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野心终于暴露了!刚刚,阿里无人酒店开业,没有一个服务员……

2018年11月05日 华人瞰世界



作者:政军

来源:商界洞察(laodianzhuli) 


马云吹过的牛皮终于实现了。


近日,酝酿两年的阿里无人酒店正式开业,整栋楼没有一个服务员,却比任何一家酒店更安全、更干净、更舒适。



无人酒店,未来已来


根据阿里旗下飞猪旅行近日公布,阿里巴巴首家实体酒店“FlyZoo Hotel”已开业,内部代号为“未来酒店”。该酒店位于阿里巴巴杭州西溪园区东侧,目前酒店各种设施正在最后调试当中。


代号“未来酒店”,表明该酒店与阿里此前的未来餐厅、未来书店类似,将采用无人化的运营。据飞猪方面的介绍,该酒店将采用全流程无人化操作,从入驻登机、入驻体验到退房环节,多由机器人提供服务。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来看它的体验过程吧!



入住:


客人到达酒店后,一个1米高的机器人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接待。它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客人的样子录入程序。


登记入住时,客人只需在大堂自助机刷一次脸,这时后台就会对接公安系统确定住户身份信息。随后,客人的个人信息就会覆盖酒店内全场景。


这意味着客人的脸成了酒店的通行证,无需任何服务员引导,只需刷脸就能享受酒店所有服务。



登记完毕后,电梯会启动等候系统,这时机器人带客人去房间就不必再费时间等电梯了。


电梯通过无感体控系统,识别客人身份,判断乘坐电梯的意图后,最后直接在入住的楼层停下来。



到达房间门口后,摄像头识别出身份,房门自动开启,客人就能进去休息了。


吃喝玩乐:


无需插卡取电,客人步入房间,灯光会自动进入欢迎模式,电视机自动开启,并进入欢迎界面。房间内的空调、电视、灯光、窗帘等设备全部不用手工操作,客人只要对着天猫精灵下达指令,一切都可以躺着进行。



我们上面说过,登记时酒店系统会录入客人的样子,也就是说去餐厅、健身房、游泳池你完全可以空手去。


比如,当客人走进餐厅,人脸识别系统就会识别出他的身份和房间号,所点的餐品将自动被记录到消费清单。



东西一放上去,就已经完成了结账支付。


如果你不想出去,只需在手机上点单,机器人就能把食物和水送到你房间。


退房:


我们在传统酒店退房时,前台会派卫生阿姨前去查房,但在未来酒店,客人只需在手机上退房,系统就会弹出客人的所有消费金额。点击确认,随时离店。



在离开房间的一瞬间,电梯也已经启动程序等候客人了。


此时,房间会自动生成一张打扫订单,类似于网约车的派单模式,附近的卫生阿姨接到订单就会前来打扫房间,酒店无需专门请清洁工。


未来酒店凝聚了阿里豪华的阵容:达摩院负责架构、阿里云提供大数据、人工智能实验室设计机器人、智能场景事业部完成酒店数字化运营和智能服务中枢、天猫则为酒店床品提供供应链。


酒店业长期存在同质化严重和人力成本高昂等痛点,技术迭代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酒店不仅能通过多种黑科技营造独特的氛围,更能采用无人化的操作大幅节省人力成本并提高运转效率。阿里未来酒店CEO王群表示,“通过酒店管理平台系统能力的提升,未来酒店的人效比是传统同档次、同等规模酒店的1.5倍。”


没有人是不可以被替代的


同时,上个月,海底捞斥资1.5亿打造的“无人餐厅”在北京正式营业。


店里没有洗菜工、没有配菜员、没有传菜员,成了一根根机械手臂。



就连表演拉面的小哥和美甲擦鞋的服务员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360°全屋环绕式立体投影,5块超大穹顶屏幕。



让你360°沉浸式消费体验。


海底捞这家“无人餐厅”是与松下、阿里合作建成的,在店内的监测大屏上,不仅能够看到每部机器、每个环节的运转情况,还能实时监测菜品的剩余数量,以及是否有超过48小时的过期菜品。


传统餐厅的店长在这里被大大弱化,而且智能大脑做得更好、更快。


不光是海底捞,2017年10月,马云的无人餐厅亮相,顾客通过桌面智能自助点餐,下单后订单会自动传到厨房。顾客吃饱喝足走出餐厅后,费用会自动在支付宝上扣除。



除了店里的服务员,流水线的工人也越来越少。


位于广东东莞的京东华南区麻涌分拣中心有一个1200平米的平台,上面有300个分拣机器人正在忙碌着。据介绍,麻涌分拣机器人单小时的处理能力能够达到一万两千件。



这里的机器人分拣线共有两层。上层的小机器人根据地面二维码指示,准确将货物投入相应货口。



下层每个货口系有麻袋,对应不同的站点。一旦货物装满,便会有指示灯亮起,提示分拣员需要将麻袋扎口,并推送到传送带前往装车区域。



在整个分拣区域,原有的300名分拣员工如今变成了只有不超过20人,与传统分拣线相比,显得十分冷清。但全天的效率、作业质量都有显著提升。


因为这些小机器人不需要两班倒。如果没电了,它们会自己去找充电桩补充能量。使用机器人后,不光工作环节从6个减少到3个,而且因为减少了搬运的次数,对货物也更有安全保障。


不仅仅是服务行业,更多工种将被代替


5月8日,Google Assistant的问世,接线员、客服、电话推销员变得岌岌可危……


机器人市长:日本多摩正在选举下一任市长,机器人“松田Michihito”作为候选人之一备受瞩目。(她有自己推特账号)


它竞选时说:机器人没有情绪、欲望,政务处理不会感情用事,不收贿赂、不休息,可以存储消化大量数据,节省办公。



公务员机器人:新西兰“萨姆”(机器人公务员)能通过Facebook 回答市民提问,它有无限记忆存储量,永远不会忘记或忽略每个人的问题,做决定能绝对的公平公正。


建筑机器人:机器人Hadrian X能60分钟内砌起1000块砖,过程中还能研磨、切割砖块,每周24*7连续工作。两天之内,就能搭起一栋住房!



财务机器人:德勤财务机器人,一个顶15个人类,每周24*7工作。36万小时的人力工作,财务机器人几秒就能完成!


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最后一块阵地,同样被攻破:意大利机器人钢琴师现场弹奏钢琴,郎朗听后都惊呼:“机器人Teo速度超越人类,节奏精准!”



性爱机器人:去年开始,欧洲妓院大量抢购性爱机器人。皮尔逊研究报告发声:到2050年,机器人或将取代人类性爱!


牛津大学研究团队甚至想让机器人怀孕生孩子!他们培育长有人体组织器官的机器人,尝试让机器人具有分娩能力。



斯坦福教授卡普兰统计:


美国注册在案720个职业,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些以低端技术、体力工作为主的国家,比例可能超70%!



人类为之颤抖,这绝非危言耸听,以AI机器人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吹响号角。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多次公开呼吁:人工智能太可怕了,人类必须马上对人工智能技术加强监管。


当马斯克看到波士顿机器人时,更是忧心忡忡:“我们马上就完了。面前这个机器人再发展几年,它的速度到时候我们需要借助闪光灯才能看清它,做美梦去吧……”


波士顿新机器人


或许,你还不能深刻感受到这种恐慌,打个生动的比喻吧:


现在,AI机器人就像正奔跑在轨道上的高铁,虽然我们在站台等待时,已经有它将要冲过来的预感。


但是,当AI机器人一日千里地飞速进化,真当它冲过站台时,人类连它的样子都看不清,之后,就再也追不上了!


马斯克对这种毁灭性的技术一再坚持:“人类要万分警惕人工智能,它们比核武器更加危险!”


未来只需一个个微小的智能纳米机器人植入人类身体,随时清理、修复和升级他们身体的各个细胞,同时对体内2.3万个基因进行检测,及时更新和维护,用以延长生命、强化身体功能。


霍金生前也一再告诫人类:“机器人的进化速度比人类想象的快,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我真的很怕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成为新物种!”


今天,服务员、接线员、快递员、围棋手、翻译、医生、证券师...人类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工种被机器人占领,等待人类的,或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失业大潮!


所以,如果有个15岁的孩子,困在某所观念过时的学校,我能给他的最好建议就是:不要太依赖大人。多数的大人都是一片好意,但他们就是不懂现在这个世界了。



在过去,“听大人的话”会是个相对安全的选项,但21世纪不一样。变化的脚步愈来愈快,你永远无法知道,大人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所以,到底可以依赖什么呢?也许是科技?这会是个冒险的选项。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科技能帮助你达成目标。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科技就很容易为你塑造目标、控制你的生活。特别是随着科技愈来愈了解人类,你可能会感觉,好像是自己在服务科技、而不是科技在服务你。


那么,你是该依赖自己吗?大多数人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我们在脑海里听到的那些声音并不一定值得信赖,因为这些声音常常被意识形态的洗脑手段、商业广告的殷殷召唤所影响。


随着生物科技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纵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于是“顺从你的渴望”就会越来越危险。


要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就必须下定决心,了解自己这套操作系统。要知道自己的本质、希望在人生中达到什么目标。



在《今日简史》这本书所提出的诸多建议里,这绝对是最重要的一条:认识你自己。这项建议的迫切性更是前所未见,因为现在人类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你可能听到过,有人说这是个黑客攻击计算机的时代,事实上,现在是个黑客攻击人类的时代。


算法现在正看着你,看着你去了哪里、买了什么、遇见了谁。再过不久,算法就会监视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的呼吸、每一次的心跳。靠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你的了解只会愈来愈深。而等到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纵你,而且你无力抵抗。


当然,你也有可能很高兴能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算法,相信它们会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决定。那么你就什么事都不用做。


然而,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控制权,就得跑得比很多科技公司更快,在它们之前就认识你自己。






扫码加小编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图片阅读


邓超做出这个决定! 孙俪只回复了9个字: "男人不该让女人流泪"


现实版沙漠骆驼! 83岁艺术家, 用24年在荒漠玩儿出一座圣山! 震惊了世界…


紫色浪漫惊艳世界! 澳大利亚再次美成这样, 用绝美梦幻许一城温柔…


他靠一个简单方法在澳洲中了12次彩票头奖, 又拿下美国巨奖, 多国彩票规则因他改变…

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2018-01-14 找投资,上 岭南会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1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学李女士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下面这张课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看着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2 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无奈地说,可是将来孩子要上私立中学的,私立中学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可不比国内差。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李女士感慨说,我毕竟是干金融财会的,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我现在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这样怎么能成?我得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 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李女士的情况,聪明的读者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3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伊顿公学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4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军火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附: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许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宾休假的这一个月,带狗狗带得我很幸苦。有时候我真心希望苹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欢玩的iPad,那样我就不用总是要陪他玩啦! 给孩子玩iPad或者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很多时候是解放父母的好办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时候,给小朋友玩手机游戏,他们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里加班的时候,给小朋友玩iPad,他们就不打扰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饭,你答应他吃完饭就可以玩iPad,他就会快快吃啦.... 而且,现在的智能工具还可以给小朋友读书,教小朋友学习...真棒,对不对? 可是,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的。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 Bilto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觉就像是毒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样.... 无独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里面,开始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传统的,完全没有智能和科技产品的Waldorf学校,在这个学校的校园里根本就找不到电脑!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机器人公司)的CEO,有5个孩子的父亲Chris Anderson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科技: “我的孩子们抱怨我和我太太对于科技的担忧过于法西斯。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险。我亲眼看到了科技对我的影响,我不希望这些发生在我的孩子们身上。” 非常有意思。几年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 “移动互联网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移动帮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上当了,因为最终它浪费了我们更多时间。” 当今大多数人已经对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产品上瘾很深。 很多儿童学家开始呼吁,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很小年龄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也许会让他们陷入不完整,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在户外靠亲身接触学到的知识,毕竟是和从谷歌百度里面学到的知识性质非常不同。 两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惊了我。这篇文章说的是商业怎样才能吸引90后和00后。 其中两条:“他们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满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避免和人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轻一代做为客户,第一,就是要立刻满足他们;第二,就是不能让他们说话。 他们非常不喜欢说话。他们害怕和人用语言交流! 这已经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了。我们已经不再和人交流。 其实不光是90后00后,很多85后也已经失去了与人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我创业后公司雇佣了几个85后90后,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网上找东西很快很给力,但是坚决不愿意拿起电话和人交流。 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电邮。与人用语言交流,他们不愿意,也不会。 可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语言直接沟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这个能力和意愿,会失去多少效率啊! 这个现象让我非常担忧。未来的人类,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类用语言交流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状态中,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离开了现实社会,可以在虚拟中满足一切需求吗? 也许乔布斯对于他的孩子们的态度是正确的。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组织表示,0-2岁的婴儿不应该接触科技,3-5岁的幼童每天应该接触不超过1小时,6-18岁的孩子应该限制在2小时以内。 接触超过4-5倍以上建议的时间的孩子和年轻人,经常有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例如:0-2岁的婴儿,大脑的体积会增大2倍(其实人类一直到21岁大脑都在迅速发展)。大脑的早期发展受制于环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过度接触科技产品(手机,网络,iPad或电视)对大脑会造成刺激,使小宝宝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学习能力低下,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过多过早接触科技会造成成长迟缓。 现在美国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到学龄时智力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由于多看电脑就减少了运动,而运动是可以增加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12岁以下用科技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1 多看电视和玩游戏还和肥胖直接有关。被允许在卧室里玩智能产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会得糖尿病。 2 玩游戏的孩子中75%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成绩。 3 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郁症,焦虑和对科技产品变态的依赖。很多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自闭,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态行为。 4 暴力的媒体内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5 高速的媒体内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因为大脑将神经推向前脑。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无法学习的。 6 如果父母也对科技上瘾时,跟孩子们就越来越远。没有的父母的亲密接触,孤独的孩子们就转向电子设备,更加造成了他们的上瘾。 最后,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于大脑和免疫系统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人。 也许,当iPad之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iPad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 正文自华人周刊,附自宁财女 推荐阅读: 回复精英,看《赵薇花1亿买学区房,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回复郭晶晶,看《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终于明白小扎和强东的差别》 BP通道:[email protected] 回复LU,看《LU,一个打飞机APP,凭什么狂吸四亿美金》 回复思维,看《罗辑思维的骗局》 回复AV,看《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故事》 回复400万,看《日流水400万,他靠情色日进斗金》 回复车震,看《一款精准车震服务商业计划书》 回复叫鸡,看《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10亿》 回复1999,看《刘强东与马云相约1999年,17年前绝密视频曝光!》 回复A轮,看《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样式以及图文采集收藏 采集样式采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