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从幼儿园回家后,你家孩子喜欢告状吗?
先说件事情。
前几天,一位家长送孩子过来,他把孩子放下后,就拉我到一旁小声和我交谈。
家长 :“小A回家之后就对我说,小C(小A好友)在幼儿园对她说“I WILL KILL YOU。”,你们老师有留意到这情况吗?”
我(一面惊讶):“没有啊,她们平时经常玩在一起,小C 是一个很友善的孩子,我没听到她说有这类词。”
家长:"对啊,这单词KILL我们在家都没说过,她在幼儿园都学谁了,她回家就一直说这词,他才2岁多,我担心啊。"
我:"我明白,我会与其他老师交流下,确认此事。"
类似这样事件在幼儿园里经常发生,小朋友回家向家长告状说"明明是他先抢我玩具,可是老师只批评我"或"某某这样,我那样,老师怎么样",大多数家长听到自己孩子的小报告,都会心急如焚,得找老师说个理,怎能欺负我孩子或谁教坏我小孩了。
可是当家长向我们老师反映情况的时候,我们有时会一头雾水"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小孩子因为年龄语言水平等各种原因,常常都不能还原幼儿园事情发生的真实情况,只提取部分片段自我想象组织。家长那里只是相信,"我家孩子不会骗我,他从来不说谎。"
告状的背后,可信程度多大?
多年幼教经验的同事老师做了个合理解释:
孩子在幼儿园的这个年龄阶段,有很丰富的想象能力,很多时候把一些事情,幻想自己可理解的程度,再把这些幻想变成自己的故事。但是孩子说谎并不是有意识要陷害周围的人,只是出于恐惧,自我保护等各种原因。
经过我询问,关于上面事件的真相是:那天,小C与其他小朋友玩得high,少与小A玩了,小A就不太开心,在园子外听到其他kindergarten 小孩在讨论蜘蛛侠电影,无意中说了几个敏感单词,小A学了就回家向父母告状出现上面的对话。
小孩子在2岁左右年龄阶段是语言学习和模仿的重要阶段,听到,看到的事物都容易记住,再自我想象组合变成自己的故事。年龄较大的kindergarten的小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判断能力,能根据自身喜好对周围的事情作出反应。孩子们的回家告状会一定程度上造成家长的一些误解,不过希望家长在听完孩子的报告后能认真判断,和老师交流意见,不伤害自己孩子同时也不伤害老师与其他小孩。
说起kindergarten 的小孩,想起同行朋友Mi告诉我她幼儿园kinder room发生的一件事,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下。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幼儿园负责人找她去聊天,问她有没有看到小D在厕所脱掉小B的裤子。朋友Mi表示惊讶,没这回事啊,若有肯定教育并上报(在澳洲幼儿教育对这种行为很重视)。负责人说小B家长打电话投诉她,认为Mi对小孩这行为没作任何处理,给小B心理造成伤害,小B不愿意上幼儿园了。Mi表示听到觉得晴天霹雳,我是一个专业的幼教老师,看到这种行为我会没反应吗?
事情不是小B说得这样,Mi回忆那天小D与小B的确一起在bathroom 上厕所了,她在课室里看到了他们在厕所,小D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小孩,他自己脱掉裤子在小B面前来回走动,小B向Mi老师报告了小D这种行为,Mi已经对小D作出批评教育,并没有发生小B口中所说脱裤子事件。家长对此事表示不满意,最后查清事件真相。事情虽然水落石出了,不过对双方孩子,家长与老师都造成了很大伤害。
小孩为什么告状了
孩子们告状的原因很多,真正需要父母留意的,不是告状说谎这件事情,而是孩子们告状背后的动机。
1.被其他人欺负,遇到情况不能解决,便通过告状想找大人帮忙保护。
2.孩子搞不清楚事情状况,他们倾向于告状或说谎,引起大人们注意力,引起关注度。
3.举报他人或追求自我表现,得到大人对自己是非判断作出表扬或肯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大孩子了。
4.做错事,想逃避责任,不受责备或惩罚,比如大人的失望或愤怒的态度。
5.嫉妒他人,企图通过告状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通过告状
获取关注,逃避责任,自我保护
孩子爱告状,我们怎么对待
认真倾听,冷静判断,做好与老师沟通工作:孩子与你倾诉是对的,当孩子在向你叙述的时候不要打断或批评,当孩子说不明白事情经过是,可以多角度提问,并同时与幼儿园老师沟通交流弄清事情真实经过。
另外了解到事实后,公平处理。因为孩子们的告状,无非就是想得到父母的支持。当知道事情真实情况后,应该对有理的告状给予肯定和帮助,对于无理的说谎和嫉妒等耐心沟通,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处事态度。
最后,鼓励自己孩子自己问题自己解决,不要助长凡事靠别人,挑毛病,搬弄是非的习惯。
耐心倾听
沟通理解与交流是关键
---END---
我在澳洲幼儿园的那些事---欢迎留言讨论
往期精彩内容
▪拿稳了!省钱机会不要错过-幼儿园福利补贴
▪在澳洲,如何为宝宝选择心仪的“他” (相亲下)
▪在澳洲,如何为宝宝选择心仪的“他”(上)
欢迎分享
---活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