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18字|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前言
明天(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大幕。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到975万人,比去年增加35万人。今年,首批“00后”将步入高考考场,迎来人生大考。除此之外,今年高考看点不少,无论是一批“接地气”的本科专业落地招生,还是高考加分项目继续减少和规范,都引发社会关注,而最吸引在澳华人眼球的可能莫过于清华北大的国际招生了。
人们总是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现实却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我们正是孩子们的起跑线。
上个月,回国休假参加了个同学聚会,聚餐间隙,有孩子的人不自觉的凑到了一桌闲谈,我坐在邻桌,听他们交流育儿心得,和对孩子未来的各种操心。同桌的一共6人,大家各种焦虑,各种碎碎念,但小C君却淡定非常:“ 如果能移民或者直接赴澳生子,我的孩子根本用不着像国内学生一样寒窗苦读了,一纸外国国籍就能上中国一流的大学。或者说只要有钱,移民国外,再申请北大清华,有什么好着急的。” 小C君话音刚落,邻桌5人面面相觑,沉默良久。
又到一年高考季,数百万名考生、数百万个家庭为之喜、为之忧,为之牵肠挂肚,为之神经紧绷。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挑灯夜战、每天学习12小时,为高考奋斗的时候,你家孩子可以没有任何特长,只需要一纸国籍,掌握2500个汉语词汇,他的半只脚就已经跨进了清华北大的门了。
阅读导航
一、国际生招收标准是什么?
二、社会舆论褒贬不一
三、所谓“不公平”,不过是时代的产物
四、国际生的优势何在?
五、国际生文凭含金量就低吗?
六、国际性对一所大学意味着什么?
国际生招收标准是什么?
今年清华和北大和往年一样招收两类学生。第一类人是内地普通学生,第二类人是随父母移民海外的华侨学生。这意味着所有持有外国护照的、符合资格的国际学生都能申请上清华。
申请条件也很简单:高中毕业、提供成绩单。汉语水平HSK五级即可,最低四级。
HSK四级是什么水平呢?只需要认识1200个汉语单词。在中国,小学一二年级需认识的常用汉字1600-1800个。
而且如果母语是汉语的,可以不用提供HSK成绩,只要提交高中成绩单即可申请。对于澳洲的华侨学生来说,可以说占尽了优势。
那些原来是中国公民、后来加入澳洲国籍的也可以申请,唯一的条件就是,这部分学生需要持有效的澳洲护照或国际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
对所有国际学生来说,在网上提交完成申请后,清华大学会组织专家对申请者的申请表及证明材料进行评审,通过专家评审的申请者即可进入面试环节。特别优秀的申请者还有机会免面试录取。
有人调侃,这样看来,可不就是只要一张外国国籍,躺着就可以进清华啊!即使进不了清华北大,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几十所中国一流大学在向他们招手。
社会舆论褒贬不一
关于“清华降低录取门槛招收国际学生”这件事,网上也是争议不少。
有人认为,如果中国高校真的能招到优秀的海外留学生,不管是真外国人,还是假外国人,如果这些人毕业后再回到海外就业,对于促进清华、北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排名还是有好处的。一个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排名上去了,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好事。
但也有人认为,高考对普通孩子来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对于华侨考生就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清华北大这种做法便宜了一些“投机”的华人。这和花钱买文凭如出一辙,怀孕的时候多花点钱,让孩子出生在澳洲,之后回国上小学、中学,接着再到澳洲混几年高中。如果有实力就考澳洲八大,没实力就申请国内北大清华,这完全是开挂的人生啊。
纵观网上的各路观点,其实引起争议的不过是国际学生和国内学生之间所谓的“不公平”,国内学生从小苦读,上各种补习班做无数练习题,还要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才能站在自己梦想的大学门口。
而国际生却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打游戏、玩狼人杀,最后只需要凭借一个外籍身份就可以轻松申请中国一流大学,确实会让很多国内考生羡慕嫉妒恨。
所谓“不公平”,不过是时代的产物
为什么简单招生会引起社会舆论, 学校错了吗?
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化和学术研究多元化无论对一所高校,乃至一个国家都是必要的。中国父母错了吗?也没有。谁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只能说,这是这个时代—— 一个拼爹妈拼资源的时代的必然产物,
“他可以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必须为他创造条件,不能阻断了他变优秀的道路。”这是很多中国典型的为人父母的想法。所以,从出生开始,家长就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从学区房开始,中国父母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好的教育条件,是可以牺牲一切的。
举例
2015年,赵薇为了给女儿小四月争取到去香港九龙塘中国际学校面试的机会,先后在香港购入了3套学区房,总值超过1.2亿元。
李亚鹏为了让窦靖童转入北京最好的中学——北京四中,站在学校门口苦等校长足足三个小时,无功而返后仍未放弃,经过多方周折才终于把女儿送进了学校。
比起这些明星,普通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可以动用整个家庭的全部资产。
天价的学区房就是最好的证明。上海有不少准爸妈,孩子还没出生,就在考虑怎样先占个坑。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教育资源争夺战中,造成上海最贵学区房每平米单价达12万人民币。想买学区房? 对不起,请再多准备100万。
搞定了学区房,你以为就万事大吉了吗?
有孩子的80后一代,都有接受幼儿园入园、幼升小入学家长面试的经历。还记得那天聚餐,小A姐是这么说的:“我家孩子很聪明,别的不怕,我就怕我给他脱了后腿。” 我开始不明白,孩子入学面试家长干什么?
我随便百度了一下,网上充斥着各种幼儿园、小学家长面试的攻略、答卷、交流群等。很难想象,你家孩子没被录取,可能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你不够优秀,比如职业不够体面,社会地位不够高、谈吐不得当等。
是啊,当下中国父母对于教育资源的争夺,已经堪比一场世纪大战。这一心酸而又无奈的社会现实,说得、怨得、但最后还是得接受。
等到学校搞定了,你以为可以喘口气了?
接着就是各种比,比谁课外辅导上的多、比谁兴趣爱好广泛,钢琴、舞蹈、书法、跆拳道一样不拉。语文、英语、数学,已不再是补习,而是学校上课前必须要会的基础知识,课堂反而成了课外补习的衍生品。“我也不想让孩子那么累,我们要陪他一起学奥数,接他上下课,监督他弹琴写作业,还要上班,我们也很累。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别的孩子都在学,你能不学吗?“ 这是我听得最多的解释。
但是眼下,中国在教育改革道路上已经迈开了一大步,很多减负政策也确实落实到位,但为何学生和家长还是觉得压力大、负担重呢?
同桌的小D君是这样解释的:“只要有中考、高考在,一考定终身的理念不改,减负就是喊口号。课堂上无法解决全部问题,“吃不饱”“吃不好”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要不就是讲得太快,要不就是教的不考、考的不教,我们只能求助课后培训班。”
这样听来,我似乎能够理解,为何那么多中国父母把孩子送到澳洲求学了。
国际生的优势何在?
而当中国的大多数父母还在为学区房、重点班、请家教而焦虑的时候,这群国际生已经半只脚踏入了中国最好的大学。
据统计,人大附中的外籍学生每年都有85%以上的学生考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一个年级中有35名这样的“外国人”,16人考上北大,16人考上清华,3人考上人大。这群国际生没有金发碧眼,而是清一色的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虽然人大附中也是北京重点高中,名校录取率高也无可厚非。但对于这群华侨学生,门槛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的联考难度相当于中国孩子的中考,而且只要400分就能上国内一流高校(包括北大、清华)。
入学后所有报考清华大学的外籍考生,均可申请中国政府奖学金;已经在北京就读高中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直接向清华大学申请奖学金。
清华大学本科生学制为4年(建筑学专业5年)大部分是用中文授课。除中文授课的课程外,目前有近200门课程为英文或双语授课,学费跟澳洲比起来也便宜很多。
澳洲华人考中国名校有那么多优势,那外籍是不是比上海北京户籍更有用了?这样来看就以考清华为目标,持有外籍的人就是比沪籍京籍的人更有优势,但外籍人士也得是货真价实在国外上过学才行。
国际生文凭含金量就低吗?
对中国一流的高校来说,招收更多的国际生,是为了向世界其它顶尖大学看齐。
但很多人不满,为什么录取要求放那么低,还能和普通考生一样享有同等待遇?
还有人认为,除去土生土长的外国人,那些原中国籍的学生,能走出去上了国外高中,实力强的是不会回来的。删选下来的一批,一定是国外考不上好大学,想到国内混个文凭的学生。长此以往,如果把关不严格,国际生的文凭难免被贴上“低含金量”的标签。
就好像如果你是一个体育生进了清华北大,他的知识储备和普通生能一样吗?用人单位也不是傻子,看看你的过往经历就知道你几斤几两了。
但也有人觉得,如果是真外国人的话,其实按招收国际生的要求来看,不算低。不想想你在申请外国学校,考的雅思托福,对他们来说也就小升初的水平。至于申请门槛又不等于录取门槛,就像你申请国外大学一样,申请门槛不过是让你有资格进入下一轮筛选,录取不录取还是要看你提交材料的质量,说白了,就是看你够不够优秀,这个在哪儿都是一样。
其实,清华从2017年开始就对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施行了“申请-审核”制。
在此制度之前,所有申请清华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参加4至5个科目的考试,然后再加试或者面试后录取。所以才会有人误会这是清华降低了国际学生的录取门槛。
对此,清华方面也回应说:“新政策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录取标准。相反,在采用“申请-审核”制后,考核维度更丰富、考查面更广,难度不降反升。”
清华还要求申请学生必须提供已有国家/地区统一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单或国际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且将各国主要高校所要求的笔试成绩,包括但不局限于SAT、AP、A-level、各国高考成绩等作为重要录取和考核依据。
此外,即使国际生招收门槛比普通考生低,但这并不会影响普通学生考清华的难度,因为国际生和普通高考生走的是不一样的招生渠道,按理说是不会相互影响录取结果的。
国际性对一所大学意味着什么?
那么,学生的国际性对于大学来说真的很重要吗?
大学追求国际化,吸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促进思想的碰撞和火花,一定的留学生比例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而且国际生也没有挤占国内学生的名额。
中国教育研究学者熊丙奇也曾表示,从办学角度来说,为了变成国际一流的大学,提升高校在全球的排名,学校不可能不招留学生。
从哈佛剑桥牛津等国外一流大学来看,他们的留学生比例都已超过20%,有很多大学达到30%,而清华大学的比例只有5.8%左右。所以这些年来中国大学在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招生的力度,但必须要意识到的现实是,中国大学对于国外“真留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够的。
END
总之,对于中国大学来说,有没有国际生在我看来不是最重要的,学生是不是优秀的、教授是不是有真才实学的、研究设备是不是顶尖领先的、研究项目是不是创新实用的…这些问题的回答应该更重要!真正把一个学校做好了,自然有国际优秀的学生慕名而来。
而对于澳洲华人子女来说,相比中国万人过独木桥式的考试制度,如果你有这个经济实力一张澳洲绿卡或护照就可以让孩子进入一流大学,轻松愉快的学习,不用有负担和压力。如果你是父母,你会做什么选择?我想大部分和我的答案是一样的。
参考资料:《2018 清华大学国际生(本科)招生简章》
一直坚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创文章
希望我们的坚持能为读者带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
推荐阅读
04
06-2018
09
04-2018
18
05-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