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5966字|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前
言
《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家庭对外投资的年度保密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实施严格的资本管制政策,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打算在未来两年增加离岸资产持有量,而主要目的也从增大获利转变成了对冲风险。
房地产仍将继续作为最受海外投资者欢迎的热门投资产品。美国是海外房地产投资的头号目的地,东南亚置业也越来越受到海外投资者的追捧。
另外,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采取了多样化海外投资的形式,并不单单局限于房地产投资,更加有经验的中国投资者开始通过投资海外证券市场获取更多的回报。
中国越来越严格的资本管控制度没能打击中国民众对海外投资的强烈意愿。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中国政府当局不断的收紧政策,控制资本外流,但还是有56.8%的中国海外投资者表示会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将更多的流动资本转移到国外。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样本中已经有82.4%的中国投资者将自己总资产中超过10%的财富投资于海外市场,中国投资者的热潮还会继续席卷全球。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纳税人及消费者权宜基金(FTCR)针对家庭资本流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近期汇率稳定,但公众仍担忧人民币持续贬值,这将提振促进用户对外汇的需求。
FTCR对70位银行高管及1000位城镇居民进行了调查(见图表),在众多购买外汇的原因清单中,担忧人民币再度贬值位居榜首。今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上升了1%,然而2016年的跌幅却高达6.6%。据早前接受FTCR调查的受访者们透露,他们预计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再度下挫5.5%。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对中国家庭而言,购买外汇属于根本性需求,该需求依然走强。据我们对银行家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外汇需求走强的受访者占到了64.3%,较去年8月的38.8%呈现大幅增长。他们的观点印证了FTCR月度调查得出的研究结论。
在调查后,我们发现消费者对货币多元化(外币)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且越发强烈,因为人民币已经走弱。对于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而言,情况更是如此,因为当地的受访者相对较富裕,也有较好的渠道接触到金融服务(见图表)。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阅读导航
一、离岸资金激增
二、海外投资的目的—获利还是分散风险?
三、“房子=家” 海外置业为安家
四、中国投资者对股票需求的增长
五、海外购置保险热潮持续
六、人民币贬值风险促使中国家庭海外投资热潮来袭
七、资本管制对中国家庭海外投资的影响
离岸资金激增
在中国,海外投资已经不在是富人的专利,英国金融时报将调查中的投资者分成了三类: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今年的调查中与往年不同的是:首次引入了新的样本群体;
可支配流动资金在60万-600万人民币,想要通过海外投资实现资产多样化的“大众富裕“(mass affluent)现有的海外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平均水平为25.4%。
在这个境外投资者群体中,受访者郭先生是一位来自南京的制造业经理,将自己流动资产的三分之二也就是约50万美元投入了美国股市。他对这些投资每年6-7%的投资回报率感到满意。38岁的他表示现在正在准备将其在南京的价值500万人民币的第二套房产出售,用来融资50万美元支付赴美投资移民以及他的儿子在美国接受教育的费用。
另外两个调查群体是:
可支配流动资金在600万-6000万人民币的“富裕人群”普遍将总资产25.9%的进行了海外投资。
可支配流动资金在6000万人民币以上的“非常富有人群”平均持有总资产比例19.3%的海外投资。
与其说中国的资本管制制度是一个路障,不如说是一个减速路障来的贴切:超过67.6%的受访者表示虽然将人民币转移到海外进行投资更加困难,但有仍可能想办法绕过每年5万美元外汇额度的上限。
美元走强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使美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有39.2%的受访者持有该国的资产。美国也是中国移民和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目标。
与此同时,香港也非常受欢迎,同样有39.2%的受访者在此投资。香港房地产市场低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它的声誉,但香港的保险金计划能提供比中国大陆地区更好的性价比、资金管控路线,能够更大程度的促进和操控投资。
香港保险公司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向内地客户出售了价值132亿港元(约17亿美元)的保险。根据香港保险监理处的记录数据,一年前这个数字仅为68亿港元。
其他排名最靠前的投资目的地分别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英国。
海外投资的目的—获利?分散风险?
进行海外投资是对于中国经济放缓和人民币贬值的一种(风险)对冲:54.1%的受访者预期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放缓,而47.3%的受访者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过去两年贬值率已经达到8%,由于货币超发严重,人民币估值依然虚高,仍存在较大的贬值压力。
由此可见,选择海外投资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投资者普遍需要通过将投资多样化来分散风险。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Aaron Wu,是北京一位31岁的金融从业者,去年在上海证交所损失了150万人民币后,就在澳大利亚悉尼投资了一套超过100万澳元(约77万美元)的公寓,另外还将24万澳元投进了澳大利亚的证券交易市场。Aaron表示,国内股市的崩溃是自己资产分配策略的一个分水岭时刻。
另一方面,政治风险也是人们决定进行海外投资的原因之一。现在,政府的反腐败运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一位湖北商人承认,当地政府没收了他的煤矿并对他提出了贿赂指控,若指控成立将被监禁18个月。
于是,他立即说服了13个人通过电汇向他在澳大利亚的女儿汇款。他在采访中表示,虽然对海外市场知之甚少,但他的政治支持者,包括县领导,都在监狱里。“我很害怕,我的首要任务是把我的钱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他说。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9.7%的受访者进行海外投资的初衷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虽然这一数字比2015年调查报告中高出了8.6个百分点,但仍然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比起海外投资,他们在本地反而有更好的途径追求高利润。
目前,随着富裕的中国人变得更加熟悉海外投资市场,固守本地投资市场的保守主义出现了下滑的迹象。被调查者对海外投资的盈利也越来越有信心,将海外投资组合的预期回报率设定为至少5%的投资者也从一年前的39.2%,上升到了51.4%。
“房子=家” 海外置业为安家
对于中国的出境游和国内的投资者来说,依然是房产为王。住宅物业再次成为中国海外投资者的首选,有71.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海外拥有自己的住宅物业。此次调查结果略低于2015年76.6%的记录。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此次调查样本扩大,首次加入了大众富裕的投资者(见图表)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近年来,对海外购置物业有自住需求的中国购房者越来越多。有58.5%的受访者表示,在海外购买房产的最重要原因是给自己的家人或是孩子在海外求学找一个居所。
另有4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海外购买住房只是作为一种投资。
在纽约的苏富比国际地产经纪人Daniel Chang表示:在他的中国客户中,约有70%是为他们在美国或者英国读书的孩子买房子,这些买家是有真正需求的。并不只是为了转移现金购置豪宅。
这种购买模式的转变也解释了最近一年里中国买家购置房产平均价格有所下降的原因:此次调查纳入了普通大众投资者,这部分投资者由于财产规模方面的局限,平均花费390万人民币用来购置海外房产。而去年没有纳入大众投资者时,中国买家购置海外房产的平均花费则为460万人民币(见图表)。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有迹象表明,像泰国和马来西亚这样的新兴市场正在开始获得入门级投资者的青睐,泰国知名开发商去年向中国买家出售了价值8400万人民币的房产,对比2014年2800万的销售额,可谓质的飞跃。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研究表明,新兴市场相对低廉的房产价格刺激了中国买家的购买热潮。例如在曼谷市中心的住宅物业每平方米的价格仅为上海每平方米价格的一半,而投资收益率约为4%,而上海连1%都达不到。
中国投资者对股票需求的增长
在调查中,有35.1%的受访者持有外国证券,对比一年前的比例仅为27.3%。据券商报告曾经无人问津的允许国内机构购买外国股票和债券并实行配额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的需求变的非常强劲。
香港是股票投资的首选目的地,有65.4%的受访者投资了香港股市,他们直接通过上海香港证券连接或通过投资基金互认。这也反映了中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方案和眼界的局限性。
目前,老虎证券经纪帮助中国客户投资美国,据老虎证券提供的数据,新开账户的数量与去年年中相比增加了7倍。
重庆一家工厂的老板曾先生在采访中说:“如果你肯用足够的时间学习,美国的股票其实比中国股市更容易理解。在中国市场待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怀疑自己的选择。” 据了解,曾先生投资400万人民币的美国股票在过去五年价值已增加了一倍。
在调查中,38.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持股价值在过去的12个月都增加了约10%以上。而在2015年上海证交所综合指数下跌18.5%时,美国股市投资者的盈利增加达到了20.7%。
海外购置保险热潮持续
海外投资保险继续强劲增长。在购买人寿保险的投资者中有82.4%在香港购买。作为外汇管制,限制资本外流政策行动的一部分,中国政府曾试图取缔这些销售,包括使用中国银联信用卡系统限制这些交易的支付,以保护中国大陆的保险公司。
受访者表示,他们不是简单地通过购买保险将基金转移到境外,而是因为海外保险政策确实提供了更好的覆盖率和较低的保费。比如,在香港,低出生率,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好的医疗结果让当地保险公司有条件收取低于内地的保费金额。相同的保险计划,友邦保险的保价低于平安保险30%,并且保单中覆盖了超过平安保险两倍的疾病种类。
人民币贬值风险促使中国家庭海外投资热潮来袭
大多数受调查的海外投资者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其海外持有资本,并保持对海外资产配置的兴趣。
今年,商业地产投资也迎来了一轮飙升,预计将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资金流入。股票,寿险计划,固定收益产品和结构化产品也很受欢迎。
调查还发现,中国投资者对美国的执着也将继续,有64.3%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两年投资美国,加拿大排在第二位,有 38.1%的受访者表示将投资加拿大,其中不乏准备购买加拿大房产的投资者。
保险产品的繁荣和试点股票投资计划将香港提升一位至第三,而在2015年位列前三的澳大利亚今年仅仅排在第四,原因是投资门槛限制的提高,和附加税的增加。
无论中国家庭在哪里投资,以及他们的投资计划,购置海外资产的资金外流状况都将继续增长。
大部分中国人的境外投资起步于房地产。在目前拥有境外资产投资的高净值客群中遥遥领先于其他资产类别。参与调研超过半数的人都表示会考虑增持国外资产配置,房地产投资几乎是所有人的首选。
因为对国外经济、政治环境相对陌生,进行海外投资的高净值人群普遍比国内更为保守,固定收益类成为仅次于房地产的第二大投资产品。
资本管制对中国家庭海外投资的影响
与此同时,资本管制收紧使得中国家庭对非人民币资产(外汇)这一根本性需求被掩盖。
尽管当前人民币汇率稳定,但公众对人民币贬值颇为担忧,这将继续拉动中国家庭对外汇的购买需求。
资本管制收紧,遏制了售汇,监管机构也颇为焦虑,进而导致银行要求申请人提供更多的证明文件,导致消费者对外汇交易望而却步。于是,那些无照经营的外汇卖家门生意越发兴隆,但他们的业务量仍无法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尽管近期政策放宽,但大部分的资本管制措施仍予以保留,至少在短期内,中国的监管机构将继续为国内的金融体系保驾护航。
2016年底,中国政府的资本管制已大幅收紧,以防止资金外流,进而导致外汇储备金枯竭并对国内金融稳定造成威胁。尽管当局已撤销了一项极为严苛的管控措施,但覆盖面较广的监管机制依然健在。银行家们纷纷表示,中国政府的资本管制已导致售汇出现急剧下滑。
在调查中,有42.2%的受访银行家们表示,售汇自半年前开始下跌,而去年8月持相同观点的银行家所占比例只有26.9%(见图表)。售汇下跌在小城市表现得最为突出:52%的二三线城市受访者表示售汇遭遇下挫。相较之下,抱有售汇下挫观点的一线城市受访者只占了36.4%。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潜在用户已获悉中国政府将收紧外汇管制——与去年调查时的数据相比,报称外汇交易咨询人数下滑的银行家占比已翻了两倍(见图表)。在南京市,有位中国银行的高管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对两家曾帮助客户规避资本管制的银行处以罚金。此后,中国银行的售汇跌幅达10%。
(点击查看大图)
阻止资本外流
今年年初时,中国的各家银行根据监管机构的指示,对外汇买家们提出了更为繁杂的申请程序,同时要求出示更多的证明文件。在我们调查过的银行家中,77.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向意图购买外汇的用户公布了限制条件,进而限制售汇(见图表)。目前,银行要求申请人提供更多的证明文件,从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海外企业执照,以证明该笔资金被用于正当用途。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在华东的常州市,一位中国银行的高管表示,当地有家公司申请250万美元遭到驳回,因为该公司营业时间未满一年,且注册资本仅为100万元(人民币)。他表示:“若该公司无法就如何迅速筹集大笔资金给予清楚的解释,我们将不会批准该笔交易。”
中央政府的严打力度使得部分城市监管机构下令银行单纯地降低外汇供给量。在杭州与成都,当地银行被告知将今年1月和2月的外汇净销售额削减5%/月,导致积压了大量的外汇申请(大多数均为合法申请),可能要花费数月时间才能受理完毕。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但中国的资本账户已千疮百孔,中国家庭的年度外汇额度只有5万美元,只有18.3%的受调查家庭认为不太可能获得超额的外币,但有88.6%受调查的银行家们表示,该类交易仍有可能达成,相较之下,在上份调查时持有该观点的银行家所占比例为94%。
尽管中国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的经营者进行严打,但在接受我们家庭调查的受访者中,有53.1%的人表示他们可以利用虚假的进出口贸易发票来规避外汇配额(见图表)。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地下银行体系(即:地下钱庄,underground banking system)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监管机构管束的,其迅速接手了银行丢失的那部分业务。在深圳,有人在这座中国的南方都市开了不计其数的钱庄,其名下的钱庄充当着外币兑换点,且属于无照经营的机构,一度成为中国资本账户制度下的漏洞。这位幕后业主表示,在过去的半年里,其业务量增长了20%,业务走强,其佣金也从去年末的3%涨到了如今的6%。
钱庄老板Zhou Li表示,旗下客户包括企业高管、企业主和政府官员。他从大陆客户处收取人民币,然后将来自于合作伙伴(如:国企的海外子公司)的美元转账至其客户的离岸账户中。他表示:“我们不担心没生意,只担心海外合作方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需求。”
结语
尽管监管部门最近可能会撤销数条最为严苛的管控措施,但预计大部分中国资本管制制度仍存在。在我们的银行家调查中,91.4%的受访者称,预计在未来半年内,个人在转移资金方面将面临难题。
美元走弱这一前景预期可能会使人民币坚挺,但中国金融系统内的漏洞颇多,需要继续扩大机构的涌入渠道,同时限制资本外流。
调查强调了中国家庭对外汇的需求量极大,这表明若无当前的管控措施,资本外流的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经济表现在第一季度开始呈现复苏,但增长依然过度依赖于住房市场及贷款泛滥,目前当局正在竭力遏制上述问题。我们预计将会出现更多的市场骚动,这意味着过去数月来资本账户的平稳过度将无法再持续。
尽管中国政府不断谈及人民币国际化,并承诺将在这十年内使人民币能够在资本账户内兑换。但过去1年半的时间证明,这类目标只有在金融环境稳定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
本文作者:Cynthia高晨曦、Leo李文龙
图片制作:Chloe Liu
本文资料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澳洲暴走早报】澳洲这个不起眼的工作时薪高达$100、直接秒杀律师!政府与银行双重夹击、悉尼将面临最严重的公寓供应不足!
【人物故事】从大陆游泳到香港时只有一条内裤在身,他靠什么变身成为一代传奇富商?
【澳洲暴走早报】ofo周四进军悉尼!手机扫码无桩共享!昆州政府拟每年向每户补贴电费50澳元!忘记你的Opal卡,坐车刷手机就行!
【风云人物】她是褚时健背后的女人,70岁陪丈夫东山再起,85岁喊话董明珠不要退休,再造下一个“褚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