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丈夫留下30亿遗产:她向日本追讨20年后,捐给国家24亿

2020年10月15日 微澳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世界华人周刊

ID:wcweekly



她是一个女人,却拥有三个名字。


她本可以成为中国内地的首富,却把80%的财产捐给了国家。

她细心隐藏着自己的身份,却仍然成为了传奇,酿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跨国财产纠纷案。

她叫赵碧琰,也叫耿碧琰,但本名为耿维馥。


两任妻子

故事的开始就像部折子戏,他是翩翩少年,她是妖丽女郎。一瞥惊鸿,两情相悦,三生情定,女子认为可以托付终身,据说不惜用自己的钱财供男子到日本留学。

没想到,却学成了一个大汉奸。

这个女子并非本文的主人公,名为王碧琰。

男子名叫赵欣伯,于1890年出生于河北宛平,早年的时候当过清政府的禁卫军。辛亥革命后加入了国民党,并担任北京文明新剧团的旦角演员。

 赵欣伯
 
王碧琰则出身青楼,根据另一位汉奸同事王子衡的回忆,当时的她是某位王公的爱妾。在看完演出后爱上了比她小8岁的赵欣伯,两人私奔到了大连。

能把王妾迷得团团转,这家伙也真是不简单。

1915年,25岁的赵欣伯带着王碧琰前往日本东京,开启了留学生涯。

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认识了许多军政人物,包括后来的甲级战犯土肥原贤二和坂垣征四郎,为未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佳人在怀红袖添香,留学生活很是畅意。但万分可惜的是,妻子王碧琰在1921年因难产死在了手术台上。愤怒的赵欣伯将主刀医生告上了法庭,迎来了败诉。

赵欣伯对妻子痴痴念念,但完全耐不住寂寞。没过多久,他就趁回国的时候刊登了征婚启事,有颜有钱有学历,受到了许多女孩的青睐。

他看中了一位叫耿维馥的女孩,当年6月份就火速结婚。不过他要求新妻改随夫姓,并且要改成前妻的名字。
 

 耿维馥

那个年代的女孩,话语权微如草芥。于是耿维馥,成为了赵碧琰。

妻子离世不到半年就结婚,又让新妻改成前妻的名字,这究竟是无情还是痴情?没过多久,新妻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赵宗阳。

1925年,赵欣伯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成了“刑法过失论”的论文,成为当时的轰动性新闻,被评为“血泪高洁,男性复仇纯爱”。

他更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博士的留学生。


汉奸离世

博士毕业后,他受日本武官的推荐回东北任职,带着妻儿前往沈阳拜见张作霖,成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法律顾问。

虽然是一个中国人,但他早已站到了祖国的对立面,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亲日派。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立即和另一些汉奸成立了“辽宁省地方维持委员会”,还搞出了个《独立宣言》。他甚至构想了“满洲国”的国号,同时把长春改名为“新京”。

由于表现够卖力,他被称为“满洲国的产婆”,在伪满洲国成立后担任立法院院长。

那些年的赵欣伯权势熏天,经常带着妻子和皇室见面。对下嚣张跋扈,对上阿谀奉承,颇得日本主子的欢心。


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生性贪婪,雁过拔毛似的搜刮民脂民膏,因此受到了溥仪的猜忌。1933年他被派到日本考察,离开了权力的中心,做起了西药的生意。

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精明的他以妻子赵碧琰的名字,狂买东京的土地和房产。

1938年,他再次带领家人回到北平生活,期间担任了“华北政务委员会”的顾问。


后来日本战败,他因汉奸案被国民党逮捕,被要求写出日寇侵华的证据。

他本来认真书写,也不知从哪听来的风声,说日军还有翻盘的可能,于是直接把证据扔到了火炉里。

诡异的是,如此恶劣的态度,国民党竟然没有追究,他竟然被保释出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再次被拘留,自知罪孽深重的他急火攻心,在看守所猝死。

妻子赵碧琰则跑到了公安局,换回了以前的姓氏。从此,她的名字变成了耿碧琰。


人间丑剧

作为汉奸的家属,在那个年代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他们被赶出了豪宅,挤在大杂院的一间房子里。为了消除隐患,耿碧琰销毁了所有的书信证据。

流光飞舞,匆匆数年。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再次经济腾飞,赵欣伯当年在日本买的土地和房产,价值翻了数倍,而且还有30箱的金银珠宝。

1962年,日本对赵欣伯的财产进行了估算,大约为30亿日元。这份无主的巨额财产,引出了许多人间丑剧。

 
赵欣伯夫妻曾经委托律师铃木弥之助管理财产,但他竟然私自售卖了两处土地,这可比当律师来钱快多了。

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先后冒出来许多“赵碧琰”,她们做了充足的准备,将材料背得滚瓜烂熟。

还有人冒充他们的儿子赵宗阳,由于赵宗阳自幼病瞎了左眼,有个香港人竟然自毁一眼,可惜最后被戳穿。

最成功的是一个台湾人,他谎称自己是赵碧琰的养子,声称“母亲和兄弟”已去世,并伪造了医院给“父亲”赵欣伯开的死亡证明。凭借着这套鬼语,他竟然和好几位地产商签订了契约。

 赵碧琰母子

由于当时的内地比较闭塞,耿碧琰直到1964年才知道争夺财产的事情。起初,见惯大风大浪的她对财产毫无兴趣,训斥家人别再妄想。

但在东京华侨总会陈琨旺等人的劝说下,她最终决定把名字改回“赵碧琰”,继承这笔财富。这些都是当年中国的民脂民膏,当然要拿回来。

 赵欣伯的日本房产

没想到出师不利,当她委托陈琨旺去找昔日好友铃木弥之助的时候,对方竟然声称赵碧琰的签名是假的,不肯交出财产管理权。

一晃几年过去了,转眼到了1976年。法庭宣布如果“赵碧琰”再不出庭的话,将直接缺席宣判,那些土地有可能被重要分配。

外交部资助了她300元购买新装,时隔30多年之后,76岁的老太太赵碧琰再次启程前往东京。


追回财产

那天的东京家庭裁判所法庭很热闹,因为站着4个赵碧琰。

另外三个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她们都穿着考究,保养得极好,戴着精致的金丝眼镜,在回答法官的问题时流利而准确。

真正的赵碧琰则和她们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骨瘦如柴满脸皱纹,看起来就是个极其普通的老人。

而且,她有些糊涂了,在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不能确定。最糟糕的是,当法官请出在赵家当了8年的佣人时,她竟然不认识。

 
实际上,这名佣人已经向法官指出了真正的赵碧琰。法官在第二天单独召见她询问原因,她说道:“我作为主人,确实不认识我的所有仆人。”

又经过了一番日语的交流后,法官确定这位来自北京的老太太正是赵碧琰。但由于她在法庭上的表现,只能开出“赵碧琰不在者”的判决。

意思是,在座的各位都不是赵碧琰。判决宣布后引发了巨浪,又招来了许多假冒伪劣的人员。


这场败诉犹如一盆冷水浇下,但中国的外交部并没有放弃。

1979年,中国重启了隐退20年的律师制度,外交部找到了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傅志人,希望能够反败为胜。

  

傅志人不愧是专业的,在半年的时间里搜集了上百件证言和书证,请到了赵碧琰的老熟人——溥仪的妹妹“三格格”当证人,并安排了两人见面。

一时间,溥仪三妹喜会赵碧琰的新闻登上了各大报纸,先在舆论上占领了高地。

 赵碧琰(右)与三格格

另一方面,儿子赵宗阳在日本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广告,希望找到一些在赤羽小学读书的同学。结果真的有11名同学回信,答应出庭。

这次的法庭就更热闹了,简直用不着审判。当法官让请出证人的时候,11名同学哗啦啦地进场,直接把法庭变成了同学会。


“哇,赵桑!不是他还是谁呢?”

“还是那个瘦巴巴受气包的样子?”

这其中,还有一位赵宗阳要好的女同学,据说“哎!这是你追过的姑娘……”

1984年,东京家庭裁判所做出了最终判决:追回铃木弥之助卖掉的土地,她名下的所有东京地产,被驻日美军挖走一部分的30箱财宝,都归赵碧琰母子所有。


八成捐赠

根据中国新闻社统计的数据,这笔财产为30亿元人民币。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赵碧琰对家人说道:“你们的爷爷当初站错了立场,而国家却不计前嫌,帮助我们拿回在日本的财产,我决定,把财产的80%捐献出来。”

1985年5月16日,她正式把名下80%的财产捐给了“中华文化教育财团”,用于支持祖国的慈善事业。

这是什么概念呢?十年之后的1995年,《福布斯》杂志首次发布了中国内地富豪榜,四川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四兄弟勇夺第一,身价才不过6亿元。

 
时至今日,这场内地最大的跨国财产纠纷案,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从1964年到1984年,赵氏母子用了20年时间,追回了30亿财产,捐出了24亿元。

赵欣伯从中国贪污的钱,以这样奇异的方式返回了中国,不得不赞叹耿维馥的深明大义。

岁月剥落了白墙,照片也开始发黄。

她叫赵碧琰,也叫耿碧琰,但本名为耿维馥。

无耻的人注定被唾弃,重义的人值得被铭记。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带你看世界、开眼界、提境界。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ABC传媒平台


澳洲热门资讯 | 移民政策信息 | 世界热点关注 | 好文分享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