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澳洲的大火还在一些地区燃烧,不过刚下过雨,温度也降下了一些。
小编看到新闻报道,甚至已经有一些山火区的景点,目前也重新开始对游客开放。
而根据气象图预测,接下来澳洲大部分地区也会迎来一个相对凉爽的降雨天气。
所以大家都由衷地相信,一切正在慢慢好起来。
可是就在这个时间点,一篇微信“引爆”了朋友圈,文章的阅读数已经超过了2300万,点赞数超过了30万,并且可以预见还会继续增长…
也是小编迟钝,之前根本没关注过这篇文章,所以直到昨天,小编国内的朋友发来微信,才第一次读到。
当时朋友是以“你那边真实情况如何”展开的话题,显然这篇爆文,并没有完全取得朋友的信任。而小编当时也只看了大半就没再看下去,因为文章内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危险耸听”以及“煽动”。
文章第一句话就是:“你看过灾难片的世界末日吗?”
然后开始罗列各种真真假假的火灾照片,说澳洲成千上万的人都被笼罩在死亡的恐惧当中。
所以当时小编根本就没有把这篇文章放入眼里,因为现在种种因为澳洲火灾而产生的“诈骗”实在太多了,从骗取捐款到骗取阅读量等等不胜枚举。
但没想到的是到了今天,看新闻的时候才知道这篇文章原来这么火,取得了很大的影响力。
原因很简单——只怪小编当时没看完文章的后半段,原来它也是勇敢地当了一次“爱国贼”,又迅速民族主义了一波。
为了论证其实中国的月亮比较圆,作者强行讴歌了1987年的大兴安岭大火。
在小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有一些专业人士对作者这种行为进行的猛烈抨击——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员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更重要的是,它并不天灾,而是人祸。是需要的人们去反复反思、哀悼的一次事故。
而《中国青年报》对此次火灾进行的报道,更是成为了中国灾难新闻报道里的里程碑!因为他们秉持了最最最以人为本,从真相出发的高道德标准:
“不要再把悲歌唱成赞歌!”
所以当时的媒体工作者,除了采访到真实的灾情、消防员解放军战士奋力救火的事迹,也揭露了那些令人寒心的真相:山火还在燃烧之时,漠河县却让县里各单位派车派人打扫市容卫生,以迎接上级领导的视察;在漠河县城的废墟之中,奇迹般地矗立着一栋红砖瓦房,那里面住着县长一家和消防科科长一家,因为动用了大量消防车和推土机专门保护……
与当年那些令人钦佩的媒体同僚相比,这个公众号的作者在文章中配的图是什么:
这张照片其实相信大家都看过,配上的标题是“最美的逆行”。
美吗?是不是很悲壮?
小编之前在澳洲山火刚开始不久的时候,和国内干消防工作的朋友有过一段讨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国家由上而下,开始了这样一套“歌颂”模式。
殊不知在灾难面前,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消防员、解放军……他们其实都是人。无论是谁死了,或者牺牲了,都是悲剧,不应该被唱成赞歌!
要知道,唱这样的赞歌,其实是很危险的:就有人觉得消防员救人天经地义,然后在消防员冲入火场救人牺牲的报道下面留言“你看消防员战士多伟大,牺牲了生命保卫了我们,这个社会还有救”,最后再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有人提出来,看,我们应该如何如何来预防和阻止消防员的牺牲的时候,唱了“赞歌”的人又往往持有这样的观点:毕竟灾难太诡谲、太难以预料,所以当未预测的情况出现时,消防员还是应该去牺牲,因为选择了消防员工作就是选择的高风险,表示他们已经接受了生命危险。
不知道这些人有没有想过,那些还活着的消防员战士听到会作何感想。如果选择某一种职业就是意味着随时要准备好付出生命,那究竟会有多少“无私”的人愿意前赴后继?
一个有良知的人,绝对不会去讴歌牺牲的崇高。让别人去牺牲,然后自己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不过无奈的是,在凤凰网发布一篇指责《没有澳洲这场大火》的文章后面,依然可以看到非常多类似的留言。
他的一句“能不能感动一下”,不如去问问当年那些付出生命的消防战士答不答应?
而文章中所反复抨击的澳洲政府无作为,或者说对澳洲人民不热爱澳洲土地的冷嘲,其实都是没有依据片面推测,以及捕风捉影的捏造。
这次大火,是有很多人奇怪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长时间无所作为,而消防部门的主力竟然是志愿者。但这本来就是澳洲长期以来根据本国国情形成的一套有效模式:
比如根据澳大利亚法律法规,州和地方政府对森林灾难管理负主要责任,所以联邦政府并不是第一个需要出动的机关,在外界看来似乎无作为。其实各州早就已经对火情展开工作了。
再比如RFS,新南威尔士州农村消防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志愿者防火组织,有900名付薪人员和7万名志愿者成员。他们是澳洲抗击山火的最大主力。
因为澳洲和中国不同,澳洲地广人稀,而这些当地居民一是本来就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二来是他们救火就是救自己的家园,所以更能有积极性。正是依靠着这种模式,澳洲这么多年来都以最小的成本调动了最有效的灭火队伍。
在澳洲,特别是山区居民,几乎每个人都接受过消防技能的培训,培训累计时长人均6个月,这根本不是其他国家能够比拟的。
所以当这种文章赤裸裸地写着这样的句子,怎能不叫人愤怒?一个让人需要“拼命”的国家,的确值得这33年的反思!反思我们该如何去建立更完善的制度、去普及更全面的培训预防措施。
澳洲的志愿者里也不乏年轻人,但他们至少受过专业培训!这种专业训练能够大大提升火场中的生还率,想必就不用小编再赘述了吧。
而至于为何澳洲的大火四个月没灭,已经有太多文章从气候、地理等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相信每一个稍微有了解的人,都不会把这一切归咎于一句严重失实的“在澳大利亚,所有人都觉得,这场大火与自己无关”。
所以看到这样的文章“火了”,更多的是愤怒。
它先是把惨烈的牺牲、我们曾经付出惨痛代价才终止的灾难,变成了一首赞歌,文里行间丝毫看不到对当初大兴安岭大火的反思。
接着又通过对澳洲大火的各方面不实描写,误导了无数根本不了解澳洲的网民…
一褒一贬,对比鲜明。瞬间制造和收获了无数不愿意去自己思考、查阅资料的网友们的颅内高潮和热捧,以丢掉身为一个媒体人的道德和良心为代价。
值得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