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经贸关系,正迎来新一轮调整
2010年,一架从中国前往澳大利亚的飞机上,头等舱里挤满了中国企业代表的身影。他们热情高涨,奔赴心中的理想矿场,甚至同台竞争,出现多家企业争取同一个矿产项目的情况。
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亚洲区总管刘冰女士曾全程见证了中国企业的上述投资热潮:“他们一飞机一飞机的过来,当时我们真是接待都忙不过来,所有的矿都很火爆。”
除去这一年,事实上,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信、中钢(中国中钢集团公司)等企业就曾率先进入澳大利亚寻找商机,给刘冰留下深刻印象。
她对经济观察报的专访记者表示,经过近40年的摸索,中国企业目前在澳大利亚的海外布局,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投资板块上,也体现在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上。
背后逻辑
发端于改革开放期间的中国企业赴澳投资,多年以来,其背后投资逻辑究竟是什么?
澳大利亚毕马威会计事务所中国业务部负责合伙人支巧玲对媒体表示,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投资路径选择,并非凭空而生,背后有清晰逻辑可循。
刘冰回忆道,从企业类型上看,最先进入澳大利亚寻找商机的,是国企。
1984年,中钢成为第一个在澳大利亚“吃螃蟹”的中国企业,投资了一个铁矿,并为其带来日后持续十多年的利润收益。除去中钢,还有中信,曾一度买下27家当地屠宰厂,不过由于管理经验的匮乏和市场低迷等原因,这些屠宰厂并未给中信带来预期中的收益。面临发展瓶颈,中信转手卖掉了屠宰厂,寻求其他行业的投资机会,例如与昆士兰等地的地方矿主一起转投矿产行业。
这两家最早尝鲜的中国企业,正式开启中国企业远赴澳大利亚掘金道路。21世纪初,中国企业赴澳投资迎来一个转折点。
这时候,澳大利亚的投资市场上,出现了中国私营企业的身影。刘冰说:“第一个来找澳大利亚领馆(澳贸委)寻求帮助的,是山东临沂的一家私企,涉足瓷砖行业、能源发电行业,当时正筹建自己的铝厂。”
与此同时,中国国有企业也继续拓展在澳大利亚的投资版图。以华能为例,2000年初期,收购昆州两个发电厂。其实,2000年前后澳大利亚的电价并不便宜,之所以吸引华能等中国企业的兴趣,源于澳大利亚政府的能源政策,在电力行业私有化之后,加强后续政策扶持电力企业的发展,行业利润得到保障。
上述颇具商机的“行业利润”,还吸引了一批电力企业赴澳寻求投资机会,包括国家电网、神华(2017年与国电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2015年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具体操作上,神华先期投产的是煤矿,不过根据其当时的考量,投资煤矿的背后深意,是择机进入澳大利亚的发电行业。
不过,随着澳大利亚供电系统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思路转变,煤炭,煤电厂陆续退下行业舞台。在新旧产能交替的节骨眼上,刘冰说:“可再生能源政策明朗化之后,未来会有更多投资者进入澳大利亚。整体上看,澳大利亚现阶段电力行业趋于稳定,投资回报可期。”
不过,随着澳大利亚供电系统向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思路转变,煤炭,煤电厂陆续退下行业舞台。在新旧产能交替的节骨眼上,刘冰说:“可再生能源政策明朗化之后,未来会有更多投资者进入澳大利亚。整体上看,澳大利亚现阶段电力行业趋于稳定,投资回报可期。”
经历过改革开放之初与2000年前后的两波投资后,2014年之后,包括五矿在内的中国央企,纷纷进驻当地的能源矿产行业。刘冰表示,当时整个矿业都很热闹,西澳高峰期一度有近60家中国企业入驻投资。
KPMG和悉尼大学的联合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中国对澳直接投资一直呈增长趋势。2016年更是中国对澳直接投资继2008年后的第二高峰年。在这一年,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共签署了103笔交易,刷新了纪录。
支巧玲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很多中国投资者对矿产类型等海外资产特别狂热,形成投资高峰年。之后在2012年、2016年再次形成投资高峰。
值得注意的是,她说:“2014年,在投资数量和投资额方面,中国民营企业首次超越了国有企业。”
民企崛起
新希望集团便是刷新中国民营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交易数量、交易金额的一员。
2015年,新希望出资成立的草根知本集团做为最大股东,联合Moxey家族、Perich家族、及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自由食品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规模的单体奶牛牧场 Moxey Farm, 并合资成立了“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Australian Fresh Milk Holdings PTY LTD.)。
这一收购案例的落地,对当地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Moxey家族的昆丁·莫克(Quentin Moxey)对此的理解是,新希望加入,让Moxey家族对产品应该如何更好地销售,有哪些分销渠道,究竟是选择冷链还是零售,开始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昆丁·莫克西对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的印象是:“由于语言关系,虽然我无法理解他所说的全部内容,但我能感觉到,他实际上是那种迫切希望你能理解他所说的人之一。他有一个非常大的国际市场愿景,让人不禁对他印象深刻。”
一名澳大利亚当地与新希望合作多年的人士评价道,新希望是一个非常有典型性的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代表。该人士说:“新希望有一只非常精明强干的投资团队,这些人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投资前,他们会做大量、充分的市场调研,十分了解澳大利亚的市场行情,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之下,应该跟什么样的人合作。我个人认为,新希望集各种我们希望看到的中国投资人所具备的优点,这也是新希望在澳大利亚投资项目接连成功的原因。”
一个与新希望集团在2015年收购Moxey农场有密切合作的受访者表示,新希望集团能够顺利获得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批准,是因为他们更加尊重本地股东的长期利益以及本地团队的运营管理。
据记者了解,事实上,早在2013年,新希望集团内部便开始通过整合国际及澳大利亚当地市场资源,试图拓展企业在澳大利亚、美国、欧洲等国际市场的投资版图,截至目前集团在澳大利亚已累计投资近10亿澳币。
具体案例包括,2013年12月,新希望集团和厚生产业基金联合全资收购了澳大利亚第四大牛肉加工商KPC,成立澳大利亚Kilcoy牛肉加工企业(简称“KPC”)。成立于1953年的KPC,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专注于屠宰加工100天的谷饲牛肉,产品主要出口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中东等市场,部分产品供应澳大利亚本土市场。
项目在收购后,经过近5年的投后整合,该公司现已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牛肉出口商之一,并建成了全澳大利亚最现代的加工厂。
新希望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刘围表示,在经营管理策略上,新希望保留了KPC的管理团队及员工,利用股东优质的产业链资源帮助KPC丰富产品供应类型,拓展新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现在全球有员工2000余名,在澳大利亚员工有1000余人。截至目前, 2021年公司将实现年加工量50万头。
数据统计显示,公司年销售实现了60%以上的有机增长。目前,该公司现已将澳大利亚、中国及美国三地业务整合,搭建其产业集团并命名为Kilcoy国际食品公司。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鲜奶控股有限公司的收购项目最新进展为,项目收购至今,已完成牧场一期扩建,2019年牧场将完成二期扩建,到2020年牧场将完成第三期扩建。公司年销售收入已实现20%以上增长。
虽然该公司牧场鲜奶现在主要面向悉尼市场,下一步将进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市场。刘围表示,未来新希望将通过对产业链上游的投资,完善新希望乳业在“上游-加工-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
(未完待续)
来源:经济观察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报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