司。”原来,这位会计师把我当成教授了。


当时我心里想,原来还可以办一个公司来做这件事。回顾整个创业历程,这一刻,是我创业梦的起点。


1988年,我从财政部科研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我被分配在深圳市财政局预算处,但当时我女朋友章青在山东工作,所以我选择去了山东济南。而原来去济南的那个同学,替代我去了深圳市财政局。


在济南期间,我经常去“三好电脑”逛街,琢磨着能不能办个电脑公司,推广自己研发的财务软件。在济南待了两个半月,感觉山东文化氛围很保守。因为在当时的山东,办公司还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时候,我萌生了离开济南,去深圳打拼的想法。


1988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本苏醒之年”。那时候,民间流传着“摆个小摊,胜过县官”的说法。在深圳的同学不停地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深圳有多好:这里的女人街、跳蚤街可以买到旧衣服、旧电器,甚至很多都是进口的。30年前物质匮乏的我们,是多么渴望更高品质的衣服和电器啊!这些使我眼前一亮,对深圳充满好奇。当然,对我产生最大吸引力的还是深圳开放、包容的氛围,能够让我有机会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


于是,我决心奔赴深圳,追寻梦想。我的导师杨纪琬先生——中国会计届泰斗、财政部会计司司长,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介绍我去深圳市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来到蛇口,一下火车,我就看到一个指示牌——一边指向香港,另一边指向深圳。一看到香港方向,心里马上就反应到,我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蛇口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当时蛇口工业区的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总揽大局,干的风生水起。袁庚提出的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争议广泛,却又深得人心。


当时的深圳,自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已经经历了10年的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年,中国开始接入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年,“大哥大”在深圳街头出现;这一年,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已开工建设一年……1988年的深圳,处处弥漫着创业的气息,空气中蕴含着梦想、生机和活力。


这期间,我一边工作,一边开始编写财务软件。


1991年5月,我正式辞职。在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办理劳动保险的时候,我已经有8年工龄,但却只领取到360元。这笔钱很少,但我并不觉得惋惜;我砸碎了自己的铁饭碗,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创业梦想之中去。1992年1月,邓小平来深圳视察了。当时,全国上下都感觉科技的春天要来了,所以更加坚定了我创业的想法。


我向岳父借了5000元,开始了创业生涯。尽管当时深圳的创业氛围很好,但创业并不容易,成立一家民营企业仍然很艰难。我先承包了一家电子公司的软件开发部,作为创业的过渡。


很快,我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当时,我经常去赛格市场看最新产品,因为硬件比软件更容易赚钱,我就先做起了硬件生意。这期间,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海南客户。因是同学介绍,我对此“一百个放心”,合同也没签,就带着30万元的电脑过去了。但去了之后,这个公司总经理百般刁难,只愿意付一半的钱,我一气之下,就把东西运回了深圳,卖给了与我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深大电话公司,挣了5万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钱,够我10年会计事务所的工资了。


虽然赚了钱,但这次经历也让我摔了个大跟头,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做生意,一定要先签合同,规则第一。


有了第一桶金,我就开始筹备公司了。我写了65页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交给了深圳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审批。当时的深圳市副市长亲自批准我设立民间科技企业。后来,科技局的一个干部告诉我,这是他们见过最好的可行性报告。

1992年1月,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30万元。我给公司取名叫“爱普”,“爱普”反过来就是“普爱”,就是“让爱普洒人间”。英文名字叫Accounting Process Technology,指会计处理技术的意思。“账海无边,何处是岸?”我希望开发出一个财务软件,把财务人员从记账、做账的苦海中解脱出来。我要把爱带给所有财务人员,这是我的初心。

毛阿敏的歌给了“金蝶”灵感


创业的前三年是最艰难的,当时一没有钱,二没有人才。


爱普成立之初,除了我自己外,只有一名员工。我每天带着“爱普财务软件”和伙伴一起骑着自行车,逐个企业进行宣讲。如果企业不买,也可以免费试用。由于产品实用,帮助企业解决了财务报表的难题,爱普软件在财务人员那里口口相传,有口皆碑。短短几个月时间,用户就增加到了30多家,我和同伴忙得不可开交,也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将公司规模做大。


要想在创业初期活下来,就必须克服两个挑战:一是快速获得融资;二是获得高素质人才。解决这两个问题,就能解决公司的生存危机。


于是,我决定对公司进行股权改造,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当时社会上的创投机构还不够发达,更多依赖自身人脉关系。后来,蛇口社会保险公司总经理赵勇表示了对爱普进行投资的意愿。经过磋商,蛇口社会保险公司获得了40%的股权,成为爱普第一大股东。我持股35%,是公司第二大股东。在赵勇的引荐下,美籍华人赵西燕女士也认购了公司2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股改之后,公司由“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紧接着,机会来了。1992年10月,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核心的前提下,要大力发展其他所有制经济。中央政策调整后,深圳加快了改革步伐,大规模引入外资公司,外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当时外资公司使用的财务软件都是国外的,有一个共同缺点——无法处理中文文本及人民币业务。而当时财政部规定,外资企业需要使用人民币作为企业的记账本货币。因此,在处理财务时,外资企业需要一套符合中国特点的软件。


我觉得,这是一个发力点,就从这方面努力。1993年,深圳市远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推出了首个财务软件产品——“金蝶”。


为什么起“金蝶”这个名字呢?实际上是源于《思念》这首歌。1988年的春晚上,毛阿敏唱了《思念》这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深深打动了我:“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再加上,我从小就很喜欢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希望像里面的的主人公一样,充满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于是,我想要给产品起一个很浪漫的名字——金蝶。


金蝶的初心就是希望能够减轻财务人员工作的艰辛。当时,很多财务人员还在使用算盘这种古老的工具来处理财会业务。我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够像一只金色的蝴蝶一样,飞进当时全国1200万名财务工作者的窗口,帮助他们甩掉算盘。


后来,这一理念演变成了金蝶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广告语之一——“用金蝶软件,打天下算盘。”


金蝶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后,由于非常契合当时深圳市场上不同企业对于财务软件的需求,所以销售情况非常好。当时很多客户只记得金蝶这款产品的名字,反而不清楚公司的具体名称。很多客户打电话咨询时候,开口就问:“是不是金蝶软件公司”?实际上,“金蝶”只是公司的一款产品。既然这款产品让客户如此印象深刻,为了让品牌效应的影响力最大化,我就把公司改名为“金蝶”。

三次对自己下手,大破大立


蝶变1:从DOS财务软件到Windows财务软件


金蝶的历史上,经历了3次大的转型,历经三次蝶变。


第一次蝶变是从做DOS财务软件转为做Windows财务软件。


先前时期,财务软件都是基于DOS系统的。1985年,微软推出了一款不同于DOS的计算机系统——Windows1.0。相比DOS系统,Windows系统有两大优势:一是增加了鼠标应用,二是可以进行多任务处理。可是直到1994年之前,Windows系统都没能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因为微软一直没能推出中文版。1994年,第一个中文版Windows系统登录中国。我当时觉得这个系统操作美观,也更加实用,体验程度远远优于DOS系统。我认定Windows系统才是未来的主流。于是想开发一款基于Windows系统的财务软件。


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想法。因为Windows系统还未普及,中国大部分电脑是DOS操作系统的。而且,大部分企业的电脑配置都跟不上最新的Windows系统,金蝶的竞争对手也都是继续开发DOS系统应用的。后来美国股东赵西燕说,美国公司办公室电脑都已经换成Windows系统了,Windows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我下定决心。经过一年时间研发,金蝶于1995年春节后推出了中国首款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For Windows 1.0版”。随后,金蝶又不断对软件进行升级,推出了V2.5版本等。

新软件推出后,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新软件还被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确认为中国首个优秀级Windows版财务软件。金蝶基于Windows系统的软件带动了整个软件业的升级,促进了国内财务软件由DOS系统向Windows系统的迅速转移。

技术领先的产品,带动了金蝶业务高速增长,奠定了金蝶在财务软件行业中的领先地位。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初,是金蝶销售部员工最为忙碌的时候,他们每天几乎都要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坐末班公交车回家。这段时间被金蝶的销售人员称为“最美好的时光”。

蝶变2·从财务软件迈向ERP系统


1997年到2008年,是金蝶的第二次转型期,从开发财务软件到开发企业ERP系统。


1997年是中国ERP行业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国内的ERP市场主要被跨国公司垄断,其中德国SAP、美国四班软件、美国甲骨文等公司占据着ERP高端市场。随着信息化发展,国内财务软件企业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1998年6月,八大财务软件商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向全面企业管理软件进军”的发布会。会上,我呼吁:“中国财务软件公司重任在肩,可以走自己的路。”


金蝶顺应时代,开发了K/3ERP产品,这是一款基于三层构架的ERP系统解决方案,实现了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三合一,并且融合了电子商务功能。K/3获得了市场良好回应。当时珠海励致洋行董事长俞敏说:“中国企业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基础信息化,K/3不像国外软件那样大而全,而是抓住了最核心的东西”。他还特别补充说:“K/3是中国人做的,更适合中国国情。”


这一时期,金蝶的成长速度非常快,业绩也很亮眼。但我无时无刻不担心公司发展,害怕一有闪失,企业就会倒下去。当时的金蝶就像开了一辆跑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我却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001年,金蝶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独立软件厂商。当时,国际资本市场正经历一轮寒冬,纳斯达克指数半年内跌去了4成,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互联网公司一片哀鸿遍野,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蝶能够顺利上市相当不易。

2002年时,ERP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国际方面,甲骨文通过一系列收购,实力大增,与IBM、SAP、微软成为世界四大软件企业,占据着大型企业市场。国内ERP市场进入了“战国时代”,很多硬件厂商开始通过整合资源,进入ERP市场。在低利润的中小企业市场中,国内本土企业的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为了获得客户,国内厂商开打“价格战”,导致整体利润下滑。


金蝶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蓝海,让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当时我认为,中国软件产业之所以做不大,是因为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很多软件企业都在孤军奋战,本土企业需要带动产业生态链群发展。金蝶发布了BOS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在该平台上研制具有自己品牌的管理软件,平台也可为企业进行应用定制和个性化开发。


当时国内厂商还掀起了一场“ERP普及风暴”,希望用标准化的ERP产品大面积占领市场。由于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易于安装、后期维护成本低,这些厂商的占有率大大提高。但金蝶没有这样做,我认为传统的ERP无法解决客户个性化需求,金蝶应该反其道而行。


我提出了“个性化ERP”战略,并把这一战略作为金蝶产品的蓝海战略。个性化ERP解决了异构系统不能有效集成,各项业务工作无法标准化、规范化,企业个性化需要无法满足的行业顽疾。于是,金蝶的“个性化ERP”战略在竞争对手“ERP普及化”的攻势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铺垫了金蝶的光明前景。


蝶变3·从ERP系统转型“云战略”


金蝶的第三次转型是最艰难的,这次调整是历史上最刻骨铭心的一次转型。


ERP系统让金蝶的版图不断扩张,企业人数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8年至2010年的3年间,金蝶的员工人数涨幅超过了一倍,总人数达到近1万人。到了2011年,金蝶已经拥有12000名员工了。当年上半年,金蝶收入增长了58%,净利润同比增长43%,创下了历史之最。


当时我们都很兴奋。但中国有句古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没想到,8月份中期业务发布时,金蝶的股价跌了16%,第二天跌了近8%,第三天下跌6.5%,连续三天下跌几乎跌去了金蝶市值的一半。投资人认为金蝶业务扩张带来成本费用上升,并且担心企业管理失控。


2012年,金蝶遭遇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上半年,金蝶净亏损达到2亿多。这是金蝶自成立以来首次亏损,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几乎把金蝶逼向了生死存亡的险地。此时,金蝶在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出现了窃取商机、伪造公章、私签合同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有的人为了业绩制作虚假客户确认单,还有的员工缺乏保密意识屡次发生泄密事件……


这一年,移动互联网正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普及。金蝶的重心还在ERP系统和传统咨询服务业,我觉得是时候调整方向了。我的想法是把公司变成一个轻公司,未来业务更多的集中于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就这样,金蝶拉开了公司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转型序幕。


我用了两三年的时间,把原来公司的一万两千人缩减至七千人左右,员工压缩近一半。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我们不得不主动求变、主动转型。当时整个公司士气十分低落,员工不断流失,一些高管相继离职,裁掉了一些业务,收入也自然下滑。此时,我内心无比痛苦。


我一个人回到家里,想到了“三个坚持”。我心想,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信念、坚持信任、坚持行动。这三个坚持,支撑了我把转型走下去。


首先是“坚持信念”。我回顾多年的创业历程,心中一直有把公司做大、做强的理想,尽管走过很多弯路,但绝不能放弃。我相信只要继续坚持下去,胜利一定会属于金蝶。我深信软件行业拥有广阔前景,我常常在公司讲,金蝶所做的是一个永恒的行业,只要地球上还有企业存在,就会有我们的身影,就会有我们发光发热的地方。金蝶人要坚持信念,坚持走正道,坚持行王道。


其次是“坚持信任”。历经艰难后,金蝶有一只高度凝聚的团队,一个高度信任的集体。我不再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而是更信任一起奋斗的兄弟姐妹。


第三个就是“坚持行动”。这次转型让我们冷静思考,更加认清当前形势。我们把这次转型称为二次创业,是个我们一次蜕变、一次重大转变的机会。我们说干就干,随时调整,快速迭代,围绕用户体验建立“小、美、快”的创新文化。


这一年7月,我专门请金一南将军来给金蝶讲《苦难辉煌》。听完金将军演讲之后,大家感觉我们的坚持确实是对的。其中,金一南将军讲到一个故事: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连续三声枪响,南昌城内各处起义军应声而起。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随后,22000余人的起义队伍南下,计划“先得潮、汕、海陆丰,建立工农政权,后取广州,再举北伐!”


刚刚诞生的队伍信心满满,谁也没有料到,仅仅一个多月后,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他们险些夭折——主力部队损失殆尽,朱德领导的“断后”部队成了四面楚歌的孤军。


前进还是撤退?放弃还是坚持?留下还是离开?每个人都面临选择。


南昌起义失败后,最终有八百余人的队伍上了井冈山。他们保存住的革命火种,从此再未熄灭。朱德当时曾跟他们说过这样的话:愿意离开的可以离开,相信我的跟我走。


很多人选择了相信,有一句话说——有的人因为看见而相信,有的人因为相信而看见。因为相信,金蝶人看见了希望,这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重新点燃了金蝶人心中的梦想。我们感觉到,越是在危机时刻,越要拧成一股绳,越要坚持到底。


从那之后的2014年至2015年,金蝶开始聚焦于云战略,相继推出了“云之家”等移动办公软件,进行云转型。2014年5月4日,我在金蝶总部参加金蝶“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我跳上公司接待前台,砸掉了电脑,宣告一场“工作方式革命”,鼓励移动办公、社交办公、共享办公和弹性办公。8月,我和客户一起抡起大锤砸掉了服务器,宣告成立“ERP云服务事业部”。软件是过去,云是未来。这一刻,标志着金蝶“云转型战略”开始集中发力。

2017年时候,我们把ERP也砸了,这是金蝶历史上砸掉最狠的一次。砸掉ERP意味着砸掉一份自己从事的事业,而不仅仅是砸掉一个产品。抛开金蝶20多年的积累不说,很多企业的ERP至今仍在运行。但我们就是要自己革自己的命,让“金蝶云”全面代替传统ERP。金蝶的目标是,到2020年,云业务收入占比达到60%,成为一家真正的云计算公司。

在转型过程中,最难的是管理和文化的转型。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能转型成功?根本原因就是企业领导者不能“放下过去”,心中装满过时的经验而不自知,还津津乐道,结果给企业带来战略盲点,既看不到战略转型的方向,又找不到转型的突破口。

大破才能大立,一切的快乐都是创造的快乐,金蝶人就是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和勇气。

龙场之行,牵手王阳明


2016年,我去了两次贵阳龙场。龙场在贵阳市区西北七十余里,是明朝王阳明先生悟道的地方。当时的龙场,位于丛山之中,几乎与世隔绝,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王阳明被贬到龙场后,想起这些年来的遭遇,日夜反思。一天夜里,他顿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当年6月19日,我带领金蝶42名高管来到龙场学习。到了阳明纪念堂,主办方设计了一个“立志”的活动,每个人依次跪拜王阳明先生。当我跪拜完之后,转过身来,面对金蝶的42名高管,一种莫名的情感突然充斥心中,我当场给这42名高管跪下了。


这一跪不得了,我痛哭流涕,这些高管们也痛哭流涕,和我紧紧地抱在一起。我们很多同事都是下午3点多的飞机,在上飞机之前,我们就在贵阳机场旁边的一个农庄吃了中午饭。大家的话匣子都打开了,很多人说出了心里的话,就连平时不太说话的技术型干部也滔滔不绝,说出了很多令人感动的话。


后来又去了一次,两次贵阳龙场之行,我找到了“走正道”的“不二法门”,这就是“致良知”。致良知就是走正道。这些年来,我不断地在公司提倡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哲学,核心要义就是在贵阳龙场悟到的“心即理”。王阳明所说的“心”,是一种“本心”,人的本心是光明的、至善的,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欲望”的蒙蔽,本心常常失去光明,因此需要“格物致知”,才能求到自己的“本心”,这就是王阳明所推崇的“知行合一”。


我从2008年就开始苦苦探索中国管理模式,坚持了十几年。龙场之跪之后,我终于醍醐灌顶,摸到了中国管理模式的“魂”。中国管理模式,就是我们每一个企业,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来的企业自信,建立起来的深层次的文化自信。我认为,中国管理模式和西方管理模式的一个很大不同就在于“正心”。通过“正心”引导员工走向光明。我在金蝶公司大力推行的“致良知”文化,就是希望每一个金蝶人通过“正己之心”,找到本心的光明,光明就是力量。


一个人活在黑暗中是多么地累!一个人如果不能够跳出自己“小我”的境界,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无法去做更大的事情。所以,转型就是要颠覆自己、改变自己,颠覆自己那些传统的观念、思维模式。


那段时间,我也经常回老家,去寻找根的力量。每次我在困难的时刻回到家乡看到父母,他们就会给予我力量。父母培育了我们,一听说他们的孩子做的不错,他们就感到很骄傲。我看到他们的眼睛,内心就知道,我绝不能让他们失望。

我仍有梦,准备再大干30年


今年8月8日,我在金蝶25周年良知与梦想晚会庆典上发表了《让阳光照进每一个企业》的演讲。我觉得,人就是要走向光明。我们不能在纠结、焦虑、迷茫无明中等待,我们要走出黑暗的小我世界,走向光明的大我天地。


回望25年创业路,我初心未改“致良知”。我今年55岁,希望能够再为祖国健康工作30年,能够推动成就社会、服务民众的新商业文明。


未来的金蝶要继续坚持“致良知、走正道、行王道”,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成为最值得托付的企业平台,与天下有志之士共商、共建、共享一个新的商业文明世界,让中国管理模式在全球崛起,让阳光照进每一个企业,让新商业文明之光普照世界。这是我如今的发心和使命。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去产能等内外因素,很多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够乐观,很多企业也感觉经营压力很大。也有很多同事跟我讲,目前全国各地的GDP增长率都在下降,整体经济遇到很大挑战。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常常讲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经济不是在下行,而是在酝酿新的增长。这些年来,中国在新经济领域增长很快,传统经济转型调整是应该的,房地产下行不要奇怪!应该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金蝶的创新方向就是要助推这些领域的客户,帮助他们数字化转型。


第二句话是,不是没有市场,而是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很多同事说,推广“云产品”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云”是什么,所以“云产品”没有市场。我说不是没有市场,是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告诉客户,我们“云”的价值是什么,告诉客户云产品能够帮助公司降低成本,能够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第三句话是,伟大的公司总是孕育在大变局之中。2008年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也曾一度在下行,但后来酝酿了互联网经济的大发展。从去年开始,国内经济又开始面临新一轮压力,企业有所担心很正常。但我认为在这之中,中国经济正酝酿新的成长,数字经济将成为主力军。


市场是经常发生改变的,中国企业就应该顺势而为。很多国外的管理模式很稳定,但到了中国市场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就失效了。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赶超国外企业,华为超越了思科,立白从宝洁手中抢回了市场份额,国产家电开始全面崛起,国产汽车也正酝酿新的成长,金蝶在企业云服务领域也超越国外同行……


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尽管有时候口头上有些抱怨,但都特别有家国情怀。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有抱负,特别地勤劳,特别能奋斗。我自己可以说,把我的生命献给了分分秒秒的工作,我的很多企业家朋友也是这样。有这样一群勤奋的企业家,中国经济能不发达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期待国家能够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让国企和民企在开放的领域公平竞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相应的领域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优势。比如,在涉及到国计民生、公共设施的领域,由国家统一规划、整体把控;其他领域,让民营企业在市场中进一步发挥自身所长。


激发企业家的心之力,是最大的供给侧改革。去年9月,建国以来中央首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让我们企业家群体倍感振奋。国家鼓励大家讲真话、谈实情、献诤言,聆听企业家的心声,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就能够稳定,经济就会发展。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我常说,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这是一个风雨无阻的时代,这是一个风雨同舟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改革开放40年,点燃了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和软弱者”,我们唯有无所待而兴起,与伟大祖国同频共振,去干一番伟大的事业,才能不辜负这个千年一遇的伟大时代。



【澳洲暴走早报】成功撤销停车罚单的秘密 竟如此简单!新西兰海关出狠招!入境会严查手机、电脑等!拒绝恐被遣返!今年电价或将再创新高

【合作共赢】乔布斯在困境中的关键一战

【人物故事】靠0.0008元利润干到全球第一,义乌这位老板,给中国制造上了一课!

【政策解析】中午央行降准,晚上财政减税,迅速出手的预期之手

【澳洲暴走早报】10年房价变化教训, 城市城区哪个更重要?政府将审查心理健康开支 每年90亿刀!像中彩票!西悉尼机场周边房价大涨

【广告策划】这才是广告界惊人的“潜规则”:亲者快,仇者痛

【韩国经济】97韩国经济崩盘后

【人生经营】这件事决定你的人生高度,只有5%的人做得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