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沃伦·巴菲特

2020年03月20日 澳洲金融圈


狂风骤雨

在墨尔本的金融中心柯林斯大道(Collins Street)的某一家金融证券交易中心里,领头的道格拉斯·麦克埃文(Douglas McEwan)忽然起立,慌张地摘掉耳机然后大声喊道:

“标普500指数熔断!只许买入不许卖出,全体切换到人工交易模式!”

顿时间,交易中心里的电话声像一群发狂的马蜂一般响起。还没等笔者晃过神,耳机里已经传来提示:“请准备接听2号线来电,伦敦客户。”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整个交易中心被淹没在恐慌之中。

这一天是2016年11月8日,美国共和党(Republican)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赢得大选,正式成为美国总统。本是众望所归的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ary Clinton)在点票环节遥遥领先的情况下,忽然在后半场被特朗普反超,瞬间引起资本市场恐慌,并导致标普500指数期货在开盘前直接发生熔断。


这一次熔断鲜少有人记得,甚至被大部分媒体直接从历史中删减。这也许是因为特朗普在当晚的胜利宣言太过激昂,以至于美国人民和共和党背后的财团借机用股市强劲的反弹来庆祝这位“天之骄子”登上龙椅。


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里,世界金融市场标杆的美国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从大选前的不到18,000点,几乎一路垂直上升,并在2020年2月中旬逼近30,000点大关。

但是就连桀骜不驯的特朗普本人也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任期内最大的政绩:经济和股市,居然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冠病毒击中要害,一泻千里。

2020年2月末,美国三大股指启动暴跌模式,带领全球资本市场一起跳进火海。下跌幅度之大,导致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DJIA)、纳斯达克综合指数(NASDAQ)以及标普500(S&P500)指数在多次熔断后依旧未能阻止暴跌。

试图力挽狂澜的特朗普在对全美电视直播中脸色蜡黄、呼吸不匀并多次出现卡壳,更是适得其反,导致美股当日狂泄近10%,点数跌幅更是创下历史记录。


星星之火亦可燎原


事实证明,在灾难面前人人平等。下面是一张美国地图,红色为重灾区、黄色为中等、绿色为最轻。


自从灾难爆发,这些灾区里的人们就开始为了生存而挣扎:为了下一餐吃什么而头疼,为了丢掉的工作而恐惧,更是为了黯淡的将来而绝望。

经济危害

与次贷危机相比,新冠危机的杀伤力毫不逊色:企业停工停产、各国消耗大量医疗资源以及封锁国境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成本。仅是这些第一波的损害已经让许多世界经济强国措手不及。

虽然两次危机的起因截然不同,但是对微观及宏观经济造成的损害是非常类似的:金融危机的爆发点在房地产泡沫,而新冠危机的爆发点在医疗资源,二者在扩散之后都对全球经济造成深度影响。

以新冠危机为例,大量人口被限制出行,工厂企业不能复工,仅是这两点就足以掐住经济的喉咙。

从微观角度来看,许多企业无法正常运营导致无法定时发放工资,而员工没有收入就必须使用积蓄度日,并且减少开支。从宏观角度来看,停工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也面临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危机。将这个缩影扩大至整个经济体,就形成了短期内的资金流通性危机,许多企业必须面临裁员甚至破产。

据国际民航中心(CAPA)近日表示,全球85%以上的航空公司将在2020年5月面临破产。该中心调研报告显示:以航空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新冠危机的扩散情况来判断,目前已经有许多航空公司出现“技术性破产”(technical bankruptcy),并已经无法偿还贷款,出现违约。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最为危险的并不是航空企业,而是房地产。因为澳洲的住房可负担性以及家庭负债水平已经名列前茅,而新冠危机对房地产也可能带来相同的效应——贷款者由于收入减少可能出现违约,银行没收房产进行抛售(fire sale)换取现金流,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爆破。

各国央行火力全开


另一点和金融危机相似的地方在于,各国央行已经在2周内连续推出多个重磅救市计划,其出手的速度甚至快过金融危机:


美国:

仅在3月就宣布两次降息,共计150个基点(1.5%),利率下调至0~0.25%。截止3月中旬,美联储的常规弹药(货币政策)已经正式耗尽。另一方面,美联储再次启动量化宽松政策(QE),为市场注入7000亿美元流动资金,其中5000亿用以购买政府债券,2000亿用以购买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MBS)。


中国:

在1月采购经理指数(PMI)从50%的荣枯线迅速暴跌至35.7%之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向全球证明了疫情的危害。作为急救措施之一,中国央行于3月16日决定实施金融定向降准,对符合标准的国内银行降准50-100个基点(0.5~1.0%),此外,对符合标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00个基点(1.0%)。总体来看,该降准的实施将向中国市场释放5,500亿元人民币的流动性。

澳洲:

澳央行二把手狄柏尔博士(Dr Guy Debelle)

澳洲央行在3月连续2次降息25个基点(0.25%)至0.25%的同时,也推出了“抵换”计划(Repurchase agreement/Repo)。该计划允许各大银行通过将低流动性资产(比如民用房屋贷款合同和商用资产等抵押物)与央行进行兑换,从而立刻获取流动资金以保证企业得以正常运营,并顺势推出量化宽松政策(QE)。


在这个特殊时期,值得再重读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写的一篇文章。当然,这个时期,远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糟糕。


2008年10月16日,巴菲特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虽然这篇文章只有1500字,这是巴菲特一生最重要的文章,以下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

我正在买入美国股票

金融系统现在是一片混乱,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都是如此。更糟糕的是,金融系统的问题已漫延到整个经济体系之中,原来小小的泄漏现在正在演变成猛烈的管涌。未来短期内,美国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商业活动将会停滞不前,而媒体报道也将会更加令人惊恐不安。

因此……我一直在买入美国股票。这里我指的是我自己的私人账户,此前我的私人账户里买的全部是美国政府债券,此外没有任何股票投资 (这不包括我所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股票,我已经把这些股票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如果股票价格持续低迷一直具有投资吸引力的话,我的私人账户中除伯克希尔股票以外的资产不久将全部投资到美国股票上。为什么?

因为我买入股票完全奉行一个简单的投资信条: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几乎可以完全确定的是,现在恐惧气氛四处蔓延,投资者都吓了,甚至连那些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吓坏了。当然,对于负债率很高或者竞争力弱小的企业,投资人小心谨慎地回避,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于美国那些竞争力强大长期发展前景良好的优秀企业过于恐惧,就是非常错误的了。这些优秀企业的利润将来也会突然出现暂时性下滑,在历史上也一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但大多数主要企业都会在未来5年、10 年或20 年后盈利再创历史新高。

我要特别澄清一点:我根本无法预测股市的短期波动。即使是对于股市未来一个月或一年会涨会跌我都一点也看不清楚。但是,即在市场情绪转好或经济复苏之前,很有可能股市已经提前上涨,而且可能是大涨。因此,如果你非要等到知更鸟报春,那时春天就要结束了。

在这里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在经济大萧条期间,道琼斯指数在1932 年7 月8 日最低跌到41 点,直在1933 年3 月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就任总统之前,经济仍然持续恶化,但到那时股市已经反弹了30%。或者我们再回顾一下另一段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在欧洲和太平洋的战局十分糟糕。1942 年4月,这时距盟军战局得到扭转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美国股市就已经触底大幅反弹。同样,20世纪80 年代初期,尽管这时经济沉陷泥潭,通货膨胀率疯狂上涨,却是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简而言之,坏消息反而是投资者最好的朋友。因为坏消息能让你以跌得很低的市场价格买入美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小部分收益。

长期来看股票市场表现将会相当好。在20 世纪这一百年间,美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不利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和其它创伤严重代价高昂的军事冲突、1929年经济大萧条、十几次经济衰退和金融恐慌、石油危机、流感爆发,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丑闻下台。但道琼斯指数这一百年间仍然从66点涨到了11497点。你也许会想,在这样一个道琼斯指数上涨了173倍涨幅高得惊人的一百年里,投资者想要亏钱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事实上确实有些投资者是亏钱的。这些不幸的投资者只是在形势大好持有股票能够让自己感觉良好时才会买入,而后来他看到媒体报道让自己感到惊恐不安时就会慌忙卖出。

现在手中拥有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人感觉良好,但他们不应该这样想。因为他们选择了一项十分糟糕的长期资产,将来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投资收益而且肯定会贬值。事实上,美国政府将会继续努力大量发行货币注入流动性以减轻现在的金融危机,但这样做将来肯定会推高通货膨胀率,从而使现金资产贬值速得更快。

未来10年,持有股票的投资收益率几乎可以肯定会高于持有现金,而且可能会高出很多。那些现在手里紧紧握住现金的投资者是在打赌,他们能够十分高效地确定自己从现金转向股票的有利时机。他们在等待能让他们感觉良好的好消息,但是他们忘了冰球明星Wayne Gretzky的忠告:“我总是滑向冰球将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冰球现在所在的地方。”

我不想对股市发表什么看法,我要再次强调,我连股市未来短期是涨是跌都根本不知道。我将会遵循一家开在空空荡荡的银行大楼里的餐馆打出的广告上的建议:“你的钱放在哪里,你的嘴就放在哪里。”今天,我的钱和我的嘴都放在股票上。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