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liam
昨晚看完EOI发放,心头发凉。本以为在疫情期间,对于189的邀请可能会开闸放水,结果4月份的邀请再次回到百人斩的水平。等待获邀的会计、工程、IT的同学,这个Easter可能都不太好过。
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虽然189的凛冬已至,塔州州担保最近却是全面开花。无论是热门还是非热门,65分就足够获邀了。身边的学生,在塔州读书两年的全都拿到了190的PR,读书一年的也都拿到了491。好像塔州政府预感到了这次189的惨状,提前发了一些州担保邀请,算是给留学生一些慰藉吧。
早晨起来平复平复心情,去个超市。发现有个别老外也戴上口罩了,好几个老奶奶戴着一次性手套,还看到有人把手帕挂在耳朵上遮挡。看来,经过了2个多月“抗疫”,澳洲人终于慢慢接受了口罩。
这个过程太不容易了,特别是对华人群体来说,澳洲疫情前期真的是经历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在国内疫情严重、口罩短缺的时候,很多澳洲华人买了很多口罩洗手液等,冒着被海关没收的风险寄回给国内的亲朋好友。而当澳洲刚出现新冠病例的时候,华人也肯定是澳洲街头最早戴上口罩的群体,为此招来不少澳洲本地人的非议。
之前听说墨尔本电车上,白人大妈辱骂戴口罩的华人。前段时间在塔州,也有塔大学生因为戴口罩遭到本地人袭击,眼镜都被打碎了,对方还振振有词:“你戴口罩有病毒,不要传染给我们。”
为什么澳洲人会对口罩有这么大的误解呢?除了文化因素外,还跟澳洲媒体的宣传有关系。从疫情出现开始,澳洲媒体一直在宣传教育民众,“没有生病的人不用戴口罩,错误地戴口罩反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那戴对了口罩又怎样呢?呵呵,媒体没说下去了。所以给澳洲人造成了一种“你有病才戴口罩”的认知。
而另一边,澳洲政府却力推各行各业的企业转型做医疗产品,食品包装厂、服装厂、鞋厂甚至3D打印器材厂都转型做口罩了,果汁厂、啤酒厂、化妆品厂转型做洗手液,过去生产超跑发动机的厂子则开始造呼吸机。西澳的超级富豪安德鲁森包下了一架飞机,从中国运回一堆包括口罩在内的医疗产品回馈家乡。
种种迹象表明,不是戴口罩不好,而是澳洲的口罩,不够了。直到最近,澳洲出现了好几个医院内部集体传染的案例,以及悉尼的麻醉医生公开跟媒体说医院口罩存货不够了,他们不得不反复利用,可能很多澳洲人至此才突然醒悟过来:原来,能戴口罩还是要戴的啊!在这个意识转变的过程中,华人背了多少锅!
可是老祖宗说,我们要以德抱怨,救他人于水火。这周,一架航班搭载着90余吨医疗物资从武汉飞往悉尼,此次航班满载的医疗物资包括1080万只口罩、32000套防护服、10000支护目镜、50万双医用手套以及呼吸机等防疫物资,其中一部分包括澳大利亚湖北同乡会与九洲通医药集团等多家侨团、企业在中国采购的物资,用于助力悉尼华侨华人和当地民众“抗疫”。
澳洲湖北同乡会在中国疫情严重之际,捐资捐物支援湖北抗疫,如今海外疫情发展,同乡会也正继续积极筹措物资,支援当地侨胞和当地的医院。
澳洲华人抗击新冠疫情联盟(CALAC)近日在GoFundMe众筹网页上发起项目。在一周的时间内,该组织收到了5.207万元善款,第一批医疗物资预计将在本周抵达澳洲。
就连塔州也有当地山东同乡会发起募集口罩活动,已经筹集到了一万多个口罩,捐给本地十余家医院和社区。
虽然一开始因为戴口罩遭遇了不少误解和不公正对待,但是在澳洲疫情关键时刻,咱们华人群体还是发挥了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助力澳洲度过难关。
正所谓,“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很多海外华人也早已把澳洲当成了第二故乡,尽管在一些事情上有误解有委屈,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愿意挺身而出,展现华人互助合作的精神。
为尽绵薄之力,我们也订购了1万5千多份口罩,在疫情中派送给有需要的学生。指南针在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堪培拉、阿德莱德、霍巴特都有分部,有需要的同学可以积极联系当地的顾问,领取口罩。疫情之下,我们也想尽一份力,和留学生们一起共度难关!
推荐阅读
锁国战役第20夜
危机,拆开来看也就是危险和机遇
锁国战役第19夜
有兴盛的时候, 也有衰退的时候, 人生就是起起伏伏
锁国战役第18夜
疫情后移民配额会大缩水么?隔离期间我追过的“神剧"
锁国战役第17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