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并购】如何看待世界种业惊天并购案例及背后逻辑

2018年06月13日 澳洲金融圈


2018年6月7日,在得到所有监管部门批准后,拜耳收购孟山都一案成功完成。从此,拜耳(Bayer)成为百年老店孟山都公司(Monsanto)的唯一所有者。

鉴于美国政府要求拜耳剥离90亿美元资产,所以在拜耳和巴斯夫完成其交易之前,拜耳和孟山都要像以前一样独立运营。两个月后,Brett Begemann将成为新拜耳农业板块的首席运营官,原孟山都领路人Hugh Grant 和 Robb Fraley将从孟山都退休。



至此,世界农化巨头并购大幕落下,杜邦-陶氏、中国化工-先正达、拜耳-孟山都等新的格局形成。如何评价这一现代农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章,我们重新推送种业资深人士、曾在孟山都和杜邦先锋工作过的刘石2017年8月旧文《世界种业的惊天并购及其背后的逻辑》。


世界种业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并购大浪潮


☛ 第一次浪潮是1997~2000年,持续三年左右;

☛ 第二次浪潮是2004~2008年;

☛ 第三次浪潮是2016~2017年。


第一次浪潮:1997~2000年


这一系列的并购主要是由于孟山都公司的率先发难。孟山都公司从1980年开始投资10亿美金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1983年建成当时全世界都不清晰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在这场全世界的竞赛中,孟山都公司赢了比利时的根特研究中心和德国的马普研究所,在1986年研发出世界第一个转基因牵牛花,并在此后的发展中一路领先。

在生物技术研发接近成熟之际,孟山都公司开始与北美的主要种业公司谈合作的商业开发。当属所有的种子公司对孟山都都抱有第一看不懂、第二瞧不起的心态,认为转基因不属于种子行业的正途,所以孟山都铩羽而归。在这种情况下,孟山都雇佣麦肯锡帮助制定出了全新的战略,即通过资本市场借贷和运作,进行大规模并购种业的思路。

从1997年起,孟山都公司陆续发力,先后并购了迪卡、嘉吉的北美部分、Holdens、Asgrow、Hartz等主要玉米和大豆公司。孟山都公司的并购势头非常猛,对传统种业和农化公司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杜邦公司在这种形势下急起直追,从1998年开始与先锋公司谈判并购事宜,结果一拍即合。看到孟山都和杜邦并购,先正达也在1999年开始加入战团,陆续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并购。

在2000年前后,农业生物技术行业遭遇了行业的低谷,在其商业化的过程中受到了欧洲和日本消费者的抵制,所以在美国的市场发展速度减缓,投入产出和投资回报率远远低于预期,孟山都公司由于大规模使用借贷资本,资产负债率过高,华尔街因此给出了降级的预警,孟山都公司和整个行业开始收缩,第一次生物技术冬天来临。到这时,孟山都和杜邦基本上布局完成,先正达完成了一半。

经历了3-4年时间,欧洲和日本开始逐渐接受转基因农产品,但要求有明确的标识。行业从2004年逐渐走出低谷,并开始进入到了第二轮的并购浪潮。


第二次浪潮:2004~2008年



在第二轮浪潮中,孟山都并购了美国的岱字棉和圣尼斯蔬菜种子公司,杜邦也做了小规模的并购,先正达完成了其另外一半的并购;拜耳、巴斯夫和陶氏分别做了一些生物技术和种子公司的并购。世界种业形成了以农化集团为基础的六大集团:孟山都、杜邦、先正达、拜耳、陶氏、巴斯夫。此外,还有两个独立的种子公司,德国的KWS和法国的利马格兰。

我个人认为,孟山都和杜邦并购的是一流的种子公司,先正达并购的是二流种子公司,拜耳、巴斯夫和陶氏基本上收购了二流半至三流公司。生物技术孟山都领先属于一流,杜邦先锋、先正达落后半身位,属于一流半或二流技术,其它公司等而次之。

单就种业来讲,孟山都和杜邦在第一个集团,未来在全球范围内也是这两家公司争锋。先正达领军第二集团。


第三次浪潮:2016~2017年


从2016年开始的第三次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完全不同。第一次是生物技术入侵种业;第二次是农化集团觉醒并开始全面并购种业公司,特别是有生物技术能力的种业公司;第三次是农业集团的超级并购,即大家所熟悉的拜耳并购孟山都、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杜邦与陶氏合并,这一系列并购牵扯到高达2000亿美金。

我们今天核心要解读第三次并购浪潮背后的玄机。

世界种业并购前后有不同的战略诉求以1996年为分水岭。1996年之前,种业公司之间的并购基本上是能力导向,是种业公司间资源、技术和渠道的整合,并购一直在持续发展、顺势生长。孟山都在此之前大概进行了约300次并购,但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1996年以后发生了质变,其核心是金融导向,金融资本推动全球布局和野蛮生长,不仅是行业内部的并购和整合,更是跨行业的整合和扩张。


解读杜邦和陶氏的合并



传统产业缺乏上升空间,已经到了瓶颈期,只能够用新的产品取代旧的品种。但是新的化合物的筛选越来越困难,时间变长、成本变高。同时老企业缺乏创新机制,杜邦有超过200年历史,陶氏有150年以上的历史。这些外企大企业的体制与国企的官僚体制有许多类似之处,比如“政治正确”是最重要的,业绩只要说得过去就行。并购之后的好处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可以节约成本、减少一部分互相之间的竞争、文化比较类似等。但并购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即便是在并购之后,很多业务是重叠的,需要进行削减;此外,公司创新能力不足,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团队和业务也会产生一定的动荡。


解读中国化工和先正达的并购


下面解读一下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的这个事情。事实上当时中国有意参与这次并购的有三个机构,分别是中国化工、中信和中粮,最后是中国化工胜出。先正达在农化方面行业排名第一,虽然最近有所下滑,但仍然勉强优于拜耳。它的专业技术和产品都是非常强的。另外,先正达的种子业务也很优秀,蔬菜种子目前排在世界第二或第三,玉米种子则排在世界第三。在生物技术方面,孟山都排在第一,先正达和杜邦各有优劣势,算并列第二吧。

在并购之前,先正达的市盈率不到20倍,如果从欧洲退市并在中国上市的话,估值会有明显的溢价。先正达在技术、网络、品牌、市场等方面都非常强。中国企业自己走出去的话问题会非常多,但是如果利用先正达现有的诸多优势的话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并购存在的潜在问题主要是管理和文化差异这两个方面。欧洲公司的官僚气息是非常严重的,而欧洲和中国又是完全不同的官僚体系。这两种体系的融合会产生非常多的问题,并且不是在几年内可以解决的。


解读拜耳和孟山都的并购



这也是我今天分享的重点。我曾经在孟山都工作多年,对于其创新文化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我发现孟山都的很多并购行为背后都有很深的用意。而包括华尔街分析师在内的很多人的分析都不到位,因此希望和大家作一个分享。

首先讲点题外话。我认为,战略思考的维度决定了未来竞争的成败,而不是努力的程度。比如一个非常复杂的迷宫,我们一般人如果要从里面走出来的话需要半天左右的时间,因为我们要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记录才能摸清它的规律。但我们如果从高空去俯瞰的话,大概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把整个路线图画出来了。不是我们更聪明了,也不是因为我们更努力,而是维度的差别。中国在过去冷兵器时代曾经很强大,但是遇到了蒙古和清军的骑兵就劣势尽显,而一旦进入到了坚船利炮的时代更是一败涂地。这就是维度的差别。也告诉我们我军超视距攻击能力、相控阵雷达、战略导弹、航母等利器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因为实际上对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我认为以孟山都为代表的一些国外公司比我们确实要先进很多。这里有一些照片,左边告诉我们会有多少新技术陆陆续续地推出,右边则告诉我们这些新技术是如何工作的。但是我认为这两张图的解释都过于简单,并没有把其中的核心解释清楚。


我们先来解读一下现代农业的内涵及其发展方向

最下面从左到右是:农业的投入、开放式的大农业、封闭式的设施农业、仓储物流和农产品市场。我们先看,什么叫做农业物联网。农业物联网其实主要是针对于封闭式的设施农业而言的,是一个“数控系统”。它首先有一个基本模型,然后会有一些探头、采集数据点,包括温度、湿度等方面。之后会通过这些设施采集数据,并在传导与分析数据后对光、温、水等进行优化和调节。物联网是通过不同的物件之间的联系和联结进行控制的。

那么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又是怎么回事呢?智慧农业是在数据模型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决策的“专家系统”;精准农业则是在操作和执行过程中,在不同的作业环境下实现精准化,是一个“操作系统”。农业大数据则指的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如何捕捉这些数据,如何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如何建立基本的模型以及进行深度学习,从而优化模型和帮助做出争取的决策,它是一个“数据和决策系统”。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精准农业这些概念,在许多农业部门、政府部门、企业和投资机构中被混淆,所以我在这里先把这些概念理清楚,并对下面的内容作下铺垫。

从国外个别先进企业的研发方向,特别是孟山都公司的战略布局上看,我认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操作系统”正在形成。因为受到了苹果iOS系统的启发,我将其命名为“AOS”(Agriculture Operation System)。



什么是新型农业操作系统(AOS)?


目前,包括中国的很多国家都是先按照经验,生产出很多不同作物农产品,然后再向市场进行销售。而在AOS这套系统中则是反过来的:

第1步,生产者将根据系统预测的市场需求来决定作物的生产品类与数量;

第2步,是根据已经建立的数据模型(包括气象、土壤等、历史数据等)进行相应的计算与决策,从而形成该品类和品种最终的种植模型;

第3步,种植模型将决定两个方面的内容:

(1)种子、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包括数量、品种、配比、投入方式等;

(2)农业生产的操作过程。操作过程的核心主要是两项:分别是农机和灌溉。

第4步,这一系统还通过遥感数据、基站数据,生产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和产业链数据等不断地迭代来完善和优化数据模型;

第5步,农产品的预产出数据与仓储、物流、加工、渠道、市场、消费进行配比和融合形成商业模型,进而反过来指导在种植过程中的投入和品类的配比。

这一系统并不像过去那样十分强调生产的数量最大化,而是强调适度和适量。也即是说,如果需求是有限的,那么生产过多就会形成库存,盈利反而会降低。这一系统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它的数据模型、种植模型和商业模型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而非某一项产品或者技术的升级换代。在整个种植过程中,不断把生长过程数据输入到数据模型和种植模型中,实时更新。在整个系统中数据、材料、生产过程、物流体系、市场和金融完全融入一体。

  
金融的融入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前期贷款需求,数量、利率和未来收益预期;

(2)农机和灌溉设备的投入和融资租赁;

(3)农业生产中的保险;

(4)农产品套期保值和期货操作。农场主可在生产前和全过程汇总都可以进行农产品期货操作,选择卖出未来收益的百分比。

这套AOS系统价值非常巨大,如同中央“处方器”。在这套系统形成之后,其他农业公司的技术和产品都会成为这一系统的“材料”,成为合适各样的“药材铺”。农资公司都会成为打工仔。
  
新型农业操作系统AOS基本要素与逻辑:

1、根据市场需求预测来生产农作物产品的品类和数量;

2、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种植模型决定生产资料投入的品类、数量、配比和投入方式;

3、作物生长数据的产出、加工、物流、渠道和消费数据成为整个种植和商业模型的有效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农业大数据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物流、消费、金融整个都是AOS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

4、建立数据的标准化和人机对话系统,所有配套农业机械能够接受有效指令,完成工作;

5、AI的“深度学习”能力将决定AOS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6、金融资本的全面融入和逐步渗透。

7、AOS逐步成熟之后,可以开始去产品化。


总结|三大并购案的综合评价


杜邦和陶氏的并购:及格。着眼于效率和成本,是传统的并购,仍属于“抱团取暖”,缺乏创新思维;

对于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其价值是获得了技术、材料、网络和品牌,挑战是整合管理和提升,预防消化不良。对于中国而言,这项并购是有价值的;

拜耳并购孟山都,拜耳提供全面解决方案有很强的配比性,但是传统文化对创新文化的耐受力有限,因为拜耳是非常传统的公司。“欧洲淑女”是否能够驾驭“美国牛仔”还有待观察。


其他种子公司


值得谈的只有三个,圣尼斯、KWS和利马格兰。

(1)圣尼斯,世界最大蔬菜种子公司,原本由金融资本整合众多小公司上市,是当时资本运作的成功案例。后来被墨西哥财团收购,后来又被孟山都收购。蔬菜业务因为品类多、市场乱、地域性强。从总体上讲,蔬菜公司不适合大公司操作,因为大公司运作要求决策集中,这会延缓决策时效和效果。这个公司可以成为中国机构并购的对象,因为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蔬菜市场。

(2)KWS公司是一个传统保守的家族型企业,做业务非常扎实、认真,但是似乎不太愿意跟外部机构合作。KWS不是一个好的并购对象,主要是文化上的差异,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并购。

(3)利马格兰:似乎不合适做并购的对象,因为它是从法国农民合作社起家的企业,接受过法国的优惠政策一些补助。如果被机构并购的话,可能需要把过去接受的政府补助退出来,这样难度很大。


中信产业基金收购陶氏巴西的部分业务

陶氏和杜邦的合并,因为反垄断的原因他需要剥离自身一些业务,为这项并购带来一些机会。这个并购着眼点,我理解是投资收益是有的,因为外资的市盈率偏低,国内把他并购进来立马就能获得相应更高的资本收益。另外玉米和油葵部分有一些资源价值,这个具体要再看。个人判断这些资源可能会在将来并入隆平高科,可以助力隆平高科做的更好。




【澳洲暴走早报】澳人小心!澳洲患癌病人比例全球第一,全都是被它害惨了!悉尼房产拍卖市场萎靡 公寓板块力撑!澳洲养狗居民注意!

【泡沫经济】日本泡沫崩盘前:明明是异常现象,但所有人却认为理所当然

【人生建议】不高考能活更好?马云雷军刘强东在这事上保持惊人的一致

【城市魅力】成都为啥子这么红?

【澳洲暴走早报】 小心!从澳洲回国24小时内没做这件事情,你就惨啦!罚款一万事小!还有可能被拘留!澳企业家称应减少移民!

【解读高考】高考如何影响人的一生?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零售趋势】碾压传统电商!一条微博六千万人围观,天猫做了什么?

【风云人物】吓死人的“恐怖分子”他来了,一上桌就打几百亿飘几千亿……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