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和奖】这个中国人的世界大奖,奖金已发到大半个地球,国内却几乎不知道

2018年08月29日 澳洲金融圈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 毕亚军



不仅具前瞻性,而且填补了诺贝尔奖未有涉猎的范畴。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毕亚军

袁隆平、解振华、吉米·卡特、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无国界医生、兰德萨农村发展研究所,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得主。


伯乐林教育基金会、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可再生能源运动始祖汉斯·约瑟夫·费尔 。8月24日,香港,伴随最新一届得主名单的公布,“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这颗吕志和在86岁时播下的有益种子,又开出了新的文明之花。


世界可以更美好


“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多年来渐渐成熟的想法。”吕志和在接受访问时说。


当时是2015年,他已86岁。


这一年的9月,他宣布捐出20亿港币设立了包括“持续发展奖”、“人类福祉奖”、“正能量奖”三个类别奖项的“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跨越国界,不分种族、信仰,在全球范围发现、褒奖三大领域贡献卓越的人和组织。


三个类别的奖项各有聚焦但都共同指向一个目标:为缔建美好世界、共建世界文明尽一己之力。“美好世界”是奖项特别强调的关键词,也是吕志和设立奖项的初衷和创新所在。



“今天的世界,物质空前繁荣,科技一日千里。”吕志和认为,这是建立美好世界的必须,但也创造了新的问题:比如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贫富悬殊的加剧,竞争之下的个人与群体焦虑,利益导致的矛盾和纠纷等等挑战。


“我小时候,人们家里的米缸上都贴着‘常满’二字,也是大家对生活幸福的评价标尺,只要米缸是满的就觉得很幸福。”对比今昔,吕志和感慨:


“我们今天付出很多环境生态,乃至身体健康和精神道德的代价去追求科技和物质,得到很多,但却越来越多人越来越不觉得幸福了,那我们为什么?”


这不只是吕志和的思考和叩问,也是越来越多人的共同提问。


已经86岁,正在商业成功之外寻找人生价值新坐标的吕志和,决定创造一些好的改变,而且要让自己的改变,带动更多的改变。


“捐助慈善公益自然是必须,但如何让捐助产生更大影响?并且像商业经营一样,让捐助产生差异化价值,作出更独到也更迫切需要的贡献?”


播种一颗有益的种子


1895年,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决定:“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度为人类做出好的贡献的人。”


截止2017年,已有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获得该奖,诺贝尔奖也早已成为鼓舞人类不断探索向前,照耀世界文明的耀眼灯塔。


“如果诺贝尔当时用这笔钱去做一些常见的捐助,它肯定无法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吕志和因此萌生了创办一个像诺贝尔奖一样世界性奖项的初心,但又不同于诺贝尔,他希望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让奖项有独特的创新创建。


一番思考下来,他发现自己所关切的,就正是有待加强的。持续发展、人类福祉、正能量,围绕三大可让世界更美好的关键,设立奖项的目标也逐渐清晰。


持续发展着重探讨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人类福祉强调对共同命运的提升,正能量则落脚到心灵道德层面,呼唤以内心的和谐丰盈增进人人幸福感的提升。


诺贝尔、洛克菲勒、卡耐基、福特、比尔·盖茨……这些西方企业家都以全球化公益为西方文化和精神在全世界赢得加分,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涌现一批世界性企业和企业家,但在世界公益领域却相对缺席,也激发着吕志和:“我们有了一些能力,应该做些事情,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善心善意。”


这样的宏愿远非捐钱或某几个人的努力就可以达成。于是,2013年开始,在众人以为的登顶财富高峰背后,吕志和就一直在为设立奖项费心劳神。


他成立了专业慈善机构——吕志和奖有限公司,建立董事会负责领导及监督奖项公司的运作,确保奖项的支持和发展。跑遍全世界与各方面人士交流,学习,并邀请各领域顶尖人士共襄盛举,努力让远大目标从点滴开始化为现实。


中国政协副主席、前香港特首董建华、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剑桥大学默德林学院院长罗云·道格拉斯·威廉斯出任奖项理事会委员;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刘遵义、牛津大学荣休校长科林·卢卡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者莫言、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荣誉校长海瑟尔·门罗-布鲁姆、图灵奖首位华人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伯克莱加州大学校长高级中国顾问叶文心出任奖项推荐委员会委员……


2015年9月24日下午3点,当吕志和在香港宣布“吕志和奖”的正式成立时,一起亮相的还有这个被称为世界奖项天团的一长串名单。


这为奖项的成功提供了保障,也让吕志和费尽了心力。说服这些格外珍惜声誉的人加入,都不是有钱就能完成的,甚至还会因为钱而多出障碍。


“比如,赖斯我们作了很多很多的沟通才争取到她的认真考虑,我还专程到北京跟她解释。董先生也是,先后沟通了很多次。不断跟他们说明我们的初心,尤其是放下他们担心好事做不好的忧虑。”吕志和回忆。


在最终设定的“吕志和奖”中,每个类别奖项的获奖者可获得2000万港元(相当于大约257万美元)奖金、证书一张及奖杯一座。每个奖项都只会授予单一获奖者,但获奖者可为个人或团体。这一奖金的数额也大大超过诺贝尔奖。


即便如此,在宏大志愿面前,吕志和依然感到力所不及,总是一边以最大努力追求最大成果,一边低调地对外表示:


这只是自己播种的一颗有益的种子,献给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心意。


汇聚并鼓舞众人力量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的世界功臣解振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无国界医生、兰德萨农村发展研究所。


这是“吕志和奖”过去两届的得主名单。


▲左起: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解振华、兰德萨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席及行政总裁克里斯·约尼克。


8月24日,名单又增加了三个极具份量的名字:伯乐林教育基金会(Pratham Education Foundation)、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以及全球可再生能源鼻祖汉斯‧约瑟夫‧费尔(Hans-Josef Fell)。


成立于1995年的伯乐林教育基金会(Pratham Education Foundation),因为在“扫除文盲”领域的贡献获得了2018年的“正能量奖”。


作为印度最大的非政府组织之一,伯乐林教育基金会不但提出了影响世界教育的理念:上学不等于识字,而且通过实证为本的方法,专注于高质量、低成本的项目,填补教育系统中的漏洞,每年直接帮助100万名儿童获得基本读写算能力。至今,由其提出的教育模式已成功改变印度教育部对文盲的定义和教育政策,并在三大州16个国家得到实践与推广。


教育一直是吕志和关注的重点,这些年捐助教育的经历,也让他对如何更好发展教育有了更多思考。虽然奖项的评选有一整套严谨的流程,他个人并不能在谁会得奖中发挥作用,但这个奖的评出还是让他非常欣慰:


UNESCO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依然有3.87亿小学年龄层的孩子不识字,其中的2.62亿即67%的在学孩子是文盲。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正是教育方式的不足或落后。伯乐林教育基金会数十年躬身实践,创造出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世界领先模式,被吕志和视为是:比捐钱对教育事业更重要的助益。


过去半个世纪,全球因极端天气、气候和水灾而引致的死亡率减幅已达10倍。获得2018年“人类福祉奖”的世界气象组织,正是其幕后的重要功臣。


2018年“持续发展奖”获得者汉斯.约瑟夫.费尔,则是国际公认的全球可再生能源运动的创始人。1994年,他创立全球首家太阳能发电合作社,彻底改变再生能源市场,其后更成功争取德国议会通过《可再生能源法案》,对全球实践可再生能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杂交水稻到可再生能源,从无国界医生到扫除文盲,从鼓舞人心到减少天灾,对这些关切人类命运的基础贡献者的嘉奖,让“吕志和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并得到“代表中国人点燃一道世界文明之光”,“是对人类文明的积极贡献”,以及“东方的诺贝尔奖”等高度评价。

但吕志和感到自豪的还是,获奖者们获奖之后的表现,以及奖项所宣扬的经验与精神所产生的影响。从第一届开始,无论个人还是机构,获奖者都将所获奖金用到了继续他们的事业,也让“吕志和奖”更深刻地影响到更多人。


2017年的获奖者解振华,更直接将全数奖金(2,000万元港币)转赠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了“全球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基金”。


“他们接过我们的心意,继续发扬光大,无私地奉献贡献和造福于他人和社会,这也是对‘吕志和奖’最大的奖赏。”吕志和说。


8月24日当天,本届“吕志和奖”获得者代表伯乐林教育基金会行政总裁毓文妮.巴纳吉(Dr. Rukmini Banerji)、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Prof Petteri Taalas)、汉斯.约瑟夫.费尔也都通过视频,称赞奖项将对各自的事业起到巨大鼓舞,并表达了将以获奖所得更好服务世界的心愿。


吕志和希望奖项真正鼓舞到的,还远远不只是获奖者。他说:“表彰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扬获奖者的事业与精神,使其在更广层面产生更积极的作用,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和世界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为此,“吕志和奖”不但每年都以盛大仪式表彰获奖者,持续与获奖者保持互动、合作,既让他们的事业和精神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支持,也以他们为标杆激发更多人参与到奉献中,而且还举办一系列活动宣扬获奖者的事迹精神。


比如,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一系列活动,同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争取更多人了解并支持“吕志和奖”,并不遗余力地宣扬获奖者,使其产生更广效应。


这也是奖项成立以来吕志和持续奔波,甚至求助的事。


“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要请大家都多帮帮忙,只有每一个人都能献出一份对自然、对他人的爱心,这个社会才会更美好。”


很多的场合,已近90高龄的他,都是以求助者的低姿态,呼吁媒体和社会各界,多给可持续发展、人类共同福祉、道德正能量一份关注。


2017年,诺贝尔奖创办人Alfred Nobel家族后人Claes Nobel还专程造访香港,就教育、和平、资源永续、正能量、改善世界和人类福祉等议题与吕志和交流了意见。认真了解后,诺贝尔家族后人对“吕志和奖”评价道:


不仅具前瞻性,而且填补了诺贝尔奖未有涉猎的范畴。



道德是一切的核心


吕志和说:“只有善念,才有善行;只有善念,善行,科技、物质的土壤上,才会开出美好的世界,精神道德则是推动善念,善行的根基。”


精神道德,也是吕志和始终重视的事。


吕志和1929年生于广东江门,5岁时为避战到香港,1955年在香港创办嘉华集团,以石矿建材业为开端,相继进军地产业、酒店业、娱乐休闲业,跨足内地、东南亚、美国,成为著名的石矿大王与酒店巨头。


2002年,澳门结束博彩业70多年的专营历史,吕志和看好其成为世界级旅游休闲中心的前景,成立银河娱乐集团,并在此后10来年将其发展成澳门博彩娱乐业规模最大的业者,并攀登上华人第二、也是亚洲第二富豪的财富高位。


吕志和重视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已累计为此捐款数十亿港币。最新一次捐赠是:捐资1.2亿人民币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吕志和生命科学学院基金”,以建設生命科学科研大楼,继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江门五邑大学、以及希望小学等等之后,再次重资支持教育。


在香港富豪家族中,吕志和家族以和谐、友好著称,没有传闻、八卦以及商场纷争。这些年,吕志和常被与李嘉诚、何鸿燊相提并论,遇到类似话题,他都是统一回应,称二人始终是他的大哥,永远是他学习、致敬的榜样。


这背后,贯穿着吕志和道德与家风建设的努力。


吕志和始终强调道德胜过能力。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他提得最多的提案,是如何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及推动人民自觉遵守法律;到自己捐赠的学校考察,他谈得最多的也是,知识教育很重要,品德教育更重要,科技重要,但人的精神、心态等人文建设更重要。今年在北大演讲,他说:


“让五千年文明大国的复兴绽放出更加璀璨的人文光辉,是我心中的北京大学,更应该、更需要、也更能够做出独特贡献的地方。”


吕志和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过得快乐、开心。如果人人各得其乐,世界也就和谐美好。他强调这跟物质有关系,但真正重要的还是心态问题。


他说他自己就是个例子,“我并不是今天才乐观积极地生活,日据时代,家门口饿死者的尸体散发着恶臭,也都打足精神,正面积极地做自己的事。”


“有人类的地方就定有烦恼,要提高幸福感,保持良好的心态,知足常乐,从自我内心寻找答案才是关键。”吕志和说,“‘心安’是世界和平的源泉,心安就能更好的工作与生活,大家都心安,社会就更和谐,世界就更美好。”


也正是因此,他发出了“当今社会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人性的贪婪和道德文明的缺失,是价值观层面出了问题”的感叹,然后设立了“吕志和奖”,并且特别强调对高尚道德和社会正能量的褒奖,强调宣扬和谐共享的价值观。


“希望我们的社会,不但有经济的繁荣,还有精神的高贵;不但有科技的发达,还有人文的璀璨;不但为今天的美好努力,也为明天的更加美好奠基。”


今年7月,北京大学授予其名誉校董时,吕志和在演讲中谈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个体生命宛如天空的流星,只是一刹那的点点光亮,但正是有了这点点光亮的生生不息和代代传承,才有了人类文明的绵延与浩瀚。”


这是他对世人要努力发光发热的鼓励,也可算是他对自己、对“吕志和奖”的自勉:要在人类文明里,献出自己的那道光。




【澳洲暴走早报】淡季将过!贷款机构纷纷推出促销活动!澳洲人最受欢迎的房地产投资地竟是这里!市场聚焦美元走势,澳元回稳,留意欧元!

【时间管理】当心!在办公室午睡,千万别超过20分钟

【中国房市】自如事件启示录,为何政策初衷与执行效果总是出现重大偏差?

【债市解析】债市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矛盾

【澳洲暴走早报】人口增多经济发展 澳这个州就业机会大增!澳最热房产市场是它 超越所有州府城市!未来千禧一代将支撑澳洲公寓市场!

【企业管理】老板若这么待员工,公司离“挂掉”就不远了

【人物故事】坐拥日本1/6土地的世界前首富,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

【深度访谈】胡景辉万言道破行业潜规则:谁在抬高你的房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