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富裕家庭的分水岭:私校里有多少洋学生,精英学校就有多少华裔和印度人

2021年05月07日 澳洲财经见闻


共3479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澳大利亚的人们,让我们欢欣鼓舞吧。因为我们年轻又自由,我们有金色的土地和财富可供劳作,我们的家园被美丽的海洋环绕…”


在参加位于悉尼的某知名精英学校的大会上,我一眼望过去,在场的学生们满满一整片几乎都是黑压压的黑头发与黑眼睛、浅黄色或是深棕色的皮肤…


——只有其中零星几抹浅金色头发点缀,以及人群中齐唱的澳大利亚国歌,才提醒了此时感到有些恍惚的我真正身处何方:


我是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不是中国的北京,也不是印度的新德里。



1



谁是少数:澳洲富裕家庭在择校上的「种族自我隔离」


早在1947年,澳大利亚99.3%以上的人口都还可追溯至以英国为主的欧洲;


在七十余年后的今天,澳大利亚的2400余万人口中,有5%为东亚文化背景、2%为印度裔、2%为原住民,而四分之一的人们除了在家里说英语以外,还会说另一种语言。


民族与文化背景的多元化,早就成为了澳洲社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学校,又在发展社会跨文化理解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澳洲政府


事实上,自1998年开始,每年3月21日被定为“澳洲和谐日”(Harmony Day)。当天在澳洲的每一所学校中,每一个学生都会穿上代表自己文化背景的服饰,如果没有对应服装就可以穿代表节日的橙色。


然而,与澳大利亚这样和谐的“大熔炉”身份有些格格不入的是:


哪怕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早在1973年就被废除,可在今天澳洲的不少学校中,我们却仍然能够看到微妙又精准的肤色分布偏差:


事实上,在新南威尔士州,精英学校高达83%的学生来自英语以外的语言背景(LBOTE,包括本人或父母说除英语以外语言的第一代移民及后代)而在一半以上的私立学校中,其他语言背景学生占比仅仅不足10%。


在一篇由悉尼科技大学的社会科学家Christina Ho(音译:何博士)发表的题为《种族分离》(Ethnic Divides)的研究论文中,也验证了这一数据:


在澳大利亚的富裕阶层中,移民家庭在择校考量上相比于私立学校更偏爱精英学校,而白人家庭则恰好相反。


何博士表示,不同人群在择校上截然不同的决定表明,整个悉尼存在着更大的问题,即许多私校与精英学校的「种族分化」程度比学校所在区域的平均水平更为明显。


比如在Kirribilli与北悉尼地区,这些区域中有28%的居民在家讲英语以外的语言。然而,在该地区的7所私立学校中,学生同类比例仅占11%


何博士指出,“我们的教育制度并没有反映我们的社区呈现日益多样化的情形。”


“我们目前面临着种族自我隔离”,她补充,“其实在悉尼,很多富有的移民都居住在东区或北岸,也有经济能力资助孩子们去上附近的私立学校,但他们并不会这么做。”


“(移民家庭)选择避开私立学校,却涌向精英学校,结果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Pranay Jha / 来源:Sydney Morning Herald


父母来自印度的第二代移民Pranay Jha(音译:贾哈)是一个例外。


贾哈表示,当时他在选择某精英学校还是奖学金入学私校国王学校(King’s School)之间徘徊不定,最后父母为他拿了注意选择了后者。


但是在私校期间,他经常会觉得自己是那个“格格不入”的人,也承认有时候自己会感到文化上的羞耻感。


“我周围都是白人,所以为了在学校里取得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你需要淡化你的种族。”


贾哈补充,“我记得我在运动课时曾受到过基于种族的恶意对待,并反馈到了我的教练或裁判那里,但后来也并没有产生什么结果。”


“如果有更多的多样性,学校里的种族主义结构很可能仍然存在,但如果有更多的有色人种,你就可以找到更大的团结感。”


当贾哈在2015年从该校毕业时,该校31%的学生来自英语以外的语言背景。到去年,这一比例已升至41%。


而根据研究显示,担心孩子在这些「白人主流」的私立学校中会成为明显的少数群体,实际上正是移民家庭在有经济能力的前提下选择精英学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何博士表示,“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精英学校也是如此。许多白人家庭都在说,如果我们选择了精英学校,那我们就会成为少数。”


“当学校不再反映当地社区的面貌时,学生们实际上也失去了发展跨文化能力和理解力的机会。”



2



精英学校之辩:澳洲移民子女教育的得与失


但澳洲富裕移民家庭的择校选择,或许更多地是反映出了大多数移民父母并不十分在意私立学校所具备的优势,比如学校设施以及传统的男校或女校环境,而注重更多的则是精英学校可以带来的学业成绩


诚然,精英学校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


比如在新南威尔士州,每年约有1.5万个六年级毕业生参加精英学校入学考试,却仅有4200个入学名额,录取比例不足30%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新州州长Gladys Berejiklian(音译:贝雷吉克莲)在今年6月宣布,将在悉尼西南部兴建另一所新精英学校。在这所学校建成后,新州将会有49所精英学校,在全澳数量排名第一。


新州精英学校分布图 / 来源:新州教育部公立学校


“我们知道,许多学生不得不经过很长的路去精英学校上学“,贝雷吉克莲补充道,“这所新学校将会为那些学生与家庭带来另一个在当地的便捷选择。”


在尚有49所精英学校的新州尚且如此,而在仅有4所精英学校的维多利亚州,就读于这些学校的学生们或许就更需要“长途跋涉”了。


比如在位于墨尔本东南外郊的Nossal中学,有些学生可能每天在往返学校路上花费高达5个小时。


Nossal中学 / 来源:Intraspace


这所精英学校每年招收9年级的男生与女生合计200名,有些是从墨尔本北郊和Latrobe山谷远道而来的。


校长佩奇(Roger Page)表示,“我们有学生每天从Craigieburn、Mernda和Traralgon来到Berwick。他们当然对于自己有更高的期待,这也是他们为什么选择了精英学校。”


现实中,就读于精英学校的学生们除了这些上学路上的辛苦之外,常常还伴随着课外高强度的辅导


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不少澳洲媒体都指出过亚洲学生利用了辅导服务获得“不公平”的优势,并借此质疑精英学校选拔过程本身的“公平性”,甚至制造“亚裔攻占澳洲精英学校”的社会恐慌。


这些学生们在就读精英学校上付出的努力,也换来了学业上的回报:


比如每年在维州12年级各门科目成绩最高的学生们,几乎年年都来自Mac. Roberston女子中学或墨尔本中学。


而根据墨尔本大学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精英学校学生的高考成绩(ATARs)比其他学校的学生的平均分数高2分。某些学生在精英学校可能感觉自己是个“学渣”,但换在其他学校其实可能是个“学霸”。


Dr Kronborg(音译:克洛伯格博士)表示,“我见过有一些学生在ATAR得了97分,但还是很失望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但在有一些学生眼里,可能拿到90分就已经是遥不可及了。”


但许多学生在得到的同时,其实也在失去。


一位自称保罗(化名)的澳洲父亲表示,他的女儿就读于某精英学校,学校里只有7%的学生是英语背景。


保罗表示,他在与一些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亚裔孩子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下被抚养长大。这些孩子根本不敢告诉父母自己只拿了B,而不是A的成绩单。其实学校并没有给他们什么压力,但是他们的父母会给。学校其实还不鼓励私人课外辅导,但是家长们可不会听。我和一些家长说过,但他们坚持称,这是为了孩子能在未来的高竞争就业市场上获得好工作、实现财务保障并达成家庭美满的唯一途径。”


保罗补充,“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家里到学校都需要至少花上半个小时,有些甚至1个小时以上——对于我来说,这些时间可以用于睡觉、运动、玩耍、与朋友在一起等活动。事实上,我的女儿或许是唯一的一个住在这个区的学生。”


“他们住得这么远、这么分散,聚在一起也就变得太过困难。这样一来,他们的课外社交、娱乐在哪里?”


实际上,人们在日后职业生涯中所需的管理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早在学校及校外参加团体运动(及舞蹈、戏剧或其他活动等)就打下基础。


《澳洲财经见闻》曾经报道过,亚裔移民群体在澳洲的职场“竹子天花板”窘境。(点击阅读更多《看不见的“玻璃顶”:亚裔能攻破澳洲主流社会的精英层吗?》)事实上,人脉、领导能力、团队合作、公平竞争,并能尊重能力程度不同的人,都是一个人在澳大利亚的组织或企业中“上升”不可或缺的动力。


其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州精英学校制度最早诞生的初衷,就是为那些不限宗教、不限收入、不限背景的澳大利亚人提供晋升精英层的“机会阶梯”。


新州建校历史最久的精英中学之一:Fort Street中学 / 来源: dictionary of sydney


但在一百年后的如今,选择了精英学校的移民子女毕业后是否真的能一定通向精英层?


在这几年的奔波与疲惫中,孩子们的得与失又该如何衡量?


“你选学校的同时,学校也在选你。”


——而近年来,精英中学越来越高的入学门槛,以及越来越贵、越来越多的课外私人辅导费用,或许也早就将这道曾经“送你上青天”的黄金阶梯剥去了“公平”的光环:


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澳元味道。



推荐阅读

03

05-2021

从中国到澳洲,我们还是没能逃出“学区房”

30

04-2021


刚来澳洲,做什么能挣到钱?

04

05-2021

形势变了,澳洲公寓红利机会来了?

推广

感谢阅读,码字不易,顺手点个“在看”和“👍”吧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