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美研究称防晒成分会进入血液…超标严重!防晒霜,还能用么?

原创 2019年05月23日 大狮狮


两周前的一条新闻,让我的私信里又炸了锅

......



关于#防晒霜或含有有害成分#这个话题热度在微博突然猛增,短短时间就引来2.5亿人围观......



话题的由来是一条听起来骇人听闻的新闻:美国FDA在5月6日公布的一项小型研究结果表示:防晒霜的有效成分渗入血液的含量大幅超标!并指出必须进一步检测防晒乳的使用安全性。”


于是不少人问我:

“这是真的么?防晒霜还能不能放心用了?”

。。。。。。


估计有些人恨不得马上扔掉手里的防晒霜......但是,对任何一个科研结果,我们都不应该“过度解读”。下面,让我们剖开那些惊悚的标题,推波助澜的媒体用词,用冷静客观的头脑去做下分析。

 

这是一篇发在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文章: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4个防晒霜中的1个:喷雾16人),喷雾2(6人),乳液(6人)和乳膏(6人)。1平方厘米的皮肤面积使用2毫克防晒剂,施用于75%的体表皮肤,每天使用4次,持续4天,在7天内收集30份血液样品。


关键点


让我们做个简单的计算来看看:“每1平方厘米用2mg,涂抹在全身75%的皮肤上”,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人体皮肤大概总面积为1.5-2.0平方米,保守估计按1.5平方米来计算,75%的面积就是1.125平方米,也就是11250平方厘米,这个大家没有异议吧?那么每平方厘米用2mg防晒霜,这就意味着,每次要用掉的防晒霜克数是:11250*2=22500mg,换算成g的话就是22.5g而一天还要涂4次!这也就是说,最终每位受试者每天使用的防晒霜大约是:22.5*4=90g!大家一般购买的防晒霜每瓶也就是50ml,略大于50g左右。那么就意味着,这些受试者每天至少要用掉将近两整瓶的防晒霜,连用4天!最终......


每个人在4天内干掉8防晒霜!

......


尼玛,这是在用还是在吃?

 

所以,防晒霜中的成分可以被血液吸收,这点的确得到了证实。只是按照我们日常使用量去涂抹,实际进入血液中的,要远低于实验的数值,自然也没有结论中说的那么“恐怖”。

 

关键点二

看完用量,我们再来看看结论:

↓↓↓



防晒成分被全身吸收支持了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以确定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但这些结果并不表明人们应该避免使用防晒霜。

 

所以,按一天2瓶的量来使用,进入到血液中的防晒剂会超过FDA认为的安全标准,即便如此…….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进入血液的成分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FDA更是明确告诫大家:“不应该因为这个实验而放弃使用防晒霜。

 

全球每年有4.8万人因患恶性黑素瘤死亡,另有1.2万人死于其他类型皮肤癌。如果防晒霜对人体有害,那么癌症呢?......权衡之下,该怎么做,我想也不用我废话了。


好了,解读完这个大家普遍关注的新闻,

让我们回到一个问题:

到底应该如何选择一支最适合自己的防晒霜?


首先,毋庸置疑的一点:


物理防晒,是最“安全”的。


因为物理防晒,是利用微小反光粒子对光的反射作用来达到防晒的目的,换言之,就像在肌肤表面的“镜子”一样,把有害的紫外线全部反射回去。常见的物理防晒霜的有效成分有两种:ZincOxide(氧化锌) TitaniumDioxide(二氧化钛)。一般来说,它们并不会被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会在洁面时被直接清洗掉。


什么人群适合物理防晒?孕妇,哺乳期,部分敏感肌。

 

那么,一个“顺理成章”的问题就出现了:物理防晒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有化学防晒存在?


化学防晒,胜在“使用感受”!


物理防晒安全,但也有无法避免的“短板”。

拿我自己来说,这么多年,我往自己脸上涂的,基本都是化学防晒;而物理防晒,只会涂身体。


为什么?首先,女人都得要“脸”。

还记得之前给大家做的物理防晒霜按2mg/平方厘米来用,最终活活把自己涂成了个“女鬼”的故事么?......

↓↓↓


这么涂物理防晒霜,别说最后再来个粉底液了,光说皮肤上那种密不透气的感觉,已经让我涂完第二分钟就想去洗脸。


厚重,泛白,油腻,这是几乎所有物理防晒都逃不过的短板。相较而言,化学防晒的使用感受,是绝对完胜物理防晒的。


所以,我选择化学防晒最重要的两个标准:


第一,它得能防晒(包括成分安全,SPF指数够用);

第二,它必须够“轻薄”!(安全性你比不过,再不够轻薄,还有什么资本和物理防晒叫板?...)


每一年夏天快到的时候,就有粉丝让我推荐防晒霜,尤其是面部防晒。老粉丝都知道,我之前曾经推荐并且自己一直在用的,是妮维雅的超轻薄面部防晒这一款:

↓↓↓

后来也有不少粉丝反馈说的确好用,够轻薄!但是,也有部分皮肤比较敏感的人反馈说:使用时有些刺激感,尤其是涂抹在“眼周”时,会觉得“辣眼睛”。


但是,防晒,又不得不往眼周涂……很多人问我怎么办?…一时间,我也只能回复说:那还是试试物理防晒吧......(囧)

 

后来,我又仔细看了下这款防晒霜的成分,得出了结论:部分人使用觉得刺激,很可能是因为产品之中含有的“酒精”造成的。

↓↓↓


酒精添加在防晒中可以让护肤品快速实现干爽(吸收)感,而且会有不错的控油效果。但对敏感肌来说,避开含有酒精的护肤产品,有时候还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眼看又一个夏天就要到来,最近,我也在格外留意一些可能“成分更好”,更值得推荐给大家的面部化学防晒霜。有一个产品,试用过后,对于一支化学防晒,我认为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它就是Unichi品牌旗下的

“11 Pearls 十一珠防晒霜”

↓↓↓


从产品包装可以看出,这支防晒霜的防晒指数是SPF50+,相较我之前用的SPF30+的妮维雅,更适合在夏天或者紫外线指数较高的环境下使用。


至于说什么“澳洲的防晒只防晒伤不防晒黑”的老梗,真的不想再重复解释了。记住一句话:PA值只有“亚系”防晒霜才会印。你用一个国家的标准去衡量另外一个国家的产品,本身就是毫无道理的。


大家都知道,UVB晒伤,UVA晒黑而且UVA是引发皮肤癌的主要射线。澳洲这个紫外线指数在夏天几乎天天预警,每年皮肤癌患者数量高居世界之首的国家...


你说这里的防晒不防UVA

是在逗我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成分表:

↓↓↓



Octocrylene(奥克立林),EthyhexylTriazone(乙基己基三嗪酮),4-Methyl-BenzylideneCamphor(4-甲基亚苄亚基樟脑),Butyl methoxydibenzoyl methane(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含有苯氧乙醇(防腐剂)。


产品一共含有4种化学紫外线吸收剂。


  • 奥克立林 属于油溶性化学防晒剂,可吸收紫外线中波段在250~360的UVAUVB

  • 乙基己基三嗪酮 油溶性吸收剂,UVB吸收能力较强;

  • 4-甲基亚苄亚基樟脑,主要吸收紫外线UVB

  • 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 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几种安全有效的UVA防晒剂,对紫外线长波(320nm-400nm)有强烈的吸收。


从成分分析可以看出,4种紫外线吸收剂,同时涵盖了对UVB以及UVA的有效防护。换成你们都关心的问题答案:此货,防晒伤,也能防“晒黑”!就酱紫...


除此之外,产品,不,含,酒,精。


亲测

下面,我选择自己经常用两款防晒霜:IZ的物理防晒,和妮维雅的超轻薄面部化学防晒,把它们和十一珠化学防晒霜做个对比。


先看IZ的物理防晒:


取出差不多相同质量的两种防晒涂抹在手背:

↓↓↓


之前我就说过,IZ的物理防晒相较一般的物理防晒而言,质地已经算是比较不油腻的了,但从图片还是可以明显看出 ,十一珠膏体更“水润”一些。颜色来说,IZ的是“纯白色”,而十一珠有点发“淡粉色”(照片拍不太出来)。


涂抹过程中,对比就相当明显了,IZ明显呈现厚厚的一层白,而十一珠特别轻薄易推,在涂抹几下之后,就开始被皮肤吸收,越来越透明......

↓↓↓

再涂抹几下,看最终效果:

↓↓↓

IZ的物理防晒这层“白”还是留在手背...(安全又悲催的物理防晒啊..囧);而十一珠防晒霜已经完全被皮肤吸收了......(吸收速度非常快!)


再来看看“泛白”情况:

↓↓↓

与未涂抹任何防晒霜的右手比较下,涂抹十一珠的皮肤,无任何泛白现象!而IZ的物理防晒,就不用我说了,大家看图自然明了(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防晒的泛白一般会略微好转......


涂完防晒霜后的皮肤状态:

↓↓↓


可以明显看出,涂抹IZ物理防晒的那边皮肤水分含量较低,油分含量较高;而涂抹十一珠的那边手背,水分含量较高,油分含量很低。总之十一珠这款防晒在试用过程中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真,的,很,轻,薄”!


清洁难易程度:


关于防晒霜的清洁问题我之前的文章里也不止一次提过,物理防晒,和有耐水功效的化学防晒,最好用卸妆产品,或者卸洁二合一洗面奶,再或者用荷荷巴油混合普通洗面奶清洁;而不耐水的化学防晒,是无需任何卸妆产品的,一般的洗面奶就可以轻松搞定。


十一珠,并无耐水标注,所以,清洁起来非常方便。用普通的洗面奶,轻轻在手背上揉搓几下,然后用温水把泡沫冲干净。

↓↓↓

看下结果:

↓↓↓


IZ的物理防晒,借着光线,明显可以看出有残留;而十一珠那一边已经干干净净的了。所以说,物理防晒,为什么一定要卸妆,就是这个原因了......



下面,再对比下妮维雅的超轻薄面部防晒:


从质地上来说,NIVEA的这款化学防晒比十一珠更“稀薄”含水量更高一些,流动感更强。(这也是我自己一直对这款防晒情有独钟的原因)

↓↓↓



再看吸收速度:

↓↓↓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句:十一珠吸收速度简直“惊艳”!涂抹后没几下,就从皮肤上“消失”了......而同为化学防晒的妮维雅,还留有未吸收的痕迹。


泛白情况:

↓↓↓

妮维雅的刚开始涂上去有略微泛白,但很快消失。最终两支防晒霜都没有明显的泛白。


涂抹后皮肤状态:

↓↓↓


相较而言,涂抹完十一珠的手背皮肤含水量更高,油分含量更低;妮维雅的含水量也很不错,但是油分相较而言还是比十一珠的高出不少。所以,真要论防晒的“清爽度”,我认为十一珠的比妮维雅更胜一筹。


清洁难易程度:

↓↓↓


因为两款全部是不耐水的化学防晒,所以,普通洗面奶都可以完全清洗干净:

↓↓↓

两侧手背上都没有任何残留。


到这里,把十一珠防晒霜做个总结,

也是我推荐它的几个理由:


  1. 绝~~~~对的“轻薄”!

  2. ~~~~不“泛白”

  3. SPF50+的高防晒指数,在夏天给你最有效的防护;

  4. 具有一定的保湿能力,不拔干;

  5. 极易清洗!普通洗面奶即可,敏感肌友好。




为什么我偏爱“澳洲”的防晒霜?


不少同学也曾经问我,狮狮那些被炒的很火很热的日系防晒,为什么没见你用过呢?这还要从N年前我刚到澳洲不久的一次海边之旅说起......那次我去的是澳洲的黄金海岸,著名的旅游胜地。去之前,我特意花了大价钱在澳洲这边的美妆店买了日本某知名品牌的耐水防晒,涂完之后,开始在海边毫无压力的各种嘚瑟拍照发朋友圈...(囧)



结果没想到,在我拼命及时补涂的情况下,最终还是造成了手臂和腿部皮肤的晒伤,又红又痒......记得当晚在酒店里找不到冰袋,不得不用冰镇矿泉水放在我的腿和胳膊才能勉强入睡,第二天起来才有所好转。


后来我到当地超市里买了一瓶1L装的最最白菜价的Coles防晒,结果没想到,效果却出奇的给力!出去“浪”了一天,当晚皮肤丝毫没有发红发痒的现象。于是那个时候(我还没开始做平台)就得出了一条结论:澳洲,这个紫外线强度以及皮肤癌发病率都高居世界榜首的国家所生产的“防晒霜”,论防晒力,真的能把日韩那些网红防晒秒得不剩渣......


不知道你是不是发现,所有的澳洲防晒,和你购买的药以及保健品一样,都有一个AUST L的编号,拿十一珠举例,在包装上,轻易就能找到。

↓↓↓


看看澳洲药监局的网站上是怎么说的?

↓↓↓



主要防晒剂(主要用途是防止紫外线辐射的产品,具有SPF4或更高的防晒指数)和含有SPF大于15的防晒剂的润肤霜被TGA规定为“治疗用品”。分类为治疗用品的防晒霜(除非获得豁免)必须包含在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登记簿(ARTG)中才能在澳大利亚合法销售。


这意味着什么?在澳洲,防晒霜,不单单是“护肤品”,而被视为“治疗用品”,直接归属澳洲药监局TGA监管。每一款防晒的问市,都需要经过澳洲政府认可的实验室的检测,证实防晒霜的防晒指数与宣传相符,成分安全。所以,如果非要用两个字来形容澳洲的防晒霜,除了“专,业”!还是专业......


1L装的澳洲超市白菜价防晒完胜日本贵妇级的防晒的亲身经历也告诉了我----“医疗”级别与“护肤”级别的差距......


总而言之,“喜新厌旧”的我,换掉了妮维雅,已经坚持用了十一珠1个多月的时间,从使用感受到防晒效果来说都很不错(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防晒效果好,在澳洲,不说海边,如果你敢不涂防晒在日光直晒下散步半个小时,而脸不被晒红的,我都表示服!)所以防晒霜效果如何,是轻易能够体会到的。总之,如果你正想为国内即将到来的夏天选一支防晒力够强,同时又足够轻薄,无需卸妆的防晒霜,十一珠,我认为值得一试。


(@大狮狮 原创文章)

此篇文章用时约:29小时。


原创不易,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好的支持!^-^


推荐阅读







你关于澳洲产品的一切问题,

在这里,都有答案!



澳洲最专业的产品分析评测,

“十五万”澳货消费者最信任的美容保健知识分享平台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