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4744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前
言
本周三公布的GDP数据显示:澳洲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了0.3%,超出经济界预期。这意味着澳洲经济已经连续近26年(103个季度)保持增长,拿下了荷兰保持的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据悉尼晨锋报报导,澳洲统计局(ABS)7日公布了这一数据之后,澳元兑美元应声上涨了0.4%至75.4美分。但是,年度GDP增长只有1.7%,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此次对经济增长做出主要贡献的有:家庭消费上升了0.3%,政府支出上升了0.2%。
此次经济数据超出了经济学家们预期。数据公布前,一些经济学家曾预测,受出口疲软、黛比风暴和政府支出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将出现负增长。
澳洲上一次出现季度GDP负增长是在去年,但从技术层面上说,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经济负增长才被认为是经济衰退。澳洲上次出现技术层面上的经济衰退还是在1991年。这意味着澳洲已经连续26年不曾出现经济衰退,拿下了由荷兰保持的这一世界纪录。
有分析人士认为,澳洲经济保持多年连续增长的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大量涌入的移民,尤其是过去15年积极的移民政策,最新的移民政策转向将凸现增长背后的经济痼疾,未来经济走向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再破记录,对澳大利亚经济保持这么长时间未有“技术上的衰退”,我们并没有感到非常高兴。当然不高兴的原因不仅在于这样的数据意义不大,而且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未能为本国公民实现充分的就业机会。
《澳洲财经见闻》认为还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好。毕竟“纸面富贵”不是民众所需要的“富贵”。
阅读导航
一、透过“纸面富贵”看“经济无衰退”
二、澳洲经济增长的真相
三、澳洲经济: 移民才是“会下金蛋的鹅”
四、政府改革瞄准的不应该是移民
透过“纸面富贵”看“经济无衰退”
近期有关上述“澳大利亚经济神话”的报道不绝于耳。大家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今年第1季度是自1991年第2季度以来澳大利亚连续第103个季度未有技术衰退。如果今年第1季度GDP符合预期,那么澳大利亚就将打破由荷兰在1981年至2008年保持的最长世界纪录。
根据2014年时任澳财政部秘书的Martin Parkinson在一次发言中所提到的“荷兰从1981年12月至2008年3月连续26.5年未有经济衰退(105个季度)”的说法,澳大利亚应该还要保持两个季度才能赶超荷兰。
按照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定义为衰退的说法,荷兰经济实际上是在2008年12月份(即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才出现的衰退。当时的GDP增长率继第3季度下滑0.3%后再次下滑0.8%。因此按照该数据计算的话,澳洲必须保持108个季度未有连续两个季度GDP下滑才能赶超荷兰,也就是说必须到明年的6月份。
当然如果要采用来自其他权威机构的数据,澳大利亚其实早已超过了荷兰所保持的记录。
我们不清楚是哪一位经济顾问给澳财政部秘书Martin Parkinson提供了有关荷兰从1981年至2008年期间无经济衰退的数据。但是可以肯定绝对不是荷兰人。因为2004年欧盟的一份报告是这样描述的:“2003年秋季,荷兰官方宣布经济陷入衰退。”
此外据经济组织(OECD)记载,2003年6月荷兰GDP下滑0.3%并在随后一个季度再下滑0.01%。虽然下滑幅度很小,但是毕竟还是出现了下滑。因此荷兰经济未有技术衰退实际上持续了87个季度,而澳大利亚在2013年的第2季度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采用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就定义为衰退并不一定合理。我们将以荷兰经济增长的例子来阐明不合理的原因所在。
按照之前的定义所有人都认为荷兰经济未有技术衰退的起始时间是1981年12月,当时荷兰的GDP增长了0.1%。但是6个月后也就是1982的第2季度,GDP下滑了2.4%。随后在12月份即1982的第4季度,GDP下滑了2.1%。
换而言之1982年荷兰的经济增长率较上年同期实际上是下滑了2.5%。那怎么能说1982的荷兰经济没有出现衰退呢?
同理论证,按照之前的定义澳大利亚经济连续未有衰退是从1991年9月份。当时当年第4季度经济表现非常弱导致当年的GDP增长率与上年同比下滑了1%。因此该定义同样不适用于澳大利亚。
虽然连续25年没有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衰退乍一听是个奇迹,明显长于其他发达经济体。但是这样的定义和比较就好像某只足球队教练向别人夸耀整个赛季保持了多少场没有连输的记录,却不关心整个赛季到底赢了多少场又输了多少场。
因此如果采用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作为很衡量衰退的指标,从1991年开始澳大利亚已经经历了数次经济衰退。
我们发现即使采用连续两个季度人均GDP增长率的定义,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澳大利亚经济也没有构成定义上的衰退。因为2008年第2季度和第4季度人均GDP增长率虽然分别下滑了0.3%和1.2%,但是第3季度却上升了1.2%。
这个例子也再次证明了用连续两个季度没有出现下滑定义衰退的缺陷。
如果我们采用年率作为衡量指标,那么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我们显然是陷入衰退的。尽管GDP年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值但是人均GDP年率是负值。事实上我们曾经有连续4个季度的人均GDP出现同比下滑。
但是我们为什么用GDP不用就业作为衡量衰退的指标呢?要知道我们关心GDP增长率的主要原因还是希望经济的增长能给我们带来充分的就业机会。
如果我们采用适龄就业人口增长率作为衡量衰退的指标,情况又是怎样?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肯定是衰退的。该衡量指标更有利于凸显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澳大利亚经济活动的惨淡情况。
按照适龄就业人口增长率变化作为衡量指标,我们发现澳大利亚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连续经济增长记录。去年第3季度澳大利亚GDP下滑了0.5%并在第4季度上升了1.1%。目前普遍存在的担忧是本已处于疲态的经济受到台风黛比的影响或在今年第1季度和第2季度出现下滑。
因此我们不应该关注所谓的记录和那些愚蠢的定义,应该探寻能够反映经济表现的迹象。例如今年第1季度的建筑业下滑了0.7%,零售销售量(反映家庭消费的指标)年率为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工作小时数和工资总额增长率同样呈现疲态。
但是企业利润增长强劲,较去年增长39.7%。
虽然上周公布的数据表明私有新增资本支出(建筑、机械和设备投资)增长了0.3%,但是增长明显出现乏力迹象。
更为糟糕的是,尽管澳财政部一再强调矿业投资下滑对经济增长所造成的拖累效应即将结束,但是根据最新的预计投资数据表明,矿业投资下滑远未结束。
明年矿业投资预计下滑22%,而非矿业投资预计仅增长6%。这两者之间显然存在巨大的缺口。
无论第1季度GDP数据是否为负增长,有明显迹象表明经济处于疲态。目前普遍的看法是第1季度GDP及增长0.1%-0.3%。换而言之,去年经济增长率较最近8年相比出现放缓。
澳洲经济增长的真相
追溯过去,澳大利亚每年以2.5%的速度扩张: 1.5%源自人口增长,1%源自资源出口增加。
在澳洲经济维持多年持续增长之后,关于“经济衰退”的认定标准,业内专家也提出了和传统理念不同的认定标准。传统上,当某个经济体连续两个季度录得GDP同比负增长后,该经济体即被认为已陷入衰退。
但专家认为,鉴于在澳洲这样的资源大国,GDP数据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民生状况变动,或许,把进入衰退的标准定义为失业率在18个月的期限内上升超过1.5个百分点,才更加确切。而若以此为标准,则澳州经济表现并不比其他发达经济体更优异。
更重要的是,如果光是计量挤掉了水分的“真实”经济增长,那么澳洲经济的状况就更不容乐观。如果要和其他经济体公平对比,那么澳洲经济增速必须扣除1.5%的年人口增速,以及1%的地下资源变现拉动,剩下的才是纯增长幅度。这意味着只要该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速都不超过2.5%,就可以被认为已经处在衰退中。
因此,专家指出,抛开表面的光鲜数据,澳洲当前的实际经济表现和未来增长状况,和那些长期陷入零增长的欧洲国家相似,甚至还有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澳洲经济:移民才是“会下金蛋的鹅”
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再破记录,澳大利亚经济保持这么长时间未有“技术上的衰退”,政府会将这一切归因于经济管理、关键时刻决断英明的中央银行、自由浮动汇率应对全球经济兴衰的弹性经济,但从根本上奇迹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移民。尤其是在过去的15年中,澳洲人口增长率飙升至1.8%,远高于经合组织(OECD)0.7%的平均水平,一切迹象表明,移民在推动澳洲经济增长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结来看,移民带动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1—2001年,澳大利亚经济市场化改革初期,经济受制于劳动力不足,大批移民的到来促进了澳大利亚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是2002—2008年,澳大利亚采矿业繁荣发展时期,大量的技术工人到澳大利亚从事相关工作,进一步带动了经济增长,但这个周期非常短。
第三阶段是从2009年至今,每年仍有大批技术移民和商业移民来到澳大利亚,为劳动力市场注入新动力,他们是澳大利亚劳动力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悉,澳大利亚每年需要吸引25万移民才能使经济增长达到1.6万亿澳元,如果没有大幅引进移民的话,那么到2050年,澳洲总人口将停留在2400万,这对澳大利亚经济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如果我们期望保持甚至进一步提高未来的生活水平,持续的移民流入显得至关重要。令人遗憾的是每当谈到与移民有关的政治敏感性话题时,澳大利亚国内有关削减移民数量的呼声就会日益强烈。比如近期澳大利亚部分人士将住房可负担性问题归咎于移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支持移民削减的群体看来,他们所担心的是移民会偷走属于他们的工作机会,导致薪水待遇下滑。此外有关住房可负担性的担忧也普遍存在。但是解决这些问题有比削减移民数量更好的替代方案。
近期澳大利亚生产力会员会(Productivity Commission)指出,移民给房价所带来的影响因州/领地和地方政府未能实施健全的城市规划和分区政策而出现恶化。此外,各级政府的政策不力进一步限制了土地供应量和土地利用度的增长。解除这些限制才能做大我们所期望的“经济蛋糕”而不是通过削减移民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削减移民也许可以帮助降低房价但是既不会改善土地供应量,也不会提高土地利用度。因此,削减移民政策仅仅会实现财富的转移而不会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难道我们不希望比其他国家发展更快么? 就人口基数而言,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相对富饶、人口基数相对较小的国家。
呼吁削减移民的群体往往采用的是长期的绝对值以造成恐慌效应。例如,澳大利亚的人口40年增长至4000万人。换算成年增长率仅为1.3%。因此这样的增长率依然处于可控范围,并带来了很多效益。
2015年代际报告(2015 Intergenerational Report)中指出了很多可怕的数字。据该报告估计,澳大利亚抚养率(工作群体与超过65岁群体比率)将从目前的4.5下滑至40年后的2.7(即使我们的人口年增长率为1.3%)。换而言之,在职群体将承担巨大的负担。
移民人口结构往往较澳大利亚当地居民人口结构更为年轻。他们的到来可通过降低抚养率减轻经济负担。移民所带来的“人口学红利”( ”demographic dividend”)价值非常显著。
政府改革瞄准的不应该是移民
目前,显而易见的是:移民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一个相当简单的关系,即,拥有的人口越多,经济增长越快,因为更多的人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但是,澳洲政府在过去二十年所犯的过失是,他们乐意接受经济增长的好处,可是非常不愿意花费必要的资金来确保经济能够应付如此大量涌入的新移民。
结果是,我们的许多主要城市承压过大,这反过来又对生产力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我们在如何分配财富上发生了进一步的扭曲。
人均GDP能更好地反映经济增长的真实状态。自25年前的最后一次衰退以来,人均GDP的年增长率从未超过2%,大部分时间约为1.5%,最近是1%,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经常表现出衰退的原因。事实上,在2009年的人均GDP增长率为负值。如果你把额外的财富均摊到新增的人头上,我们几乎是原地踏步。
大多数新移民前往他们可以找到工作的地方定居,这就意味着悉尼和墨尔本两个最大城市成了首选。自2003年以来,墨尔本的人口民经膨胀了近一百万,悉尼也不落后。
所有这些移民不得不住在某个地方,这就对当地的住房带来压力,而且也对当地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导致工资增长承压。当然问题远非像线性论证那样简单,移民非常擅长创业,从而带来就业机会。
创纪录的低利率与税收优惠相结合,导致地产投资成了首选的投资工具,形成东海岸房屋泡沫膨胀的主要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历代政府并未对陈旧的基础设施加以改善从而带动地产市场有序的繁荣,以缓解东海岸房地产的泡沫危机,保持生产力。
结语
我们的大部分经济增长预期一向是以每年人口增长40万左右为基础的,相当于一个新城市的人口数量。在目前矿业产能到达高峰、矿产品价格下滑、东部沿海住房繁荣迟早结束的背景下,再“没收”移民政策这一为我们经济带来奇迹的秘密武器,政府将不得不面对无情的现实:
如果移民数量缩减,澳洲的经济靠什么推动走向未来?
更加复杂的问题是,如果要提升生产力的话,就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出。或者,如果政府真的想把预算赤字控制住,而不是仅靠无数新移民来夸大经济和税基的话,就不得不解决严重的财政问题。
当然,政府也许会考虑通过税收政策改革,如资源租赁税、公司税等刺激经济增长。不过也许这一切只有在经历一场经济衰退后才会发生。
“纸面富贵”之下,澳洲未来几年的经济成长性可能不再这么瑰丽亮眼。
本文作者:Cynthia高晨曦、Anna阳映红
本文制图:Chloe Liu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澳洲人报,悉尼先驱晨报 ,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