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周末,在忙碌的工作过后,我约上小伙伴打算一起去电影院消遣一番。
进入电影院后,我们找到了相应的座位坐了下来。身后坐着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一个6岁大年纪的男孩。
自男孩坐下开始,他的声音就从未间断过,一边嘟囔着说这部电影不好看,一边嚷着要可乐和薯条。旁边的妈妈还算有耐心,安慰着孩子先尝试看一下电影,至于可乐薯条一类的等电影结束后再买给他。
电影开始后,孩子的心情越发的躁动,从一开始的低声贝抱怨,逐渐发展为高音量的吵闹,并间断性地伴随着摔东西的行为。
男孩大吵着电影很无聊,没有办法继续在这里呆下去,甚至用哭来要挟他的妈妈赶紧离开。年轻妈妈在旁边无论怎么安慰都不见效果。
我转过身,希望他们声音可以稍微小一些,以免吵到其他人。
谁知年轻妈妈反驳我,“我这不一直在劝吗?孩子吵闹应该好好沟通啊,国外教育都是提倡孩子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你作为大人,怎么不懂得体谅呢?”
还记得有次去朋友家做客,他家3岁的小女儿正在用蜡笔在墙上随意涂抹,可他的家人却跟没有看见似的,任其发挥。后来问起,朋友俨如教育大家一般的回答我,“你没有看过类似的教育文章吗?墙可以重新刷,但是孩子的创造思维却不可以再生。我这是在保留她的创造力啊。”
从2006年国际教育进入我们的视野,到2016年国际教育热潮爆涨。10年间,中国的教育似乎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家长们却深陷在漫天错综复杂的国际教育文章中不能自拔。有些网络文章为了博人眼球,内容并不属实,可不明真相的家长们却信以为真,而真正的国际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呢?
曾看过一篇名为《原来国外父母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文章,上面列举了国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日本家庭认为,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一般情况下,日本孩子在公共场合会显得相对沉默。日本家庭教育孩子“内外有别”,指的是对家庭和公共场合要区别对待。在家庭里,小孩子可以完全放开,因为身边都是父母等可以接受你的亲人,而公共场合周围都是“别人”,没有接受你所有表现的义务。所以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表现有所收敛和控制,表现出好的一面才不会给别人添麻烦、惹人厌恶。这是日本家长教育孩子公共场合言行的基础理论。
法国家庭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点在于尊重他人,于是父母从小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等待。去法国人的家庭做客,家里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懂得严格地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作息时间,小孩也不例外。该几点睡就去睡,闹也没用;法国学校从小学就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小学主要讲社会生活的规则,如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不要打扰别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等。
英国家庭很重视“餐桌教育”。 现代的英国家庭在餐前要等家中的老人和女性先坐下就餐。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吃饭时发出不雅的声音。不要边说话边喝汤,不要在吃饭时要求喝饮料。一些年幼的孩子这样做了或是提了要求,都会被父母严厉制止。另外,英国人在用餐时间,就是坐在餐桌边吃饭,谁都不可以打开电视机或看平板电脑,为人父母首先要做到这一点。另外,如果自己要离席,需要向在场成员说明后才离开。
其实,真正的国际教育并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完全的释放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在规矩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兴趣和思维方面的扩展延伸。
现在的家长也有意识的让孩子接受国外的教育模式,积极地把孩子送到一些国际院校中去,但是在考虑和选择的过程中经常陷入误区。
有些家长认为国际教育就是学英语,实则不然。“说洋文”并不代表着会“教洋文”,家长们应该为孩子选择能够渗透西方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国际课程。还有的家长认为国际院校不要求成绩,交钱就能上。而实质上,国际高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考核的方式更灵活,如:演讲、报告、合作完成项目等,考核的标准并非统一的标准答案,因此有些应试教育未胜出的学生在国际教育中获得了成功。
为什么要让孩子出国,国际化的教育经历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和收获?
哈佛校友曾敏敏在一篇《给孩子最合适的国际教育》中曾提到:
一是英语变得很好,这里说的好,不是指能说流利的英文,而是具备了用英文思维和交流的能力。
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思想的相同。
在国外生活学习了几年后,开始变得能够用美国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这是在国内无论学习多少年英语,考多少高的成绩都无法实现的。
二是自我管理和抗压能力增强,这能够很好的帮助自己在后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挑战而不放弃。
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学生,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12点,但是他们却感到特别满足。
而且很多作业和项目的完成都没有标准答案,永远可以在完成的基础上做的更好。
逐渐的,学生们培养出了精益求精的态度,无论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不断的去挑战更高的标准,这对他们后来的创业有了非常大的帮助。
三是具备了国际化视野,做任何事情不会局限在自己所在的小环境,原来,考虑的更远,这个是一辈子的收获。
曾有一位留学生在申请银行工作的时候,在最后一轮面试时,他的面试官问道,你不是学金融,为什么有信心来做金融呢?
那位留学生当时是这么回答的,我认为,我所学习到的这些知识,虽然不是金融,却能够帮助我更好的去理解金融,因为金融也是和各个行业息息相关的。并且我在过往学习中所锻炼出来的学习能力,让我有足够的信心去掌握新的知识。
面试官听了后,笑着说,是的,我也不是学金融的。
近期,北京新东方学校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学校择校展,据悉,当天有超过5000组家庭参加了本届择校展,场面可谓火爆,现场人数一度超过了场地的承载力。
这反映出的是中国家庭对于国际教育的需求愈发强烈。据相关媒体报道,对于国际学校的需求增长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的大学录取和考试是按照省市来划分,学生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的省市参加高考,很多非本地户籍考生便会选择国际学校的国际课程,通过出国留学,绕开高考。
二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负担的起孩子在教育方面的各种花费。
俞敏洪老师也曾提醒过家长们,不要限制孩子们的交流热情,要正确培养孩子的能力,学会提问,让孩子发挥自由的想象空间去回答你的问题,提倡让孩子自然性的学习,而不要竞争性的学习,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为了给更多家庭提供一条全新的思考思路,让孩子拥有更多接触国际教育理念的机会,新东方前途出国特制了《新东方留学课堂》系列音频栏目。
《新东方留学课堂》“通往世界名校之路”系列音频,针对各个年龄层的孩子,介绍了多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与规划路径,希望能为广大家长提供全新的思考视角。
《新东方留学课堂》 “通往世界名校之路” 系列音频
全年龄段覆盖
涵盖主流留学国家的申请规划
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
结合丰富的真实案例
详尽的优劣势分析
让家长快速通晓各国教育理念
择优孩子的发展路径
此处截取“通往世界名校之路-澳新篇”试听音频,让您先听为快!
今天还有福利!
“通往世界名校之路”又上新“澳新”内容音频
限时折扣价9.99元/期(4折,4月23日-5月1日)
赶紧扫码收听!
用心的留学
咨询公众号
青春不留白!
关于投稿
图文模式:1500字以上+图片(摄影技术的展现就在此时)
文字内容必须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留学有关
学习方法,留学感受,有趣课堂,多彩生活
投稿主题请标明:姓名+顾问老师姓名+留学院校+就读专业
发表:新东方澳洲新西兰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