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外学艺术,到底学到了什么?

2017年05月30日 TIMEZONE




当你背着画板远渡重洋,看到另一片风景,是新奇还是不安?是否担心以前学过的东西在新的环境里水土不服?


本文作者曾在国内大学学习美术,后转战伦敦艺术大学温布尔登艺术学院,继续攻读艺术,或许他的经历能够给将要出国读艺术的你们一点心理准(yin)备(ying),看看国外艺术专业到底是怎么学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ArtBanana

公众号ID:artbnn


当时,我被久负盛名的伦敦艺术大学录取,所学专业是MFA Fine Art,简单来说,这个专业是培养艺术家的。

 

和国内体制不同,英国的艺术专业不会按照画种来分科系,国内艺术院校会有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 这边凡是做艺术的都会在一个系,统称 Fine Art.


 只要看到Fine Art专业,那就是几乎包括一切画种的,换句话说在这里,你可以用一切方法来做艺术

 

我在2012年在国内已经研究生毕业了,学的是油画。过来以后发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和国内区别很大。下面为大家细说一下:

 

 以技法为目的,是成不了大师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叫:“技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是表达!”在国内,尤其是像我这样从高考上来的学生,能做到不重视技法是很难的。经常会有人问自己或朋友一个问题:“看看,我这张画画的好不好?”或者“我觉得我这张画画的不好,你看看问题在哪?”当你问出这句话,就说明还是在用技法来衡量作品。在现在的西方,技法完全不是艺术创作的主导因素了。艺术家在想什么已经比他在做什么更重要了。


刚来的时候,要想快速和他们的系统接轨,确实不那么容易。对于艺术创作上,还是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上看看自己好了,关注自己内心,做个诚实的艺术家总是没错的。于是就创作了这样的画。


你的内心里住着一个小怪兽/ 它每时每刻和你在一起


有时候/ 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它只是静静的陪你躺着


有时候/ 它变得很大 /大过你的想象/ 透过时间的缝隙

注视着你/它是你的一部分


为了和它斗争/ 经常搞得自己很受伤/

想想曾经/自己伤害自己的事情/  其实也干的也不少


这应该算插画作品,用PS画的。导师看过以后给了鼓励的眼神,当时还挺感动的,后来发现,原来给学生鼓励是他们的职业素养。从此以后,对于导师的话也是选择性的听,并不会盲从。

 

注重过程,把创作看做研究

 

不论国内外,以前的艺术家基本上是工匠,是手工业者,因为没有什么思想性。真正让艺术家摆脱匠人身份,成为社会精英还是在于作品背后的研究过程。举个例子,我们曾经做过一次展览,展览的场地非常奇葩,是一个教堂的地下室,要求参展作品必须和展览场地相关


要求是做和这个教堂相关的作品,所以艺术家们必须通过文献研究,或者采访这里的工作人员得到更多的背景信息。再从这些信息中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创作,非常有趣。

 

这座教堂非常古老,建造至今已有快200年了,

它的外表看起来就很有故事


内部是这样的全靠灯光照明非常诡异

 

教堂曾经搬迁过几次,最后迁到这里,这个地下空间。曾经是用于存放棺材的,死者年龄从1岁到80多岁的都有。

 

当时我们这批人的创作角度也比较广泛,比如说:


因为这个教堂曾经搬迁多次,所以可以在作品中表达:总有一些精神是不会灭亡的,如果它在这里消失,就会在别处出现。

 

因为这里是放尸体的,所以可以从生命消逝的角度创作。

 

因为这里仍然作为教堂功能在使用,宗教是指引心灵,让人活的更好的,所以也可以从宗教角度创作。


当时我做的作品是这件 “To Die For"


To Die For , installation, 30cm × 24cm × 50cm


这件作品是三部分组成的,箱子,婴儿,黄金我用了黑色内衬的箱子,因为看起来比较像棺材,符合背景 。



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只要画面主要位置出现一个婴儿的形象,基本是都是基督,所以我用写实技法画了婴儿,让它看起来在沉睡。



黄金除了视觉效果好之外,也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财富,名利,诱惑等等...


圣经中,犹大就是被黄金收买出卖了耶稣嘛,也和婴儿形象联系起来了。所以这件作品就诞生了,并且各个元素之间以及和展览场地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


艺术是没有尽头的,真没有!

 

英国有个很有名的绘画大奖,叫Jerwood Drawing Prize,是一个绘画类的奖项。很多艺术家参加,有许多艺术家从这个展览上崭露头角继而名利双收。就在2014年,这个比赛的一等奖居然是一段音频! 是的,你没听错! 绘画比赛,有人录了一段MP3的声音交了上去,获得一等奖!奖金是8000英镑(当时约8万人民币)。

 

作者在音频里描述了一个罗马时代的罐子,大致意思是“这罐子很旧,颜色如何如何... 音频很短,只有49秒的。她的理念就是:绘画,不一定要用笔在纸上画,我也可以用声音来“画”,观众听到会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这也是“画”。评委们觉得这个太好了!很颠覆,于是获奖!


西方更为强调做新的东西出来,颠覆传统是好事,颠覆得越彻底越好,这样艺术才能前进!相比之下中国比较讲究传承,尤其是国画,总是以古人作为标杆。西方也有一部分人在做古典绘画,但是人数很少。

 

正好当时一个朋友在这边组织了一个展览,是关于“植物染色”的。策展人自己是国内非遗植物染色(草木染)手艺的传人,这次的展览也立意于拓展植物染色的概念。既然为了拓宽一下“草木染”概念


我做了这件作品   “人间草木"


Earthly Herb, installation, 60 cm * 52cm* 160cm



我使用了植物为原料的熏香,和传统草木染的染料来源一样,它们都是来源于自然的。最重要的是“染”,因为使用的是熏香,所以展厅会充满香的味道。这个“染”的概念中,要染的不是布,而是空气,和呼吸到空气的人。换句话说,所有的观众,都是这件“草木染”主题作品“染”的对象!

 

技术是技术,艺术是艺术


在英国的每个艺术院校基本上都分出很多工作室(workshop),要把它们称为生产车间也差不多,比如木工坊,金属工作室,陶瓷工作室,印刷工作...每个工作室有专门的老师负责,这些老师都是该领域的高手,就拿木工坊的老师来说,只要你画出草图,想做什么他都能帮你做出来,盖一间房子都可以。工作之余老师们还在努力学习,我不止一次看到木工坊的老师拿着一本新出版的介绍新型木工机械的书在看。MFA主课程的老师负责和你讨论思想高度的问题,也就是“做什么”的问题,具体操作的“怎么做”的问题,由各个工作室的老师教。

 

 Earthly Herb, installation, 60 cm * 52cm* 160cm


我的作品“人间草木”的木架用的是榫卯结构,是我自己在学校木工坊做的,用的是榫卯结构。因为草木春天生长,秋天衰败,它不是固定的,所以要让架子符合这个植物兴替的理念,所以整个架子并没有用钉子钉死,它是可以拆卸的。当时我也不是太了解榫卯,做出的架子不稳,摇摇晃晃要倒。于是就去问木工老师,一个外国人虽然没做过榫卯,但是一看草图他就懂了。


这时候东西方思维的差异就出来了,我主张用一个更精巧的榫卯结构来解决。他主张直接加两根木头做主干支撑住。这方面西方人的思维特别简单直接,哪里不稳就加料,硬撑住。而中国人就会用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把难点给避过去。


创作不靠灵感,靠思维


在国内读书时的创作,基本是找个图片,做个小稿就开始画了,不会做研究,也没有方向性,也没有理论支撑。这样是走不远的,永远只停留在画面上。很多艺术工作者觉得艺术是靠灵感的,得找一种状态,这在西方艺术教学体系中也是被否定的,导师们都认为创作是带有明确目的的,要做的是学者型艺术家,创作过程可以是冲动的,但是思维一定是清晰的,每一步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方法,就是西方人喜欢用图表来帮助创作,用思维导图(Mind Map)来记录灵感和发散思维 。

 

举个例子,我们后来又联系了一家医院,准备在医院里做展览,和上一个教堂展览一样,也是要根据场地创作。


因为展出地点是医院,以此为出发点,做一个思维导图:

 

得出这次创作的关键词是:

 

肌肉解剖图 + 翅膀

 

最后作品是这样

Identity, oil on canvas, 40cm × 50cm × 3


根据外国人的经验,思维导图一定要越发散越好,越天马行空越好,不要想技法问题,不要想预算问题,不要有束缚。最后整理出一个最确切可行的方案,然后实施。



总结一下,西方的艺术学院教育的特点


1.更具有研究性。一方面研究社会问题,一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把观念转化为艺术语言。


2.要有命题创作的能力,其实就是信息收集,分析和转述的能力。


3. 主张创新,不管作品怎么样,先做个不一样的。


4.创作是创作,市场是市场,创作时候不要想市场。


5. 一言不合就创作。




回答几个问题



Q1:很多外国艺术家的作品看不懂,怎么破?


A1:  有一次我们班一个小型汇报展,一同学拿了一堆新A4纸放在地上,说这是他的作品。 


然后导师的表情是这样的.......



表情说明,导师也没看懂.....所以,看不懂是正常的,外国人也不比你好多少。我也问过导师类似的问题“有的艺术家作品我看不懂,他是不是乱画的?” 导师说:“所有成名

艺术家都是想得非常清楚的,你不要只在网上看他们的作品图片,要去找他们的书来看,看他们的思路,重要的不是他们把作品做成什么样,而是这个作品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做成这样。思维方式才是你要研究的,你要塑造自己的创作体系,不要只追求做出一两件好作品。”

 

Q2:我觉得自己天赋不错,但就是有时候懒得画,怎么办?


A2:记得当时导师对我说:"艺术是你的专业,创作是你的工作,工作!工作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撑住!不能懈怠!"我当时就觉得被打鸡血了...

 

Q3:如何看待“绘画已死”的说法?


A3:确实,其他的表现形式出效果很快。比如说装置艺术,可以靠材料的物理属性出效果,但我总觉得这么做有投机心理在里面。


我发现一幅画其实视觉效果和心灵震撼完全可以做到不输于装置或影像的。能把绘画语言运用到极致是特别爽的事情,因为所有元素都是你自己控制的,一旦这套语言成熟,你就可以去画任何题材。就像一个杯子,可以装饮料,装水,装酒....但不管装什么都是杯子的形状。做装置我觉得像在一批杯子里挑一个杯子装水,而画画我觉得是自己造一个杯子,造杯子比装水重要。

 

Q4:到底什么才叫“艺术创作”?


A4:艺术创作,就像拿筷子夹鸡蛋,硬夹会很累,效果也不好。要么用筷子把鸡蛋敲碎,要么把鸡蛋变成别的状态,比如煎蛋或者鸡蛋饼。



  作者 | 方翔



教育经历

2014-2016   MFA Fine Art,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Wimbledon College of Art, London, United Kingdom

2009-2012  MA Fine Art, Yun Nan Normal University, YunNan, China

2005- 2009     BA,An Hui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China 




更多专业,TIMEZONE 后台输入关键词阅读:

 | CS | 人工智能 |  a片 | 西厨 | 精算 | 娱乐设计 | 

| 风水 | 艺术管理 | 理疗 | 作曲 | 日本文学 |

| 电影学 | 性教育 | 时尚买手 |

航天|美国新闻|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长按关注TIMEZONE,发现大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ArtBanana(id:artbnnTIMEZONE已获得授权,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平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