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大家对“国外”笼统的印象,
可能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人少。
关于“人少”,小编就听到过很多抱怨:
“人太少…晚上商业都关门了,想逛街吃点夜宵都不行…”
“人太少,物流不方便,网上买东西特费劲…”
“人太少,有时候感觉空荡荡的,不太完全…”
“人太少,时间久了有点寂寞…”
作为已经在澳洲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小编来说,
对于他们的抱怨可谓感同身受!
不是我们矫情,而是因为我们共同来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毕竟习惯了14亿人口后,再去哪儿都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但是咱们虽然出国后对于过少的人口有一些抱怨,
不过秉承的态度一直都是:“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人少有人少的好处。”
也从来没有为这种小事儿而争论起来。
然而,今天《每日邮报》公布了一组来自中国的照片,却引发了外国网友关于中国人口的大争论…评论多达上千条!
他们文章的标题叫做:
《从被塞满的游泳池到延绵不绝数公里的长队,这组震惊的照片揭露了中国人拥挤的日常》
好吧,就让我们看看他们公布的照片有震惊。。(每张照片下面都有解释,小编直接翻译好了,不用谢)
“蜂拥而至的人们涌进地产拍卖会——摄于杭州”
“四川大英县的游泳池里,人们戴着游泳圈互相推搡着”
“武汉一所大学宿舍外面,晾晒着学生们的衣物”
“由于教室不够,1700名学生只能“享受”露天考场。——摄于山西”
“上海虹桥机场的大厅里,人流如织”
“上海豫园的新年活动,人们不停挣扎着想要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
“北京国际机场面,炎热夏日里出租车长队”
“在无尽的轮子海洋里,这位女士竟然找到的属于自己的那个”
“武汉一所大学里,那些在有空调的体育馆里打地铺的学生”
“重庆市的一次招聘会上,成百上千的求职者正在东奔西走”
“完全看不出来是海滩的海滩。——摄于大连”
“北京的新年与望不到尽头的人海”
“上海虹桥火车站,在国庆节期间格外繁忙”
“广州的一次大学招聘会,排队的人延绵不绝”
“上海世博会期间,冒雨等待的游客”
“人潮汹涌的西双版纳泼水节”
“等候观察钱塘江大潮的人群”
“车流如织,从不间断的北京之夜”
“上海的外滩是不分早晚的,因为永远都是那么繁忙”
“最后,给你们看下15年前的中国……其实没多大变化,对吧?”
不知道各位看完以后心情如何,
反正我是觉得,无论是《每日邮报》的标题,还是它公布的照片,
都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现实!!
还记得他们标题是怎么写的吗?“daily crush”,意思就是每天都这么拥挤,
但是文章里放的这些照片大多数都是特殊情况!!
比如逢年过节啊,或者一年中某个特定的活动啊,
然而一般人的日常是上学,上班,吃饭,逛街才对吧!!
这些照片里全都没有。。。。
《每日邮报》真的是心机boy啊……黑中国黑得如此深藏不露……
可就是这样一篇黑中国文章,却在网上上收获1400多条评论,比当时孙杨霍顿那会儿还要高!!
顺带一提,《每日邮报》一般只有明星八卦的评论能破千,所以天朝的影响力(虽然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还是可以的
而他们的吐槽,主要集中在如下几点:
“看上去就像地狱。”
“与其住在那,我还是死了算了。”
“噩梦“
“恶心!
“他们好可怜,像蚂蚁一样……”
OR
“怪不得中国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过看上去似乎失败了。”
“真得感谢计划生育政策,不然现在他们人可能比图片上的还多。”
还有人扯到中国人素质上来的……也是醉了…
“之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游客从来都不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看了这些照片,我懂了。”
“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他们总是在英国插队的原因了”
“从文化上来讲,他们和我们彬彬有礼的美国人完全相反,显得十分粗鲁而且没有素质,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私人空间”(这条确定不是在黑自己?!!美国人?彬彬有礼?Excuse me ?!!)
还有一些更恶心的言论小编就不放了。。。
还有一些看不过去的群众在普及真相:
“我去过几次,并不是哪哪都是这么挤的。。”
“我曾经去过中国,这些绝对不是日常的照片”
“我去中国旅游过,每个地方都很安全舒适,这些照片可能是真的但并没有任何代表性。“
然而,
在1400多条评论里,
这样的声音真的是太少了。。。
其实,如果他们只是单纯的吐槽中国人口多也就罢了,
但仅仅因为中国人口多,就使用“恶心”“地狱””噩梦”去评论,
仅仅因为中国人口多,就把一部分人的不当行为扣到整个国家身上,
仅仅因为中国人口多,就肆无忌惮地用语言去攻击。。
可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又何错之有?繁衍是人类的本能,生育是人类的权利,我们只是基数大了一点而已。
同时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的一样,一个国家人口的多与少,并无对错之分,也不该成为被其他国家攻击的理由。
最后小编想说,中国人口的多与少,好与坏,只有生活在中国的人有资格评论,其他人,管你们屁事?
● ● ● ● ●
图片均转自网络
原创文字,欢迎转发朋友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澳洲新鲜事」,ID:aus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