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一分钟教你辨别真假保健品

2015年06月16日 滴答澳洲站




  市场上的保健品可谓此起彼伏、前仆后继,一个品牌倒下去,更多的品牌又站起来。这些新老保健品的推销手段如出一辙,而许多消费者似乎又特别健忘,在上了某个保健品的当之后,又马上去追逐新的保健品。而且,在某个保健品被揭发之前,其鼓吹者早已赚足了钱。消费者如何自己识别这类炒作、骗局呢?在这里,我归纳出营养品的几条特征:
  它们往往声称对一般人关心的大部分或所有健康问题有良效,比如增进智力、抗衰老、增强性能力、美容、减肥、抗癌、预防心脏病。而且,它们往往把药理归结为“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这种模糊的说法。
  它们往往声称老少成宜,毫无副作用,诱使许多人抱着“反正吃不死人”的心理去试一试。 “吃不死人”只是说明它无急性毒性,而无急性毒性并不等于无副作用。有些食品、药品的毒副作用要在很长时间之后才能逐渐表现出来。
  它们往往自吹是最新科学成果,或是祖传秘方被最新科学研究证实。
  它们往往拉出“著名科学家”唬人,其试验或理论依据,往往是来自于一位科学家或医生的发明。比如“核酸营养”宣传文章的依据几乎全部来自美国医生富兰克。但是科学研究的特征是可重复性,某个人的实验结果是不足为凭的,因为可能造假或出差错,只有经过不同实验室的独立、反复的验证,才能成立。
  它们往往声称服用过的人都说有良效,并会列出一些人,特别是名人的证言。但是在科学研究中,证言从来不被当做证据。一个人吃了某种东西而觉得有效果,不一定就真是这种东西在起作用,可能是别的东西,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只有严格控制、反复测试、双盲、有对照组的试验结果才是可靠的。
  它们往往隐瞒主要成分,广告所说的主要功效成分与其向管理部门申报的成分不符,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生物活性物”实际上不过是非常常见的药物。
  底线是:我们真的需要保健品吗?

  如果饮食结构合理、平衡,就没有服食任何保健品的必要。

  如果饮食不平衡,也只需添加那些必需营养物(例如维生素、矿物质)。

  长期饮用传统的饮料,比如茶、葡萄酒,可能对身体有益。
  但是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表明,服食保健品对健康能有奇妙的效果。

  要而言之,灵丹妙药是没有的,永葆青春、长生不老的幻想,在目前也还仅仅是幻想。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澳洲留学生亲身体验,用这些会让你生活更好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