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6)发表讲话,误将“气候变化”说成“中国”,误称“号召全世界对抗中国”。有趣的是,这个小插曲,恰恰映射了澳洲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峰会的尴尬。说到气候问题,简单说就是全球对抗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东西20年前小编上小学时地理课就在学。但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15年的《巴黎协定》到现在,各国吵吵闹闹拉锯了20多年,推进缓慢。因为这种需要全球协作的事,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很难尿到一个壶里。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上百年的工业化高排放,也因此完成了发展。而发展中国家最近几十年才刚开始工业化,加大排放。现在要求发展中国家跟发达国家一起减排,无疑会影响发展,这显然不公平。比如中国、印度,就是有这个担忧。第二个分歧是以碳能源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国家,担心资源出口受影响,从而影响财政。所以自然不希望那么快碳减排。比如俄罗斯、澳大利亚,就是这么个情况。像气候峰会对于在2030年后淘汰煤炭的提议,上述四个国家都是比较抗拒的。澳洲总理莫里森在应对气候问题上本身就不太积极,这次参加气候峰会本来也不太想去。但无奈国际盟友和国内环保人士的压力,也只能去参加。硬着头皮参会的莫里森到了峰会一看:中国和俄罗斯最高领导人都没亲自参加...
本来打算拿中国俄罗斯当挡箭牌的澳洲总理,只能赶鸭子上架发言表态,嘴上说澳大利亚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心里估计一直在琢磨怎么拉中国垫背。莫里森曾多次强调中国的排放量问题以及中国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中的核心作用。他也据此表示澳大利亚对全球变暖“贡献”相对较小,为自己没有更积极地推进减排计划提供理由。莫里森的大概逻辑是:中国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国,应该在碳减排上发挥核心作用,我们澳大利亚这点排放量,不算啥大事。
他这话,只能说说对了一半:中国在全球碳减排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没错,但你拿中国跟澳洲比,说自己那块不算啥,显然是在甩锅。
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无疑是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总排放量是第二名美国的2倍,澳大利亚的23.8倍。
但如果算人均排放量:中国连美国、澳大利亚的一半都没有。如果加上时间的维度,在过去170年,美国的总排放量远大于中国:
1859年-2021年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数据来源:https://www.statista.com/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大量的碳排放也是在为全球消费者生产和提供产品。换言之,很多在中国的碳排放,是在为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在买单。所以莫里森也好,拜登也罢,在碳排放问题上咬着中国不放,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碳减排应对气候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协作,但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有碳中和与工业化的矛盾;俄罗斯、澳大利亚这样的碳能源出口大国,要考虑经济问题;美国碳消费体量大,转型困难,同时又想振兴本国工业,在碳减排问题上也是犹犹豫豫,每届衙门都有自己的想法,经常不认账(特朗普时期美国也曾单方面退出《巴黎协定》)。只有早已完成了工业化的欧盟一些国家,减排压力最小,又能靠出口自身先进的减排技术大赚一笔,在碳减排问题上最积极。但无奈排放体量实在太小(整个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到全球10%),杯水车薪孤掌难鸣,还是得看中美两大排放国的脸色。所以尽管各国都知道减排很重要,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光靠国际责任道德绑架那套是没用的。各国只能不断磨合,求同存异。数据来源:CarbonBrife
根据全球碳排放研究期刊Carbonbrife的最近报告显示:由于疫情,2019年到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下降5.4%,但2020年-2021年,又出现了4.9%的反弹。尤其印度,年增长量高达12.6%。
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任重道远,在颠覆性的能源技术革新出现前,全球碳减排在相互扯皮中缓慢推进可能依然是未来的常态。澳洲本身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大的受害国之一,每年应对山火损失惨重。一边是百年后子孙的气候未来,一边是当下的国家利益,手心手背都是肉,大家都不容易。澳大利亚也是全球排名前10的人均排放大国,与其整天扯皮,想着怎么拿中国当挡箭牌,不如先把自己那份做好
-END-
出示电子版,一样拿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