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张军智
文丨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张军智
邱永汉说:“金钱害怕寂寞,它会往同伴多的地方聚集,自然的状态,金钱会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想赚钱就要研究金钱的性质。”
身边就有赚钱的机会
邱永汉,1924年出生于台湾,青年时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二战结束后返台,不久卷入政治活动,受到国民党通缉,1948年12月逃亡香港。
在曾遭日军蹂躏的香港,邱永汉的日本学历给他带来了麻烦。他找不到工作,不会说粤语,没有朋友,寄居在一家房东佣人旁的破屋里,生活时常难以为继。这段窘迫的经历,让他对贫穷深恶痛绝,也影响了他的金钱观——“赚钱的成功便是人生的成功。”
即使生活艰难如此,邱永汉也从没考虑去干力气活,在他看来,安心出卖力气才是对未来的绝望。他坚信在香港这个处处以“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里,一定会有自己的机会。
他用蹩脚的英文向英国《远东经济评论》投稿,给偷渡到香港的人做向导,帮走私贩跑腿……一边勉强维持生活,一边寻找赚钱的机会。
一年后,机会来了。
1949年,邱永汉帮一位客户跑腿,得知客户是住在日本的台湾人,他大吃一惊。当时的日本,普通人很难被允许到海外,而这位客户竟然花费巨资,行贿船长,冒充海员来到香港。他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用轮船走私药品和糖精。
二战后的日本,物资极其缺乏,普通的砂糖在日本都能成为奢侈的营养品,香港采购的盘尼西林、链霉素、糖精在日本转手就能以十倍的价格卖出,香港卖不出去的厚胶底球鞋、塑料桌布也都成了日本市场的抢手货。但由于盟军司令部的严格管控(即使是海员,上船和下船也只能带一条毛巾和牙刷),走私虽然利润丰厚,但也风险极大。
不过邱永汉在与客户的攀谈中,获悉了一条重要信息:盟军司令部允许外国人邮寄救济品给日本人,只要分量足够少,就不会被海关没收。
他迅速地盘算了下:如果每次邮寄2万日元的包裹,每个月邮寄50-100个包裹,每个包裹只要赚一倍的价格,那每月就有百万收入。这简直是发财的绝佳机会。
邱永汉立即给嫁到日本的姐姐、大学同学写信,联合他们做起了类似今天的“海淘”生意。他把仅有的几百块港币作为本钱,打了两个包裹邮寄到日本……
“两年后,27岁的邱永汉就赚到了第一桶金:2000万日元。彼时的2000万日元是一笔巨大财富,可以在东京买到100亩地皮。
有了钱的邱永汉从破屋搬到了高级公寓,穿最贵的英国订制西服和皮鞋,购买了奥斯汀轿车,雇佣了司机和佣人……香港是个现实的世界,以前连朋友都没有的邱永汉,有钱之后迎娶了以“川贝枇杷膏”起家的香港富商潘高寿的女儿潘苑兰为妻。
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迅速成为“有钱人”,邱永汉后来在回答“如何寻找赚钱的机会”时强调:“要先从自己工作的环境中去寻找。”
把写作当生意干
当时的香港是“钱”的世界,赚钱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人的骨髓里,但却是文化的荒漠。东京帝国大学毕业的邱永汉对麻将、赌马、赛狗并没有太大兴趣,他拥抱“人是吃东西赚钱的动物”的观点,但在骨子里,依然怀念可以阅读、讨论巴尔扎克、歌德小说的大学时光。
很久没有阅读过文艺刊物的邱永汉,有次收到从日本寄来的《大众读物》、《小说新潮》等杂志,如饥似渴地阅读后,一个想法产生了:“如果这就是小说,我为什么不能写?战争结束后,我在台湾住了两年,香港六年,比起一般的日本人,经验丰富得多。如果把经验视为一种储蓄,那么,我已经拥有了可观的文学储蓄。”
这成了他日后进行文学写作的动机。
生活也把他向文学推了一把。婚后一年半,邱永汉有了孩子,但孩子却患了一种怪病,香港医生建议他们去日本治疗。彼时,他的“海淘”生意已难以为继,在他发财后,众多跟随者出现,而且资本实力更强,邮寄到日本的产品价格大跌,利润随之失去。
为寻找商机,邱永汉借给在日本的姐夫1000万日元购买地皮,但姐夫中途改做口香糖生意,陷入困局。所剩的1000万,又因为在香港购买了一栋漂亮的三层洋房,所剩无几,他的财务状况紧张了起来。
1954年,邱永汉全家搭乘法国游轮“越南号”抵达日本。凭借香港的房租收入,他一边陪孩子治病,一边开始写作赚钱。
初涉日本文坛,邱永汉发誓两年不成功就“折笔”。很多人对此深表质疑,写作是需要多年刻苦练习的,两年就想成功的誓言,实在过于狂妄。但邱永汉认为,文学创作不过也是生意,写作是生产,卖稿就是卖产品,卖出去了就能赚钱,一门生意如果两年没赚到钱,就应该趁早改行做其他事,如果还死扛坚持,就是十足的呆汉。
文人大多缺乏经营观念,但从香港这个金钱都市过来的邱永汉一踏入文坛,就很重视销售工作。他一边以自己的经历进行创作,一边毛遂自荐,将自己的作品邮寄给日本的文坛大家们。好处很快显现,他的前两部作品都因得到日本文坛大家的推荐而出版。
1956年,邱永汉的小说,获得了日本文学最高奖“直木赏”。日本文坛震惊了,因为直木赏通常是奖励给日本的文坛老将,邱永汉不过才32岁,出版过两篇作品,而且还是一个外国人。
邱永汉也颇为得意,原本以为从此后,可以功成名就,财源滚滚,但现实却很无奈,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机构找他约稿。他去请教日本文坛大家檀一雄,檀一雄告诉他“你能成为十万元作家(每个月收入十万日元),但却不能成为百万元作家。日本人只接受日本的人情义理,除非写日本式的人情义理,否则不能成为百万元作家。”
难以触及日本文化的“人情义理”,那就寻找人类的共性,邱永汉看到了两点:性与金钱。他认为作家想象力贫乏,如果没有经历,很难写出好的作品,所以写“性”方面的文章他并不占优势,而金钱文章,他很有优势,因为自己赚过钱,又在香港这样的金钱城市生活多年,香港人的金钱观念相比于日本人高出实在太多。
此后,邱永汉开始在日本女性杂志《妇人公论》上连载“如何赚钱的金钱文章”,彼时的女性杂志内容大多都是恋爱、结婚、生孩子……几篇文章之后,读者纷纷来信,称赞他写得太好了。
随后,邱永汉将连载文章集结成书,起名《金钱读本》,甫一上市,就销售一空,成为不断再版的畅销书。《金钱读本》给邱永汉带来了滚滚财源,也让他成了月入百万日元的作家,此后他对金钱类的文章兴趣更大了,并准备把金钱类的文章向股市延伸。
股票神仙
作为股市的门外汉,邱永汉要写关于股票的文章并不现实,为此他订阅了《日本经济新闻》当学习教材一样地仔细研读。《日本经济新闻》有个股票行情的观测栏,大多由经济评论家、证券公司的部长、人寿保险公司的科长撰写,邱永汉细致观察了三个月,发现这些说得头头是道的专家,要么说的话模棱两可,要么预测结果和实际相距甚远。
“自己没有受过教训而要说服别人,感动别人是不可能的”,邱永汉拿出200万日元,进入了股市。
一年后,200万日元成了50000万日元,他在周刊上推荐的三、四线股票还让众多读者赚了大钱。各路报刊杂志大肆报道“兜町(东京证券交易集中区)有邱股”,吹捧说:邱永汉推荐的股票,一定会上涨。
“赚钱之神”“股票神仙”的名头不胫而走后,有媒体采访邱永汉的发财之道时,得到答案却是“因为我对股票一无所知。”邱永汉认为:如果股票是那些学者、专家所说的那样,那么他在帝国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就不会炒股赔钱;如果说内行经验最重要的话,那些天天盯着屏幕的证券交易人员早该发了大财,但是往往却是一些大胆的外行人赚了大钱。
“并不是我轻视行家,只是因为我本身是作家,所以具备亲自体验的特性。作家写恋爱故事也不是凭空想象而写的,人无法写自己所不知道的事。”邱永汉说。
奉行外行主义,遵循亲身体验成了邱永汉炒股的“指导思想”。
邱永汉刚开始炒股时,证券公司和股评家热衷推荐的是纺织类、海运、煤炭行业的股票,彼时这些行业正是日本最具实力的产业,股票安全性高。但在邱永汉看来,炒股恰恰要避开这些超一流股,一方面社会产业结构会不断变化,另一方面波动小的股票也没机会赚钱,只有投资三四线的实力股票,才能赚到大钱。
而要选出这些三四线的实力股票,就要靠自身对生活的观察和社会发展的判断。邱永汉有一次和夫人开车去参观汽车博览会,路上碰到了很多年轻人。当时一辆丰田汽车售价100万日元,而普通人的工资才2万日元,要靠积蓄买汽车,很难,但博览会现场,到处是充满兴趣的年轻人。
邱永汉转念一想“日本人虽然没钱,但却会想尽办法买汽车,好,我要买汽车股。”彼时丰田的产量不足5万台一年,而美国是800万辆,日本的汽车工业还很稚嫩,很多人并不看好丰田的股票。
邱永汉买进丰田股票后,果然一时高位套牢,但他通过对丰田汽车的参观和走访、对日本民众消费趋势的感知,坚定持股,多年后,这支股票还是给他带来了高额回报。
邱永汉还有个朋友买了很多摩托车股票,压在箱底,几年后拿出来大赚了90倍。而他买股票的理由就是:骑摩托一路让人侧目,感觉威风,马路上的摩托越来越多,所以相信摩托车股票有前途。这更让邱永汉更坚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要比专家“靠谱”。
除了对生活的观察,邱永汉认为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预判也非常重要。他曾买入佐藤工业和千代田化工两家小公司的股票,佐藤工业是做隧道工程的,邱永汉相信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日本山多车多,必将有大量的隧道工程;千代田是做化工的,在石油资源缺乏的日本,具备技术能力的石化产业必有大前途。后来果然不出所料,仅这两支股票赚到的钱,就让他在寸土寸金的东京盖了两栋大楼。
邱永汉还曾在美元贬值、石油价格大跌时,买入丸善石油的股票,却在股票300-400日元时抛出,但随后股票价格暴涨到1000日元以上。这给他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慌张的乞丐,得到的饭不多,成大事者需要忍耐、忍耐、再忍耐。从理论上讲,股票赚到的钱,就是一种忍耐费。”
正当邱永汉在股市上叱咤风云之时,有一天,他却突然准备收手,原因是他太太说“听老辈人讲,玩股票与玩牌一样,到老发不了财。我觉得现在收手,正是时候。”他觉得太太的话有道理,股票的钱今日进,明日出,并不踏实,很多富翁都玩股票,但很少听说通过玩股票成为富翁。
彼时,正是日本经济奇迹的顶峰阶段,全国正处于迎接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热潮中,股市牛气冲天,但邱永汉却开始“出货”了。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华尔街股市狂泻,殃及日本;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出现了二战后的第一次经济萧条,股市愈加低迷,但1962年已经开始“出货”的邱永汉损失轻微。
不动产的魔力
听从了太太的建议后,邱永汉用股市赚来的钱投资不动产。
他认为,投资不动产可以让人躺着都成为富翁,首先土地的总资源是有限的,不像工业品那样能大量复制,只要有土地,稍加利用就能带来收入;其次经济发展,社会购买力强的时候,土地会升值;经济衰退时,政府容易滥发货币,引起通货膨胀,握有土地还能起到保值的作用;再者,土地还可以用来抵押贷款,用贷款还可以继续投资;可以说,土地几乎会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伺机涨价。
邱永汉的不动产经验,来自于真金白银的教训。1954年刚来日本时,他的姐夫准备在美军基地附近买地皮盖公寓,然后出租给美军家属。当时的地价是300日元一坪(日本传统面积单位,合3.3057平方米),那块地面积是1万坪,但拿到邱永汉的1000万投资后,姐夫却中途变卦,开始生产口香糖,后陷入困境,经过10年挣扎,赔了5000万后,关门。
1970年,当年那块地,已经涨到了10万一坪,如果当初买下,即使抛去房租不算,仅地价也值10亿,这让邱永汉遗憾不已。
更让邱永汉坚定土地价值的,还是他自己的一个实业投资。
邱永汉曾投资过不少实业,但他在股票上的好运气,在实业上全然不灵,大多都以失败告终,其中耗费金钱、时间、精力最多的就是砂石厂的投资。
邱永汉很早就预判到,随着东京基础建设的发展,砂石原料会越来越紧俏,所以他与人投资了砂石原料厂。不过因为“遇人不淑”以及政府对砂石开采的管理加强,邱永汉虽然起了个大早,但赶了个晚集,砂石厂一直处于负债亏损的状态。
为了平衡开支,充分利用砂石厂的机械设备,邱永汉在砂石厂的宇都宫市购买了1400坪土地,用砂石厂的推土机和铲车进行土地平整。
惨淡经营多年后,感到厌倦的邱永汉将砂石厂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本以为这项投资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没想到当初6500元每坪购入的土地,因为政府修建开发区,变成了15万每坪。通过地皮,他不仅弥补了以前的亏损,还盈余了一个多亿。
因为这些经历,邱永汉坚持买地、买楼,在东京繁华之地,他竖起了十几幢大楼,时至今日,仅地皮就价值几百亿日元。
邱永汉后来总结说:“经商的人,不一定事业都会一帆风顺,连上班族也有要退休的一天,必须以年金或微薄的收入来度过晚年。但是别忘了,不动产仍具有‘陷入危机时最可靠的防波堤’的作用。不动产不但具有能使人变成富翁的魔力,也有把人从危机中拯救出的潜力。”
基于这样的思想,邱永汉后来提出了“经商自保”的两大原则:一是一个人只能在自己能周转的资金范围内开展事业;二是自己要拥有经营事业场所的地产,即使生意失败,根据地价上涨的原则,“出售原有地产一般都能偿还本息,并且有足够的余款处理善后事宜,这是既经济又谨慎的做法。”
投资台湾、香港、大陆
上世纪70年代初,台湾股票暴跌、货币贬值、地产滞销,经济形式一片惨淡。因在日本产业界、舆论界极有影响力,曾经的通缉犯邱永汉受到台湾当局盛情邀请,重返台湾。
邱永汉看好台湾的前途,他分析说“日本正面临着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此像日本国内任何地方生产都不划算的零件制造业,应转移到韩国或中国的台湾去比较好。”此后,他在日本先后组织了15批“投资考察团”到台湾,甚至还改变不做实业的观念,投资兴建了“邱永汉工业区”,设立了众多工厂,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买台湾的股票,现在购买,然后忘记立约存在而放置起来,放久了必定能赚钱。”这是返台之初邱永汉的观点,当时台湾的股票在600点左右,到1993年时已经上升到了12000点,邱永汉再一次展现了他超人眼光。
上世纪90年代,香港回归前夕,众多外资企业撤离,资本流失严重,股市、楼市暴跌,但邱永汉却看好香港的未来,既自己投资,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鼓吹香港的经济前途。
1992年,邱永汉再次回到香港居住,在其影响之下,一批日本实业家进军香港。邱永汉也拿出真金白银,在香港购买了100多套物业,1997年7月香港楼市再登高峰,邱永汉将所有物业卖掉,成为香港楼市的大赢家。
90年代后期,邱永汉又看好大陆的发展,以香港为基地,带领台湾和日本的商人大举投资大陆。他认为大陆将是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经济会持续高速增长。为此,他在中国大陆也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并获得不错的回报。
进入21世纪后,邱永汉的一项重要投资秘诀就是“中国缺什么,就买什么”,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他投资工程机械业,在云南种咖啡,并陆续发掘出了一批优质的股票,罗欣药业、东江环保就是其中的代表。
2012年,88岁的邱永汉因心脏衰竭去世,在其最后一篇文章中称:“中国将面临日本以前的泡沫经济,惟渡过泡沫危机后,中国或成消费大国。”
纵观邱永汉的一生,从“海淘”到开始写作、再到投资股票,进军实业,投资不动产,从日本到台湾到香港再到大陆,不管环境如何变迁,他的事业始终屹立不倒,其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着眼未来,审时度势,紧跟趋势。某方面说,他是一个投资者,也更是一个投机者,不过,他投的机,都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机遇。
踏在时代向上向前的机遇上,被时代推着往前往上走,这或许就是成功的捷径。
邱永汉的赚钱理念(部分摘录)
1、如何寻找赚钱的机会
如能确实掌握住众人在为何事困扰、在企求何事的话,这就是通往赚钱之道。赚钱的题材处处有。
2、选择与努力
想赚钱与其努力,不如先正确地选择生意下手。每个时代,都有赚钱的生意和不赚钱的生意,想赚钱的人一定要注意选择。要放眼观察时代的动向。
3、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快速增加财富的有效途径。借钱经营,通胀越厉害,将来还款愈容易。储蓄敌不过通胀。
4、股票赚到的钱是一种忍耐费
从理论上讲,股票赚到的钱,就是一种忍耐费。任何人都很少遇见买股后立即涨价、大赚特赚的情形。为了保全自己,若在购买以后遇到跌价,一般以低价补进摊平损失,在恢复到自己的买价之前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这期间对当事人而言是极具考验性的,稍有不慎就容易酿成大错,品尝不能忍耐的苦果。
5、年轻人不要有成为股市专家的念头
只靠玩股票不容易谋生,有人玩股票成为富翁,但能长期保持大幅获利者少之又少。曾经风光一时的人,也可能因为观念与想法落后而被时代淘汰。或者,年轻时成功的人,没办法随时代进步而吐出原先获利甚至倒赔。股市其实没有专家,年轻人最好不要有成为专家的念头。
6、培养“即思即行的习惯”
成功者所跨出的第一大步并非思考而是实践。不培养出“即思即行”的习惯,就不能加入成功者的行列。因此,培养出对思考的事情立即付诸实践的习惯,这才是成功者的首要条件。
7、要区分“做事业”和“成为富翁”
员工50名时,是名副其实的自己公司,赚到的利润也是自己的;员工500名时,老板虽是大股东,但实际上已无法如意做事情。大企业的经营者,其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不一定比自有资本的小企业经营者更好。
8、对待“金钱”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一生老是在追求金钱,便无法使内心获得真正的满足。同样地,也不能因为本身缺乏金钱,而对人不尽情义、愤世嫉俗。因此,只要保持“不贫,富而不淫欲”,反而是比较健康的人生态度。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澳洲暴走早报】“种族战争”引热议!携程要来啦!冷冻浆果存在甲肝感染风险!摩根史坦利下调今年GDP预期!周末加班还被减薪?!
【澳洲恐袭】惊魂17小时!历经18个月,悉尼瑞士莲(Lindt Cafe)恐袭真相全盘托出
【澳洲暴走早报】CNH飙升,离岸人民币空头遭狙击!5月房价下降,仅阿德雷德上涨0.8%!哈里王子访澳,下周将抵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