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市中心东南角的“博物馆公园”区域,集中着三个顶级博物馆——菲尔德自然博物馆、谢德水族馆和阿德勒天文馆。站在阿德勒天文馆脚下,将视线跃过蔚蓝的密歇根湖,便能将壮观的芝加哥各大摩天大楼组成的天际线一览无遗——虽然那里并没有世界或者美国的最高建筑,但数量如此之多的高楼紧密的贴在一起,矗立在蓝天下、湖光边,依然十分震撼。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片钢铁森林占据了芝加哥最好的位置,其中最上风上水之处——芝加哥河与密歇根湖的交汇处,河畔屹立着一栋高耸入云的大楼,楼身上标注着一个亮光闪闪的姓氏:TRUMP。这栋楼的主人便是唐纳德 特朗普(Donald Trump),曾经的地产大亨,如今的政治红人,在2016年美国大选的共和党初选中一路高歌,绝对领先。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今年晚些时候面对民主党的希拉里 克林顿,角逐新一任美国总统。他在不断获得支持的同时,也充满着争议,他对少数族裔不友好甚至是侮辱性的言论,让很多人深恶痛绝。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3月初,初春已经到来,地面上的积雪却未全部退去。这里尽管已经开始阳光明媚,却寒风阵阵,依然让路人不免裹紧大衣,打着哆嗦。而对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里的人来说,这种凛冽更是因为一件迫近的事件,让他们不得不紧紧地靠在一起,互相取暖。
3月15日伊利诺伊州即将举行共和党初选的开放式投票,作为州内的绝对中心和全美人口第三大城市,芝加哥成为领头羊特朗普毫无悬念的造势之地。骄傲的特朗普也将UIC作为此次竞选的阵地,可谓志在必得。
然而,此番他的宣传攻势将异常艰难,因为这里是芝加哥。
▲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
芝加哥虽然是美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却在政治立场上十分“左倾”。这一方面与她的悠久历史有关——这里是国际劳动节和妇女节的诞生地,历史上爆发过数次“左翼”运动;也与其人口结构的现实相关——目前按照人口数量,黑人在芝加哥的人口比例已经将近40%,略微超过白人,占据第一位。而第三位的西班牙裔人口也达到20%。现任市长拉姆伊曼纽尔则是犹太裔。
而UIC则更是出了名的左派,在少数族裔的权利保护和平权领域上的立场非常鲜明,学校里也有大量少数族裔——包括华裔或者来自中国的学生。特朗普将阵地选在这里,无疑是向支持者表达自己的决心,也向反对者传递一个信号:“我将攻占你们最坚固的堡垒,看着你们溃散而逃。”
但UIC的特朗普反对者们显然不想未战先怯,也不想一触即溃。他们提前准备了好些时间,在活动当天的3月11日,聚集在UIC礼堂周围,准备捍卫自己的校园和价值观,并且向特朗普、公众和媒体发出他们的最强音。
当我和同事结束附近一天的工作,决定赶到现场去看热闹时,特朗普的正式演讲还未开始,场面已经火爆异常。
此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目测下来估计有成百上千人,大致分为两个阵营,正在激烈的抗辩着,一方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另一方则是此次活动的反对者,以少数族裔为主,从他们的年龄来看,应该有不少是UIC的学生。他们打出旗帜鲜明的标语,指责特朗普是“种族主义者”,“现代希特勒”和“暴力分子”。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民主党候选人、目前正在与希拉里克林顿激烈争夺的伯尼 桑德斯的支持者。桑德斯是犹太人,在此次竞选的时候多次毫不犹豫的公开身份并以此为荣,而如果他当选,也将是美国第一位犹太裔的总统。桑德斯和特朗普两人在竞选开始以来,已经多次隔空嘴仗。而现在,他们的支持者,却有真刀真枪干起来的危险性。
此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眼前的冲突似乎愈演愈烈,我们放弃进一步走近的念头,慢慢往相反的方向走去,我在路上看到几位华人模样的学生,便斗胆上前询问他们的看法。我的同事是个美国白人,我们都穿着正装,这样的搭档看上去还挺像正儿八经来报道此事的记者。
“我很担心,”我的判断没有错,他们果然是中国人,其中一个女生满脸忧愁的看着冲突的方向,“我明年毕业,想着留下来工作几年再考虑要不要回国呢。如果特朗普真的当选,可怎么办啊?“
旁边的几名男生都点头表示同意。
谢过他们之后,我的同事又拦住了一名印裔学生询问他的想法,尽管戴着眼镜,看上去像是博士生,他依然表达了与那几个中国学生相同的担忧。
此时,身后的嘈杂声越来越大,我们回头一望,部分对立人员仿佛有些推搡和肢体冲突,情况往失控的方向坠去。我们可不想陷入其中,便不再采访路人,而是匆匆往车里走去,迅速点火,发动,驶离现场。
回酒店的路上,我们聊了聊今晚的局势,同事心事重重地说:“我担心会发展成械斗,如果真是这样,美国就更加分裂了,唉。”他叹了一口气。
虽然是白人,也支持共和党,他却旗帜鲜明地反对特朗普,认为这个强力的情绪煽动者过于极端和不可捉摸。“看看他的《学徒》节目逗逗乐子是没有问题的,但真要让他掌握美国的三军和核弹头,我晚上可睡不着觉。”
此图片来源于CNN Politics
只不过,不选特朗普,还能选谁呢?
桑德斯虽然极力支持少数族裔的平等权利,但也支持全民免费医疗和教育、支持向富豪和华尔街课以重税等诸如此类的“社会主义”观点;克林顿的从政经验过于丰富反而让人觉得其圆滑没有安全感,还有“私人邮件处理政府公务”这样的硬伤,而其它几名候选人则更加没有存在感。美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感觉到,今年的大选简直是一地鸡毛。
而特朗普再极端,对于少数族裔再不友好,却有一个亮点,即:他敢于挑战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信奉的“政治正确”——至少是表面上或被迫信奉。
“政治正确”是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左派发展出来的一套话语体系和价值观,认为言论和行为不能“冒犯”其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但谁是“弱势群体”,如何定义,怎样才算是冒犯,却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对于“政治正确”本身的解释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左派拉拢人心、获取选票的政治手段。近些年来,保障同性恋(LGBT)、少数族裔、非法移民、穆斯林等“弱势群体”的权利都被包括在“政治正确”的范围里。
现在,特朗普旗帜鲜明地认为,他的任务是让美国“重新伟大起来”,而不是“政治正确”,否则“政治正确”会使得人们发出自己的言论时,要顾及各大“弱势群体”的感受。因为不能让他们感到被冒犯,所以会瞻前顾后而没法充分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最终会损害“言论自由”这一更加根本的美国价值观。
不禁联想到近期全球热播的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Zootopia)。在其中,最大的“政治正确”无疑是那句口号:“任何人都能做成任何事”。然而在现实中,偏见与歧视却无处不在:食草动物内心深处依然怀有对食肉动物身上暴力袭击遗传基因的恐惧;狐狸依旧天性狡猾;警察得由大块头动物胜任;兔子则只能去农场里种种菜,哪怕真的侥幸当上了警察,也只能去当交警,抄罚单。而如果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天际线、少数族裔与白人的比例,和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的摩天大楼、食草动物与肉食动物做一个比对,则更加有意思。如此完美的现实映射,如果说该片的导演没有一点儿春秋笔法美国大选的意思,我是不相信的。
那么,面对可能到来的真实“疯狂动物城”,留美学生们应该怎么办呢?我坐在车里,回忆着刚才遇见那几名学生的脸,原本应该充满憧憬和期冀,现在却堆积着愁云。我将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设想倘若面临着那样的情况,自己应该如何应对,我竟也无可奈何。在那些野心勃勃准备入住白宫的人眼里看来,留学生原本就是这片土地的异乡人,没有投票和选举权,他们的声音,在各种嘈杂的喧嚣中是如此微不足道。这些无关紧要的存在,即便成为政策变迁的受害者也不足惜。
想留在这片土地上追寻“美国梦”,似乎除了拼命努力,尽可能提升自身条件,将自身能力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外,也只能希望特朗普最终失败,或者他真正上台之后改变方针——这在美国总统历史上并不鲜见,竞选时的狠话是为了选票,当政后就要面对现实做事情。长远来看,唯有美国的华裔人口数量达到非裔或者西班牙裔那样的量级,才能具备更大的政治影响力。而即便如此,每一次争取一点权利都不会是易事。
▲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玻璃穹顶
▲ 芝加哥大学里的书店
回到酒店后我还默默祈祷,希望UIC校园里的冲突不要激化,但让人悲伤的是,很快就在媒体上看到这场骚乱已经朝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依然留在现场,会不会受到攻击,都未可知。特朗普取消了他的竞选演讲,而类似的事件并非孤例,俄亥俄州和密苏里州也遭受了同样的冲击。一个很多人担心的“暴力、分裂的选举”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3月15日,特朗普在投票中赢下了伊利诺伊、佛罗里达和北卡罗莱纳州的共和党初选,芝加哥的这次骚乱似乎并没有影响他继续高歌猛进。
《疯狂动物城》最后的美好结局会实现吗?我不得而知。
◆ 本文作者 ◆
CITYteller | 空天阙
E D I T E D b y 小 新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转载或引用请联系TIMEZONE编辑(微信:joyful_yan),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明斯特 | 盖恩斯维尔 | 伦敦 | 达拉斯 | 渥太华 | 悉尼 | 曼彻斯特 | 西安 | 墨尔本 | 多伦多 | 香港 | 伯明翰 | 班夫 | 格拉斯哥 | 波士顿 | 布拉格 | 辛特拉 | 里斯本 | 波尔图 | 罗瓦涅米 | 华盛顿DC | 孔敬府 | 芝加哥 | 旧金山 ...
投稿给CITYteller,分享你的故事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评论区为留美学生出谋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