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连夜雨,Opal tower 和 Mascot Tower 热度刚减,房地产相关的新闻又一次上了新闻的头条。不过这次也不是什么好事,楼花界的祖师爷(未来集团)宣布破产倒闭。
这些年随着本土华人项目营销机构崛起,未来集团在悉尼的存在感并不是很强,但在地产市场摸爬滚打过的人都知道,市面几间华人最早最大地产公司的老板以前都在Ralan 工作过,而通过他们又孕育出了很多小的地产公司。不夸张的说只要你是卖楼花的,你公司或你老板多多少少能和Ralan有些渊源。
除了这一点,Ralan也是早期几家从中介开始转型做开发的地产公司,很多上北区的楼盘都出自他之手。不管你对楼花中介喜欢也好,讨厌也罢,你不得不承认这家公司是一家成功的公司,在很多决策上是先行者。
我看事物和别人有些不同,当别人在谈负扣税取消,地产下滑会不会导致崩盘时,我在房圈的讲座上公开说,现在是收割的季节,是投资者最佳学习时间,因为只在这个时候你才真分得清“稗子”和“麦子”,哪些区域在回调时一泻千里,哪些区域坚挺异常,那些抗跌的区域和品种才是未来值得你关注的对象。
同理,Ralan这间公司的倒闭又给了我们另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可以用外人的角度去观察,是什么让这间老牌公司走向衰弱,因为今天发生的事情,明天依然在发生,历史总是在重复。
作为局外人,我们所知有限,但对于未来集团的破产我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意外事件,而有很多必然因素。
1
去昆州开发
我不知道未来集团在黄金海岸的拿地成本有多少,但从两房最高能到接近百万的价格来看,我估计也不便宜。否则也不会以当地二手房一倍的价格去销售。但真正让笔者困惑是为什么未来集团要花这么大的血本去昆州开发。
首先从大势上来说,很多昆州的大开发商都跑来悉尼发展了。例如发明house land package的 Metro Property Development几年前开始在悉尼西南做项目。布里斯本老牌开发商ARDEN PROPERTY GROUP也跑到悉尼的campsie做了一个公寓大盘,更出名的昆州上市公司Sunland Group 也在悉尼北海滩搞出了精品项目。从大势上来说,很多昆州本土开发商都在转移阵地,逐步分散自己的项目,这是宏观上来看。
微观上,笔者学习地产开发的一个导师叫Bob Anderson ,3年前我在上课时问他最近他打算去哪里开发,他说他已经转移阵地,在墨尔本买了快地,打算在那里做项目。还有万邦君的一个朋友在布里斯本10公里范围做了一个9户公寓的小楼,我问她做完什么感想,她苦笑道说还真如来悉尼的好区做个duplex省心,省事和赚钱。
我不知道未来集团的决策层是不是抱着一个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撤出我抄底的计划,但整体上来说这是一个逆趋势的行为,一个投资者都赚不到什么钱的地方,开发商也会很难赚到钱。
虽然现在看有点马后炮的感觉,但对我们投资人的教训是不要和趋势做对,所谓抄底是要顺应长期趋势,逆短期趋势,什么是长期趋势是我们要搞清楚,只有大城市才有房地产,从日本,中国和美国的经验看,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的距离会越拉越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建议不要投资除墨尔本和悉尼以外的城市。
2
现金流
在我的印象里开发商是一个两极化的事业,你既听说某某做了什么项目赚了很多钱,买了跑车豪宅,也听说过谁谁搞开发资金断裂,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据说开发商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把资产放到自己名下,必须放到信托或亲属的名下,这样一旦项目失败,破产了财产不会被追诉。
开发商之所以摇摆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是因为,房产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杠杆,高利润的三高行业,虽然在项目造好卖出后会有一大笔钱进账,但那是两年之后的事了,而在项目从开工到结束你要一直掏钱,还要应付这样那样的变化。
任何没有现金流支撑的事业,很容易中途流产,无论你是创业,买房还是开发,中外很多大开发商也参透了这一点。在《万达哲学》这本书里,王健林提到他之所以想做商业地产就是看中了稳定的现金流。他自己说希望公司无论市场怎样变化,周期好坏,都能有钱稳定进来照顾好一起打拼的弟兄们。许家印一个开发商做恒大冰泉矿泉水显然也是为了现金流。
跟他有相同想法的还有澳洲最大开发商Mertion的Harry老爷子,他本人在悉尼有几栋酒店式公寓,只租不卖,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现金进账,外面传闻是一天10万。现金流不是投资的一切,但几乎等同于一切,这点笔者是有深深的感悟,所谓尽早现金置换成资产,不如说是把现金置换成稳定现金流。
笔者认识的很多小型开发商,自己都有1-2套Borading House, 这1-2套房子的租金就像财富保镖一样,让他们在市场不好时,还能hold的住,不会贱卖资产。市场过热时,也可以闲云野鹤,沉住气等有了好机会才出手。
未来集团虽然有租赁部门能提供现金流,但显然没大到足以支撑整个事业的支出,如果还是依赖销售部分,一旦遇到现在的谈市,风险就很大了。这种风险是开发商在市场周期调整必然会遇到的。
3
市场的调整
其实Ralan事件并不是单纯一个独立案例,在房地产市场周期调整时,很多这样的案例都会发生。例如同样在昆州做开发的澳信也因为银行不贷款,预售不达标,现金流吃紧倒掉。墨尔本的开发商steller也在几个月前宣布破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一间地产公司为可能的调整做准备,不是怎么可能,而是可能发生后会怎么办。
任何行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蓬勃发展都会经历一波调整,只是当事人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就很难。两年前一个18岁女孩随便讲个故事就能融资百万,谁能想到互联网的冬天会这么快来了呢?3年前burwood租房还要排队的,当时谁能想到,新在大家开始担心租金下滑了呢?
我还得我的一位前辈,在2015年下半年的时候,突然放弃了年薪百万的贷款broker的工作,打算做点别的事业。我问他为什么,他只对我说,一切太不正常,我赚了太多钱了。我说那不挺好的吗?他说不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不应该赚这么多钱,而且其他人也赚钱。当这样好的时候,我总觉得会有危险,我想休息一阵子。后来的事情贷款收紧与审查果然应征前辈的判断。
美国商业界发明一个新词叫“灰犀牛”,有些风险你知道它存在,像犀牛一样明显,可是你只是故意忽略它,可是当它突然发生时,就会像犀牛一样撞向你。
有人说我们投资人就是管理风险,因为利润都是市场给的,我们控制不了。我觉得时刻为熊市的突然造访做准备,是我时刻要有的思想准备。
这就是今天的分享,谢谢您的阅读。
- End -
我是万邦君,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更多澳洲房产资讯,下期分享~~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想让万邦君继续愉快的写作么?
帮忙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