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中国农村人结婚是种什么体验?

2017年09月07日 BQ澳洲


今天,我们找来几个娶(嫁)了来自中国农村人的老外,聊聊他们的下乡记。



老外1号:


匈牙利人Viktoria Varadi来华前一直在布达佩斯生活,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城里姑娘。目前她跟老公一起住在北京,并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博士。来华七年,Viktoria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

 

Viktoria老公是山东威海人,他父母出生在村里但后来搬到了市里生活,不过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还在村里住。每年他们都要回山东两次看望老人,一次是过春节,一次是在夏天。


▲试试这台拖拉机  图片:Viktoria提供


 我爱炕


我认识老公之前没有去过北方农村,之前没有见过炕。

 

我特喜欢他们家里的炕!因为我特怕冷。我觉得家里有个炕比有一百个暖气都好用!炕很方便,在炕上什么都能做。我每次到他家那边,我总爱在炕上待着。他家人也对我很好,特别照顾我。我都有吃完饭在炕上睡着的情况,他们也不会叫醒我。

 

我妈妈来威海参加我们的婚礼,也去了爷爷奶奶的村子。像大部分的西方老年人一样,我妈妈的关节不是那么好,但是我老公的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但是还是可以爬到炕上,各种比较难的坐姿都可以。所以我妈妈一开始不想爬上去,但是他们觉得让客人坐椅子不好,所以还是坚持让我妈妈也上炕了。


▲Viktoria和家人在炕上    图片:Viktoria提供


村里生活条件不


我觉得他们不缺啥,吃的什么都挺好的。他们也有机会去城里住,老人有很多孩子在城里叫他们过去,但是他们不太喜欢。

 

对我来说,如果长期生活在村里,还是有一些不方便。比如说厕所不在房子里,而是在院子里,在大门的旁边的小屋子里,旁边是一个储物间。所以长期住的话,上厕所、洗澡没那么方便。


小村庄有异国风情


他姥姥、姥爷生活的村,感觉特别原始,住的房子也挺老的,我第一次去的时候,真的是感觉像回到过去一样(是一种好的回到过去的感受)。

 

我觉得中国农村还是跟大城市很不一样的,北京、上海这些地方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西方化了。去了一些更小一点的地方就更有异国风情的感觉,也是蛮有吸引力。

 

还有就是在山东过年是特别的隆重,特别好。


▲过年包饺子  图片:Viktoria提供


村里没动物?


有一个跟我之前想象不一样的,就是我之前以为在农村会有特别多动物,牛羊这些。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农村都很现代化了,跟以前不一样了,不怎么养动物。


村民太热情了 


我老公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都挺热情友好的。和我最亲密的是我的婆婆,见面机会多一些,也常常发微信打电话。

 

有一次我们去看老公的爷爷奶奶。我在村里溜达溜达看热闹,看到村里很多人在一起排练,有很多乐器,还有一些女人在中间跳舞。一开始他们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应,我就一直看,还拍了很多照片。后来我们聊起来了,发现他们完全知道我是谁,知道我平常做什么,对我的背景特别清楚。因为我们之前没有见过,所以他们一定是以前就把我的事情都聊透了。我觉得这件事太好玩了,他们特别可爱。

 

▲在农村里。图片:Viktoria提供


婚宴男的一桌、女的一桌?


有一个比较让我惊讶的事情,就是有一次参加我老公表弟的婚礼,那时候我俩在一起时间也不是特别长。但是婚礼上男的和女的要分开坐,我觉得特别奇怪。他们把我安排在另外一个桌子,我跟谁都不认识,沟通也有一点难。那个时候觉得这个习惯有点不一样,因为在欧洲都是跟谁去参加婚礼就跟谁坐在一起。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婚礼上都是这样的,我们后来参加了另外的亲戚的婚礼,就不是的。 



方言


虽然山东那边说的也是北方的方言,但威海话还是不太一样。现在我跟父母沟通不会有太大问题,他们跟我说话也是会注意不用方言。就是老一代的人口音比较重的话,我真的听不清楚他们说什么。


跟我们国家农村差不多


建筑物风格、吃的东西、文化肯定不一样,但是我觉得热闹的气氛是一样的。还有我们那里也有这个现象:年轻人都会搬到城市里,农村里都是老人。


跟小地方来的中国小伙结婚什么感受?


我跟我老公接触四年半的时间里,我们没有经历过特别大的文化方面的矛盾。我觉得他不是特别典型的(小镇青年????),因为其实他家很多人,但只有我的老公决定来北京。他还比较有探索的精神,选择来华的老外也是这样,所以可能这是我们的共同点。

 

还有一点,我觉得他父母思维也挺现代的。比如我们已经结婚三年半了,但是他们没有特别直接催我们生孩子,也不会一直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生活,或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我觉得我挺幸运的,因为像我老公这样的父母在国外也很难找。



老外2号:


34岁教育工作者Charlotte Edwards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一个人口大概只有三万五千人的一个小镇,她来华十多年,现在和她的老公、儿子、女儿生活在河北沧州。

 

Charlotte老公出生在湖北的一个村庄,但之后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沧州生活。


遵循坐月子等传统


好像小地方的人会更加得遵循传统。

 

比如,我是知道中国有坐月子的传统的,我婆婆就希望我做月子。我大概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但因为我很想出门,所以我只好晚上她不在的时候偷偷下楼散步。我当时心情很不好,很沮丧。我觉得一部分原因是有点缺少光照,我们室内的自然光不是那么多。

 


家庭成员之间界限小


我觉得,小地方的人可能会更加依赖他们的家人给自己建议,而不是寻求专业意见。

 

举例来说,理论上来说开学满四岁的孩子会去上学,我们儿子是九月出生的,开学也是九月,所以他生日正好在一个分界线上。我觉得他应该再等一年,但是我老公的家人觉得小孩应该早点去上学,说这样会更聪明。因为我老公小时候就很聪明,上学也早,所以他们觉得儿子也会是一样的聪明。

 

但是我觉得是很难的,因为他会一直是班里最小的,而且他不是在全中文的环境里长大的,这对他来说有点难。

 

我老公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但是我也没想到他对于西方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太接受。我在教育行业工作,有教育学学位,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更倾向于跟他的家人咨询意见。

 

小地方珍惜稳定感


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小地方,很多人不太想去创业或者去一个私营企业。他们会觉得好像失去了安全感。像我老公(41岁)或者年纪更大点的人来说,他们对以前比较苦的日子还有记忆,所以他们很珍惜现在。所以即使他们不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非常有趣,放弃这份工作也是比较难。

 


小地方不太多样化


2005年公司跟我说要派我去沧州的时候,我在地图上都没有找到这个城市,用谷歌也搜不到多少相关信息,心里还是有点担心的。

 

跟我家乡那样的美国小城比,我觉得区别是中国的小城好像没有那么的多样化。虽然这里有一百多万人,但别人跟我说可能外国人只有30几个。总的来说身边的人不像北上广的朋友一样认识很多老外,对于国外的世界了解的也没那么多。

 

比如,我婆婆不喜欢出门,都不太出自己的小区,不过我公公不太一样,喜欢旅游、认识新朋友和看报纸。

 

在我的家乡,我小时候大概黑人、白人、拉美裔各占三分之一,现在也多了很多亚洲人和穆斯林。人们也常常搬去别的地方工作,所以人群常常呈现混合的状态。所以我觉得,我有机会去旅行,去看看各种不同的文化。我自己家里人也是有跟非洲裔美国人结婚的,也有跟墨西哥裔结婚的。我们已经比较习惯多样化了。

 

所以我不会期待说我公婆一定会理解我的观点,但是我会尽力去解释我的想法。以后如果他们会用他们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不是那么好这些作为筹码,我也会比较坚持我的想法。


人心善良、乐于助人


我觉得多数人都很和善。他们有的时候会盯着人看,或者会捏一捏我胳膊上的肉(这是真的)之类。但当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比如迷路了、忘带钱包了或者抱着孩子提着东西的时候,他们都很乐于助人。


老外3号:


Joe Castillo是来自芝加哥的老美,他在北京住了七年了,夫人来自牡丹江。他们婚礼的时候小两口回到了老家黑龙江省,Joe太太的家人给他们安排了非常丰富的行程。


食物分量超大


第一天他们带我去了一个当地饭店,那所有的菜分量都超大,我都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比如我最爱的锅包肉,那边大概有北京餐厅吃到的锅包肉的三倍多,价格也不贵。

 

第二天他们又带我去吃当地特色的串儿,也分量超大。结果第三天他们带我去了湖边,在那里可以吃到新鲜的鱼做的菜,满满一大桌子菜。


那边人豪迈、能喝


我老婆的弟弟,一个瘦瘦矮矮的人,能喝那么多白酒!太神奇了!

 

她弟弟跟我丈母娘讲话声音很大,好像他们在喊一样,我还以为他俩是不是在吵架,结果我老婆告诉我这就是他们正常的讲话方式。

 

他们家里人都是比较典型的东北人性格,非常外向、热情、喜欢表达,所以非常适合我。现在他们来北京看我们,都变成我跟他们聊天讲笑话了。



第一印象:没那么发达


那边的路挺颠婆的,街道也窄一些、安静一些。从他们街上的一些店铺(错误的)的英文翻译来看,好像都是比较小的生意、比较原生态的。整体来说没有像我想的一样发展得那么好。


小地方人有大存款


可能小地方的人过得很俭朴,不像我,喝星巴克啊、买东西啊,好像看起来过得很不错。但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有钱人,银行有存款,还有几套房子。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英文版


精彩头条

美网友提问“中国有车吗?”这我们要怎么怼回去?!

巨肺少女邓紫棋“空降”澳洲!官方指定票务通道正式开启!

澳洲今年竟是百年最热冬季!?最高温比长期平均高近2度




众号:BQ澳洲

中澳 | 财经 | 房产 | 生活 | 时尚



《BQ澳洲》已经发展成为集杂志、微信、网络、E-newsletter、 等多媒体平台的复合型媒体,内容围绕电子、时政、财经、文化、生活、消费为一体。杂志每周出版,全澳发行。拥有8万以上中澳精英读者群。在商界、文化、奢侈品等领域拥 有巨大影响力。

《BQ 澳洲》投放于高档餐馆、私人会所、美容院、各大星级酒店、写字楼、书报店等,周末中文学校等都是《BQ 澳洲》展示的平台。


由澳大利亚澳星国际传媒集团携手《北京青年报社》共同投资。共享中澳媒体资源,打造最适合中澳华人的专业媒体平台。

联系我们
《BQ澳洲》澳星传媒
网站: www.bqweekly.com.au
墨尔本总部地址: Level 4, 158 City Rd, Southbank VIC 3006 
电话:03 9608 8288   
传真:03 9608 8200  
电邮: [email protected]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费订阅中澳资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