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从澳大利亚到北京,创业在路上

2018年08月21日 澳贸委Austrade


文章来源:《澳大利亚人报》中文网     

作者:Heidi Han

从利用AI,AR学英文,到用机器人收集数据服务游客,从用云技术提高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质量,到区块链打造虚拟社区,从智能呼吸平台到有机生态流程……7月31日晚,一群带着领先技术和新鲜创意的创业团队在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的悉尼创新中心展示了他们的项目计划,希望能有机会赢得前往”中国的硅谷”北京中关村,向中国科技创新前沿的更多投资人进行路演的机会。

▲“2018海外英才北京行”创业大赛

澳大利亚分赛上的获奖团队

在这场由北京海外学人中心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同主办、中关村驻澳大利亚联络处承办的“2018海外英才北京行”(BTOT)创业大赛澳大利亚分赛上,由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创新中心及多家企业与协会推荐选拔的13名(组)来自人工智能、区块链、健康医疗和清洁能源等行业的选手及团队进行了项目展示和答辩,并接受了由当地政府官员、风投专家、企业家、大学教师、律师及资深审计合伙人等六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团对的现场评审和打分。

坐在记者身边的邹力文(Brian   Zou)一边紧张地听取其他团队展示,一边抓紧时间再看一眼手机上的PPT文件——让他感到紧张兴奋的另一个原因是,就在路演前晚,他的女儿出生了,这也让他几乎没有休息过。这个已经来澳十八年的广州小伙子有着丰富而精彩的履历:在以数字媒体和计算机一级荣誉双学位毕业于新南威尔大学毕业后,他参与制作过好莱坞动画电影《happy feet 2》,当过动画导演,也体验过硅谷青年们的创业激情。

当晚他要展示的是他创建的第三家企业——Block42,他和另外七个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小伙伴正通力合作,利用区块链技术,在悉尼打造一个面向全球头号玩家的世界,“类似于Matrix那种全虚拟世界”。据他介绍,Block42是个在以太坊基础上建立的用户生产内容的块模拟世界平台。在这个全开放式,无限扩展的社区平台上,玩家可以制造,体验,以及出售建出来的软件/游戏/内容,并能永久拥有创造的内容,包括房子,交通工具,虚拟动物,视频直播,甚至开发的游戏。

一位来自创业圈的评委显然对邹力文并不陌生,称赞他是“有天赋的开发者”;但是评委们也向他提出一些直接而现实的问题,包括这个仍在开发中的项目的进展,预计投放时间和商业化模式等。

评委之一,Haymarket HQ孵化中心的总经理Duco Van Breemen 对《澳大利亚人报》说,其实很难通过短暂的展示来完全了解每一个项目并评判他们能否成功,很多时候许多人在展示时拿不到第一名,但是他们可能会打造出很成功的企业。

“这类活动很好,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国(初创和投资领域)在西方世界的曝光,展示中国的巨大机会;但是很难衡量他们是否能从此进入中国,对许多人来说,这样的比赛是许多人第一次踏上中国,第一次在中国得到介绍,在这之后可能要花很久时间。”

他说,因为Haymarket HQ是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创业扶植空间,他今年已经担任过至少十个这类创业大赛的评委了,许多活动是来自中国的地方政府和创业园举办的。

澳大利亚民间近年来也成功举行过多个颇有影响力的创业培训和比赛,已经举办了三届的中澳千禧计划创业营(CAMP)就是其中的代表。今年四月份至六月份期间,来自不同专业和文化背景的80名中澳年轻人在创业营期间,接受了长达90天的在线设计思维孵化过程,并在北京和悉尼的互访活动中进行面对面交流。他们分成不同的“智库”小组,为解决全球范围以及中澳之间的各种商业挑战和社会问题制定商业创新计划,并在为期100天创业营最后,在悉尼把向评委,风头资本和行业领袖展示了这些创业项目,赢家将获得一笔种子基金以把创业理念进行进一步市场化,并有机会前往中国向业界人士展示。

CAMP 的联合创办人和首席执行官Andrea Myles 认为,要智慧的赚钱就要抓住一个“创新的中国”带来的机会,“中国的经济是澳大利亚的约二十倍,增长速度是我们的三倍多。未来繁荣的关键在于确保澳大利亚和中国最出色的年轻人能深入合作。”

▲中澳千禧计划创业营(CAMP x 2018)决赛

Van Breemen说:“许多澳大利亚人低估了中国的机会,全球也是这样,创业者对中国缺少理解,没有关注中国;而来自中国背景的创业人更了解中国的机会和增长,也知道如何至少先进入市场,所以现在许多创业公司通常有中国背景的联合创业人。”

他特别提到了当晚第一个展示的Language Confidence项目——联合创办人Nicholas Jenkins 用混杂的中英文介绍称,这是一个从团队到技术和产品都相对成熟的初创企业,开发和利用AI技术来纠正英文发音,评估以及提供端对端英文口语解决方案,可以降低学说英文的成本,质量则达到与真人英文老师同样的水平,其目标是“教育十亿人说英语”。

“Nicholas Jenkins 是个很有才华的创业人,有很多的行业经验,曾经在muru-D ,他也在中国住过很多年,讲一些中文,我认为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瞄准一个很大的市场——如果能像他说的那样对语言学习自动化,对雅思托福打分自动化,你就解决了真正的问题。”Van Breemen先生补充道,他也在中国生活多年,甚至需要在中国考雅思,“但我排不上考试日期,未来三个月都报满了……如果能加速和简化这个过程,那就是解决了这个行业的问题。”

有十年设计、商业和创新行业经验的Joey Li也瞄准了中国庞大而且持续增长的语言学习市场。他联合创办的初创企业v-kaiwa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多种语言学习的,让语言学习者融入自然的语言学习过程和场景,目前已经在全球有4000多名学生在使用,并与一些企业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希望能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以及帮助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他们所使用的基于Google发音功能如何在中国大陆实现,而近期报道称有关谷歌或重返中国大陆的说法不实。

首次做创业大赛评委的安永(Ernst & Young) 大洋洲公司合伙人,中国业务负责人John Li对《澳大利亚人报》说,以前主要是从项目层面看中澳双向投资,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观察到这样的趋势,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关注越来越多,中国对澳洲的科技公司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被问及他感到这些项目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他说:“有些方面还是有不错的想法和产品,但是距离实现商业化大部分还是有些距离的。在利用科技方面,中国在这些年有很大发展,重要的是怎么能区别化你的产品,与市场上已经有的产品有什么不同,怎么能真正实现商业化,我觉得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大赛现场也吸引了来自大学、科技公司、孵化器、投资机构、专业协会及新闻媒体等150余名各界代表,现场气氛热烈。中国驻悉尼总领馆顾小杰总领事在致辞中赞扬今年正式开放的悉尼创新中心的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活跃”。他说:“此次大赛在这里举行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大赛为更多的人才提供了创意交流平台。这将最终惠及两个国家,因为它不仅连接了两国科技方面的资源、资本和市场,而且巩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

今年是北京中关村驻澳大利亚联络处第二次在澳大利亚举行“海外赤子北京行创业大赛”分赛。据主办者介绍,北京中关村驻澳大利亚联络处于2013年5月在悉尼正式成立,作为北京市政府与新州政府在2013年5月签署的合作备忘录的落实。

出席开幕式的新州政府创新规划部部长Matt Kean先生表示,希望看到企业家和创新者将他们的想法转变为新的工作,并表示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这将从悉尼创业中心开始,我们将要请求你们将你们的想法转变为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下一章,并为我们每一个人创造更多机会。”

从政府层面上看,联邦政府已经从今年7月1日起试行12个月的全球英才计划(Global Talent Scheme),该计划下对担保企业的两个分类中就包括“初创流”(start-up stream),即基于技术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相关的初创企业将能够担保具有专门技术技能的经验丰富的全球顶尖人才来澳洲,帮助这些成长中的公司。澳大利亚政府还宣布了 2300万澳元的孵化器支持计划,包括为新的和已有的商业孵化器提供津贴拨款,帮助更多的本国初创企业发展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

而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的报告,中国政府已向国内初创企业投资逾10亿美元,寄望于中国成为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全球领跑者。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 火炬创新园区,作为中国科技部在海外创建的首个火炬园区,据称将成为5至10家大型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研发基地,并支持近百家中国及澳大利亚的中小型企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但是也有报道称,澳大利亚有安全研究人员担忧大学可能使用纳税人资金来资助涉及中国国有企业或中国公司的研究项目的情况,认为通过分享“双方可用”技术的发展,大学有可能会协助中国发展其军事能力。大学方面则谴责国防部对大学研究提出“过度”控制权的要求,将破坏大学基本的合作和学术自由。据悉,UNSW将于十月底在悉尼肯辛顿校区举办第二届“火炬创新周”活动。

▲位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校区的火炬二期实体科技园效果图(来自大学官方网站)

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企业意识到支持创新和创业对于应对新技术颠覆挑战,保持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性,许多开办孵化中心或者投资创新项目,比如Telstra的muru-D, Optus-Innov8 种子项目,Westpac 对Reinventure的投资等。中澳千禧计划创业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大型赞助商的支持,包括西农集团(Wesfarmers), Macquarie 大学,阿里巴巴集团以及安永公司。

悉尼首家华人创业者社区Next Genius 的联合创始人Nick Qi 对《澳大利亚人报》表示,澳洲的创业氛围其实还可以,“有很多很有新意的想法以及深科技”,但是由于工作待遇条件比中国好很多,“有能力的人在澳洲不难找到一份15万以上年薪的工作”,因此大部分本地的华人背景的创业者都是兼职创业,目标相对不是特别明确。

“据我现在对一些比较优秀的创业团队的调查,他们都是澳洲起步,结合国内市场,但是年营业额最多就在百万澳币 现在有华人背景的有两三家应该规模会做的比较大,一个是Airwallex,AirTasker,还有HyperAnna。”

“民间自发创业发展可能性不大,倒是在大公司,比如德勤,IBM,Accenture里培育出来的项目,发展的环境会更好,但是一般都是内部人士参投。” Nick Qi 说。

被问及许多在澳大利亚孵化的创业者都离开澳大利亚前往新加坡和中国发展是否是澳大利亚的损失,有跨国创业和创投管理经验的Van Breemen先生说:“完全不是。第一,他们的总部都在这里,从财务上看都是把钱打回来,与阿里巴巴一样,几年后他们会重新回来投资;第二,他们去外面后仍然保持与澳洲的联系,带回来许多在这里没有的关系和知识,第三,他们宣传了澳大利亚作为提高全球创新力的形象和作用。”

他认为,澳大利亚的创新能力在全球来看大概排在前20位,“还不是很高,因为创新领域这些年才刚刚开始,但是澳大利亚进步很快,如果我们继续保持这样的努力,我想很快可以进入前十。”

墨尔本大学商学院创业企业硕士课程的主管,Colin McLeod教授发布的一篇文章披露,从新创办的企业数字上看,澳大利亚目前在38个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排名第八;从初创企业的增长来看,澳大利亚在27个经合国家中位居末位。文章还说,有近97%的初创企业在开始两年后退出或停止增长,77%的商业效益将仅由3%的成为高增长型企业的初创企业创造。

邹力文的团队寻求以15%的股权换取410万美元的投资,这也是当晚展示中寻求投资金额最高的项目之一。最终,他成为了这场创业大赛澳大利亚分赛区的六名入围者之一,这意味着他可以带着Block42 项目前往北京,与英国,日本,新加坡分赛区选拔出的优胜者在今年12月参加总决赛并进行为期三天的参观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北京的创新创业环境——曾有中国媒体报道引述创业者的话说,中关村那里的“天空中飘的不是云,而是钱,有些还是美元基金”。

一个走近中国创投圈的机会,对许多澳大利亚的创业者来说,或许只是他们充满未知风险的融资和发展征途上的一小步,然而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将你带去何方。


相关阅读

投资 | 中企澳大利亚掘金路:民企正赶超国企(一)

投资 | 中企澳大利亚掘金路:民企正赶超国企(二)

合作 | 中澳科技创新创业合作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