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那期《上海之味》的纪录片,全程黑中国、槽点满满,看得我尴尬症都犯了……

2016年07月26日 澳洲新闻


最近,BBC介绍的上海美食“阿大葱油饼”火了。




小编查询发现,介绍葱油饼的BBC纪录片早在今年2月份就播出了,而那期名为《上海之味》的纪录片,介绍了包括葱油饼在内的许多上海美食。



小编用了一个小时,听一个名为Rick Stein的英国厨师讲中国菜……


(视频在最后)


Rick Stein


然后,我毫不意外地发现,除了介绍上海美食,BBC对中国的日常黑才是本体啊……


纪录片一开始,Rick Stein坐在黄浦江上的一艘游轮上,竟然是对观众这样介绍上海的:



先不说鸦片交易是多久之前的事了,单就讲这件事:一个英国人抱怨上海是鸦片交易的中心?



弹幕马上就炸了:英国人你还有脸提鸦片?



黑完上海,Rick Stein开始了他的美食之旅。




先来看看给Rick Stein介绍中华美食的几位关键人物:


翻译小姐佳佳:一位口语感人,一出场就把nip(啃咬)说成nap(小睡)的人……



杰米:懂一些中文的外国女孩。



莫晶:嫁到中国的美国女孩。



黄米酒厂厂长:不懂英文的中国人。他俩虽然互相不懂对方的语言,但全程竟然能很愉快地交谈……



某饭店的老板和老板娘:老板英文口语不好,需要老婆翻译。老板娘可以正常交流,但词汇量有限。


在介绍上海菜的特点时,她想了好久,用了beautiful一词……



Zan Lim:美食博客作家,虽然她将人民币的单位翻译成“kuai”,引来无数吐槽,但看起来她是节目中英文最棒的中国人了……



看出来了吗?BBC大概经费紧张,请不起好翻译,向Rick Stein介绍中国美食的人,不是外国人,就是英文不好的中国人……


因此,下面的所有关于中华美食和中华文化的误会,都可以理解了……


别怪我没给各位打预防针哦~



佳家汤包


Rick Stein和翻译佳佳首先来到了一家上海老字号汤包店“佳家汤包”。在店里,翻译教Rick Stein怎样用筷子和勺子吃小笼包:先咬一口,吸出汤包里的汁,再蘸着醋,将汤包整个吃下去,Rick Stein对此赞不绝口。




但在介绍佳家汤包时,又顺便提了一笔文革。



大闸蟹


Rick Stein来到了寿宁路夜市,和美食向导杰米一起品尝了清蒸大闸蟹。



杰米这么向他介绍上海菜:上海菜对于中国菜来说,其实不是亲儿子,受到许多外国的影响。



Rick Stein意会道:不是亲儿子?那不就是英国人所说的“红发孩子”?然后他俩都笑了……



关于红发孩子在英国的地位,可以参考这几条新闻:



我们中国人才没有把上海菜当“红发孩子”好吗?



吃完大闸蟹的Rick Stein表示:相比英国的康沃尔蜘蛛蟹,还是差了点……



观众:大师莫名地骄傲了……



大师你忘了自己刚刚品尝的时候还说“真是好螃蟹”吗?



红烧肉



在吃红烧肉之前,Rick Stein先吐槽了一把:中国的很多地方就像印度一样,不让摄影,太让人困惑了……



观众:想拍至少要提前征得许可吧?



Rick Stein之所以这么吐槽,是因为中共一大会址不允许他摄影。



而他之所以想去那边摄影,是因为他想顺便介绍一下毛主席最喜欢的一道菜:红烧肉。



经典的情节来了:BBC介绍说,红烧肉因为能补脑而被很多人推崇,这也是人们觉得毛主席很聪明的原因。




年轻的观众们纷纷表示:第一次听说红烧肉能补脑……


你是脑补出来的吧……



然而,据《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一书介绍,毛主席确实喜欢在打胜仗之后吃红烧肉,也说过想吃红烧肉补补脑子的话。



Rick Stein品尝了有补脑奇效的红烧肉之后,开始和厨师及其美国老婆探讨中国。又到了开黑的时间,你们懂的……


Rick Stein的好友“文革”再次上线:文革期间,上海有餐馆么?



回答他的人,竟然是这位美国女孩……而做红烧肉时还英文特溜的中国小哥全程沉默。



一个美国人说,中国文革时没有餐馆,中国观众不干了:不光有中餐,还有做西餐的德西餐社和红房子,还有做西式甜点的国际饭店。



这位美国小姐还没有停下,又说起了上海男人:在中国,只有上海的男人会帮老婆或女友拎包。



中国观众:重庆耙耳朵表示不服!



崇明岛蒸鱼



Rick Stein在去崇明岛之前,评价了一下被他盛赞过的葱油饼和红烧肉:虽然好吃,但都是肥肉,这样下去,我回国至少胖十斤。



虽然确实会胖……但,一个经常吃奶油芝士的歪果仁嫌中国菜热量高,被吐槽是必须的……



Rick Stein还顺便扯了一句孔子名言:切肉的方式反映了你的生活方式。



中国观众一脸懵逼:孔子他老人家什么时候说过这个话?



小编查证了一下,Rick Stein童鞋说的应该是这一段: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这句话讲的是孔子对于饮食礼仪的推崇。但翻译成英文原来是那样婶儿的,小编有点方……



说完孔子,Rick Stein终于踏上了去往崇明岛的旅途。途中他也没闲着,顺便吐槽了一把中国的雾霾。



资深地图炮柳宗元一定不知道,他发明的“蜀犬吠日”一词有朝一日会被外国人用来形容整个中国的雾霾……



崇明岛的黄米酒


吃完渔民做的清蒸鱼之后,Rick Stein来到了崇明岛上的一个酒厂,还记得那位不懂英文却深受Rick Stein喜爱的酒厂厂长吗?就是他:



他俩全程一个英文一个中文进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Rick Stein竟然还能明白黄米酒的酿造过程,小编大写的服气。


但是,bug很快出现了:Rick Stein喝完黄米酒之后,刚用英文说了一句:我都醉了;



老板就用中文接了一句:我这个酒,喝了以后不会上头……



然后,Rick Stein一本正经地对着镜头解释道:老板说,他这个酒比其他酒好,越喝越清醒……





中国观众:这酒很适合酒驾前喝……


和平饭店的下午茶


和平饭店茉莉酒廊的周末下午茶很有特色,周六可以入舞池跳舞,周日可以欣赏爵士乐。


Rick Stein再次开黑了:和平饭店弥漫着上世纪30年代的气息,那时候,欧洲人多多少少对中国菜有些不屑。



中国观众:好巧,我对英国菜也是相当不屑……



铜川水产市场海鲜


Rick Stein来到了铜川路水市场,这里有各种大小种类的螺蛳、龙虾、蟹、蛤蜊等等,简直是一部鱼类和贝类的百科全书。


看着这么多的食物,Rick Stein黑了一把广东人:



Rick Stein说,中国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食物,是因为这个国家曾遭受过太多次饥荒,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尝试吃任何东西。



中国观众:您误会了,我们纯粹是吃货的种族天性……



然后,那位把人民币的单位翻译成“kuai”的美食博客作家Zan Lim上线了。


Zan Lim带着Rick Stein在水产市场了买了些水产,然后到附近的餐馆,让他们代加工。


Zan Lim在挑水产的时候,说:我总是自带一个电子秤,因为卖家会缺斤少两……



还记得Rick Stein在吃完大闸蟹之后说,英国的康沃尔蜘蛛蟹更美味吗?


在铜川水产市场,他真的买到了一只来自英国的螃蟹!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这只来自英国的螃蟹跨越了大半个地球,没想到最后还是落入了英国人的口中……



Zan Lim对Rick Stein说,你们英国的螃蟹就是不一样,不像我们中国的,总是多少有点河里的泥土味。



Rick Stein很受用:我为英国的螃蟹感到骄傲……



中国观众:Zan Lim拍马屁功能一流……



节目的最后,Rick Stein抛出了另一个形容上海的名词……



虽然你最后圆回来了,但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你们外国人那么喜欢给别人起难听的绰号……



看完整期节目,小编想把张大佛爷的这段话送给节目中那些胡乱介绍中国文化的歪果仁:





以上是今天主要内容,

以下是扩展阅读。





其实这并不是BBC纪录片第一次带有主观臆想拍摄并抹黑中国了,此前采访王思聪的那一期《中国的秘密Secrets of China》就被喷得满屏唾液,甚至有知乎网友认为,所谓的BBC纪录片,无非就是一个高中肄业主持人+一心求个大新闻的制作人组合出来的一档综艺真人秀,定位类似户外版的鲁豫有约+非诚勿扰。如果这个算是纪录片,小时代也可以算是纪录片了。


反观这个所谓的纪录片,充满了预设立场+拙劣作秀,更是生硬的用各种神逻辑来验证自己的立场。



举例:


一般纪录片的流程:摄制组来到网吧,看到了一堆年轻人在血战cf,然后采访其中几个年轻人,发现他们学历不高,都很崇拜王校长,很希望通过电子竞技一步登天。然后可以再去采访王校长,发现王校长学历闪闪亮,而且对体制认识深刻,前后对比反应中国阶级差距正在形成,网络成为统治阶级的新工具blablabla

但是,BBC却有着不走寻常路的神逻辑!


BBC神逻辑1:猪持人上来就告诉大家中国年轻人希望通过玩游戏来逃避现实和体制的控制,因为她知道王校长是个爱玩游戏的超级富二代,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下老公,(哈哈哈我还准备了很多刁钻的问题,富二代和我一样是个高中水平都不到的傻逼,一定会出丑的哈哈哈) 到了现场,卧槽不对啊他英语为什么这么流利,卧槽为什么我用我的美脚来钓鱼他完全不理我,校长是不是不喜欢体制?卧槽不对啊他为什么这么顺从体制,制作人咱们是不是采访错人了?


BBC神逻辑2:恩,中国年轻人都有网瘾,为了证明我的说法,下面我们去一个少年管教夏令营去“随机”采访一下。

BBC神逻辑3:恩,中国人有特别重的“毛”情节,为了证明我的说法,下面我们去一家红色主题的餐厅去“随机”采访一下。

其次,这个“纪录片”叫secrets of china,中国的秘密,请问从名字里你是不是已经嗅出一丝大新闻的味道了?

但我想问问,这片子里出现的哪个场景跟“秘密”两个字有关系了?


你以为是在拍“维多利亚的秘密”么?


试问他拍的这些内容有哪条算是中国的秘密呢?又有哪些是中国独有的秘密呢?


少年网瘾?拜托,你家英国少年才是世界上网瘾最大的一群人好吧!


管制夏令营?拜托,你家英国家长看了没准也想把孩子送来管制一下的好吧!


想找工作必须上大学?拜托,请你去采访一下你家首相看看他对你们国内青少年不愿意受教育+失业+犯罪率升高的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再回来羡慕我们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高好吧!


富二代顺从体制?拜托,你国的富二代都是贵族好吧,有脸说王思聪甘心做一个良民?


最后,再来看一下什么是典型的预设立场+引导提问:


1. 作为一个记者,一个BBC的记者,身在体制内,问了这些问题,每一句都预设了立场:



预设立场:在中国体制笼罩一切,你无法脱离体制。



预设立场,在这里,感觉是人们告诉你你是谁你就是谁。



预设立场,缺少自由,人们不幸福。


2. 用外国特例(16岁辍学还能当ji者)去质疑中国教育:



我不是什么微表情专家,但一般情况下我展现出上图中国女生那种表情的时候内心的OS都是,“大家来看啊,这里有个傻逼”



黑中国可以,请黑出水平,黑出姿势,黑得漂亮。


全文完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知乎,本站稍作修改,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一经查实立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