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让你了解移民新鲜资讯
特朗普新政能让美国经济振兴吗?
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还是不太行,总体来讲还是受到债务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这是一个长期问题,短期内不会得到解决,因此,其经济的增速可能会比2016年略好些,但也仅仅好0.1-0.2个百分点左右;美国经济虽然出现了反弹,但就业并没有好转。前段时间美元指数走得很强,导致全球货币竞相贬值。最近,美元指数逐渐走弱,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在往下走,从最高时的2.6%回落到目前的2.36%,这表明美国经济并非想象得那么强。大家对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获胜给予了较为乐观的预期,认为他计划推进的政策一定能够得以实施,我觉得未必如此。
最近美元指数走弱可能就和美联储的会议纪要有关,美联储认为美国今年是否加息要看特朗普政策的执行情况。习总书记有个很著名的论断,叫“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国经济也是如此,中国政府的执行力很强,尚且需要九分落实,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策执行力就要大打折扣,美国政府的执行力是有限的,它受到民主党包括共和党内部的掣肘,也受到国会的掣肘,所以要完全执行特朗普的意志并不容易。所以,我对今年美国加息的判断是:一,若要加息,则会在下半年;二,加息最多两次,从历史看,加息的次数总是低于预期的。
2016年中国稳增长靠政府与居民加杠杆
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资金的外流。现在看来,我国外汇管制在进一步加强,虽然把居民外汇的流出在一定程度上管制住了,但还有一个点没有管住,就是贸易这一项,我发现贸易项下的外汇流出量是非常惊人的。
我国经济的企稳不存在悬念。2016年第四季度,虽然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经济增速还是保持平稳的,主要靠去年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尽管民间投资的增速还是比较低落,但国有企业的投资增速非常快,政府的财政支出也很大,再加上居民加杠杆,使得我国经济增速呈现L型:第一季度是6.7%,第二季度也是6.7%,第三季度还是6.7%,第四季度估计仍是6.7%。果真被权威人士说中了,连小数点后面都是L型。
从消费来看,消费也是有亮点的。2016年,虽然整体消费还算比较平稳,但汽车销量非常大,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这对我们的“稳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2016年中国经济能够稳住,主要靠三大因素:一是靠政府,政府通过基建投资来加杠杆;二是靠居民加杠杆;三是靠财政税收的刺激,汽车销量大幅上升。这三方面对去年我国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出口还是负贡献。不过,虽然我国的出口为负增长,但由于全球的出口也在负增长且更为显著,故我国出口份额仍在继续抬升,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大家对中国的出口不用太悲观,我们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不会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而导致出口走弱。即便特朗普在今年对华实施贸易保护,会对中国的出口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是致命的。应该讲,这些年来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经济地位已经被确认,印度、印尼等国虽然劳动力便宜,有人力资本的优势,但产业配套上还难以和中国抗衡,估计今后20年仍是这样,中国就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终点站”了。
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看,那时欧美是制造业大国;到了六七十年代,欧美产业转移到日本,日本成为制造业大国;到了八十年代,全球第二产业再度转移,亚洲“四小龙”成为制造业大头,出口份额大大提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制造业也承接了产业转移,逐步发展起来,现在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所以,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虽然会对中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等,但由于美国的第二产业占比只有19%,故再工业化对它的GDP贡献还是有限的。因此,中国的出口会面临一定的压力,但优势依然存在。
2017年无通胀之忧
中国GDP增速,去年为6.7%,目前大多数人预计今年的数据为6.5%。我可能会悲观一点,估计在6.3%左右,因为去年的基数较高,外加有居民加杠杆,而今年居民要去杠杆,在房地产上的投资会减少;另一方面,基建投资尽管还会继续增加,但也因去年的基数较高,增幅有限;低排量汽车的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还会延续,但效果可能也是递减的。
此外,大家谈论较多的问题是担心今年会出现“通胀”。我对通胀不是特别担心。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自己的通胀权重“秤”。比如,无房者可能担忧房租支出是不是过大了,在他们的心里房租的权重很高;拥有房产的人,可能旅游娱乐方面的花费较高,更关注此类价格的变化;而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可能感觉日常生活品价格上涨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通胀的影响和感受因人而异,若未能在不同的层面上考虑通胀,则意义不大。
那货币超发为什么没有通胀呢?在以前货币非常少的时候,我们特别担心通胀,比如在80年代末我做研究的时候,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被称为“笼中虎”2千亿居民储蓄,就是说我们钱发的太多了,逼着钱存在银行里面,那个时候M2的规模是1万多亿,现在将近160万亿了。那个时候大家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笼中虎”,即钱要出来会导致恶性通胀,但我们现在接近160万亿的时候反而就不担心通胀了,是因为钱都流到了有钱人的口袋里去了,他们的消费需求有限,所以他们要配置海外市场,配置房地产,配置一些权益类的资产,所以理财产品的规模大幅增加,大家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是货币超发所带来的。货币超发没有引发通胀,但它引发了非贸易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所谓非贸易品就是像楼市,像一些服务行业的保姆价格等等,这一价格的上涨是非常之大的。
我这里讲的通胀就是指国家统计局的CPI,我认为今年还是很难起来。我研究过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通胀,发现仅在经济出现较大的上升、GDP超过10%的情况下才会有通胀;GDP不超过10%时,基本上没有特别高的通胀。我估计今年的CPI按照月度来看,最多上升到2.7-2.8%,全年评估来看,估计还是在2.5%以下,这应该还是一个偏温和的通胀。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里,我用M2减去名义GDP的数值来做分析,发现了一个特点:当数值接近零或为负值的时候,通常会出现通胀。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通胀也是解释不通的:如果真的出现通胀,则表明中国的经济好了,也不需要“稳”增长了,因为CPI主要反映下游产业的价格上涨情况,PPI主要是反映上游价格的上涨情况,如果CPI涨起来,说明下游产业好了,那中国经济不就起来了吗?我们何苦还要去产能去库存呢?用同样的逻辑不能去解释相反的现象。
人民币贬值将是漫长过程
关于人民币汇率,最近出现了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情况,这与大家去年末的预期有所不同。2016年末,大家普遍认为元旦后人民币会迅速破7,出人意料的是离岸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利率水平上涨,做空成本大幅上升。我觉得这属于短期现象,从总体趋势来看,流动性的拐点应该还是出现了。全球利率的上涨对人民币而言不太有利,由于各国包括欧盟、日本等都有可能加息,人民币因此受到的压力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汇率波动率差异很大,例如有一个指数叫“发达国家的美元指数”,它在过去四十多年比较平稳,美元相对于这些货币来讲略有贬值;还有另外一个指数叫OTIP,它是新兴市场的美元指数,它在这四十年来贬值幅度非常巨大,大概贬值了70倍左右,也就是说新兴市场的货币是不靠谱的。还有,美联储要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最终它量化宽松了吗?它又把钱收了回去。日本也是一样,虽然日本央行投放了大量货币,但最终变成了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钱还是出不去。我国的情况与美日很不一样,虽然央行很节制,货币发得并不多,但商业银行却很喜欢加杠杆,信用创造非常巨大,从而导致了货币泛滥。所以,不同国家的两种体制,其货币创造机理不一样。常常有人指责美联储的印钞机又转起来了,但印钞机转起来后,钱到不了企业的手里;而中国央行的印钞机并没有滥印钞票,但钱却很容易到了国有企业手里,加大了整个社会的货币膨胀,所以说新兴市场的货币不靠谱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长期来讲,我对人民币汇率并不乐观,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可能会超出大家的预期。我做了一些研究,一是从相对通胀的角度来推算,即我国比美国通胀要高多少;二是从货币比美国多发的多少来进行分析。货币可以发,但必须同时创造相应的GDP;如果货币发多了,而GDP未能增加,这就是贬值问题所在。采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均衡汇率”,发现汇率都应该在8以上。最令人担心的是会不会引发贬值恐慌?我觉得现在人民币汇率是在一个有效的控制范围,但不排除今后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
2017年政策展望与改革侧重点
有一个词大家一定要领会,就是“稳中求进”,因为中国的政策变量对于商品和资产价格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稳中求进”起初是一个经济政策,现在变成了治国理政的总原则。一定要记住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的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新常态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第二句话是关于怎样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句话是改革的原则,即“稳中求进”。“稳”是前提,“进”是目的,但先要的是稳住。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年汇率会相对平稳,股市也会相对平稳,债市也会相对平稳,一切都要平稳,在“稳”的前提下才能够“进”。今年中国最大的政治是“十九大”,对于各级政府部门和各部委,我想应该都是这样的对策。
至于“稳中求进”的亮点以及怎么“稳”,我认为肯定还要寻找突破的地方:一是国企改革,守住增长底线;二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守住风险底线,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所以,我们要习惯底线思维,如当某项资产价格出现暴跌时,倒是可以买入,因为政策不能够让你破风险底线,破底线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价格出现暴涨的时候也一样,你可以及时卖出,因为要去杠杆。这是一个总基调,这个总基调会落实到各领域中,可以作为相关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所以,为什么说国企改革是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国有企业目前的债务率水平、杠杆率水平还在继续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是一个最大的漏洞,它在不断的漏出。
监管方面为什么要加强呢?因为货币发行得太多,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过大,为8.8%,美国只有7%左右,英国是8%,日本更低只有5%,所以说要让经济“脱虚向实”,这也是要限制房地产的发展和加强金融监管的原因。
我们讲到中国债务率水平过高,主要是指企业的债务率水平过高。中国企业债务率杠杆水平大概是美国的两倍,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也许有人会反驳说,这两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下降,是好事情。我觉得并非如此,我用杜邦分析法将其分解,发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之所以下降,是因为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而且销售的产出比在下降,这两者都是经济效益下降的信号,在此种情况下企业的杠杆率还在上升。
总体而言,中国目前是民企在去杠杆,国企在加杠杆。2016年,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上的增速超过20%,这也是为什么要搞国企改革的原因,国企无论资产负债率还是杠杆率都太高了,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多实施一些改革举措。央企的改革,主要通过大央企之间的合并;地方国企的改革,主要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主。今年资本市场上的主题投资机会,估计还是在国企改革,因为这是倒逼式的,反而就有机会;如果不改革,漏洞会越来越多,整个债务率水平还会继续上升。怎样去解决呢?企业要提高效率,只有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来参与;股权激励也是一种办法,但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关键激励的比重太少了;债转股和PPP等我觉得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为民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历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
李迅雷整理
今年,货币政策的收紧是一个大趋势,因为过去几年都在放水,导致杠杆率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明显,所以要去杠杆。首先,货币会略收紧,但到底会收紧多少,估计还是有限的。这里我们讲到蒙代尔的“三个不可能定理”,假设资本流出被管制,那么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可以增强了,因此,通过资本管制的方式也可为货币政策释放一定的空间。此外,我觉得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对债券也不用太悲观。
财政政策方面,今年是要“更加积极”,这没有任何悬念。因为不仅要稳增长,还要在2020年实现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若不增加财政支出则肯定实现不了。
大类资产配置结构面临调整
总体一句话,今年还是一个结构性行情,但是从资产配置角度,即便是结构性行情也面临一个资产配置结构调整的机会。首先还是老生常态的话题,房地产要降低配置。房地产配置过高是长期问题,二是政策上对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还是有很大的难度,这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上能看出来。相对而言,作为财富管理或资产管理的要点,要增加金融资产配置,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第二,在金融资产里权益类资产可能更加值得配置。逻辑是因为现在换汇条件上升了,要把外汇转移到海外去难度更大了,这块是非常大的资金,如果留在国内,还是面临资产晃,那你的钱该到哪里去?这是我们必须得面临的问题。我们今年配置什么原本大家想好的,一开年就准备换外汇,现在看着好像要推敲一下;已经在海外买了房子付了定金的人就比较郁闷了,因为钱要汇出去就很难。
那为什么不去配固定收益率产品呢?固收类产品在去年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去年利率是往下走的,基本上是到十五年来的低点。但由于全球经济的弱复苏,通胀预期也起来了,利率会有所走高,所以固定收益类的资产配置可能要适当的减少。
前面也讲到国企改革是一个重头戏,所以在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上,除了绩优股的配置可以增加外,更多的机会还是来自于“变”,一个你的预期都已经有的东西,它如果涨不起来,那确实很难涨,因为你没有这个预期差,大家都有一致的预期,只有超过一致预期的产品可能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如国企改革并购重组等等。
第三个调整,我觉得就是海外市场配置过低了。前面也讲到,现在海外资产想配也没法配,既然没法配就要寻找替代品。替代品可能就像黄金、深港通、沪港通等。我们可以看到黄金价格的两种走势:上图是以美元标价的黄金,它前段时间下降很多;下图是以人民币标价的黄金,它下跌不多;最近都在反弹。因此,相对来讲买人民币黄金应该也是一个保值的手段,第一可以避免人民币的贬值,第二可以来对冲全球货币的超发导致的资产泡沫风险。另外,深港通和沪港通是一个增配海外资产的渠道,如在香港的股息率有5%的那些股票,保险公司的资金就会长期配置,因为已经比它的保费成本要多了,而且这也可以对冲由于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那些风险。
其实,在资产配置方面也是风水轮流转,2017年还是要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或者是增加外币现金资产,如美元。因为外汇资产会更加安全一些。中国没法回避的事实就是货币超超发了。所以,2017年还是把握住热钱的流向,因为在货币超发的前提下,热钱的宣泄是必然的。虽然我们找不准热钱会流向何处,像最近经营期货的上市公司股票涨得比较好,听说股指期货开仓可以放宽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反应总是非常之快,说明钱太多太多了,但是钱又出不去,楼市与债市的热潮已退,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值得配置的品种。
来源:lixunlei(ID:lixunlei0722) 作者:李迅雷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请直接在公众号留言,以便我们及时更正,多谢!
更多文章
详询热线:400-012-8838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您的关注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