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为什么打微信?

2017年04月27日 澳洲金融圈



文丨华商韬略 · 华商名人堂  陈光



对于用户而言,微信关闭iOS端的部分打赏功能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对于苹果和腾讯两大巨头而言,将问题放到台面上告知用户,显然不是小事。


腾讯的底线


苹果和腾讯的矛盾终于走到了台前。

4月19日晚,微信官方宣布:受苹果公司规定影响,iOS版微信公众平台与表情平台的赞赏功能将被关闭,安卓等其他版本则不受影响。

为了保证公众平台作者的收入,微信临时推出了iOS版文章二维码个人转账功能,但20日凌晨,这一诞生不足10小时的功能再次宣布关闭。这意味着iPhone手机的用户们,将无法向订阅号文章的作者、表情包设计者等对象打赏。

对绝大多数用户而言,这是一次无关紧要的变动,因为“打赏”从来都不是刚需,但对苹果和腾讯两大巨头而言,将这样的问题放到台面上告知用户,显然意味着很多。

腾讯之所以关闭赞赏功能,是因为其支付机制违反了苹果的条款。2016年6月13日更新的苹果3.1.1条款规定:如果您想要在App内解锁特性或功能(解锁方式有:订阅、游戏内货币、游戏关卡、优质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解锁完整版等),则必须使用APP内购买。


+


这一规定可以大致理解为凡是在iPhone上购买虚拟物品,必须走IAP(In App Purchase)机制,相较之下,淘宝等平台被认定为购买实物,不必遵循这一条款。

这实际是一条比较模糊的规定。游戏、直播等虚拟物品的充值肯定纳入其中,但这些之外,哪些付费必须走IAP机制,则需要企业与苹果进行协商后确认。

该条款去年6月13日出台,直到今年4月19日腾讯才正式宣布关闭部分功能,显然这期间,两家公司经历了漫长的谈判,并最终以苹果的不妥协告终。

苹果不妥协,腾讯则更不愿意妥协。事件出炉后,有评论认为关闭赞赏功能是腾讯的让步,但在华商君看来,这非但不是让步,反而是强硬的回击。在此之前,有传闻称腾讯正配合苹果设计赞赏的IAP付款机制,但腾讯最终没有迈出妥协的一步。

实际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涉及APP的企业,向苹果妥协是司空见惯之事,这一准则适用全球,腾讯这样的企业也不能幸免。

每款上架APP Store的产品都要经过iOS的审核,这个过程不轻松,会因为很多原因被苹果拒绝。腾讯内部数据显示,2014年度,腾讯的相关审核被苹果拒绝超过100多次,其中超过50%以上是因为“IAP异常”,也就是付款机制的问题。腾讯不得不就此反复修改,以满足苹果的要求。

不仅付款机制受限,就连产品名称也得看苹果脸色。“小程序”出炉时,张小龙曾在朋友圈发长文阐述这一名字的由来,马化腾回复称“苹果不让叫应用号,也许反而是好事”。


+


小程序最早定名“应用号”,这一名称简单明了,不像“小程序”般充满技术味道,之所以改名,是因为“应用(APP)”这个词无法通过苹果审核。

由此可见,在霸道的苹果面前,腾讯曾多次妥协,那这一次,为何双方却寸步不让?


规则的界定


4月20日,苹果就此事发表声明,称其条例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个体而改变。微信可以选题提供IAP方式,让用户赞赏他们喜爱的公众号运营者。


+


条款与声明中,有一点引发广泛争执,即苹果的条例是否适用于公众号赞赏?

赞赏文章不是游戏充值或购买道具,该行为完全出于自发,并非强迫购买。苹果条例规定“优质内容的访问权限或解锁完整版”时需要通过IAP,但微信公众号内容从未采取付费阅读的方式,打赏也并未解锁任何“完整版”内容。因此,舆论普遍认为苹果是在“滥用权力”。

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梳理微信的相关声明时发现,除苹果条例和微信举措外,声明还着重强调了赞赏资金的结算方式:为了对用户资金进行保护,此类转账资金保持T+7的结算周期,如产生资金冻结或退款,可以在公众平台上查看相关流水。

这一点或许是苹果紧抓不放的关键。如果赞赏直接进入公众号运营者的账户,则和IAP机制没有任何关系;但当下的结算方式是款项先进入腾讯账户,再延后发放至公众号账户,苹果或许是从中看到了“抓小辫子”的机会。

打个比方:如果将赞赏视为长辈给晚辈以嘉许的红包,那无人可以从中指摘;但如果长辈的红包是先给某家公司,再由公司转给晚辈,“相关部门”就可以从中找到监管的空间。

究竟是苹果独断专行还是腾讯打规则的擦边球?这件事情很难理清楚。但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舆论都站在了微信的一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苹果的举措直接影响了一批人的权益。

赞赏对用户可有可无,对某些公众号而言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微信公众号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内容平台,赞赏则是公众号最直接的收入来源。企鹅智库的相关统计表明,公众号的直接收入有59%来自用户的赞赏。


+


中国的智能手机活跃用户中,有近30%使用iOS系统,企鹅智库称iOS用户在赞赏方面比Android用户更活跃。尽管没有明确iOS用户在赞赏体系中具体贡献的比例,但据上述信息推断,iPhone用户或许为公众号提供了近乎一半的收入。

苹果的条例,等于直接“杀死”了这部分收入,由此惹怒了一众公众号作者,瞬时间引得口诛笔伐,这些文章也引导了舆论的风向。

另一方面,即便腾讯让步,引用IAP机制,公众号平台的收入亦大受影响。众所周知,所有走IAP流程的款项,苹果都直接抽成30%。这意味公众号在iOS端的直接收入只有七成,而腾讯则从未从中收取分文。

30%的“税”只是表面影响,对于公众号而言,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影响。

在中国,IAP机制从来不是主流,因为其用户体验实在不怎么样。相较支付宝和微信,IAP的弹出与反应速度像APP Store一样缓慢,中国用户对此早有不满。

更重要的是,IAP中的资金并不灵活。大部分微信用户,钱包里都存有零钱或者绑定了银行卡,这部分钱和放在自己口袋里没什么区别,因为可以随时随地用出去。放在IAP中的钱则完全不同,对于不常接触手机游戏的群体而言,即便是忠实的iPhone用户,也很少会用到IAP中的钱或是绑定银行卡,因为其支付场景实在有限,账户里面的钱充进去基本就成了“身外之物”。


+


华商君曾在一年多前,为下载歌曲办理某音乐软件的会员,向APP账户充值300元,期间花了8元,直到本次事件时,才想起还有292元静静躺在APP的账户里。

苹果或许认定打赏款项经过腾讯账户不合理,但实际上IAP机制中的款项,也必须经由苹果的账户。不仅结算周期长,还可能涉及汇率损失、纳税等环节,回到公众号账户时的资金将进一步减少。

所有牵涉利益的事情,都是大事情。微信公众号赞赏涉及的资金总数是个未知数,2016年底,罗尔通过赞赏功能在短时间内为罗一笑筹得百万级别善款,让外界大为惊叹“打赏”的吸金能力。有鉴于此,有观点认为,苹果之所以强硬要求赞赏必须走IAP,是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但华商君认为,苹果不至于为了这点利益引发众怒。不论对于腾讯还是苹果而言,公众号赞赏的现金流与收益都是九牛一毛,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双方的矛盾并不在于这部分资金,而是资金环节所体现的支付场景的话语权,以及其他早已冒头的矛盾。


APP Store的惊人利润


苹果和腾讯,看似一个主打硬件,一个专攻软件,井水不犯河水,但两者间的利益却盘根错节、并且越发错综复杂。

苹果的优势数之不尽,但归根结底是其强大品牌形象带来的溢价。这部分溢价一是得益于出众的硬件配套,二是源自App Store提供的绝佳软硬件结合的体验(即便这部分优势正随着安卓的发展而愈发降低)。

App Store是苹果的命脉,也是乔布斯为苹果体系做出的关键性让步。早期,乔布斯极力反对为第三方提供iPhone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和App Store,他认为Web 2.0和Ajax app可以满足开发者和用户的所有需求,这也符合乔帮主一贯打造封闭式系统的理念。


+


苹果董事会和员工曾多次试图改变乔布斯的想法,这样的声音一直被压制,因为乔布斯担心苹果没有足够的精力监管第三方,并及时应对“开放”带来的各种问题。


(关注华商韬略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乔布斯】,阅读更多乔布斯的深度报道。)


幸运的是,乔布斯最终妥协于“民愿”,App Store也在推出后引发巨大反响。可以说,苹果如今的霸主地位和App Store有着釜底抽薪的关联。

至于乔布斯担心的问题,苹果不但处理得很好,在监管第三方领域更是展现出了绝对的强势,给业界留下了说一不二的霸气印象。

为了维护APP Store的地位,苹果一向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态度,一大批公司因此“遭殃”。

App Store诞生不久后,便涌现出一大批推荐APP的平台,中国最为出名的当属91无线和网易应用,其他大小平台更是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这些推荐平台不仅控制了移动端的流量,还通过层层利益分配模式大笔捞金,可谓出尽风头。2013年,百度以19亿美金的天价收购91无线,创下了当时中国互联网并购的金额纪录。


+


但好景不长,为了掌控入口,苹果对这类平台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凡是APP中存在推荐联盟的,一律不能通过审核。因此,网易应用在不久后下架,2016年更是传出百度寻求出售91无线iOS业务的传闻。

苹果希望App Store成为应用的唯一入口、用户接触任何产品的唯一途径,这一态度至今未变。

APP Store为苹果带来了巨大的、稳定的利润。如前所述,在IAP机制中,开发者可以拿到利润的七成(税前),苹果则抽水30%。据美国相关统计,2016年度,30%的分成为苹果贡献了超过90亿美金的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收入几乎全是利润。

截至2017财年第一季度,苹果的现金储备为2460.9亿美元,较2016财年同期增长84.9亿美元,可以说,APP Store的抽成完全覆盖了其现金储备的增长。


+


这两组数据对比下,有舆论认为,90亿美金对于财大气粗的苹果而言仅是锦上添花,不是根本,这种观念并不正确。

苹果所谓的现金储备,并非现金,也没有计算集团的相关债务。苹果的资产大部分是长期有价证券,2016年底,这部分证券大约价值1777亿美元。这些证券大多集中在海外而非美国本土,库克曾明确表态称:苹果不会将这部分钱拿回美国,因为出于政策和税收,这部分钱“回归”后将缩水四成。

在美国本土,苹果持续累积债务,2016年底时,苹果共计有532亿美元的长期债务以及322亿美元的“非流动负债”,这些债务并未算入苹果的现金储备。

因此,超过90亿美元的APP Store收入对苹果而言相当重要。这部分收入相当于620亿人民币,相较之下,身为世界第十大公司(按市值计算)的腾讯,2016财年的总利润为414.7亿人民币。

苹果在APP Store端的收入高且合理。相较国内安卓渠道与开发者五五开、四六开的分成,App Store、Google Play与开发者均为三七比例分成,让利较多。

平台参与分成的基本逻辑是其作为主要载体,参与推广、推荐了开发者的产品,通过强有力的渠道,帮助开发者增加收入。


+


按照此逻辑,回到双方表面争执——公众号赞赏这件事上,APP Store参与分成则非常不合理。APP Store并没有参与任何公众号文章的推荐、推广环节,用户不可能在APP Store搜索到作者的文章,苹果只是提供了一台登陆微信的手机,其他环节则全由微信展开。

手机显然不是文章“分销”的渠道,如果算是的话,那给iPhone提供芯片的台积电、提供屏幕的伯恩光学等企业,也应该参与公众号赞赏的分成。

台积电、伯恩光学和这部分利益无关,是因为苹果已经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利益——这是问题的关键:微信不仅没有给苹果提供足够的利益,反而一步步虎口夺食。


小程序与Apple Pay


在APP Store端,苹果对于“应用”与产品的掌控始终处于绝对领导地位,不容他人染指,直到2017年1月9日,微信推出小程序。


+


小程序可以视为微信生态中的产品与应用,和APP功能存在很大的重叠性。小程序诞生伊始,便被舆论普遍解读为是与APP Store竞争,甚至有可能颠覆APP Store。

腾讯内部从未认可如此说法,不过马化腾和张小龙对小程序相当看重,将之视为腾讯开放性生态的核心载体。

为了适应苹果条款、降低对方的戒备心,除改名这件事外,小程序还在发布之初便明确“游戏、直播和虚拟物品等功能尚未开放”,这一举措正是为了避开与苹果IAP内购模式的竞争。

那之后,虽然经历千夫所指、未实现爆发式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程序正一点点蚕食APP Store在中国的市场。

苹果从未针对小程序发表任何看法,但明眼人都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苹果迟早会因为这件事对微信“下手”,只是轻重的问题。

在小程序这件事上,腾讯也很头疼。微信目前不允许开发含有虚拟支付功能的小程序,主要原因便是苹果要抽成30%,微信能抽成的空间显然不多。一旦双方都抽成,那在两头利益的抉择下,小程序的开发者肯定更倾向APP Store而非微信生态,这是一个用脚投票的选择。

因此,在赞赏机制上,腾讯很难做出妥协,一旦让步,未来小程序的支付机制势必也将让步,这是关乎根本的大事情。另一方面,赞赏机制让步后,未来苹果会不会更进一步,连红包、转账等也要通过IAP机制,走一遍苹果账户?


+


微信有焦虑,苹果却不会因此妥协。过去两年里,中国媒体经常大谈苹果的“妥协”,比如产品在大陆市场同步首发,比如将用户个人数据存储在中国大陆的服务器中等等。但实际上,这些妥协要么是国家政策层面的意志、要么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在真正的利益上,苹果从未妥协。

双方的矛盾,究其原因,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微信的支付场景越来越多,在iOS端,这些利益全部绕开了苹果。如果小程序发展壮大,这样的“绕开”会越来越多。

除小程序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外,不少媒体评论称苹果此举意在和微信抢夺第三方支付的权利,但华商君认为这类观点并不正确。

Apple Pay在中国的发展水平,微信清楚,苹果也清楚。2016年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规模增长三倍,全年达36万亿之巨。其中,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QQ钱包)占据第三方移动市场中超过91%的份额,而Apple Pay则被纳入了1.88%的“其他支付方式”里,具体多少都不清楚。


+


库克将Apple Pay视为苹果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在美国,苹果占据支付市场36%的份额。进入中国时,Apple Pay也曾气势汹汹,但很快偃旗息鼓,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应用的场景太少。

移动支付的核心不在于技术或是其他,归根结底是哪些场景适用。在中国,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微信买路边红薯、坐电动三轮,扫遍大街小巷的店面,而Apple Pay只在有限的连锁店中可以得见。

其中的差别在于企业的线下推广能力,在这一点上,除非未来连续两次出现“微信红包”级别的革命性事件,再以此为基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线下推广,否则Apple Pay几乎没有翻身之日。


博弈与预测


台面下的利益纠葛风起云涌,台面上则依旧停留于公众号赞赏这件“小事”。

因为双方利益分配的难以调和性,加之此前“3Q”大战强迫用户“二选一”的前例,舆论大肆分析苹果和腾讯的进一步举措,甚至出现了苹果下架微信的预测。

APP Store会下架微信吗?至少在中国,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苹果产品和微信在不可替代性上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说用iPhone是选择了一辆性能出众的汽车,那弃用微信则相当于光脚跑路。


+


微信是如今中国互联网当之无愧的头号软件,是否用微信的抉择权已经不在乎个体本身。拒绝它意味着拒绝和你的同事、领导、同学乃至爸妈在内的亲朋好友等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因此,苹果下架微信,几乎等同于退出中国市场,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从另一面来看,腾讯会再次强迫用户“二选一”吗?也不可能。“3Q大战”期间,双方都是输家,没有赢家,这种局面换成苹果亦然。

腾讯是社交领域的霸主,但所有竞争对手都对之虎视眈眈,马云从来往到钉钉再到支付宝社交,挤进社交圈子的决心从未有半分减弱。


+


失去iOS市场对于腾讯而言意味着徒增变数,管理层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另一方面,腾讯的国际化也正如火如荼,微信是其中的尖兵,在东南亚等地区收获了大批用户。去掉iOS市场,势必重创其国际化发展。

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两大巨头依旧会在博弈中不断交手、试探,以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线。

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巨头的博弈间,会不会出现更多类似“公众号作者”这样的利益受损群体?情况不得而知,只能说可能性存在且不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