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奶粉也合格,多么“善意”的谎言

2016年04月08日 澳洲新闻





最近一段时间,被人谈得最多的词汇,要数“安全感”。不过我发现,很多人谈安全感时,很容易混淆没有安全感和不安全之间的区别,以为解决了安全感的问题,就解决了安全问题。但用后脑勺想想就知道,这是两码事。

解决安全问题,就一个办法,即加强安全保障。解决安全感问题,却有很多种办法,比如,讲一个阴谋论的故事,搅浑事实,否认恐怖的事情是真实存在的;再比如,转发一点看似实用其实并不实用的“自救小妙招”,麻痹自己,安抚恐惧的心灵。对了,还可以去看心理医生,通过心理训练,让自己遇到危险时镇定自若、甚至甘之如饴。别以为这是说笑,弗洛伊德说,一个人身处苦难之中,如果苦难的环境实在改变不了,就会把苦难当幸福来享受。

在遇到安全事件时,老有人特别热衷于谈安全感,但很多讨论都偏离了正题。其实,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或假装不知道,解决安全感问题,人们最常用的方式,并不是去解决真实的安全保障问题,而是否认、逃避、鸵鸟、麻痹、冷漠等迂回的“心理战术”。可是,要根除内心的不安全感,只能去解决真问题,而不是心理按摩啊。

最近,一起发生于2015年的假奶粉案子,被人重新挖掘出来,引起很多的不安。在这个案子中,有几个唯利是图的家伙,仿制多个品牌奶粉罐,并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灌装生产假冒著名品牌奶粉,然后销售给全国多个省市,一共销售了1.7万余罐。应该说,这样一起案子,现在才曝出来,就已经够让人不安的了。更让人不安的是,对于这样一起涉及婴儿奶粉安全的案子,相关部门对于公众不安的回应,却显得有点不够严谨、轻描淡写。

比如,上海检方公布的信息说假奶粉涉及“多个品牌”,之前公布的品牌就雅培一家,但后来食药监总局却又公布,贝因美也被卷入其中。那到底还有哪些被卷入的品牌没有公布?这是很要紧的信息,不能模糊啊。再者,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上海公安部门已经对查获的假冒乳粉进行了产品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更有意思的是,食药监总局还表示,说冒牌奶粉仍然合格,主要是提醒消费者,如果购买食用了该冒牌产品,不要过于恐慌。听起来,这提醒相当“善意”,却引起了更多恐慌。这假冒奶粉是如何符合国家标准的?检测如何做出来的?报告可否公布?这些疑问,没有人回应。

“恐惧最大的敌人就是恐惧本身”,看来这句话流传很广,而且不少人深得其精髓啊。确实,因为恐慌一旦在人群中扩散,很容易被过分放大,从而加剧恐慌。但是,让人吃了假奶粉,也不要过于恐慌,这话从监管者嘴里说出来,总觉得有点不对味。奶粉不安全引起的恐慌,源头不正是监管不力吗?


监管者为了不让恐慌放大,故意轻描淡写,这就相当于掩盖或减轻监管不力的责任,是自我推责。这么做会让监管者失去信任,一旦信任丢了,谈什么让人别恐慌就是个笑话。不过让人吃惊的是,似乎没有人意识到这点,还把这不自觉的推责,当成是处理恐慌问题的“高招”。


我能理解,因为责任重担,人们经常会被焦虑压得喘不过来气。人们希望尽快排遣焦虑,所以,这排遣的过程,也经常变成卸担子、丢责任的过程。眼不见,心不烦,可问题是,见或不见,难题一直在那,不得不见啊。一个现实的问题,被偷偷置换成一个心理问题。这本是一个很古怪的过程,但似乎又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要彻底根除食品安全问题,只能加强监管,而不是想着如何让人不恐慌。

(文/曾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