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珀斯之前,有人告诉我这里是个艺术沙漠。相比于东岸的艺术狂欢节、国际艺术盛会,珀斯引以为傲的是其以各种层次的蓝色构成的大自然和沙滩。我读了许多篇描写这座城市的文章,印象深刻的是这位现移居纽约的珀斯艺术家所描绘的珀斯:frustratingly conservative, culturally-starved, unaffordable backwater city...
当我真正在这座城市生活了几天之后,我只同意这位珀斯艺术家所描绘的最后一项:贵。在城郊间乘坐公车、地铁,一天下来就要花去十多刀,在市中心的一顿饭主食在四十刀左右,一般的住宿都要一百刀往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区别于许多东南亚国家,我在珀斯很少见到背包客。当然,花费与挣钱是相辅相成的,只要你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工作,干体力活的比坐办公室的挣得多,工作经验多的比学历高的更吃香……也难怪,有许多甚至是来自东海岸的人都愿意跑到西澳来打工,周末再回去。
话说回来,珀斯并不是艺术沙漠。无需用承办国际艺术赛事来证明,这里的生活细节就能让艺术痴——我,大感欣喜了。郊外各户门口具有设计感的信箱创意十足;市中心大大小小关于艺术的博物馆、研究院就有五六家;每周末的Fremantle艺术集市把澳洲原住民的艺术(以色彩突出、线条简单为主)融进了食物包装;市内、码头还会时不时举办小型艺术展览、食物盛会,而食物盛会又是一次全世界食物与文化的集中营销……珀斯的艺术氛围大概早已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你不用专程去花钱感受被包围起来的艺术。
触发我最大感受的,是前两天参观的Sculpture by the Sea(海岸雕塑展)。这是一个艺术项目,在海滩上展出各类大型雕塑,持续大约两到三周时间,艺术家来自澳大利亚和全球各地。自从1997年第一次在悉尼的Bondi Beach(邦迪海滩)展出后,引起了轰动,之后便每年都在珀斯的Cottesole Beach(科茨洛海滩)和Bondi Beach轮流展出。
盛名在外,无法拒绝。乘坐市内公交来到Cottesole Beach,首先被这里“天比海蓝,海又比天蓝”的环境所震撼,甚至觉得就算没有看到这些雕塑,也是值得的。
孩子,都是孩子。这是我对珀斯沙滩普遍的印象。几乎百分之八十的人员构成是带着孩子(五岁以下极多)的家庭,路都还走不稳的小毛头,任由其穿个小小的尿布,在海滩上玩沙。以前看过傅真的游记,印象极为深刻的一点是,她说在澳洲的公园里,带着孩子出来享受quality time的几乎全是奶爸,这一点在我这里得到了印证。墨镜、有过健身痕迹的结实臂膀、纯色T恤沙滩裤,便是奶爸们的刻板印象了。
与其说大家是冲着今年的Sculpture by the Sea而来,许多人给我的感觉更像是“来这里游泳,顺便看看雕塑”。从海滩沿岸的马路往下看,人造的艺术和非人造的风景绝妙地融合在一起,你会不禁好奇工作人员到底是怎么把这些雕塑运过来的。
去年在Bondi Beach的雕塑展中,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崔译展出了自己的日光系列作品。她曾对一家媒体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阐释: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拆迁和再造,城市面貌也随之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一些拆迁地,在你的生活里处处可见,会触动你的生活,改变你的生活状态。它们在城市里就像一块伤疤。这对我来说,是我的生活境遇,于是我产生了一系列创作针对这些问题的艺术作品。我拾取了建筑拆迁后的混凝土和一些废弃的钢筋,那些混凝土有人类击打的痕迹,那些钢筋有扭动弯曲的痕迹。我在这当中看到了一些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行为所留下的痕迹和自然里的生命力互相纠缠,所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
(崔译作品)
而在Cottesole Beach上最打动我的一个作品,是它:
近看不知是什么,而当我走到更远处的台阶,才看清全貌:
也许这就是一种隐喻:
当你身处于某种文化、某种环境中,永远也看不清它的样子。
走出去,显得尤为重要。
(有兴趣的话可以去google一下往年的海滩雕塑作品,相当惊艳)
“看不懂艺术”
许多人这样说,甚至因此拒绝艺术。
可是又有什么关系?
艺术作品只是一面镜子,
看到了什么,取决于你自己。
在Perth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珀斯当代艺术研究所),韩裔美国艺术家Kim Soo Ja的“Zone of Nowhere”展正在展出。出生于韩国,长居于纽约,Kim对自己的跨文化身份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旨在引领人思考国境的意义和身份的探究。
展厅中最有意思也最吊诡的一个房间,是这里:
zone of nowhere
由于房间空空,拍摄视频的过程中,我莫名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寒毛倒立,仿佛下一秒红色就要把我吞没,于是立马逃出房间。问了下工作人员,原来这是个融合了不同宗教的吟诵的赌场轮盘,理念依然是世界大同。(很好,我被吓到印象极为深刻了…)
出了展厅,门口的儿童绘画区更是展现了艺术和教育相结合的理念。该艺术研究所鼓励孩子画下自己心目中的国旗,并引导其关于世界公民的想象和追求。这种公共设施的理念引导在我看来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我若是纳税人,一定会非常欣慰并期待更多类似场所的建成。
而这也是我在探寻珀斯艺术的过程中最大的另一个收获:
孩童在这座城市的存在感。“文明就是保护弱者”,而这又可以引申到这座城市对残障人士、无家可归者的等等措施……
而我的珀斯艺术之旅仍在继续。在珀斯寻艺术,不是一个讽刺,而更像一次生活全貌探索。寻找的过程中,你会对这座城市的公共设施、人文情怀、自然精神有更深的认识。
作者介绍:
阿树,94年,双子座,爱看电影爱吃肉。
前记者,目前旅居西澳。
微博:像一块滚石S
小编在悉尼等你(WHV活动咨询、拉群找组织):
如有关于转学签、续签等相关专业问题,都请咨询专业大咖:
文章推荐阅读:
想像local一样到演唱会现场摇摆?是时候get一份买票攻略了!
周末音频| 愿你走在这条街想起家的味道,去到这港湾想到爱的温暖
周末音频| 昨天彩虹游行走过的这片区域你都不了解?别说你到过悉尼!
全澳失业率创四年新低,就业数据表现积极,WHV在澳洲求职的在线平台都有哪些?
一年的澳洲打工度假结束,我都经历了哪些?附新西兰收官之旅攻略【WHVer来稿】
WHV入澳前银行卡换汇攻略篇!银联,VISA还是MasterCard?【WHVer来稿】
交通| 澳洲自驾,这些交规你都知道了吗?不要被罚哭了都不知道为什么,老司机来支招!
澳洲打工度假(WHV)Q&A:重要时间点、流程、申请条件等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