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香港?》

2019年08月26日 悉尼星尚



(图源:Unsplash,香港城市夜景


世上本没有香港

来的人多了便成了香港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尘埃落定
清英双方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
割让香港及邻近鸭脷洲
随后,九龙、新界及周边两百多个小岛
都逐渐被割让或租借
香港彻底进入难熬的英国殖民时期

(图源:地球知识局,香港及周边地区


当年香港的地理位置并不算很好
它位居珠江口、背靠广东
而且多山地丘陵、海湾
不利农业与商业的开发
香港的总面积很小,约1千多平方公里
相当于六分之一的上海、十六分之一的北京

(图源:Unsplash,香港航拍

即便香港政府后来开发了的九龙、新界
却依然无法解决可用土地狭小的问题
其中新界丘陵起伏,是全区地势最高的地方 
海拔957米的大帽山为最高峰
“弹丸之地”永远是香港挥之不去的痛

(图源:Instagram,香港山区)

多山地丘陵
却成就了不少打卡拍照的胜地
乘缆车从太平山顶从高处俯瞰
一览维多利亚港的香港岛,九龙半岛两岸
被称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图源:太平山夜景,横屏观看更舒适

这些崎岖的山地延绵不绝
最终汇集到大海
山与海的交融形成了
香港独特的自然景观

(图源:@Andy Yeung,石澳泳滩)


香港的四面环海的同时
也有另一大优势,有深水港
在世界集装箱大港中排名第一
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达
1810万个标准货柜单位
为香港国际化立下汗马功劳

(图源:@Andy Yeung,香港货轮)


香港从未风平浪静
形成海洋性亚热带季候风气候
四季分明
尤其是在秋冬两季节风浪颇大
其中以大浪湾为最
常有游客慕名前来此地冲浪

(图源:Unsplash)

在山海之间
香港現有263座島嶼
其中以大屿山面积最大
占香港面积9%
最有个性的是位于大浪湾的姊妹岛
尖洲与大洲
常见的海雾,让它们成为最浪漫的岛屿

(图源:Unsplash,大浪湾的姊妹岛

这些孤立的岛屿之间多用大桥连接
比如是全球最长的吊索桥青马大桥
连接着香港第一大岛大屿山与香港市区
促进了本岛经济发展
堪称香港的骄傲


(图源:Unsplash,青马大桥

香港的心脏—中环
作为香港的政治及商业中心
香港的政府总部,立法会大楼
以及前港督府当然也都在中环
这里大厦如林,酒楼环绕
进口超市和路边摊贩并存

(图源:Unsplash,中环街头

中环有很多的新旧建筑
曾为亚洲最高的建筑的怡和大厦
(Jardine House)也坐落在中环
构成香港岛美丽和壮观的城市风景线
由著名建筑师贝律铭设计的
香港新地标之一的
中银大厦也坐落于此

(图源:Unsplash,中银大厦

别看香港高楼林立
但也保留着独特的市井气息场所
每当夜幕降临
成千上万的霓虹灯管纷纷亮起
勾勒出香港夜晚的符号
兴起于50年代的霓虹灯之于香港的意义
就和红色电话亭之于伦敦一样


(图源:Unsplash,香港街头霓虹灯

1920年兴起的庙街
堪称香港市井文化的缩影
这里鱼龙混杂
从来香港淘金的小贩聚集的夜市
变成了现在的香港地标
《古惑仔》《食神》等多部电影来此取景

(图源:Unsplash,香港庙街


被压缩的香港

香港
作为全球最拥挤的城市
人口稠密的香港据统计已超过 700 万人
土地不足就只能往高处发展
加上成熟的城市规划
从而造就了香港独特的高楼城市风貌


(图源:香港密度(公寓),Michael Wolf)

在这个人均居住面积不到一平米的地方
寸土寸金无疑是最好的形容词
香港
有着比世界上其它都市拥有更多
高度在500米以上的建筑物

(图源:香港密度(公寓),Michael Wolf)

试想一下
超过700万人口居住在
一个只有十六分之一的北京大小的城市
拥挤程度远超北上广深

(图源:香港城市,Youtube

也正是因为居住环境的昂贵
才让香港的公寓住宅楼
呈现出色彩缤纷、对称的几何形状
比如香港最早期兴建的公共住房之一
以颜色众多似彩虹而闻名
网红景点,彩虹郡

(图源:Unsplash,网红景点彩虹郡

每平方英里住着超过1万7千人
用航拍摄像无人机俯瞰下去
整个香港犹如一个巨大的城市丛林


(图源:香港公寓航拍)

为了容纳更多的人
让香港成为各类先锋建筑设计的大实验场
香港政府曾经设计了不同形状的建筑
1960年代兴建的益昌大厦
也是《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


(图源:益昌大厦,DIETRICH HERLAN)

比如方形或圆形的廉租房
在香港最为常见
只有中间一小块公共区域

(图源:Unsplash,香港公寓

廉租房项目励德邨
香港唯一的圆形建筑
现在成了不少网红打卡的去处

(图源:Unsplash,励德邨

不仅住的地方拥挤不堪
连死后的墓地也是“人”满为患
均价高达20万人民币的香港墓地
如北京人买车要摇号一样
香港人想在公共墓地求得一个安置骨灰盒
可能要等上长达五六年的时间

(图源:Unsplash,香港墓地航拍)


蜗居香港
我还没死,就住进了棺材

在香港
很多住宅是看不到阳光的
其中20万香港人眼里
阳光变成了某种稀缺的资源

(图源:Benny Lam,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笼屋,出现于50年代的香港
用作外来劳工的临时住宿
大多存在于深水埗的危楼
几张铁丝网配上一张床
就构成了最基本的房屋

(图源:Benny Lam,香港笼屋)

像这样的
隐藏在街角巷尾的笼屋、棺材房
每平方米租金最高可达3000港元
大约有20万香港市民生活在其中
在繁华的香港也隐藏着另一个世界

(图源:Benny Lam,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来说
拥挤的房间没有玩耍的空间
布满天线垃圾的天台
便成为了孩子们珍贵的游乐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市场趋于稳定
整个市民阶级逐渐固化
那些没能离开笼屋的住客
也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余生

(图源:Benny Lam,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在如此狭小的空间
连腿都无法完全伸开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
都算是难得可贵

(图源:纽约时报,蜗居香港)

5平米的棺材房可以住进一家四口
母亲做饭,父亲工作,孩子学习
彼此互不打扰
这也是一批香港人的缩影

(图源:Benny Lam,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在狭小的棺材房里
为了节省空间
洗手间与厨房合二为一


(图源:Benny Lam,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香港多山地
可用平坦土地并不多
在香港拥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土地开发率仅23.7%
加剧了住房高昂与紧张的状况



贫富差距巨大
成为大都市的发展中的脓疮
此类问题并非香港特有
在纽约、伦敦等发达城市也屡见不鲜

(高档写字楼下蜗居的人民)

(图源:Benny Lam,香港社区组织协会)


中国香港人
是天南地北的人汇聚而成

世上本没有香港
来的人多了便也成为香港
1854年太平天国之后
由于战乱不少人广东人迁移到香港岛
毕竟只有一湾之隔,离得太近
10年间香港人口激增2倍
形成第一次香港人口增加
一度达到12万


(图源:Unsplash,香港街头)

这些广东新移民
从事的职业也五花八门
从跑码头、搞小买卖到经商等工作
为香港这座城市带来了无尽的活力
从一个不过千人的小渔村到初具规模的大都市

(图源:何藩,昨日的香港)

正是因为香港天高皇帝远
所以才能保留了大量大陆传统文化
无论是传统习俗,旗袍,繁体字、粤剧等国粹
还是陈旧封建的纳妾的习俗
(直到70年代才被取消)
都在香港存活的挺好
形成香港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

(图源:老照片,香港街头)

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
大地为之震撼
香港安居南海一隅
反倒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吸引无数人避难
不少上海人组团来到了香港
短短5年,香港人口增加了七、八十萬
这是香港人口大爆发的节点

(图源:何藩,昨日的香港)

上海人的精明能干
很快在香港闯出了一席之地
那些来香港淘金逃难上海人
不少成了企业家,政治家
比如香港第一任特首董建华


(董建华)

早年的香港总有一股上海味
在香港上海移民的后代也太多了
有些在影视圈混的风生水起
也会以祖籍是上海自居
比如吴彦祖,张曼玉,陈慧琳,邓紫棋等

(图源:电影《花样年华》)

此后,全国各地的人也涌向了香港
在饥荒时,一些人也“逃“到了香港
1971年逼近400万人
香港回归后又有大批内地人
前往香港工作,学习,做买卖
香港人口真正进入了一个野蛮生长的黄金时代


(图源:Unsplash,香港街头)

香港作为当时大陆与外界的重要窗口
更是吸引力各个国家的人纷纷前来淘金
铸就了香港人口的辉煌
虽然香港是个单一种族的地区
但是各国移民也占据了总人口的8%
占的最多的竟是印尼和菲律宾人
还有英殖民时期留下的白人

(图源:2018香港少数裔人口报告)

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到香港
逃难,淘金,移民,冒险
东方与西方的交汇
这帮操着不同口音,有着不同面孔
乃至不同肤色的人
渐渐形成了自己身份上的认同
他们便是,中国香港人

(图源:Unsplash,香港街头行人)


香港文化
一代人的青春符号

带有不同文化的人汇聚在香港
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
香港真正的文化是植根于喧闹的市民生活
接地气,不扮嘢,不肉麻

(图源:P-sam,香港街头)

许知远柏林墙与深圳河》里写过
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
香港像是另一个精神故乡
枪战电影、流行歌星、金庸小说、
《龙虎豹》与叶玉卿
还有从旺角杀到铜锣湾的古惑仔
伴随着我们的青春


(图源:Steven Wei,香港旺角)

港剧
是香港市井文化最好的诠释
那些年韩国欧巴、国产小鲜肉还没火起来
小时候的我们总在每天放学后端着饭碗
坐在老式电视机前
看着国语配音看屏幕里的寻秦记、律政佳人

(图源:Google图片,橘子娱乐

不少人知道“法医”这个行业都是通过
小时候看过的tvb电视剧
《鉴证实录》就是描写法医边破案边恋爱
陈慧珊成了香港职场女性代言人
没想到法医也能这么酷

(图源:Google图片,《鉴证实录》

如果说《鉴证实录》让女孩子了解了法医
那么《陀枪师姐》则让大家开始向往女警
女警娥姐总是能在最丧的时候
给我们打满鸡血

(图源:Google图片,《陀枪师姐》

《妙手仁心》这部剧以公立医院作背景
原本冷冰冰的医院
也能变得这么温暖
一群医生们讲述了他们经历的悲欢离合
港味十足讲诉救死扶伤的故事

(图源:Google图片,《妙手仁心》)

侠客查良镛(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撑起香港文学的半片天
金庸的武侠世界有浓厚的中文和家国情怀
也有行侠仗义和儿女情长
是香港人对自己寻根的探索
也是香港文化家国情怀的缩影

(图源:黄日华版《天龙八部》)

金庸与倪匡、黄霑和蔡澜
并列为香港四大才子
四人各有所长
蔡澜的品论美食快意人生
倪匡的放荡不羁的想象力
词曲全能的黄霑一首《狮子山下》
反映当时草根阶层的挣扎历程
七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的进化过程
为这二十年间
香港社会的精神面貌留下重要的脚注

(图源:《上海滩》)


黄霑的《上海滩》
“浪奔 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命运漂浮不定
是在香港经济腾飞的年代
在都市打拼中历经浮沉的年轻一代的缩影

香港文化总崇拜一种孤胆英雄
有几分浪漫、悲壮和至死不屈
1986年吴宇森执导的《英雄本色》上映
以3千万港币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
小马哥点燃钞票的港式孤单英雄风靡全亚洲


(图源:吴宇森导演《英雄本色》)


人争一口气
小马哥给我们看到了爱恨情仇
之外的人性,金钱与道义



甚至现在韩国的70后
依然对香港有一种仰望
完全来自于当年对周润发和张国荣的痴狂

(图源:Google图片,张国荣)

在经历了吴宇森的“英雄”系列
香港影坛进入到一个《古惑仔》的时代
留着长发的陈浩南
充满着市井气息的江湖忠义
看的我们热血澎湃
不仅是对迷茫年代香港青少年的反思
还是在于世纪更替之际动荡香港的写实

(图源:刘伟强导演《古惑仔》1994)

生活那么苦,哪有那么多英雄
比起电影里义字当先的孤胆英雄
香港人可能更喜欢周星驰的无厘头
大话西游里至尊宝用戏谑的语气
说出那句本该肉麻的
“爱你一万年”
是香港反叛的市井精神最好的诠释

(图源:刘镇伟导演《大话西游》)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
不管是演员、小偷、秀才、专家、大状
他们全都是庸俗、好色、懒惰
从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逆袭成为带有喜剧色彩的英雄
从星仔到星爷
从死跑龙套的到身价过亿的导演
做人没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图源:周星驰导演《喜剧之王》)


02年的无间道算是香港电影最后的巅峰
金像奖横扫16项提名拿下最佳影片
“对不起,我想做个警察”
刘德华与梁朝伟卧底身份的反转,挣扎
也是面镜子影射出
回归后港人的身份认同问题

(图源:无间道1)

香港人,香港文化,骨子里是爱国的
精武门,黄飞鸿,霍元甲
都是香港影视最卖座叫好的电影
李小龙飞起一脚踢碎东亚病夫的招牌
激励了不知多少国人的心
这便是中国香港人的精神

(图源:李小龙遗作《死亡游戏》)


穿过迷雾看香港
她比我们想的更复杂
《皇后大道》专辑写下这样一句话
是香港百年来的写照
“一百五十多年来,香港就在被遗弃中成长
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中不断前行
她的历史就是一段梦的轨迹……“

(图源:Unsplash,香港街头)

正如罗大佑在《东方之珠》里唱出的那句
每个炎黄子孙的心里话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无论沧海桑田如何变化
无论外界怎样风起云涌
中国香港始终在这


编辑:Jessi,林夕大王
指导:澳骄哥
图源:Unsplash等综合整理

参考文献】📖
1. 冯庆想&徐海波,后殖民文化语境中香港地区国家认同的困扰 ,《理论月刊》,2019
2 周云龙,“欲望香港”与后革命转移:流行文化的视角,
《文化研究》2019

3. 张燕,香港电影伦理叙事中的身份认同与国族意识

4. 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
Homepage (Residents),https://www.gov.hk/sc/residents/
5. 人民日报,网易看客,新周刊,星球研究所,地球知识局,知乎等综合整理


推荐阅读 | 时尚类



想要知道最新的时尚资讯?潮流文化?
赶快扫码加入我们吧


想出去玩?想交朋友?
加入我们,星尚带你户外玩耍!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