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收入不到美国1/5,为何东西却比美国贵? | 小巴侃经济

2017年02月13日 澳洲金融圈


点击上图,成为会员
超过 12 万人在听
每天半元钱,听吴晓波说世界万千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春节放完假回来,朋友、同事们都在聊过年的见闻。


很多人都去了国外度假,比如美国、欧洲、澳洲、日本、东南亚等等。


不过从这些朋友的口中,小巴听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观点。


比如去美国的朋友们,有一部分说,美国的物价真便宜,下次去的时候还要多买点东西。他们比较了中美物价,小巴一听完,顿觉手痒,想出去购物,他们是这样比的:

注:小巴朋友的人均收入概念,是杭州,并不是全国。


美国人均 GDP 和收入都至少是中国的五、六倍,但很多消费品价格比中国还要便宜,物价看上去比中国一二线城市都要低。

 

当然,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另外一部分在美国生活或者旅行过的朋友告诉我,美国的物价真是贵。


在洛杉矶理个发要 20-30 刀,加上小费,换算成人民币,两三百块钱转眼没了,是杭州普通理发店的 5-10 倍;在芝加哥打个车,起步价 10 刀,计价表上的数字快速跳动,基本上是杭州的 5-10 倍。


在国内大学经常论斤称两卖的教科书,到了美国常常得使用复印版,而且哪怕复印版也要上百刀,中美间差距更是达到了几十倍。



反正是需要用到人力的地方,都贵得要命,很多活只能自己来干。小巴有好多位同学出国留学前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开伸手,留学回来之后都成了生活达人,会烧菜、会理发、甚至会割草、会刷油漆。



对比这两种情况,我们总结一下,大概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美国的工业制成品比中国便宜,中国的优势则在于人工成本便宜。顺着这个思路下去,我们就会看到,中国的人力成本在快速增长,所以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一个很麻烦的境况。


在小巴看来,这种观点也没什么问题,是很中正的说法。但是我们再深入一点分析,还可以有更多发现。

 

从中美相对价格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商品、服务等分为三类。

 

第一种在美国比中国便宜的,是全球贸易、进出口完全或者相对自由的东西。轻工业品比如 Made in China 的服装、玩具,电子产品比如 iPhone ,大工业品比如汽车等。


这一类东西,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可贸易部门”的商品,遵从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价定律”(the law of one price)

一价定律

在没有运输费用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一件相同商品在不同国家出售,如果以同一种货币计价,其价格应是相等的,也被称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这一类成本优势,来自于全世界范围内的供应链配置。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可以只从事科技含量更高的环节,这些事情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能做到,利润率就相对高了。


而生产、组装这些环节,全世界能做的国家就多了,最终决定花落谁家的,是谁有决心把综合成本降到最低,这是残酷的价格战。


第二种,在美国也比中国便宜,虽然不是进口,但在本土可以规模化生产的东西。比如牛肉、玉米等农产品。美国地广人稀,农业集约化程度极高,可以凭借规模和效率的优势降低成本,拉低终端消费的价格。类似的例子,还有美国的航空业。举个反过来的例子,在中国比美国便宜的则是高铁。


第三种,在美国就比中国贵很多,是不能进口、不能规模化、只能小批次提供产品和服务,比如大部分服务业,包括餐饮、交通物流、理发、知识产权等等。


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是不能大规模进出口的(如果能够出口了,就自动划归到第一类),可以合成为“不可贸易部门”的商品。


同样 Made in China 的一双鞋子或者一条牛仔裤,它的价格=生产成本+流通成本。


其中生产成本是“可贸易部门”环节,是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转移和外包的全世界之内的产业链竞争决定了其成本的同一性。美国生产成本高了,就到中国生产,中国生产成本高了,就到越南生产,如果越南生产成本高了,就再往别的国家转移,所有的生产自动流向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


而流通成本则是本地化的,是“不可贸易部门”的环节,一双在中国卖的鞋子,只能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运输、中国的仓库里存储,才能最后到达中国人的手上,其他国家则无法代劳。

 

中国很多方面的物价之所以看上去很高,同一双鞋子、同一条裤子可能比美国、日本卖得更贵,并不在于生产成本,而在于昂贵的流通成本。


它的解决方式——其实这一个分类也告诉我们了——那就是从第三项向第二项转移。


比如网约车之于出租车,它们提供的服务从本质上而言,是一样的。但网约车、网约车平台以及监管部门的整个生态,通过创新突破了边界,以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将其可标准化,以技术上的创新将其可规模化,来提升其不可贸易环节的效率。

 

我们可以断言,中国,几乎所有的流通性行业,都可以借鉴这种手段来实现变革与转型,这就是该领域的 “供给侧改革”。


这些不可贸易环节的创新与升级,只能中国人自己来完成。大家也开动脑筋,说一说在自己身边的例子,有什么事情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展开创新,来提升某一个环节效率。再小的创新也能聚沙成塔,最终提升中国整个流通体系的效率。


排名前五的留言将获赠一本吴老师签名版的《腾讯传》,大家快快行动吧。

吴思、傅佩荣、沈志华、杨奎松、雷颐、余世存、吴晓波……16位思想者、24堂人文课,2017思想食堂即将开课。点击下图,报名参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