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澳洲财经见闻》,随时获得最新澳洲财经资讯
这是澳洲财经见闻最新推出的一档专栏
全方位解读澳洲的衣食住行
第一时间解答你最好奇的问题
用通俗有趣的图文为你呈现澳洲都市生活中财经那些事
本篇共1600字|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
在澳洲生活,陪伴儿子体验了两年这个国家教育的方方面面,从中感受到中外教育的巨大差异。引用米歇尔·奥巴马的话:当别人的教育不断创新并持续走高,我们却在追逐的路上乱了阵脚,急速下坠。
米歇尔·奥巴马告别白工演讲主题即是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华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之深自古有之。
从古时的孟母三迁到今天家长对学区房的追逐,我们从未掩饰过对子女教育成功的渴望。然而,我们往往也顽固的沉溺在自己的教育价值观中难以自拔。
无论在哪个国家,华人一直是各种补习班的主力军,也不断地刷新着“虎妈豹爸”这样的新时代形象。但令人难堪却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在最应体现教育价值和成果的人生后半程,华人的整体成就却远远低于人生前十八年在校那般的辉煌。
我们的教育目的自然不是为了人生十八年的领先,那么为何我们赢得了起跑线,却输在了后半程呢?
“世界上最可怕的差距,是教育上的差距,这将彻底影响我们下一代的未来;而教育中最大的差距是我们的孩子还在上补习班,别人的孩子却决定去颠覆学校教育。”
今天,笔者从个人感受来对比一下中外教育,一探中国教育后劲不足的四个“祸源”。
1
起跑线理论
不知从何时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很多教育机构高举的旗帜,也着实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这一句话而癫狂。上个礼拜我去参加外甥女的家长会,让我嗔目结舌的是,校长在一千多位家长面前公开宣称:“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当我们成为父母并逐渐老去后,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人生是场马拉松,起跑线的快慢也许并不重要,“赢在起跑线”恰恰是一种短视的策略,可谓有勇无谋,其结果往往是“赢在起跑线,却输在后半程”。
2
教育监管的无政府状态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奠基石,发达国家往往有高瞻远瞩的教育体系和核心理念贯穿教育始终,确保其不浮躁,不跑偏。
譬如德国,立法规定任何学校和机构不得给学龄前儿童进行填鸭式课程教育;芬兰决定到2020年前,正式废除小学和中学阶段的课程式教育,转而采取实际场景主题教学;日本举国坚持对孩子从小进行意志力培养。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不难看出其共同点——教育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成为举国体制。
反观中国教育,长期的教育标准和监管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公办教育的无所适从。我们学美国、学日本,学到的却一直是皮毛,而不得奥义。政府监管的缺失也直接纵容了各种课外机构鱼龙混杂,乱象频生的结果。
3
提前教育
如果你曾经尝试过辅导孩子做功课,相信你会有类似的感觉:怎么现在小学一年级就学这么难的课程,印象中这应该是三年级才学的啊。没错,提前教育已然成为中国教育的全新标准,不断刷新人们的三观。
课外教育的泛滥,间接导致学校被动改进课本,不断的加深难度,课程内容被不断提前。一如整个社会的浮躁,人们都在匆匆赶路,却忘了要去哪里和为何出发——学校也在忙着赶进度,忘记教育的根本目的。
4
教育产业化
教育是目前中国非常热门的风投热点,俨然是一个亟待挖掘的巨大金矿。
仿佛一夜间,很多课外教育机构接连上市,并没有资历的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市场规律告诉我们: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
不知道起初是先有家长和孩子对于课外补课的需求,抑或对学校教育的失望才造成课外辅导的兴起,还是先有课外机构持续轰炸式的市场宣传裹挟着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这些机构进而造成教育市场的井喷。
无论何种动因,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教育已经陷入了全面的产业化,疯狂的敛财模式。这种产业化无一不是应试模式,像极了几年前中国实体经济井喷的年代,人们疯狂的攫取利润,却并没有人顾及其对社会、国家和环境的破坏。
就教育本身而言,更可怕的是课外教育机构和各种名校的“默契合作”——如果你想让孩子未来进名校,那么和那所名校挂钩的课外教育机构将是你孩子的必经之路,这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潜规则。
以上我眼中的四害,裹挟着莘莘学子和家长,进而改变了我们的教育,其影响也许并不仅仅是一代人。
1
END
1
作者简介
朱恺
生于三秦,求学上海;子承父业,从医六载;然心浮气躁,弃医从商,为斗银几两终日奔忙。及至不惑,顿悟菜根谭: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遂举家客居悉尼,一图耳根之清静,二享尘世之鸿福。人生苦短,迷途知返。闲时舞文,动时泼墨。睁眼看澳洲,拙笔写人生,无他,供尔等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亲历澳洲公众号:zhukai13564661437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原文:
在澳洲长大的中国孩子,中文水平才真正令人担忧
移民故事 | 澳洲好山好水,好(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