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说 | 一名资深代购想和你们说的真相

原创 2018年07月22日 澳洲第一传媒



这一周,讲故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神吐槽。


请戳下方小视频:




Nina

悉尼中央圈xx大学学生

专业:Master of Shopper


5:30 起床。 掐指一算,今天是药房补货的日子


5:38 拉着小推车走在昏暗的小路上


5:52 抵达Woolworths门口,半梦半醒间恍惚以为手中抱着两罐奶粉


6:00 超市开门,冲!


6:02 某品牌奶粉货架已经空空如也


6:05 不气馁!转战楼上的coles


6:10 有货!但是限购…不怕,搬几个救兵…


7:30 黄房子(Chemist Warehouse)开门了,冲!


7:37 扫奶成功!距离目标还有两罐!回家补觉



12:34 不小心睡过头,发现黄房子已经人满为患


14:02 终于完成任务,拍认证照发到朋友圈。去快递公司路上群发小票给顾客看


15:13 打包,填快递单,直个播,打包,填快递单,直播里出个镜…


18:29 拉着小推车走在昏暗的小路上


00:24 望着due一头雾水


02:02 设好5:30的闹钟,收到国内客户的微信


“麻烦给我来两罐奶粉”



这就是Nina作为一名普通代购的日常。



一场远程盛事的兴起


最早的代购,其实是个人行为,多指居住在海外的国人,利用便利为国内的亲朋好友购买一些外国本土产品。


到后来,国内购买外国产品的风潮兴起,对于外国商品的需求增多,代购这一行为也开始发展成一个有偿产业。


我们常开玩笑说,如果在澳洲街头看到疯狂购买奢侈品的华人,那他不是土豪,就是代购。



据BBC的报道介绍,在澳大利亚,约有1200家华人代购店,有大约四万说着普通话的中国人,在做代购行业。


平均来说,每个代购约有1000位微信好友,按这个数据计算,代购们的消费群体可以建立一个新澳洲。


在主要从事代购的人群里,主力军就是在校留学生。


据统计,每10名中国留学生里就有8个有过代购经历。




一名留学生透露,入学后,他发现班上的中国同学,几乎人人做代购。


现在赚钱比读书容易太多了。在澳洲,只要稍微勤劳一点,多花点心思,一名代


购一年能拿到20万乃至50万人民币的收入。


这个收入在澳洲,相当于当地中产的水平。


对于背负昂贵学费和生活费的留学生来说,代购可以算是缓解生活压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了。



Master of shopper 这门课,你修得累吗?


学生对于代购行业的趋之若鹜,无非源于几点:没门槛,收入高,时间灵活。



可是,代购真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光鲜亮丽吗。


这个问题,如果你丢给一名真正的代购回答,她一定会向你吐尽心酸。



代购与顾客间的傲慢与偏见


“可以帮我带几罐奶粉吗?”


“没问题啊,最近不打折,我这里500一罐。”


“啊??我看别家代购才200多啊?”


......




现在,代购市场泛滥,货品真假难辨,价格参差不齐。


从质量欺骗到价格欺骗,顾客对待代购的态度从绝对信任变成将信将疑,再到不是熟人不能信,在国内人眼里,代购已经低到和微商甚至传销一样的地位。



哪怕代购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顾客看


“你家的东西保真么”;

“你家价格为什么比别家贵”


永远占据着代购们聊天记录高频使用词汇的榜单。


顾客认为代购为了挣钱昧良心,代购觉得顾客没出过国,根本不了解情况。


两边看不顺眼的状况一直是横亘在代购与顾客之间永恒的话题。





可是,这些做代购的学生,大多数有着高学历和不错的家境,只不过想通过代购赚点零花钱。


突然被顾客尤其是一些不讲道理的大爷大妈说成骗子,心情可想而知。


可是,谁又能为她们正名呢?


代购水深,众所周知。即便是生活在澳洲的学生党们,你也真的说不清楚他们的进货渠道是不是正规。


就拿回国礼品店为例


澳洲限购之后,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经常发生。

再加之学生党还有繁忙的学业要顾,一些代购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礼品店”。

而这些回国礼品店,也多发家于个人代购事业,熟悉供货渠道和行业流程。

一些偷懒的代购,只需要给“礼品店”发个微信,告知所需货品,便能足不出户完成采购、包装、发货的流水线作业。

但是,澳洲哪里有那么多保质又保量的供货渠道,大多数礼品店都是真假货掺半


因此,这种通过不正规渠道进行代购的少数人,就苦了那些吭哧吭哧徒手扛着10kg奶粉的“真代购”们。



一个澳洲代购的诚信问题被曝光,连带的便是对所有澳洲代购偏见的产生。


同样300元的东西,可能一个人赚了20,另一个人则赚了90元!


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市场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口碑,其实是个很难的课题。


毕竟你千辛万苦买回来的东西,可能顾客深更半夜的几个问号便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市场没有了,还能干什么?


代购市场的成功主要依赖于消费者对于国外市场的不了解。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哪种产品,却对商品价格和销售状况一知半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代购被催生成一道完整的产业链。



然而,随着“洋码头”等跨境电商的出现,代购的面纱被逐渐揭下,行业规则和运作方式赤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代购市场刚开始是半遮半掩的,稀里糊涂,谁也看不清。如今随着跨境电商出


来,一下就曝光在公众面前,秘密一点点被揭开了。


这些被曝光的“秘密”,在距离悉尼2.5小时车程的纽卡斯尔,或许看得更清楚。


27岁的丛喆毕业于纽卡斯尔大学,从2015年起,开始做私人代购。


2016年3月,他与妻子在国内外均创立了公司,专门发展代购业务。


但是,他发现,阿里巴巴的壮大,跨境电商的发展,以及网络上对于代购的扒皮揭秘,都使代购的光环逐渐消失。




国内的客户一点点了解代购的运作模式,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度一点点增


强,那时代购们将失去利用价值,产业链上将不会再有代购的位置。



国内消费者开始清楚他们需要购买的物品的底价,甚至对于国外商场打折情况了如指掌。


这也就意味着在消费者面前,丛喆不再有任何底牌,而是像一头待宰的羔羊,经受顾客的疯狂压价。


此外,像澳洲当地人经常光顾的大型连锁超市(Woolworths Ltd.、Metcash等),早在2015年底已经开了天猫店,同时把奶粉、Swisse维生素、Weet-Bix营养麦片推在主页最醒目的位置。



代购利润被压缩,跨境电商又抢走大半生意,丛喆开始体味到夹缝中生存的辛酸。


现在的丛喆,开始主张内容创新,开设微信公众号,营养专栏,希望能依靠媒体让自己在千变万化的代购市场存活下来。


代购圈里的“谍战剧”


除了代购和消费者的战争,代购与代购之间的战争也非常精彩。


一位资深代购向我们讲了两个故事:


 

有那种代购啊,假装成我的客户跑来加我好友,结果把我的价格打听了个清清


楚楚,又跑去和他自己的客户说 :


“哎呀你看她家卖的那么贵,还是来我家吧...”


还有啊,也不知道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小婊砸,盗了我家发货的图片,还打了个


自家的水印,明摆着就是想骗人家啊!


捷径通往何处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在全世界都依赖中国制造的时候,澳大利亚产品却在中国风靡。


据统计,光2016年,代购就向中国出口了总值高达6亿美元的澳洲本土产品。





华人在澳洲白人社会生活的不易众所周知,与年薪三四万刀、看不见出头之日的底层全职工作相比,做代购确实是一条捷径。


但是,想要把代购发展成产业,留住客源,保证稳定收入,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无法评估。


学生们把心思放在了赚钱上,学业自然也就搁置了


网上就曾有一个法国留学生吐槽代购的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敢情读的都是奢侈品导购,行的都是通往商场的道路啊?







“花无百日香”


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少在海外的华人视澳洲代购业为他们不可多得的一个机遇。


投身于这个行业前他们多是看到了代购潜在的巨大利润,殊不知只有抄了这条近道的人才真正知道他们究竟牺牲了什么。


时间,体力,乃至于尊严…


在外媒夸大渲染华人采购的疯狂面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人都依靠代购摇身一变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同政策斗争,同跨境电商斗争,同同行斗争,同亲朋好友斗争,同自己斗争…


话至此,是否成为这个战场中的一员,你真的想好了么?


转载请标注完整题目及来源


文字编辑:一豌&Annora

视频编辑:翻白眼的猪&Chloe Zheng


往期回顾


世人说 | 我花了几十万留在澳洲究竟经历了什么?



荐读DISCOVERY

移民澳洲 | 澳洲PR | 澳洲养老 | 澳洲保险 澳洲入境指南 | 澳洲旅游 打工度假签证 | 澳洲中小学排名 澳洲儿童医院 | 澳洲代购 | 澳洲外卖 | 悉尼生活成本 | 悉尼居住 | 留学生回国须知 | 澳洲入境


期爆文:

澳洲人吃国宝 | 澳洲医学界新成果! 预防根治过敏 澳洲华人收入大揭秘! 别拦我, 我要去澳洲坐牢了!看到这样的Zara和H&M你还敢买吗? |  我说悉尼,你烂透了... | 你说你有点难追,我就摔你玻璃杯... | 注意!最近千万不要来澳洲,因为..... | 悉尼,有500万人假装在生活 |


全澳精选房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