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搅晕一个国家的医疗系统,一根普通的鱼刺就够了

原创 2016年05月15日 TIMEZONE


咳咳,大家好,我是一个不会吃鱼的编辑小新。

在几个月前的一篇推文 《新西兰你这么美,你咋不上天呢?》中,我曾经表达过对新西兰无限的热爱和憧憬。直到读了今天这篇文后,我觉得对于我这种吃鱼不懂挑鱼刺的人来说,暂时还是留在大天朝会比较安全,或者我应该先学会如何用谷歌自救。



也许看医生前,可以先问问谷歌大叔



在网上数不清的文章中,在中介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在口口相传的传说中,新西兰都是一个几乎完美的国家——风景秀丽景色怡人!友好文明微笑对人!深海海鲜大快朵颐!讲究民主自由选举!食品安全空气清新等。而锦上添花之处——免费医疗,更是增添了世人对这个地方的无限向往。

总之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

抵不住这种种诱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我总算幸运地生活在这片净土上,并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为自己拥有了上面所说的那些优势而沾沾自喜。直到我经历了这次反转——反转——反转——反转的奇葩经历后,我深深地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实与理想差好远。

经历的起因,是一根神奇的鱼刺。


 第 一 次 反 转:高 兴 大 了 有 灾 性 

上一次回国前夕。

迎来送往是大中华礼仪体系中最基本仪式之一,觥筹交错是这种仪式中最寻常的手段
之一,席席有鱼是这种手段中最普遍的讲究之一。

于是,鱼上来了。

享用过程是无比嗨皮的,当天晚上也没什么异常。第二天起床隐约感觉嗓子不对劲,但也没往心里去。到第二天晚上,确认酒劲已过人已清醒而依然骨鲠在喉的时候,猛然间意识到:八成是鱼刺卡在了喉咙里。

这时还在嗨皮的余味中,没感觉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以前又不是没被鱼刺卡过。虽然对着镜子张大嘴“啊”“啊”好一阵,没发现什么异物,但还是信心满满地吞了口馒头喝了口醋,以求一觉醒来就没事。

结果是两觉醒来都没有搞定,不得不踏上人生第N个第一次:第一次去看新西兰的医生。


第 二 次 反 转 : 被 鱼 刺 卡 住 了 怎 么 办 ?

在新西兰就医,正常情况是不能直接去医院,必须先去看家庭医生。

尽管没有对家庭医生的医术水平抱很大幻想,但也不至于会将“家庭医生”与“无法处理鱼刺卡在喉咙”联系在一起,明明这么点小事儿嘛!可是在因为没有预约而不得不等候两个小时的过程中,我惶惶恐恐地总有种不祥预感。

两个小时后,终于看到了新西兰的医生,果然是彬彬有礼笑脸相迎。可是在听完我的病情陈述后,医生的情绪明显消沉了不少。

事后之知第一点:对于新西兰居民,家庭医生给病人开一般的药,确实是免费的。但是挂号费是要收的,单次17.5纽币,相当于人民币80块左右。个人以小人之心估计,之所以开始笑脸相迎,因为有挂号费赚。也大概因为看一次挂号一次,这位医生事后几天主动打电话希望我再去看他一次。而之所以情绪消沉,恐怕是因为以前没有处理过这种情况。

情绪消沉的医生没有多说什么,略一沉思,转身对着电脑噼里啪啦地操作起来。一来我也有点好奇,二来医生也没有避开我的意思,于是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医生接下来的工作:谷歌,被鱼刺卡住了怎么办?

My Garden!难道我花17块5是来看谷歌?

谷歌的答案也让我消沉无比:家庭医生说他处理不了这种情况,他能做的就是开转诊单,让我去大医院。

而且去急诊科。

事后反应过来才感到害怕,幸亏医生直接说处理不了。否则,一边谷歌着如何处理,一边在我身上动手……还是不想了吧,阿门!

事情反转得越来越严重了。



第 三 次 反 转 : 回 家 休 息 吧

本以为不用一上午就可以结束的“第一次看新西兰医生”,已经被拖到下午了。万般无奈下,还有阿Q爷爷的精神胜利法:还好还好,转诊到医院的科室是急诊科,估计很快就完事了。

又是两个小时等待后,我见到了急诊科的医生。

事后之知第二点:新西兰医院的急诊科不遵守先来后到,而是遵循轻重缓急。相比于缺胳膊断腿儿咕咕冒血的主儿来说,那天我能受到急诊科医生接见已实属不易。

接见我的医生效率值得点赞,五分钟之内就叫来了另外一个同事。两人在一边嘀嘀咕咕了好大一阵儿,这次是有意地避开了我。当时我还真怕医生会语气低沉地来两句:“我们想和你的家属谈谈。或者,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

还好,后来只是一人拿来了手电筒,一人拿来了压舌板。不过在临床现场查看过程中,我感受到拿压舌板的医生的手的颤抖,明显比我还紧张呢!

数分钟之后,我被问了这样的问题:“你是不是太害怕,所以产生了幻觉?”

我没有幻觉,是真有喉咙不舒服的感觉,我说了“NO”。之后,两位医生动用了胃镜,从鼻子伸进去一探究竟,结果还是一无所获。第一次见识这么先进的玩意儿,竟是为了对付一根鱼刺。

神奇的鱼刺!

然后我被问了以下问题:“能吃饭吗?能喝水吗?发不发烧?”两个Yes,一个No后,我被告知:“回家休息吧!”

一点药也没给开。因为医生认为,时间是最好的医生。

事情居然翻转到,痛苦中等待自然康复了。



第 四 次 反 转: 祖 国 啊 , 亲 妈 呀 !

这一天的经历,让即将回国的兴奋大打了折扣。

不知道是不是长途飞行的疲惫压过了喉咙的不舒服,还是因为人在明知道无可奈何的时候只能任他去,喉咙渐渐失去了知觉,就这样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夜还没过,下楼买饭,碰到了在楼下开小诊所的大哥,寒暄过后我想起了正在让时间抚平创伤的喉咙。反正已经死马了,大不了当作活马再医一回。

实话实说,以前在国内生活时,我是看不上这哥们开的诊所,总会与蒙古大夫联系在一起。眼下鉴于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让这蒙古大夫作践一把吧!

使用的工具大同小异:手电筒、压舌板。不同的是没有多余人力,这哥们单干,所以手电筒戴在头上。一压,一看,接着动用了一下镊子,好了。

我靠!这宛如神来之笔的取刺过程一下子粉碎了我的虚荣,以至于我不但不敢再吹嘘世界上最后一片绿地的免费医疗,连前几天的新西兰看医生经历也不好意思提。千言万语在心底汇成一句:祖国啊!亲妈呀!

痛定思痛,免费的医疗体制下,一根鱼刺处理起来都这么费劲,万一真有其他疑难杂症,为之奈何?即使针对疑难杂症有应对办法,可政策对你免费,对别人当然一视同仁,有时间等下去吗?



福 利 来 了

这次神奇的经历,让我对人们津津乐道的免费医疗有了深刻的认识,还顺道了解了一些新西兰的医疗常识,分享如下:

1. 免费并非空穴来风,确有其事。针对的是新西兰的居民,药品也有特定的范围。超过范围的药品,自己买单。另外药品免费不等于挂号免费,挂号费还是要收的。

2. 与患者直接对接的,是家庭医生,非专业医院。家庭医生,都是全科。什么都看,当然也什么都那个一点儿。不过家庭医生有转诊的权利,经过家庭医生的转诊,大医院就能名正言顺接受了。

3.  医院分公立和私立。免费都是指公立来说,厌倦了公立医院的人,可以选择私立,收费高,服务好。这时候,保险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所以对留学生来说,买保险是很有必要的。一旦生病,去私立医院会接受比较好的治疗。



◆ 本文作者 ◆



CITYteller | 莲公子

十余岁长于乡村,二十余岁活于都市

三十余岁学于海外,四十余岁混在新西兰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至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既然鱼刺卡在喉咙,说不出话

那就找个地方安静地写写字吧

↓ ↓ ↓

第二周集体创作清单

解救“不知道写什么”病患者的10个良方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