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一:孩子10岁,四年级 父亲经商,母亲全职带娃
坐标:阿德莱德
家庭二:孩子14岁,十年级 父母共同经商
坐标:悉尼
家庭三:孩子18岁,十二年级 父亲IT咨询师,母亲护士
坐标:布里斯班
今日昆士兰:您和家人哪一年移民澳洲?当时有小孩吗?
家庭一:我们于2011年3月正式登陆,当时孩子4岁。
家庭二:我们1999年移民来到澳洲,当时还没有孩子。
家庭三:我们家1996年移民过来,当时没孩子。
今日昆士兰:请介绍您孩子目前的教育情况。您和家人对当前教育成果是否满意?
家庭一:孩子今年上Year4 ,在家附近的公立学校就读。他每周还要另外参加网球、篮球和游泳课。每年学费300澳元,兴趣班约3000澳元,购买课外书籍大约500澳元,合计约4000澳元吧。
当然这只是物质方面,我们家长在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就无法估量了。仅就金钱而言,我认为收获远远大于付出。
家庭二:我们对孩子目前的教育状况非常满意。他们在公校就读,平时参加很多课外活动,包括游泳、足球、空手道、钢琴、小提琴、绘画等,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这些活动的费用都不高,比如足球,当地俱乐部一年的费用大约200澳元。俱乐部是非盈利性质的,球队教练、经理都是志愿者。公校是免费的,但每年须自愿付出三五百不等的各种费用,主要是用以参加各种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
家庭三:目前两个孩子就读私校,总共花费4万澳币左右。另外他们星期六下午会去上中文学校,大儿子偶尔请家教。鉴于其效果,我认为这样的投入还是值得的。
(私校)
今日昆士兰:我们了解到有小部分就读公立学校的孩子不太喜欢跟私立学校的孩子接触。您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吗?您认为公校相比私校是否存在不足?
家庭一:也许因为我们孩子年纪还小,他对公校私校完全没有概念。我没有感觉到他有这样的想法,也没听身边家长反映过类似情况。
个人认为这种心理恐怕也是家长传递给孩子的。上公校还是上私校一直都是很多家长争议的话题。我目前还没有切身体验,但结合身边妈妈们的反馈,感觉公校管理比较松散,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不是很严格,课外活动的开展略为欠缺。
我也给孩子在私校报了名,Year6 会转过去。
孩子自己很不高兴,因为要离开他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不能和好朋友经常见面。
对此我们也很无奈,算是成长的烦恼吧,相信慢慢就好了。至于私校的学费,我想应该是和学校能提供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质量成正比的,一定有其昂贵的道理。但切记量力而行。
家庭二:我们一直欣赏和感激澳洲的公立学校教育。平等、自由、诚实、尊重、关爱、自立等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贯穿教育全过程,孩子们也非常自信、快乐和健康。从孩子的公立教育中我们也深受教育。
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或其他认识的孩子因接受公立教育而产生丝毫自卑,他们也从不攀比。
我们认识的孩子中也没有任何人因接受私立教育而表现出丝毫的优越感。无论公立私立,都是文明社会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就我们眼界所及,选择公立或私立,往往跟家庭传统、宗教信仰、地理位置等因素有关。我们不认为公私任何一方有任何优势或不足。各个公校都自己的特色,各个私校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不过是自由社会自然产生的多元化而已。
今日昆士兰:在很多人看来,就读私校就能拥有更好的教育和更高端的人脉,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那么您认为付出高昂的金钱就读私校是否值得?
家庭三:读私校应不是为了更好的教育, 而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以及好的学习生活态度。我的孩子们很满意他们的学习条件, 也因为能就读私校而感到幸运。公校与私校之间是有一些差别的。我个人认为读私校值得,但一定得在父母能力范围内。
今日昆士兰:那么在生活其他方面您的孩子适应吗?比如饮食、生活方式、人脉交际等等。
家庭一:生活饮食上没有任何的不适应。有了澳洲的生活经历,再把我们扔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可以很好的生活!人脉交往方面我感觉比在国内更加简单和健康。
家庭二:我们全家都很适应,很满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庭三:我的孩子因为出生在这里, 所以不存在融入的问题。我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生活在西方环境, 还能适当保留我们中国的传统。
今日昆士兰:现在国内发展日新月异,您和家人在跟国内的朋友交流后有没有偶尔后悔移民?
家庭一:我经常跟国内的家长朋友交流,然后会更感恩我们可以在澳洲为孩子打造一个不那么辛苦的环境。也有后悔移民的时候,每每想到自己原本可以更好的地在职场大展拳脚,就会有一丝丝悔意。不过有得必有失吧。
家庭二:孩子的教育是我们跟亲近的朋友最常聊的话题之一。我们对移民没有任何后悔。
家庭三:偶尔会和国内同龄家长交流, 并没有后悔移民。唯一的担心是孩子能否保留我们中国的传统,学好中国话,做一个真正能传承中国文化的澳洲人。
今日昆士兰:国内家长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种班,所以中国孩子各方面能力越来越强,在国际上频频斩获大奖。对此您怎么看?
家庭一:通常看到这些新闻觉得是很自豪的事情。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见得就像有人说的那么落后和束缚人成长,西方教育也不能一味迷信它有多么先进。如何能够将两种教育方法很好的结合起来应该是专家们研讨的方向。
家庭二:中国孩子在国际上获奖的有,但跟能力没什么关系,如果能力不是单纯指对付考试的话。赢在起跑线上是集体焦虑文化的体现,社会不公的反应,还有就是商业噱头而已。
家庭三:我不认为这是对的。在全球化影响下,大家拿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事情。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标准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最主要是看一个人一生的生活质量如何?生活是否开心?是否对自己满意?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不赞成给孩子报各种班,甚至补习我都和孩子商量,如果他们愿意去就去,不愿去,我就取消。
今日昆士兰:能否跟我们的粉丝分享您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计划?
家庭一:我对孩子没有特别高远的期望,只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有梦想并坚持实现梦想的普通人,健康且幸福的长大。虽然抱有这样的期望,但计划起来却似乎不那么容易。
总之尽我们所能为他提供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他小的时候帮助他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并坚持下去,再远的计划就看孩子自己的成长和选择了吧。
家庭二:我们期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三:我对孩子的期许是多学本领,做他擅长的事情,而不是做那些随大流的事。学好本领,多付出,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去多帮助别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人这一生的快乐,是在付出中得到的。同时信仰也非常重要。我的两个孩子都在教会私立学校读书,这对培养孩子的三观非常重要。
今日昆士兰:总的来说您认为移民这个决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家庭一:截止目前来看,对于我们整个家庭来说,还是觉得利大于弊的吧!
家庭二:我们没有从利弊角度考虑过移民。我们感激这里的公平社会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家庭三:我认为移民的决定是对的,不仅是对家庭和孩子而言。我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不再那么急功近利,会多为别人着想,益人益己。
不过这只是我个人感受,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仅供参考。
移民,与其说是追求更好的生活,
不如说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移民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但无论怎样,
凡事量力而为、惜福知足,
相信每一个移民的家庭,
都能在澳洲收获幸福。
本文为今日昆士兰原创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by K
喜欢我就像下面一样对“今日昆士兰”置顶嘛。。。
拜托拜托~
推 荐 阅 读
订阅今日昆士兰微信
■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 搜索“今日昆士兰”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