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的线上竞争挤压利润空间,海外大型的零售商抢占澳洲份额,以及较低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致使澳大利亚的百货业的营收预计在未来5年内大幅缩水。
行业研究集团IBISWorld预估,2013-2017年百货行业的年营收增幅仅为1%,2018-2022年的年营收增幅则更低,预计为0.7%。从目前每年1.5%的通货膨胀率来看的话,百货业的实际营收其实是不断倒退的。
另外,近年来国际实体零售巨头如H&M,Uniqlo,Topshop和GAP等等纷纷涌入澳洲抢占市场份额,持续对本地零售行业施压。
根据澳新银行ANZ此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澳大利亚截止至2月19日当周的ANZ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2.3%至113.7点,触及一年来低位。
工资增幅缓慢,全职就业人口数下降,经济增长令人担忧,全球金融市场充斥着不稳定性等因素都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情绪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IBISWorld高级行业分析师Lauren Magner称:“对于百货商店来说,尤其是那些有许多同类商品库存的店来说,降价来打价格战或许是争抢市场份额的唯一途径。”
在总营收增长疲软甚至没有增长的大环境下,百货商店以及大型的服装连锁店都在精简其供应链并采取更多的直接采购,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效果。
根据IBISWorld的数据显示:2013-2022的十年里,百货业创造的GDP预计以0.5%增幅上涨,相比澳洲整体GDP 2.5%增速,其表现还是逊色不少,说明了百货业的发展速度远低于澳洲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
David Jones 2016财年营业收入上涨6.5%,基础税后利润上涨5.7%,每股盈利上涨7.1%。
Target营收下降17.7%,利润同比前值5800万澳元下降至1600万澳元。
Big W利润在2016年下半年缩水89%,讽刺的是其主要竞争对手Kmart的表现却异常良好。
Myer将于3月16日公布其上半财年数据,但是市场预期其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
小结
澳洲本地的实体零售百货商将不断面对线上零售店的挑战,尤其是支付技术越来越完善的当下,澳洲人民去实体店购物的习惯可能会慢慢地发生改变。消费者情绪低迷,市场不稳定性蔓延,对行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利润承压的当下,保持利润空间且面对即将迈入澳洲的亚马逊,是目前各大零售百货商的一大难题。通过全新的服务,如David Jones的积分制度和餐饮服务等,再辅以自有和独家品牌,或许才能够使各大商家保住他们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