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趋势】这样管90后,70后和90后都笑了!

2018年06月07日 澳洲金融圈


来源:正和岛(ID: zhenghedao)


  岛 君 说  

2018年,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无论是房产企业,还是造车新势力,无论是传统餐饮品牌,还是淘宝工厂店,都面临一个新的命题:新时代背景下,品牌如何塑造?面对由90后构成的员工和主力消费群体,怎样去建立新的话语体系,如何使以新的传播思路,和他们进行沟通。


《兴趣变现》作者孙庆磊谈及内容营销的未来发展趋势,他提出,90后已经成为主流客户,我们的思路要从管理他们,转向服务他们。实现这一点,激发兴趣是关键。

 

以下是孙庆磊在搜狐举办的“2018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的分享内容实录:


作 者:孙庆磊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说起内容营销,我接触到这个概念是在2010年,并从那年开始跟美国内容营销协会创始人乔·普利兹合作,至今已经跟人大社一起引入了六本内容营销著作,逐渐把内容营销的概念引进国内。当时很多朋友和我说,内容营销这个概念太虚了,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坚持到今天,已经有很多人知道并在使用“内容营销”的方法了。所以,今天我们的思考可以放得更远些,探讨一下内容营销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最近几年,每到毕业季我都特别焦虑。一批又一批比我小好多的同学成为同事,感觉自己成了人家大叔级的队友!就在前几天,我又招聘了一批96年的小伙伴。就是这群我眼中的小孩子,给我上了两堂非常震撼的课。


第一堂课:90后不差钱。


我们招聘的这批96年的新同事,有一位上周迟到了。按照公司规定,迟到一次罚款20元。接到罚款通知,她拿了两百块钱到财务交罚款。财务人员说,年轻人你迟到一次不用太内疚,我们公司规定一次就20元。但这个90年的小孩一脸茫然:“我没自责啊,我只是想跟你商量一下200块钱包月行不行?”


现在的小孩没有任何财务危机感,根本不差钱,不像我们70、80后懂得没钱的苦日子。


第二堂课:90后崇拜兴趣领域的高手。


有个做房产经纪的小伙。有天他带着一对90后小夫妻去看房,结果这位经纪人当天有点晕,记错了楼号,带错了路。发现之后,马上给同事确认正确的楼号。几个人好不容易找到了正确的房子,又发现钥匙拿错了。这对90后小夫妻特别生气,不看了。一路边走边指责,道歉也没用。


下楼的时候很尴尬地分成了两拨,一拨是那对小夫妻客户,另外一拨人是经纪人和他的小伙伴。两拨人站在不同的角落,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


为了缓解尴尬,两拨人同时拿出手机玩。当王者荣耀的音乐一响,双方忘了所有的不愉快,立刻组队开黑。本来客户要过来看房的,结果玩了一天游戏。


更没想到的是,这位经纪人玩游戏特别好,带客户升了好几个段位。一天结束小夫妻跟经纪人说:“大神,以后带我们飞吧”。从此加了好友,后来还买房成交了。不仅自己成交,再有朋友和亲戚想买卖房子,他们都介绍给那个经纪人。


这个案例告诉我,现在的90后消费者崇拜兴趣领域的高手,他们不信权威只信大神,并且只在喜欢的人那里买东西。

从管理90后到服务90后


我们之前经常讨论要管理90后,但现在突然发现,90后已经成为我们的客户。比起管理,我们更要学会如何更好地服务他们。今天的主题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用30多年的时间发展了300多年的经济成果。表面上看80后和90后相差了十年,而实际上我们的生活环境、精神状态相差了大概70到100年。对于这些90后来讲,我们可能不是老人,而是古人。


原来经常研究70后、80后的消费状态,现在要好好研究90后的消费状态。


70后的一代讲社会主义价值观,讲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企业奉献,给组织奉献,给企业加班,没事,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80后是成长在改革开放成功价值的熏陶下,让我加班,可以,拿钱,没有钱免谈。大部分80后活在对成功的比较中:赚钱更多是为了给别人证明自己,比如我们买了名牌、开好车、住好房,都是为了给别人看。,这与90后的想法非常不同。


拿穿秋裤这件事来讲,80后的女孩男孩一说穿秋裤就觉得很丢人。但前两天腾讯发布了《 95后消费调查报告 》,排在第二位的消费品竟然是养生,95年的小孩都开始养生了,他们会穿着秋裤蹦养生迪,一边喝啤酒一边泡枸杞,他们不需要社会的认可,他们需要自我的认可,对自己的兴趣领域痴迷。

从物以类聚到人以群分


我们之前总在讲品牌、讲品类、讲定位,面对这群90后的员工和消费者,这些理念还好用么?


未来,兴趣将成为商业新的入口,人会成为这个入口的连接点。


在特劳特的《定位》中,提到要通过一个很清晰的概念打到消费者心里去,将某个商品品类跟我们的品牌挂钩。只要消费者产生这个需求,就会马上想到我们的品牌,这是定位的基本概念。


基于这种理念,我在万达的时候经常投放“霸屏广告”。“霸屏广告”是怎么回事?就是说在同一个时间点把所有的媒体包下来,消费者一睁眼就是我们的广告,一次投资一两个亿。


效果好吗?事实上消费者很少回应,很少互动,很少转化,效果非常一般。


消费者去哪儿了呢?后来,我们改变策略,卖电影票的时候找那些电影版主;卖亲子游乐场的时候找妈妈团版主,花费不多,效果却很好。


这说明什么?原来我们讲的品类,但现在消费者已经不在这个广告市场的逻辑下面了。他们都跑到兴趣圈子里去了。因为兴趣,人们才得以被聚合,市场从细分品类的“物以类聚”变为兴趣主导的“人以群分”。

激活兴趣,赋能个体

提高人效的关键


我有很多做企业的朋友,他们普遍反应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销售人员均产能特别低。以汽车销售为例,我昨天和上汽的俞总聊,他们的人均产能是2万/月。房产销售更低,去年整个行业每家门店的成交数量是8单,一个门店有40个房产经纪人,这意味着3/4的人收入很少,人均产能1.5万元/月,人均产能极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激活兴趣,赋能个体。


曾经有一个小姑娘来找我,她说孙老师,我们公司是做社区服务的,但是我的销售业绩特别不好。一个多月了没什么业绩,是不是因为我的专业是舞蹈,不很善于口才表达。我越来越感觉自己不太适合这个行业,我有点想要离开。


听到她是舞蹈专业,我给她出了个主意。各位想想,做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见领袖是谁?广场舞大妈对吧。每个社区旁边都会有一个小广场,每天晚上都有很多广场舞大妈在跳舞。小姑娘喜欢跳舞,只要每天去教这些广场舞大妈是不是就找到了“种子用户”啊?


小姑娘执行力很强,过了十几天,就认识了两百多个广场舞大妈。还有广场舞大妈把她拽进了广场舞群里。后来聊天中,大妈们发现她是做社区服务的,两百多个广场舞大妈帮她推广,业绩翻番。


这个案例中的小姑娘和大妈分别代表了兴趣社群中的两种人,一种乐于创造,一种乐于享受。


不难发现,兴趣群里一般有上述两种人。比如我喜欢美食、喜欢旅游,这是享受;喜欢摄影,喜欢手工,这是创造。他们一类是创造者、也是卖家,另一类是享受者,也是买家。如果有人建立了兴趣群,就会形成一个商业闭环,就是形成了一个小商业帝国的雏形,这就是兴趣内容的最大价值。


基于这个理念,我跟美国内容营销协会创始人乔·普利兹合著了一本书叫《兴趣变现》。通过六个步骤,帮助每个人基于兴趣,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把兴趣变成可持续盈利的IP资产。


不仅是销售行业,未来很多行业都会如此。面临商品严重的同质化,消费者只会在自己喜欢的人那里买东西,一切从兴趣开始。


在《兴趣变现》中,我和乔找到了适合每个人的兴趣变现模型,使用者可以自由组合其中的六大元素。

 

第一个工具“甜蜜点”:这个概念来自高尔夫,它的原意是球杆上能把球打出最远距离的那个点。在兴趣变现模型中,“甜蜜点”是把兴趣和擅长结合到一起,找到自己的内容定位,因为只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坚持不断研究,找到工作的快乐。 


第二个工具“内容翘点”:有了甜蜜点以后,我们经常会发现,在相同的领域已经有人分享内容了。怎么办?第一个方法找到根据细分的领域,这有点像定位。第二个方法,形成与众不同的品牌符号。


第三个工具“核心渠道”:现在很多人开通了自媒体,一开始就注册很多渠道。后来就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没有精力把每个渠道做好。我们在初创期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内容分享的渠道。当把基本的内容资产积累起来之后,再多元化的拓展渠道,这是第四步骤。接下来,收获粉丝,最终收获盈利。


未来是全员营销的时代,企业应该赋能每个人。“大平台、小老板”将成为趋势,每个人都将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不是所谓的“主人翁”精神,而是每个人都有选择与成就的权利,他们的个人影响力不仅是自己的IP资产,更是企业对外的窗口。所有的员工都会成为企业的代言人,每个人都有强大的兴趣资产,个人崛起时代,将助力企业品牌聚成强大的IP。




【澳洲暴走早报】Airbnb短租制度改革 一年不得超180天!A2宣布推出“中国特供版”奶粉!逆潮流!OTR便利店禁可重用水杯

【极简主义】这家反潮流的杂货铺,不仅开遍全球,还影响了苹果与小米!

【数据时代】大佬们不想暴露的数据,都藏在山包里了。。。

【贸易战争】中美贸易谈判,中国的底牌

【澳洲暴走早报】紧急扩散!澳洲已宣告首个死亡病例!移民职业列表大调整 或影响20余个职业类别!轻松节省6万房租的秘诀!

【金融危机】时隔20年,新一轮危机直逼亚洲!中国要当心2个风险

【营销模式】决战朋友圈

【简单搜索】百度做简单搜索,这很李彦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