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精英教育:扼杀留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

原创 2019年08月28日 墨尔本校园微报



“当飞机抵达墨尔本的那一刻”

“我就后悔了”



“在homestay住了一个星期,每天都不自在”


“上课也听不进去,不知道老师到底在讲什么”


“虽然也交了不少朋友,微信好友列表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聊聊天的人,感觉身边没有真正关心自己的人”



“我才上大一,就觉得自己未来完蛋了”


“最近又看到很多留学生自杀的新闻...不知道下一个上新闻的会不会就是我了”


“跟爸爸妈妈聊,他们却说是我自己调节能力太差,遇到点小事就娇气的不行”


“我...该怎么办?”



那些看上去每天开开心心的留学生,可能真的并没有他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快乐。


至少80%的留学生,面对学业的压力、语言文化的障碍、交不到聊得来的朋友,与父母也无法沟通,或多或少都会患上这样的“孤独症”


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


留学生容易患上的最常见的两种心理疾病,就是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像一对双生子,很多人会把两种病症的症状混淆,觉得两种病是同一回事。


两者的确既有相似,也有不同:


⬆️ 图源:Mindspace思维心理公众号


1

焦虑


焦虑,是留学生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之一。


⬆️ 图源:BeyondBlue官网


经常感到紧张、恐慌,感觉无法应对眼前的事情,过分担忧、无法集中精力等等,都是焦虑的表现。


2

抑郁


最近接连发生的留学生自杀事件再一次敲响了每个人心里的警钟:


抑郁症,离留学生群体真的不远。


如果你最近一直感到疲惫、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或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暴饮暴食,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对从前的爱好不再感兴趣...


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抑郁。


严重时,抑郁症患者可能会通过自残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痛苦。


更有抑郁症患者会产生“自己活着是对别人的负担”的想法,而选择自杀。



一旦产生焦虑、抑郁的症状,及时求助、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至关重要。


可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绝大部分留学生都选择了保持沉默。


而阻碍留学生寻求心理援助的最大障碍,就是亚洲人普遍存在的“病耻感”,以及追求完美的中国式精英教育。



亚洲人普遍存在的病耻感(stigma),是阻碍中国留学生寻求心理援助的最大障碍。


1

不知如何求助,留学生自杀频发


曾经有位患抑郁症的中国留学生说:


“抑郁是全年无休的,就像是在过膝泥潭里深陷,只要停止挣扎,你就会被淹没。”


截止2015年的数据,前6年中维州总共发生了27起国际留学生自杀事件。


自杀前6周内进行过咨询的人数里,澳洲本地学生人数占了57%,而国际学生只占22%。


⬆️ 图源:SBSNews


面对巨大的语言、环境和文化差异,留学生其实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也不愿求助:


如果让同学们知道我有心理问题,他们会怎么看我?会不会把我当成怪物?


2

亚裔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病耻感”


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病耻感”早已被深深烙印在亚裔家庭文化里。患上心理和精神疾病,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耻辱”。


在韩国,家族中如有人患上精神疾病,便会被隔离起来。这些患上精神疾病的家族成员会被当做整个家族的“耻辱”,有辱家族荣耀。


在印度,印地语中的“自杀”和“自作乐”谐音。因为自杀这种行为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正是这种将心理疾病当做“耻辱”的病耻感,让独自在外求学的留学生不知所措。


无法处理各方面的压力,沉重的家庭氛围,往往让很多留学生的负面情绪无法释放。


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是一个无可避免又可悲的趋势。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社会环境对于心理疾病并不重视,大部分中国父母其实很少关注到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大多数父母远隔千里之外,也许并不能切身体会到留学生的孤独和无助。


这样的情况,与中国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


1

中国式精英教育:亲子交流间的鸿沟


中国式的精英教育,追求完美成了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最大的压力源泉,也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了难以跨越的沟通的鸿沟。


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大多数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拿第一名”,不然就要在社会的竞争里被淘汰。


“人们能记住的永远只有第一名,除了第一名,其他什么都不是”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展现了国内高中生们高考那段时间的挣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


“这剧就不应该叫《小欢喜》,应该叫《大悲咒》”



剧里性格外向活泼的女生英子在情绪崩溃的状态下,终于向她的妈妈宋倩喊出了内心压抑已久的痛苦。


而英子的父母带着英子去看过心理医生后,才发现英子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和中度焦虑症。


⬆️ 图源:《小欢喜》剧中截图


在妈妈宋倩的印象里,女儿一直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女孩,和“抑郁症”好像丝毫沾不上边。


⬆️ 图源:百度图片


可长久以来的缺乏有效沟通、宋倩对女儿病态的控制欲、以及父母离婚的心理阴影,其实都是导致英子患上抑郁症的元凶。


2

中国式精英教育下:追求完美的留学生们


不仅是面对着高考压力的高中生,独自出国的留学生的身上,也寄托着父母沉甸甸的期待。


因为不想让父母失望,从小被精英教育熏陶的中国留学生们,各个都绷紧一根弦:


拼命拿高分,好申请到最好的学校、最好的专业、拿最好的奖学金,不想被别人比下去。



同时,现在的留学生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可即使不用参加国内的高考,澳洲的高考VCE也绝不是一件易事。


无数人笑称“只要专业选得好,年年final似高考”


不止是到final,每个专业的留学生,其实每天都过得像在准备高考,压力像雪崩一样沉重。


这种情况下,留学生极易因为目标脱离实际,压力过大,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可悲的是,当留学生面对这样的心理问题不知所措时,大部分中国家长却认为:


情绪问题,“扛一扛就过去了,哪有那么娇气”、“有什么可哭的,这么懦弱”。


而像宋倩一样,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规划好的道路来走。在父母看来,他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但却真的很少有父母问过,孩子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甚至,觉得孩子情绪上的“感冒”都是“无理取闹”,有极少的中国家长知道正视孩子情绪上的问题。


可能刚开始,只是情绪上的小感冒,由于父母在留学生精神健康上的长期缺席,导致留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调节能力极弱!


3

留学: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


出了国之后,无数老师都讲,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P gets degrees”,身边local同学们也好像都不太在意最后的考试结果。


这对无数从小被教育追求完美、不允许犯错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成绩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的最主要标准,可这种结果导向性的标准,却并不适用于西方国家的“辩证思考”学习模式。


在留学这样一个更加推崇自由的环境里,结果不再是唯一的考核标准,中国留学生的独立和反抗意识似乎也在慢慢觉醒:


我其实可以不用把自己逼的这么紧。人生除了最后的成绩,还有无数的可能性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可与此同时,又一个问题又愈加凸显出来:


当大部分留学生的意识开始转变,接受了新的思维模式,跳脱出了以往的思想局限时,我们的父母其实还在坚持着传统的教育理念。



思想观念的冲突无疑是一个无法在短时间内就能让双方达成一致的难题。


可久而久之,在留学生真正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由于信息的不对等情况和难以跨越的沟通障碍,他们便不再愿意向父母交流。


而真正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他们也就更不愿意向父母求助,然而这时的留学生,真的只需要别人“拉他们一把”,或者只是做一位能听懂他们说话的倾听者就好...



在面对心理问题不知如何求助的情况下,大多数留学生更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和误解:


连父母朋友都无法解决我的心理问题,我自己该怎么办?我该向谁求助?


父母朋友都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和临床心理学家聊聊天就能解决问题吗?


1

高校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高校学生心理压力过大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所以学校是非常关心所有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的


因此,每所学校都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 墨大 


⬆️ 图源:墨大官网


墨大的同学们可以戳以下链接预约 👇


https://services.unimelb.edu.au/counsel/individual/making-an-appointment


👉 Monash 


⬆️ 图源:Monash官网


Monash的同学们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学校预约


也可以直接去以下地点进行现场预约 👇


⬆️ 图源:Monash官网


更多详情戳下面链接了解一下 👇


https://www.monash.edu/health/counselling/appointments


👉 RMIT 


⬆️ 图源:RMIT官网


RMIT的同学也可以直接在网上预约 👇


https://www.rmit.edu.au/students/support-and-facilities/student-support/counselling/book-an-appointment


👉 迪肯 


⬆️ 图源:迪肯官网


迪肯各个校区的同学们也可以打电话直接预约


⬆️ 图源:迪肯官网


然而,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语言问题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来源


对于很多同学俩说,学校的英文咨询,也许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2

专业中文心理咨询服务


这个时候,还有专业的中文临床心理学家可以求助!


而且留学生的OSHC保险是可以报销诊费的哟!


⬆️ 图源:Bupa官网


抑郁情绪其实就像一场心灵的感冒,并不是所谓的“耻辱”。


向临床心理学专家求助,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情绪急救,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也并不是“懦弱”,反而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如果最近感觉压力很大,无处排解,不如来Mindspace思维心理中文咨询室,和专业的临床心理学专家聊聊。



Mindspace心理咨询室

为微报粉丝准备了2个福利


01.


首次咨询时

专家杨菲菲会免费帮你

👇

个人心理评估

介绍心理咨询大致流程

👇

留学生保险OSHC可以100%报销哦


02.



Queenie 专家级别咨询

👇

专家级别长期跟踪咨询

👇

留学生保险可报销70%

每年可报销10次心理咨询费用


👇 滑动查看预约流程👇

01

Mindspace心理咨询预约流程


①点击预约链接


https://my.powerdiary.com/clientportal/7120573c-2d4d-4cd9-aff0-6f5b7196cd64/home

(请长按后复制粘贴至浏览器)



②选择预约种类


首次咨询请选择 1.Intake/matching session,医保及留学生保险可100%全额报销。



⤵️



首次咨询 Intake / matching session将由杨菲菲专家为您咨询,包括进行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的介绍、以及为您匹配合适的专家。


杨菲菲专家是澳大利亚咨询师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心理师,中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201000008205279),已有13年专业经验。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中文或英文心理咨询服务。


如您有Medicare或留学生医保OSHC,首次咨询 Intake / matching session 可100%报销。



您也可预约Queenie Wu 邬金媛医生。


Queenie Wu医生是澳大利亚国家注册临床心理学家,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会员,澳⼤利亚临床心理学家学会提名委员,迪肯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Queenie是为之极少数的华人背景,在澳⼤利亚州政府和国家政府任职的临床心理学专家,也是澳大利亚国家级别认证的临床⼼理学家高级指导老师。


如您有Medicare或留学生医保OSHC,与临床心理学家咨询可报销约70%,每年可报销10次。


③选择预约时间段



④按时赴约


如使用Medicare,请携带好GP推荐信。如使用留学生医保OSHC,请带好保险卡或个人保险号。


02

Mindspace网上预约入口


https://my.powerdiary.com/clientportal/7120573c-2d4d-4cd9-aff0-6f5b7196cd64/home

(请长按后复制粘贴至浏览器)


03

Mindspace客服









 


Mindspace Consulting

思维心理


|网址|

https://www.mindspaceconsulting.co/ 


|INS|

mindspace_au


|电话|

03 9977 9648


|地址|

Collins Square, Tower Five,

 Level 23, 727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VIC, 3008


👇 快来扫码找客服小姐姐预约吧 👇



👇 关注Mindspace思维心理公众号 👇

收获更多信息哟






= 8月阴霾的尽头是曙光 =


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过后

是坚韧地破土而出的新芽


我们多想看到越来越多

勇敢冲破阴霾,努力向阳而生的你们


🌸 曙光近在眼前,微报与你们同在 🌸


撰文|编辑

猫腿子


图片来源网络&标注


--- 爱我们的,记得加星标哦 ---








你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原创的动力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