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 | 腹有诗书气自华:访阿大媒体系博士生导师蒋颖!

2017年10月07日 今日阿德莱德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访阿德莱德大学媒体系

博士生导师蒋颖博士


文 | 吕薇

蒋颖博士(Dr. Ying Jiang),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媒体系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首位终身制华人学者,2013年荣获世界华人青年领袖百强。蒋颖博士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跨文化传播、媒体与公共关系、全球化、跨国投资与民族主义。她的著作多次发表在世界级权威刊物上,其著作的销售、引用、下载数量在其研究领域内都是名列前矛,并长期担任华盛顿邮报、BBC、VOA、SBS等多个西方主流媒体的特约评论员。

2017年9月30日,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体育盛事澳式橄榄球总决赛(AFL Grand Final)在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墨尔本板球场举行。在这个澳大利亚顶级政商名流云集的绝对主流社交场合中,有一个年轻的华人女性身影,她就是来自南澳阿德莱德大学的蒋颖博士。

蒋颖博士是我在阿德莱德大学读书期间的老师,君子之交也有两三个年头了。多次约她做个专访,一向低调不张扬的她都一一婉拒了。得知她从墨尔本的AFL Grand Final回来,我随即约她小叙,再度获邀出席赛前酒会的她,此番也是感慨良多,才有了这一次简短的咖啡之约。

 

我们从她的墨尔本之旅聊到她对澳式橄榄球的认识,从多元文化聊到华人如何更好的融入澳洲社会。蒋颖博士本身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成功的文化融合的范例。在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以白人为主流的人文学院教授高阶必修课,一个研究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曾经在联合国青年组织担任秘书,在英国石油公司公共关系部门工作过。新闻媒体和国际关系等的教育背景,让她有着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东方成长、西方求学的背景,让她对多元文化共融的理解理性而又深刻;除此之外,她兴趣爱好广泛,既爱古典,又爱现代,东方文学、西方音乐都有所涉猎,这样的她无疑又是感性的。

蒋颖说,少数族裔,关注像AFL这样的体育赛事意义不仅仅在于体育本身,从职场和生活的角度来看,它也会带来与主流社会更多的“交集”和“共同话题”;作为亚裔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澳洲想要更好的生存、发展与融合,该如何积极的与主流社会互动。她从一个学者的角度,结合本次出席活动、观赛的经历,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允许为别人喝彩

理性看待分歧


 AFL的比赛已经落幕,占据主场优势的Richmond Tiger在37年后终于问鼎冠军宝座。从墨尔本飞回阿德莱德的航班上,作为冠军支持队球迷的空中乘务员对获胜方的一番祝福,飞机上大批Adelaide Crows支持者们半开玩笑的唏嘘的同时,也都能为对方球队37年努力终得冠军的不易而喝彩。一名中年女性在与蒋老师的聊天中说到,“作为忠实的球迷,自然会期待自己的队伍获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今天对方的表现是极其优秀的。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输赢,也要能有气度接受这世间有比自己更好的存在。”

 

体育比赛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最终谁能问鼎冠军,要能坦然接受成败,懂得为别人喝彩。体育如此,同理,生活也是如此。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又何尝不能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呢?理性看待文化带来的分歧,让分歧成为更大的交集。


歧视与东方主义


蒋颖从阿德莱德大学人文学院的第一个华人博士生,毕业后留校,二十八岁成为最年轻的华人博士生导师,她的博士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年龄上至六十五岁,最小的博士生也都年长于她。甚少谈起个人经历的她,也分享了她初到大学读博士时所经历的文化冲突和歧视。

人文学院的研究涉及很多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文化理解、语言要求极高。十几年前,在这样一群西方白人中,一张亚洲面孔的她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作为研究社交媒体的博士生,入学半年的时间里,学校为她配备的电脑迟迟不到位。她跑去学院问,负责管理博士生的主任彬彬有礼的告诉她,印度学生还连邮箱地址都没有呢。蒋老师说,“不同层面的歧视正态分布于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有时候,可能造成歧视的原因是其认知的狭碍和有限,即使是这样一个受过极好高等教育的大学教授,都难免有这样的局限。对于歧视本身,口诛笔伐、群情激奋大概是最弱的反击手段了,能力和成绩才是消除偏见的最好证明。因此,我们除了平心看待自己的文化本身之外,还要寻找解决办法,分析问题的成因,找到消除隔阂和误解的方法,并付诸于行动,才是我们面临歧视时的解决之道。”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产生过度解读并矫枉过正,无形中导致了东方主义的产生。这是一个由萨义德提出的学术概念,蒋老师用她一个印度博士生的故事给我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这位学生在逛街时与当地一名白人中年女性闲聊时,因对方开场的一句Do you like our weather(你觉得我们的天气如何?)而备感歧视,觉得对方把其排除在了Our之外。蒋老师说,这就是典型的自我东方主义,其背后是对自我传统的自尊心和在不同文化间强弱对比的落差中产生的极为强烈的敏感和自卑。


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在以多元文化为荣的澳大利亚,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磕磕绊绊也是常有。身在海外的华人,这个时候想必都对于民族自尊深有体会。蒋老师说,“我们应该有民族自尊心,更应该有民族自信心。我认为,民族自信心不是指在遇到分歧时谁的声音更大,不是指很容易感到被伤了自尊,它的正确解读应该是,有勇气、有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分享主流的文化,将自己少数族裔的文化介绍、带入到主流当中去,彼此尊重、彼此欣赏。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人,需要意识到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整个华人群体,需要做的是更好的约束自我行为,不能做有损于民族尊严的事,而不应该是简单的由于对自身文化的过度保护而产生的敏感、脆弱。”


请进来、走出去


自2014年以来,蒋颖博士就开始在AFL担任多元文化顾问。AFL每年的比赛中都有一周是专门的多元文化轮比赛,每三年举行一次的AFL国际杯比赛更是吸引了20多个国家的参与。这些行动都代表了AFL鼓励少数族裔参与的态度和行动。今年AFL总决赛现场的国歌是由亚裔歌手Dami Im演唱,而说到韩裔歌手Dami Im,她已经不止一次代表国家站在世界级舞台上了。2016年,她在欧洲顶级歌唱比赛Eurovision中,代表澳大利亚参赛,并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蒋颖博士解释到,AFL的这些举措至少说明在国家层面,澳洲对多元文化的重视和尊重。既然国家有包容的政策和请进来的姿态,我们就应该走出去,尝试去了解我们熟悉的文化领域之外的东西。不仅仅是对于Footy这样的体育比赛,人世间所有的课题,我们都应该抛开二元对立的思维,不起分别心,兼容并蓄!



作者手记

说到少数族裔融入主流社会,这所谓的主流社会,我想,在澳大利亚,没有比Footy更主流的了吧。作为一个在澳大利亚学习、生活、工作了四年的华人来说,听蒋老师讲起这些,我也是感同身受。

 

在阿德莱德这个不大的小城,你也许知道,有Port Adelaide 和 Adelaide Crows两支水火不容的队伍,而你却未必知道这背后的历史、故事承载的是什么。


在赛季期间的每一场比赛,街上、球场上那自发整齐着装的人群,他们或许是高级写字楼里的白领、政府官员,或许是你家附近超市里的理货员,或许是驱车两小时赶来的高中生,或许是有着三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在这一时刻,他们共同的身份是Footy球迷。他们三三两两与家人、朋友结伴前往观看比赛,也许那个被父亲扛在肩头的小女儿还不懂得比赛的规则,也许那个被女儿和外孙女搀扶着的老奶奶将Footy带入到了家庭基因,影响了整整三代人。


在澳洲家庭中,父子、兄弟,甚至是夫妻之间,都有可能分别支持着不同的球队,也许他们会为了家人、子女的站队而“争宠”,但这却并不影响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和支持。


Footy对于澳大利亚人来说,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是家庭、社区、文化、信仰等一系列元素的集合,这大概就是Footy的“魔力”吧。

 

虽然AFL Grand Final 这种核心主流社交场合并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经历,但试着打开心扉、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一点点我们自己舒适、熟悉的文化之外的世界,却仅仅就是一念之间的事。试着选择一支支持的球队,走进球场,看一场比赛,与坐在你身边的澳洲球迷聊一聊Footy之于他们的意义。我相信,他们一定不吝与你敞开心扉;也许,就从那一刻开始,你会对你生活的澳大利亚有一个全新、深入、感性的认识,也不枉生活在这个Footy的国度。



作者介绍

吕薇(Vivi),时代传媒主编。阿德莱德大学传媒学、山东大学新闻学学士,八年媒体行业从业经验,曾就职于北京专业财经报社,现主持时代传媒《时代人物》系列专访。以感性的视角认知世界,以文艺的笔调书写人生。采访联络:[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