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 澳企在华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2021年02月02日 澳贸委Austrade



▲ Chris Rochfort

澳大利亚星特环境CEO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和水文特征,内涝问题日渐突出。


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能够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那么,海绵城市是如何让雨水“听指挥”,让城市“自由呼吸”呢?近日,澳大利亚星特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STAR Water)的CEO Chris Rochfort接受《科技与金融》杂志专访揭开中澳合作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神秘面纱。


高附加值“海绵体”

让城市自由“呼吸”


1997年,澳大利亚有机资源研究和教育中心(下称CORE)开始研究和探索回收材料在各种行业应用中的使用,例如农业、工业径流、城市径流、雨水应用等。这就是STAR Water的原点。

经过了十余年的经验和研究沉淀,在2008年,Chris组建了一支由园艺、环境科学、土木工程、市场营销等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并正式成立了STAR Water,致力于生物活性过滤技术在雨水、工业废水处理回用中的应用。

水的自然循环再生过程,是启发人类建造海绵城市的灵感。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即在水进入水道、环境和社区之前完成净水。

在Chris看来,理想的海绵城市就是要做到“利用自然、模拟自然”,在城市中使用自然界的原理保护水、净化水。


“我们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自然原理,不需要消耗能源,而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从水域中去除污染物,防止污水进入水道。我希望STAR Water能成为城市径流以及工业和农业径流的全球领导者,帮助世界各地的社区保护水道,让社区免受污水污染。”他说。要让城市如海绵般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弹性”,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城市的“海绵体”。

Chris介绍,STAR Water历经了20年潜心研发出的活性过滤介质(RFM)技术,可以将本地的回收材料及天然材料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生物活性过滤介质,成为城市“海绵体”,实现雨水等的大规模收集、处理及回用,并持续优化处理。

他强调,与传统使用沙子作为主介质的技术相比,STAR Water的活性过滤介质技术可以利用当地天然材料、生物物质及可回收材料加工制造,是真正的有机介质处理过程能源零消耗,环保经济、可持续性强,不仅能降低成本,也避免了原料供应短缺问题。

同时,STAR Water利用计算机系统,针对当地水文环境,对生物活性过滤的处理性能、使用寿命进行模拟,提供最符合现场需求的介质配方,有效去除城区面源污染。

不仅如此,STAR Water所用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都基本实现了“本地化”,除了能够降低物流成本之外,更是让本地回收的废料得到真正的循环再利用。

Chris坦言道,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真正的循环利用革命,“回收”的概念深入人心,与STAR Water的理念不谋而合。“许多可回收的原材料都可以被转化为过滤系统的组件,它们可能是公园的有机肥料,也可能是工业或林业的木材废料,或者是家庭的废弃玻璃和塑料,这些原料回收后就可以制成过滤系统的特殊工程材料。”他说。

目前,STAR Water的RFM技术及其衍生的一系列专利及非专利设备,已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展开应用,并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过滤介质,成功与当地植被型或非植被型雨水处理系统结合,有效保护了当地的重要水资源。


上海海绵城市示范公园

揭牌助力前沿技术推广


2018年5月,STAR Water与上海植物园绿化工程公司共同合作建立的上海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在上海植物园揭牌并对外开放,向公众展示了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活性过滤技术及其产品、系统。

“上海植物园是STAR Water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示范项目和旗舰项目,我们通常只在试点项目中完成一种或两种类型的技术安装,但上海植物园却展示了五种技术。”Chris指出,示范公园的建成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展示了中澳两国多方合作与经验凝聚的成果,使示范公园成为未来革新技术应用的测试及技术改进的场地,同时也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地采用国际领先技术与集成处理系统。

目前,上海植物园工程公司与STAR Water正计划建立合资公司,致力于将活性过滤技术在上海及国内其他地区推广。在介绍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模式时,Chris说:“因不同地方在企业文化、语言沟通等方面存在差异,项目的实施很多时候需要当地团队的协助,所以我们一般是在当地成立合伙企业、合资企业,并向他们发放技术使用许可。”

STAR Water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我们的技术处于创新前沿,在任何国家,态度传统的工程师、科学家、专家和国家决策者对于使用新技术都会有所保留。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尝试建立营销渠道和传播渠道,以说服决策者使用STAR Water的技术。如参加进口博览会、中澳水环境技术交流对接会、上海国际海绵城市建设展览会等,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机会进行推广。

2018年STAR Water在深圳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国际赛(澳大利亚悉尼分站赛决赛)上获奖,成为了STAR Water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创新创业大赛给我们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我们获得了在深圳推广的机会。”Chris表示,除了通过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来建立关系网,他们也会寻找其他城市的当地合作伙伴和项目。

但他也坦承,受全球疫情影响,许多原定的推广活动都被迫延迟或取消,而且基础设施工程量较大,打入中国市场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新型过滤介质可将城市洪水体量降低30%


近年来,不少城市在一场大雨过后就陷入“看海”窘境,“逢雨必涝”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大“痼疾”,海绵城市是否能够成为城市洪涝防治的“一剂良方”,备受各界热议。

在Chris看来,防洪工作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尚未完全有效。许多城市的技术都依靠沙滤器或其他方式来管理雨水,有一定效果。而STAR Water的过滤系统大多是由有机材料组成的,具有空隙率高的特性,犹如一块天然海绵,可以保持非常高的持水能力。

当洪水来临时,这些空隙就能容纳约30%的额外水分,让水留在过滤介质及设备中,防止因过滤系统的水量累积溢出而出现地表内涝,有效减少洪水体量。

同时,这些水会被存储在过滤设备中,净化后再进入水道或储水模块,以供回收利用。此外,有机材料的表面积大,可以吸附大部分污染物,有效阻止它们通过过滤介质。

雨水处理及回水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模拟图


“当前,一方面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另一方面很多城市的应对高强度降雨能力不足,只是将水从一条排水沟排到下一条,直至淹没城市。们的技术优势在于能够存储雨水,减少洪水泛滥的情况发生。如果我们的技术能在城市中更为普及,那么城市内涝的困境将会有所缓解。 ”Chris自信道。


技术创新需要政策与资本的支持


对于世界多国先后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的系列激励政策,Chris认为,有效的措施应该能确保技术创新者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创新者是带来技术变革、提出解决方案的关键,所有的创新都依赖于研发,而研发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收益,因此需要融资和资金支持。

他希望资本可以更多地流向拥有创新方案、在市场上得到证实和验证的创新公司。“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比大多数国家都好。

目前,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已建立了创新加速平台,这些平台可为创新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创造机会、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企业孵化系统,我们很期待彼此之间的合作”,Chris实地参观考察后称赞道,“我们将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能在当地推广的技术,并与其他几所大学合作进行测试和实验室设计。

Chris透露,STAR Water计划在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投入更多人力,并在当地设立咨询委员会。“我们希望在在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及有合适的运营计划和人才后,能够让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维持在30%左右,并随着市场增长继续保持向外扩张。

澳贸委绿色环保小程序

▲点击了解更多案例


来源: 科技与金融杂志



行业 | VR技术带您“云考察”澳大利亚水敏型城市的宜居魅力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