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让你了解移民新鲜资讯 💨
你们知道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吗?
小编承认自己文化积淀不够,到现在脑子里能把作品和诗人对上号的,还是只有 "床前明月光" 的李白和 "一览众山小" 的杜甫。。
要是平时拿这问题当个段子来问问,不会也就不会了,谁也不会care。可是,当这道题答对与否事关全家人的体面时,想必就没那么容易能看得开了。
毕竟,中国人活得就是一个『体面』
近日,一篇名为『牛蛙之殇』的文章在各个社交媒体悄然火了起来(详情请戳→《牛蛙之殇》蹿红,上海犀利外公漫谈“幼升小”),作者是上海一位68岁的退休老教授。这道 "唐宋八大家小学入学考题" 的事儿就是这篇文章里提到的,作者刚满6岁的小外孙在30岁左右、一脸严酷的面试官面前,因为答不出这题一时失声大哭,看见孩子哭了面试官只不屑一顾的嘟囔了一句:" 怎么还哭了?简直是个逼子。" 可能面试官见过太多崩溃的孩子了吧。
看过很多有关『中国教育现状及反思』的评论报道,每次看完都感到窒息的沉重。都说现在的小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多么多么幸福,就像作者的小外孙一样,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物质需求极大程度的在被上面两代人竭尽全力的满足着。所以,你不能说他们是不幸的。
可是,社会、大众、我们每一个人,选择性的忽略了这些孩子内心深处每一次紧张的抽搐时的那副无助、迷茫、仇恨的可怜相。对于一个距离成年还很远的幼童来说,这种内在的折磨比饥饿、寒冻又能好受几分呢?
每当这时,小编就爱回想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国内幼儿教育资源竞争还没惨烈到这副田地,虽然没有ipad、没有穿不过来的花裙子、也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可是有捉迷藏、有外婆做的小棉裤和无数的欢快时光。
这种时候,就会有很多人盘算着、羡慕着移民海外的人,尤其像移民澳洲这种竞争不激烈,社会环境相对轻松的国家。就像文末提到的那样。
可是海外华人圈实际的教育情况又是怎样呢?
悉尼遍地补习班!
一个台湾妈妈的观察:
亚洲父母正在用「补习文化」
毁掉澳洲教育!
图片源自网络
15年前,我到澳洲念大学,求学的过程中强烈感受到不同于台湾的学习方式,上课时发现同学们好像都是有备而来,对于教授提出的问题和丢出的话题都能侃侃而谈、大方又有条理的陈述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能分析对方的意见。才体认到,「思考」是我这种习惯单方面「接收」知识的典型亚洲学生很欠缺的能力。
十几年过去了,从自己亲身经验高等教育回归到牵着孩子们的手进入基本国教。我深切感受到,亚洲父母在无形中改变了澳洲教育形态。这几年来,悉尼各地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且一改往日的低调,四处大肆宣传招生,补习街逐渐被复制到许多悉尼的街道上!
补习班里,几乎清一色都是亚洲脸孔,为了考进资优班、菁英中学、有名大学而拼命,补习时间之长之多,那些声称为了「更好的教育制度和环境」而千方百计移民的亚洲父母,似乎毫不察觉这些孩子正过着和在原本社会并无太多不同的生活。在很多区域或特定学校里,补习变成了常态,不补习还会被嘲笑。以我住的新州来说,每年补习教育的营业额可以达到上亿澳币!
就在不久前,新州政府官员宣布,将计划更改菁英中学的入学考试方式,因为现今的家长已经普遍认为,要读菁英学校就非补习不可!而根据「非官方」的统计,菁英学校里有95%的学生是补习考上的。
澳洲的「菁英中学」称为selective schools,有点像是台湾的明星学校,如北一女、建中、附中等。不同的是,澳洲是12年义务教育,学生不用考试就可以直升家附近的高中,但若想念所谓的菁英学校,则要特别参加「菁英学校联招」,填志愿。说到考试和填志愿,大家一定不陌生,不需要我再说下去了…..
根据统计,大部份菁英学校的学生属于亚裔背景,悉尼的几间菁英学校,几乎有90%学生是非英语背景。其他的菁英学校,这样的学生也占了70~80%。
很多澳洲人不开心,也对补习教育很反感。州政府为了杜绝已经走歪了的补习风气,宣布计划更改考试内容及方式,考虑将「一试定终身」的制度改成平均考虑考试成绩和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和表现,例如体育、才艺、义工等。
为什么?
补习让孩子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超前,为什么我们一直想要仿效的西方教育制度却不要它?
想拿高分,想学得多学得快,赢在起跑点为整场比赛奠立「赢」的本钱和基础,哪有坏处?
没有。
因为问题不在补习,而在「补习之后」呢?
我们夫妻也在澳洲从事教育事业,教学对象是大学生、研究生和成年人,在最前线感受到补习成为常态教育一环对社会形态和素质的冲击。
我们成长于补习风气没那么盛行的年代,那时补习班设立的目的是针对进度较落后,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
从前的学生,读书、画重点、抄笔记、发觉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找题库练习、找老师问问题、和同学朋友讨论、思辨、脑力激荡…。「思考」,是一贯且仰赖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从小学开始练习,到国中、高中、大学、研究所,一路上不断磨练精进,务求简单迅速确实,还要有效率!
出了社会后,工作技巧、待人接物、社会处事的眉眉角角,一样是按照这个模式学习,只是很多从有书本做依据转成从生活中撷取经验。
但是过去十几年来,学习型态改变了。曾几何时,学生不再需要自己抓出学习的重点、排出优先级,也不需要咀嚼思考老师授课的内容,将之转化成自己能够吸收的知识。补习班帮你画好重点、写好笔记、告诉你这样考试、那样答题。
补习,代替了「思考」和「学习」。学生不再认识且了解自己的学习型态和习惯,也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学习模式。
但是一旦进入大学以上的教育,进入社会后呢?
很多学生进了大学之后突然发现,哎呀,老师好烂喔!都随便教一教,叫我们自己回去读,然后考试考得都是没教过的!给他负评!
现在的学生像什么?
澳洲教授形容得很传神:「像你要不停拿汤匙把知识喂到他们嘴里的小婴孩!」
这些一路依赖补习的学生,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技巧,也没有学习的自主性,更可怕的是:没有学习的意识和热情!看到这里,是否有种似曾相识之感?是的,澳洲原本的教育优势,几乎被亚洲父母和学生所依赖的补习制度扭曲了!
课堂上总是鸦雀无声。除了一字一句讲给他们听的以外,学生们不会思考、不会讨论、不会思辨,不会做延伸阅读、不会思考其涵义、不会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动自发去找相关信息了解和研究。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的孩子却不懂得利用这些垂手可得的信息!就算用了,也只是复制贴上顶多再按个赞,鲜少动脑想甚至不懂得过滤。无远弗届的信息,反而成了学习和思考的杀手。
更糟的是,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被动学习,终于没有人逼迫他们、没有人跟在屁股后面打分数、没有成绩单被人品头论足了,谁还愿意学?教他们如何自主学习,却被说你偷懒不教他,但是一字一句、白纸黑字准备好讲义给他们,他们又懒得看!
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奠立学习模式、训练思考能力,社会事本来就无法教,一直以来都不是问题,为什么「学校没有教的事」在科技发达、生活富足、平均智商升高的现代反而成为热门问题?
因为这些需要喂食的学生出了社会依然没有自我觅食的能力,只是再没有人有责任喂食他们了,他们不再有人可以怪罪了,只好说学校都没有教!
放眼市面上的畅销书籍:人际速成、说话速成、升迁速成、理财速成…另类的社会式补习法出现了,这些社会新鲜人一直买到自己从新人变旧人,依然没有意识到应该发展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以因应千变万化的社会。
我们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点,希望孩子先跑、先准备,不停地把更多的食物塞给孩子,却忘了没有人能喂食孩子一辈子。依赖喂食的孩子,没有自己谋生的能力:摆脱父母逼迫的孩子,没有鞭策自己学习进步的动机。
过去几十年来台湾的整体竞争力下降,父母开始担心无法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大学挤不进百大、人才不愿意留下、毕业学生素质不好、专业下降、技职遭到淘汰、产业产能不佳…..
大家都在问: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
当台湾父母还在问为什么时,澳洲已经看见危机了,他们发现「补习班」培养出来的菁英,成绩和能力并不成正比!而这些「菁英」进入大型企业或政府单位官居要职后,企业和政府的整体绩效和表现水平不再能维持以往的标准,所以现在,澳洲不要补习班教育成为常态,不要那些依赖补习考上好学校的人才。
悉尼有些一位难求的私立学校,现在入学面谈时问学生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问你有去补习吗?」
业界也流传着不能说的秘密:不要雇用某些「好」学校出来的学生,因为他们很多都是补习出来的,真要做事什么都不会,也训练不来,不会思考也不懂变通,连基本的进退应对都不行,标准的很会考试,但是不会做事也不会做人!
父母总是为孩子着想的,当我们总是思考着如何用外力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点时,更应该把眼光放远:没有这些外来帮助之后,孩子真正剩下傍身的能力是什么?
这些靠着外来力量跑赢了的孩子,进入职场、到了社会上后谁来帮他?
他们是否真有能力(有心)成为未来的支柱,替国家社会撑起一片天?
当我们抱怨社会竞争力下降、大环境变差了的同时,更该想一想:
明明每个孩子都赢在起跑点了,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还是输了?
以下是网友评论,不代表公众号意见
为什么以『中国式教育』占主体的亚洲教育到了哪里都会自己给自己加压,闹得大人和孩子都苦不堪言呢?
来源:澳洲新鲜事 已获作者授权
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请直接在公众号留言,以便我们及时更正,多谢!
更多文章
详询热线:400-012-8838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您的关注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