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澳投资连年下滑 作为热门投资地真的“失宠”了?

原创 2019年04月09日 澳华财经在线



2018年,中国投资者仍将澳大利亚视为首选的海外投资地。但阴霾并未远去,投资额大幅下滑、收购碰壁、……最受中资关注、被赋予诸多期望的澳大利亚,光芒正在消退。作为热门投资地的澳洲真的“失宠”了?



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4月9日讯 2018年,中国投资者仍将澳大利亚视为首选的海外投资地。但阴霾并未远去,投资额大幅下滑、收购碰壁、……最受中资关注、被赋予诸多期望的澳大利亚,光芒正在消退。作为热门投资地的澳洲真的“失宠”了?


中资大撤退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和悉尼大学周一发布的年度报告《2018揭秘中国企业在澳投资报告》表明,中国投资者正以十多年来最快的速度离开澳洲市场。


2018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下降了36%以上,从2017年的133亿澳元降至86亿澳元,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低水平。其中采矿业投资下降90%,可再生能源下降了48%,商业地产投资下降了32%。(详见《2016中国在澳投资创新高 房地产农业交易激增》)(详见《KPMG澳大利亚与悉尼大学:《揭秘中国企业在澳洲投资报告》)


2007-2018年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额(百万美元)


来源:毕马威/悉尼大学


毕马威的统计数据包括了通过兼并、收购、合资企业和新项目进行的直接投资,并未包括证券投资,例如购买股票和债券,也不包括住宅物业投资。


矿业是2017年澳大利亚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最多的行业,占中资对澳洲投资总额的35%。2018年大宗商品呈上行势头,然而采矿业在中国投资的占比仅为5.6%,而食品和农业仅吸引了1%的中资。


几乎中资所有直接投资领域的投资额都出现了下降。唯一没有下降的行业是医疗保健,投资额增长了一倍多,达到34亿澳元。 这使得医疗保健成为中资最大的投资领域,吸引了41.7%的中国资本,而商业地产占比36.7%,降至第二位。


中国对澳投资,不仅在整体上出现了大幅下滑,在投资领域和投资主体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报告的作者之一、毕马威亚洲及国际市场主管 Doug Ferguson 说,尽管2018年中国的海外直接投资实际上增长了4.2%,但在中国政策变化的影响之下,澳大利亚已经感受到了中国投资显著减少的压力。



资本流出踩下刹车


毕马威在今年的报告中还研究了中国投资者的情绪变化。中国投资者对澳洲的投资环境仍持悲观态度,他们反映,融资变得更加困难,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一些投资者抱怨澳洲媒体对他们有不公正的批评。(详见《《中间之声》系列访谈第6集 澳中商贸关系》)


不过,更多的人也对中澳关系持有比一年前更乐观的态度。2017年有70%的受访者称,澳洲国内关于中资的政治辩论使他们的投资变得更谨慎。而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降至59%。


另一方面,80%的受访者说,2018年从中国转出资金更为困难。2017年这一比例为65%。根据调查结果,私有公司受资本外流限制的影响最大。


从交易金额上看,2018年私有投资者占比为87%,远高于2017年60%的占比。国有企业对澳投资的阵线在大幅收缩。


毕马威推测,过去几年中国对海外投资加强资本管制和监管投资审批限制可能是中国对澳投资放缓的原因。


这场针对境外投资的刹车行动,早在2016年底就已经揭开了序幕。


2016年11月,中国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声要加强境外投资领域的监管,重点关注“个别企业或个人通过对外投资渠道来转移资产”的行为,并将继续“对所有境外投资交易推行备案制管理,且将对跨境投资交易实施严格审核”。(详见《中国拟出台首部境外投资条例 重返核准制?》)


此后,局势逐渐发生变化。据报道,中国发改委和商务部此后对企业海外并购的计划审查非常严格,一些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海外投资计划。


同时,中国的银行和外汇管理机构也收紧了“钱袋子”。在2017年之前,中国海外投资高歌猛进的几年里,不少中国公司都以境内房地产和其他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海外分行贷款,但后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向金融机构加强了以境内资产担保境外贷款的合规与风险管理,声称要严格打击虚假和恶意担保,使海外投资健康、有序增长。


2017年,有媒体报道,中国某知名房地产集团的六个境外投资项目遭银监会断贷。


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飙升40%,达到了创纪录的2210亿美元。而在中国政府收紧控制后,2017年年前半年中国的海外投资额只有约640亿美元。随着人民币贬值以及中国监管部门严控外汇流出,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中国海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8年只增长了0.3%。


就中资在澳洲的投资而言,悉尼大学商学院中国商业与管理学教授Hans Hendrischke认为,对资源、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战略投资已转换为较小规模的投资,多为战术性且与中国消费者市场需求直接相关的项目。这尤其体现在中国投资者正将澳大利亚医疗保健行业作为重点投资领域。



敏感行业垒起高墙


中资在澳洲遇到的另一重阻力,则来自澳监管部门的审查趋严。


毕马威报告中并未着重阐述这一点,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却特地指出,伴随着中国对大洋洲投资关系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赴大洋洲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有增多,有关政治外交、投资环境、法律法规等诸多风险值得关注。其中“中澳外交关系将对两国的投资合作造成负面影响”。


2017 年 12 月,澳联邦政府强化了针对外国影响力的立法。中国政府认为,澳洲修法是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这使中澳外交关系变得紧张,给中国企业对澳投资带来一定挑战。


《中国对外投资发展报告》中说,澳洲对中国企业的审查过严,增加了企业投资的风险程度。


2018年,被审查“扼杀”的中资收购案中最著名的一例,是李嘉诚家族一桩价值130亿澳元的收购案。长江基建向澳洲最大的天然气管道公司APA发出了收购要约,报价溢价高达30%,获得了APA董事会的一致赞成,却受到了澳洲一些议员、行业专家和媒体观察者的质疑,甚至遭到APA散户投资者的反对。


关于这桩收购案的争议如此激烈,以至于长实罕见地打破了沉默,对澳洲数家媒体澄清说,长江基建并没有所谓的官方背景,是一家“拥有全球业务的香港上市公司,与中国的国有企业完全不同”,不应该将这家香港上市公司与中国电信公司华为归为一类。(详见:《长实回应反对收购APA呼声: 商业投资莫被政治化


5个月后,澳财长Josh Frydenberg以“违背国家利益”为由否决了这笔交易,令长江基建无缘APA。


Ashurst澳大利亚兼并和收购团队合伙人杨端在去年11月接受本网采访,谈到长江基建收购APA遇挫的影响时说,电信、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大型农业用地等敏感行业的大宗交易都会受到影响。


但就在长江基建收购APA案被否决后不久,审查的寒风大有吹至医疗领域之势。


今年1月,澳洲医疗成像和诊断公司Healius(ASX:HLS, 原名Primary Health Care)称,收到中国江河集团香港子公司20.2亿澳元的收购报价。


Healius在澳洲医疗行业中是一家地位举足轻重的公司:澳洲第二大病理服务提供商,在澳大利亚采集的每三个病理样本中就有一个在Healius实验室进行测试;它拥有全澳最大的全科医疗中心网络,每年进行超过300万次放射检查,是全澳第二大医疗影像服务提供商。


Healius拒绝了报价后仍于江河保持接触,被普遍认为用意在于提高收购报价。但是,一个与商业谈判不直接相关的议题突然出现:澳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已将保护医疗数据作为一个重要关注领域。江河要收购Healius,必须向FIRB证明,澳洲敏感的医疗数据可以被托付给这家中国公司。


随后澳洲本地媒体称,澳联邦政府正在调查制定国家数据政策,这个全国性的政策框架将帮助执法机构和外国投资监管机构更好地裁决敏感案件。(详见《江河收购案激起涟漪:澳联邦政府拟制定国家数据政策》)(详见《澳媒称江河收购案涉及敏感医疗数据 FIRB将掌生杀大权》)


如果说,澳洲“敏感”行业正对中资垒起高墙,这种不同于以往的“谨慎”并非澳洲所独有。目前欧盟进一步收紧外商投资的法案已进入最后审批流程,法案通过后预计将遏制中企在欧洲未来并购活动。美国已于2018年8月通过《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以加强国家安全审查机制,预计未来中企赴美并购投资将遭遇更多的监管和政治阻力。



医疗保健行业:风景独好


据统计,2018全年中国海外并购主要流向电力和公用事业(313.8亿美元,占29.1%)、消费品(162.6亿美元,占15.1%)、TMT(154.1亿美元,占14.3%)三大行业,共占当年总额近六成。其中电力和公用事业并购金额同比增长3倍,消费品增长1倍。


但2018年中资在澳洲的投资行业却描绘的完全是另一幅图景:医疗保健行业备受青睐,成为吸引中资的最“受宠”行业。(详见《独家深度:中国资本再度出手 中澳医疗保健行业并购持续升》)


美国知名商业资讯公司波士顿咨询集团预测,2020年中国的卫生保健市场总值将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600亿美元)。


得益于发展较为成熟、清洁、绿色、安全等产品和服务优势,澳大利亚的医疗服务,以及本土制造的维生素、矿物质、补养品和保健品愈来愈被中资所看好。


2018年,中资对澳的医药保健投资为34亿澳元,其中超过5亿澳元的“大型交易”有三笔:鼎晖基金和远大医药19亿澳元收购肝癌治疗企业Sirtex;汤臣倍健7亿澳元收购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Space Group Pty Ltd;中国建投(JIC)和添马联盟合伙基金(又译添盟资本)6亿澳元收购澳第三大保健品巨头Nature's Care。

 

与前几年不同的是,2018年中资对澳医疗保健行业的投资,并非来自希望实现业务多元化的中国房地产公司。而更多的是中国公司与其他具有医疗保健行业经验和能力的中国公司联合投资。


捕捉到这股热潮的澳贸委,去年分别在悉尼和墨尔本为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投资者组织了行业投资活动,以展示澳大利亚在医疗设备、疾病诊断和数字健康等领域的前沿专业知识和机遇。(详见《Austrade澳贸委全球CEO:中澳合作热点不断 前景可期》)


该活动开展时,恰逢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医疗技术专场交流会(AusMedtech)在悉尼举办,参会投资者包括上市公司、有意投资的初创企业,以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和各大学府的潜在合作伙伴等,参会的投资者直言澳大利亚的多样投资机遇令人惊叹。


Ashurst澳大利亚兼并和收购团队合伙人杨端对本网表示,去年公司中国业务的重点方向之一,就是大健康及消费品和关联板块。他形容说,这块业务经过了过去几年的培育,目前处于“井喷”阶段。中位交易市场(交易金额从两三亿澳元到十数亿澳元区间)非常活跃,未来潜力巨大。(详见《华裔并购律师杨端专访:“后并购时代”的当下与未来》)


然而无论如何,2019年澳洲难以再见到中资的爆发式增长,此前几年,中国投资者们更愿意谈澳大利亚稳定和完善的法制、市场机制和政策等优势,现在则需要更多地考量政治上的不确定性、投资审批和融资能力。黄金时代的句点更为清晰,一个更多变的时代正拉开帷幕。


(郑重声明: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对本文保留全部著作权限,任何形式转载请标注出处,违者必究。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资讯

2016中国在澳投资创新高 房地产农业交易激增

长实回应反对收购APA呼声: 商业投资莫被政治化

江河收购案激起涟漪:澳联邦政府拟制定国家数据政策

澳媒称江河收购案涉及敏感医疗数据 FIRB将掌生杀大权

独家深度:中国资本再度出手 中澳医疗保健行业并购持续升

华裔并购律师杨端专访:“后并购时代”的当下与未来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以及查询澳交所ASX股票数据(进入“澳股行情”栏目)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