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81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阅读导航
前 言
克扣工资,日出茶太(Chatime)被告上法庭
澳大利亚特许经营加盟行业概述
特许加盟店到底怎么了?
一切终将改变!
前 言
过去几年内,包括:7-Eleven、达美乐披萨(Domino's)、Hungry Jacks汉堡、零售食品集团(RFG)在内的多家特许经营品牌均屡屡曝出欺压加盟商、工资欺诈的丑闻。
近日,又一家特许经营茶饮品牌,日出茶太(Chatime)由于克扣员工工资而被告上法庭。
无论是业内人士、加盟店员工、还是加盟商户的自述,还是公平工作调查专员署(Fair Work Ombudsman FWO)流出的系列内部重要文件,都描述了特许经营行业企业治理不良的整体局面。
这些文件和事实揭示了,过去十年以来,澳大利亚监管机构几乎没有为特许经营店中欠薪工人提供保护。
1
克扣工资,日出茶太(Chatime)被告上法庭
近日,位于悉尼乔治街Cinema City的奶茶连锁店日出茶太(Chatime)被告上法庭,原因是克扣17名留学生46,000澳元的工资。
澳大利亚公平工作调查专员署(Fair Work Ombudsman,FWO)已经将这家奶茶店的特许经营商Panol DC告上联邦巡回法庭。其中,Panol DC的董事Carlo Benjamin Dela Cruz和Leiden Emmanuel Panol也由于涉嫌参与克扣员工工资而面临诉讼。
据称,在2017年1月至11月期间,该店涉嫌拖欠时薪、装货补货费和服装津贴。
相关文件显示,该店共计克扣17名雇员薪金46372澳元。董事每违反一项规定,都面临最高12,600澳元的罚款,而Panol DC有限公司每违反的每一项规定,则面临最高63,000澳元的罚款。
听证会将于5月3日在联邦巡回法庭举行。
然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澳大利亚特许经营品牌Chatime的大股东是台湾上市公司La Kaffa International,持股比例超过55%。 事实上,这家跨国企业在38个国家拥有700多家Chatime门店。
被爆出欠薪的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持有签证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因担心被驱逐而害怕向当局投诉。为了生存,很多留学生违反了他们签证中规定的打工时长限制,而Chatime也正式利用了这一点。
去年从日出茶太辞职的一名员工表示,2009年该连锁品牌在澳大利亚开店后不久,他和他的妻子就加入了日出茶太。截至离职,公司欠薪高达数万澳元。他说:“我们不得不和别人合租,为了支付学费和租金,我们不得不依靠国内父母的补贴。”
据其透露,像他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其他员工和他一样正在等待公司的全额赔偿。
2017年10月,悉尼一家Chatime门店主管向总部写信,称自己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薪水支付“严重不足”。
她说,她得到的时薪至少比法定时薪至少低7.53澳元。如果算上加班的情况,欠薪可能会更多。为此,她写信给公司总部,希望公司能够偿还欠下的钱,否则她会向监管机构提出申诉。
由于她没有相关的工资记录,她没有计算具体数字。随后Chatime把这封信函转给了新州商会旗下的律所Australian Business Lawyers &Advisers,后者于2017年11月17日回信称:“少付的款项可能超过32,000澳元(不含养老金)。”
一名律师建议Chatime向该员工支付20,000澳元,并让这名员工签署“不向其他员工透露”的协议,即所谓的“封口费”。支付记录显示,这名主管后来获得了20,154澳元,而不是全额的32,000澳元,以换取签署禁言令。
对此,Chatime方面拒绝回答有关该事件的任何问题。
在回应监察专员的问询信函时,Chatime总部在向工作人员写的一份内部说明中将欠付款描述为在日常工资审计中发现的“系统错误”所导致的“薪酬差异”。
在这封信中,Chatime为系统的失败道歉,并表示公司商店中所有受影响的员工都会收到退款。但是,它并没有说明有多少工作人员受影响,涉及的时间或金额。
监察专员表示,对Chatime总部的调查是对茶饮运营商进行更广泛调查的一部分。除Chatime外,其他在澳洲运营的茶饮品牌还包括在澳大利亚拥有超过55家门店的GongCha、规模相对较小的Sharetea以及其他海外特许经营商。
公平工作调查专员Sandra Parker说:“这些企业往往会实行母公司所在国/地区的经营模式和工作场所实践原则。再加之雇佣的很多员工是海外移民,他们可能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因此可能存在很大的违规行为。”
2
澳大利亚特许经营加盟行业概述
整体而言,澳大利亚特许经营品牌大约有1120个。
其中,澳大利亚商业形式特许经营门店70,700家,另有直营门店8300家;合计共有79,000家特许经营门店。
尽管商业形式特许经营门店数量略有增加,但是直营门店数量亦有所减少。因此,自2014年以来,特许经营门店总数未有变化。
过去两年,特许经营行业缺乏实质性增长符合澳大利亚的经济基本面状况。
澳大利亚特许经营主要以零售业为主导,而过去两年,澳大利亚零售业(尤其是非食品零售业)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相比之下,食品零售业凭借创新和产品种类方面的优势更具弹性。据预计,未来零售行业洗牌仍将持续。
在所有特许经营品牌中,零售(非食品)行业占27.1%,食品和酒店住宿行业占比18.1%,行政和支持性服务行业占比14.7%;其他服务业占比29.6%。
据报道,25%的特许经营授权商同加盟商户发生过纠纷。特许经营品牌与纠纷涉及加盟商户中位数为每个品牌两家加盟商户。就所有行业而言,加盟商户与特许经营授权商存在纠纷的比例为1.8%。
最常见的纠纷原因是加盟商依从性、沟通问题以及费用问题。
尽管澳大利亚经济近几年相对平稳,但是特许经营行业就业人口数量自2012年开始逐步增加。据估计,目前特许经营品牌从业人数超过470,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兼职和临时工增速快于全职员工。另外,这一行业,尤其是食品特许加盟行业雇佣海外留学生和移民的情况最为常见。
3
特许加盟店到底怎么了?
特许经营模式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加盟商和特许商之间的特许经营关系。
2012年美国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独立的个体经营,特许经营企业劳资关系相关法律依从性相对更高。法国的数项调研显示,特许经营商可以从总公司的营销、研发和培训中受益。
研究者Lorelle Frazer指出:“加盟商户表现比直营店更为突出。”
由此可见,特许经营模式本身并无问题。好的特许商可以给加盟商提供品牌、营销等一站式的支持。反过来,加盟商的持续加入可以迅速提高特许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增加其价值和收入。当然,这种双赢局面建立的前提自然是良好的特许经营关系。
然而,事实往往并非想象的如此美好!
简单来看,特许经营商通过向授权商缴纳或不缴纳首期加盟费,并按照营业收入的部分比例支付给授权商,以获得后者的品牌的支持以及原料配送等。
但是,事实上,很多加盟商在签署此类特许经营协议的时候往往低估了其中的财务风险。
特许经营协议会对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约束。Jenny Buchan副教授表示:“一家特许商可以授权多个加盟商户,同时签署多份特许经营协议。相比之下,加盟商一生中可能只会选择一家特许品牌。”
特许方向客户(以及股东)负责。而加盟方则对自己的员工以及合规性负责。
假设一名客户对自己从加盟店购买的商品不满意,则可能会不再光顾这个品牌而选择其他的品牌。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特许方往往会控制和最终产品息息相关的整个环节,如价格、供应商和卫生规定等等。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特许品牌为了扩大品牌效应,实现短期内迅速扩张,他们往往会引入风投等投资者进入。伴随风投等投资者的进入,为了迅速兑现最初投入,他们往往会牺牲产品和服务质量。
尤其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加盟商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现入不敷出是常态,所以会想尽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减少运营成本,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使用通过虚假合同雇佣持度假签证来到澳洲的非法海外员工,并尽可能的压低薪酬。
据当地一位前达美乐门店店长透露,他的老板曾明确表示,不论采取何种手段,务必要确保当月的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低于销售额的27%。
这意味着他要经常登录并进入门店的工资管理系统,“运用各种手段削减”旗下员工在系统内登记的工作时间,以便相应地降低其员工的工资。
他说:“如果当周销量很糟(实际上很多周都是如此),劳动力成本务必要削减至月销售额的27%以下。为此,我不得不削减了自己和其他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
食物、劳工、租金和固定成本都在上升,而披萨价格却在下跌。如今的披萨售价和上世纪90年代时的价格水平相同。与此同时,达美乐披萨的利润却在翻番。所以说,如果要保证客户买到廉价披萨的同时,达美乐披萨的利润还在猛涨,就只能由特许加盟商来填补两者金额间的巨大差额。”
4
一切终将改变!
且不提相对保守的工党,即便是现任联盟党政府也深知,整个社区都期望政府能够对剥削工人的行为采取严厉回应,而不论违法的是大企业还是小生意主。
于上月发布的“移民工人专项工作组报告(Migrant Workers Taskforce Report)”建议对“明确、蓄意和系统性” 剥削案件采取刑事制裁。政府已经接受了这项建议。
这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举措。因为,按照“澳大利亚工作场所法”,欠薪和其他违法行为仅实施民事处罚。
尽管有些人认为,政府眼下只关注大选,改革来得太晚,力度不够。
但是,伴随维州和昆州工党政府正在制定类似的法律,对欠薪等剥削工人行为适用刑事处罚已经逐步演变成为了一种趋势。
移民工人专项工作组成立于2016年,诱因是7-Eleven曝出的大规模欠薪、克扣员工丑闻。事实上,从那时起,这个问题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欠薪的连锁品牌都被曝光了出来。
伴随公众关注率的提高,特许经营行业洗牌正在持续。
END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逐利是商家的本性,伴随特许经营行业欠薪、不合规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这是行业洗牌持续的一种写照,不良企业最终还是会被淘汰。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推荐阅读
27
04-2019
26
04-2019
23
04-2019
推广
觉得好看,点下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