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婴儿事未了!谷歌发出惊天预言:11年后人类将实现永生!

2018年11月29日 发现澳洲




本文来自于公众号:摩登中产

ID:modernstory





前天,中国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从上午晚些时候开始,这件事就逐渐发酵到了国外,


9点多麻省理工报道了,10点多AP news报道了,12点多BBC报道了,下午1点多美联社报道了,


不到一天,各路外媒全部刷屏了。



在这些外媒报道里,


最有意思的要数《纽约时报》杂志了。


他们就“基因编辑”问题,请到了作家、发明家、计算机科学家、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做专题采访,询问他的独家看法。


本以为雷·库兹韦尔会像其他人一样,站在伦理道德的角度上去谈,可谁知道,他却语出惊人,震惊了世界!


雷·库兹韦尔表示,基因编辑只是很初级的技术,


在不远的将来,技术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更健康,人类将在2029年开始实现永生,远距离的性爱将发生。




01

技术帮助人类变得更聪明


库兹韦尔说,我们的大脑容量有限,至少比计算电子慢100万倍。大脑控制思维的部分被称为大脑皮层。到2030年左右,我们将可利用纳米机器人通过毛细血管以无害的方式进入大脑,并将我们的大脑皮层与云端联系起来。


届时,我们将创造出比今天所熟悉的、更深刻的沟通方式,更深刻的音乐和更有趣的笑话。我们将变得更有趣、更性感,更善于表达爱意。


库兹韦尔将这种变化与人类进化过程相提并论,就像我们的祖先200万年前开发使用额叶皮质一样。他认为由此带来的好处将非常大。




02

技术帮助人类变得更健康


库兹韦尔称,我们正在开始重新改造过时的“生命软件”,即人体内被称为基因的23000个“小程序”。通过重新编程,我们将帮助人类远离疾病和衰老。到2020年左右,我们将开始使用纳米机器人接管免疫系统。到2030年,血液中的纳米机器人将可以摧毁病原体,清除杂物、血栓以及肿瘤,纠正DNA错误,甚至逆转衰老过程。


库兹韦尔坚信“奇点”(The Singularity)绝对存在,届时在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将实现永生。库兹韦尔认为,人类将在2045年实现永生。因为据他推测,那一年非生物智能的创造力将达到巅峰,超过今天所有人类智能总和的10亿倍。但是在2045年到来之前,库兹韦尔认为我们就可以开始“不死之旅”。


库兹韦尔说:“我认为在2029年左右,我们将会达到一个临界点。届时医疗技术将使人均寿命每过一年就能延长一岁。那时寿命将不再根据你的出生日期计算,我们延长的寿命甚至将会超过已经度过的时间。”




03

技术帮助改变性爱未来


库兹韦尔称,将来人们不仅可在不同的地方进行远程性爱,你甚至可以改变自己和伴侣的身份。在虚拟现实空间中,你不必继续使用与现实世界同样的躯体。比如,夫妻可以互换身体,从对方的角度体验性爱。


你还可以向伴侣展示更理想化的自己,他/她也可能改编成你希望的样子。如果你厌倦了伴侣,可以将其变成其他人,当然也可以改变自己。




04

库兹韦尔的两大理论依据


库兹韦尔指出,有两大进步可支持他的未来论点。第一是技术进步速度,他目前使用的安卓手机体型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比他20世纪60年代在麻省理工学院使用的1100万美元电脑便宜得多。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将令手机越来越小、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便宜。


第二,美国康涅狄格州乔斯林糖尿病中心正使用生物技术关闭动物体内的脂肪胰岛素受体基因,这让动物吃更多食物而不会患上糖尿病或体重增加。生物技术应用在人体上后,我们可以抛弃上千年不再使用的陈旧基因,大幅延长寿命。


现在还无法证明库兹韦尔的预测是否能够实现,但他绝不想在“奇点”到来之前死亡。为此库兹韦尔遵从严格的饮食习惯,希望能够活到2045年,以便从此长生不老。




05

库兹韦尔生平


他曾发明了盲人阅读机、音乐合成器和语音识别系统,被称为“爱迪生的正统接班人”。


他曾获9项名誉博士学位,2次总统荣誉奖,还曾被麻省理工提名为“当年杰出发明家”,现任美国奇点大学校长。


他如同“先知”一般的预言能力,足以让世人记住他的名字。在过去的30年里,雷·库兹韦尔对未来预测的准确率超过了86%。



1990年,他曾预言“1998年,计算机将打败象棋冠军”,结果1997年,IBM的深蓝打败了加里·卡斯帕罗夫。

1999年,他预测十年后,人们将能通过语言对计算机下指令。

2005年,他预言到2010年代,虚拟解决方案将能够提供实时的语言翻译,外语能被实时翻译成你的母语,并用字幕的形式呈现在你的眼镜上。如今,他的言论被一项项证实。


比尔盖茨也曾这样评价:“雷是我知道在预测人工智能上最厉害的人。”


库兹韦尔最著名的个人成就之一被叫做“库兹韦尔定律”(又称加速循环定律)。大意是,技术的力量正以指数级的速度迅速向外扩充。人类正处于加速变化的浪尖上,这超过了我们历史的任何时刻。他说,更多的、更加超乎我们想象的极端事物将会出现。




05

库兹韦尔访谈全文


Q: 你说在不太远的将来,纳米机器人会住在我们的血管里,我们的大脑会向云端上传数据,而人类将实现永生。这听起来很吓人。


A:每当谈起科技的未来,特别是谈起人工智能时,人们往往会想起好莱坞常见的反乌托邦电影模式:人类与机器作战。而我的看法是,人类将运用这些工具,就像我们运用所有其他工具一样,来拓展我们的边界。所以关于未来科技,我们将拓展我们拥有的最重要的属性,即人类的智慧。


信息技术的能力每年都在成倍递增。与此同时,同等功能产品的价格每年都在减半。这些都是我所说的“加速回报法则”的表现。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花一半的钱,买到比两年前好一倍的iPhone或安卓手机。1965年,我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时,曾使用一台1100万美元的IBM7094型计算机,而如今,我的智能手机已经比那台计算机强大数千倍,便宜数十万倍。


这还不是这部手机最有趣的地方。如果我想要一万倍的计算和通讯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我需要接入一万台计算机的话,我可以在云端轻松实现这一点——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我们甚至不知不觉。当你安静地坐在公园的某个角落,执行一项复杂的语言翻译、一项复杂的搜索,或许多其他类型的任务时,你便会接入成千上万台的电脑。而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将会与这些工具整合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




Q: 人类正进化成iPhone吗?


我们正在与这些非生物科技融合起来。我们已经走上了这条道路。我的意思是,我把这台微小的安卓手机戴在皮带上,虽然它还不在我的物理身体内,但这种内外之别不过只是人为的区分罢了。它已经成为我之为我的一部分——不仅是这台手机本身,也包括它与云端的连接,以及我能在云端接入的一切资源。




Q: 难道自然给予我们的还不够吗?


人脑的能力有限,至少比电子计算设备慢一百万倍。在我们的大脑中,用于思维的部分被称为新皮质。它是大脑周围一层很薄的结构,大约在两亿年前与哺乳动物(当时均为啮齿动物)一同出现。一个重大的创新在两百万年前来到,当时,类人猿进化而成,并拥有了很大的前额。你去观察其他的灵长类动物,它们的额头都是倾斜的。


它们没有额叶皮质。这个额外的新皮质被我们用来增加更高层次的抽象,也正是这个层次使我们具备了发明的能力,我们首先发明了语言,同时也发明了幽默、音乐之类的东西。没有其他动物能打出节拍。也没有其他动物能讲笑话。




Q: 所以将大脑接入机器,就会使我们的聪明程度呈指数式提升,并让我们变得更有魅力吗?


正是如此。到了本世纪30年代,纳米机器人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无创伤地进入我们的大脑,与我们的新皮质连接起来,同时,基本上将它与云端上的以同样方式运行的人造新皮质连接起来。


如此一来,我们就拥有了一层额外的新皮质,就像我们在200万年前进化出了额外新皮质一样,而我们也会像利用额叶皮质一样,加入更多的抽象层次。我们将打造出更深刻的通讯形式,我们将创作出更深刻的音乐和更好笑的笑话。我们将变得更风趣、更性感。我们也将能够更自如地表达爱慕之情。



Q: 这些技术如何让我们活得更久呢?


我们先来说遗传学,即现在所称的生物科技。它已经开始为临床医学带来一场革命,而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内,它将让医学彻底改头换面。我们正开始对落伍的生命软件进行重新编程,这些软件即是我们体内的2.3万个称为基因的小程序。我们正在通过对基因的重新调校,让它们远离疾病、远离衰老。


有人因为缺少一个基因而患上了一种名为肺动脉高压的绝症,我们参与的一家公司可以为此类病人添加那个缺少的基因,此项治疗方案已经在人体实验中取得了成功。我们可以删除基因。我们可以更改干细胞,以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当一些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受损(半数心脏病发作的患者均是如此)后,重新为他们的心脏赋予活力。


我的意思就是,如今,医疗已成为一项信息科技,它和其他科技领域一样,都遵循着同样的加速和进步法则。很快,我们将能重塑体内一切组织和器官的活性,并能够开发出药物,直接锁定一种疾病背后的代谢流程,而不必再采取试探性的治疗手法。而纳米科技是一个真正在超越生物学的领域。



Q: 这么说,只要我们再坚持11年,基本上就能永生了?


我相信,到2029年,我们将抵达一个临界点,医学科技将让我们的预期寿命每年都增加一年。这里的预期寿命不是指出生以来的寿命,而是指余下的寿命。



Q: 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要重看很多遍《老友记》。人们不会感到厌烦吗?


倦怠感绝对是挑战之一。如果我们在千百年里都做着同样的事情,生活必将变得乏味至极。但这样的事应该不会发生,除非我们大大拓展了生命的长度,却未能拓展生命的宽度。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就像我们已经在做的那样,而随着我们直接与这项科技融合起来,将我们的思维拓展至云端,我们将会在思维中加入更多的抽象层次。


到本世纪30年代,你我可能天各一方,却能像现在这样面对面坐着——甚至有技术能让我们触摸到彼此。今天,这项技术还不够逼真,但到2020年代中期,等我们拥有了可直接将图像传至视网膜上的视网膜设备,和类似的耳膜设备,以及能激发触觉的其他传感器后,你我便可置身不同场所,但完全就像面对面坐在泰姬陵内的一张桌子前,或并肩行走在一片虚拟的地中海海滩之上,并且能感受到湿润的暖风吹过我们的脸庞。



Q: 在你心中,未来的性爱将是什么样的?


人们不仅能发生远距离的性爱,而且能够改变自己和自己的伴侣。在虚拟现实中,你无需置身于真实的躯壳之中。比如,一对伴侣可以互换身体,从对方的视角来体验这份恋情。你也可以将更理想的自身版本传输给你的爱人,或者她也可以根据她的期望来更改你的样貌。


我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将性爱的生物学功能,与其交流的、情欲的和娱乐的功能区分了开来。你完全可以发生关系而不生孩子,你甚至也可以生孩子而不发生关系。而在虚拟现实中,我们将拥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06

11年后,无人幸免


人类唯一战胜阿尔法狗那个寒夜,疲惫的李世石早早睡下。世界在慌乱中恢复矜持,以为不过是一场虚惊。


然而在长夜中,阿尔法狗又和自己下了一百万盘棋。是的,一百万盘。

 

第二天太阳升起,阿尔法狗已变成完全不同的存在,可李世石依旧是李世石。

 

从此之后,人类再无机会。

 

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小说,不再是阅读理解,不再是新闻标题,不再是以太网中跃动的字节和CPU中孱弱的灵魂,而是实实在在的宿命。

 

我们已身处大时代的革命之中,科学家将现今阶段,定义为弱人工智能时代。

 

即便是简单的人工智能,其实已打败多数人类。

 

美国亚马逊超级仓库内,无数机器人正在货架间疯狂奔跑;欧洲快餐店内,机器人端着汉堡和薯条7x24小时来去自如;而在南非矿井下,电脑正操作精密仪器,向幽暗处进发。

 

在珠三角,富士康厂区外,那些多愁善感的年轻人,来不及抒发乡愁,就得争抢为数不多的机会。

 

工厂流水线两侧,100万台精密机器人正逐步填满他们站过的位置。

 

这只是革命的开始,随着智能飞速进化,AI已杀入世界每一个角落。

 

全球数百位顶尖科学家,耗费漫长时间,搭建了一个复杂数学模型,通过类似摩尔定律的多重推演,得到一个最终结论。



人工智能或将在2029年,达到普通人智能水平,并引发智力爆炸。这一时刻,距今还有11年。

 

11年这个时间,并不是凭空杜撰,更非杞人忧天,数字背后是复杂的社科曲线和人为变量。

 

而且,这只是科学家保守估计。一个砸准的苹果或者一个任性的天才,都可能将节点大为提前。

 

比11年更可怕的是,到达节点后,人工智能或将实现瞬间飞跃。


人工智能专家普遍认同,人工智能不可能锁死在人类智力水平上。它将超越人类,变成我们无法理解的智慧物种。

 

科学家描述中,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花了几十年时间到达了幼儿智力水平;在到达这个节点一小时后,电脑立刻推导出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在这之后一个半小时,这个强人工智能变成了超人工智能,智能瞬间达到了普通人类的17万倍。

 

这就是改变人类种族的“奇点”。

 

我们,极有可能是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最后一批人类。



一个超人工智能,一旦被创造出来,将是地球有史以来最强物种。所有生物,包括人类,都只能屈居其下。

 

以谷歌技术总监雷·库兹韦尔为代表的一群极客,正欢欣鼓舞地期盼这天到来。

 

他们坚信,一个比我们聪明十几万倍的大脑,将解决所有问题,疾病、战乱、贫困,各种纠缠人类的苦难,都不再是问题。

 

为等待这一天到来,库兹韦尔每天吃下100个药片,希望自己能够活得足够长久。他还预订了冷冻遗体服务,如果提早离世,那么还有机会在人工智能到来后,将大脑解冻。

 

他眼中的未来,恍如伊甸。届时,人类身体内,奔跑着无数纳米机器人,帮我们修补心脏或消灭肿瘤。超智能计算机日夜计算,帮我们逆转衰老。

 

甚至,我们可上传记忆,与AI神魂合一。



然而,另一派人却忧心忡忡。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将人工智能比做核能。原子弹问世容易,但控制核武器时至今日仍困难重重。

 

比尔·盖茨也站在马斯克这一边,“很难想象为什么有人觉得人工智能不足为虑。”

 

在他们眼中,超人工智能是盘踞未来的可怕生物。它们的思维方式和人类南辕北辙,且不眠不休,飞速进化。

 

对超人工智能感到悲观的马斯克,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火星殖民”项目。

 

他计划从2024年开始,逐步把100万人送上火星,并在火星建立起一个完整可持续的文明。

 

这位悲观的天才企业家,其实用心良苦。一方面他寄望于用“火星计划”,转移科学界焦点视线,拖慢人工智能到来的脚步。另一方面,他希望,在火星给人类留一个备份。


11年后,我们考虑的可能不再是逃离忧伤的北上广,而是逃离这个星球。




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最大误解,是认为人工智能和曾经的石头、斧子、打字机、手机一样,不过是人类肢体的延伸。

 

但这一轮人工智能大潮,和以往几次技术革命都不同,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的替代。就连我们认为安全无忧的高级脑力工作,都岌岌可危。

 

美国已经有十家律所聘用了Ross,一个背后由IBM人工智能系统支持的虚拟助理。

 

Ross可以同时查阅数万份历史判决,并勾画重点。它能够听懂普通人所说的英文,并给出逻辑清晰的答案。以前需要500名初级律师完成的工作,它数分钟内就能够解决。

 

此外,交易算法已成为华尔街标配。在投资基金办公室里,以往急促的脚步声和电话铃声,已被服务器轻微的嗡鸣声取代。

 

寥寥数个分析师,偶尔抬头看看程序运行状况,在0.01秒内,人工智能就会根据市场走势和媒体信息作出判断,买卖数亿的股票。

 

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了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将有47%被人工智能取代。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过去用几代人命运承担的大变革,我们要在20年内独自面对。失业大潮即将开始,并没给我们留太多适应的时间。

 

学者分析,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只有三类人,能勉强对抗AI的冲击,即资本家、明星和技术工人。

 

换而言之,面对步步逼近的人工智能,你要么积累财富,成为资本大鳄。要么积累名气,成为独特个体。要么积累知识,成为更高深技术的掌握者。

 

然而,财富堤坝、个性堤坝、技术堤坝,能在人工智能狂潮下坚持多久,无人可知。

 

这真是个荒谬又戏剧的时代,我们在狭小的星球上争吵不堪,黑天鹅振翅而起,地球村分崩离析,当我们以为泡沫剧将一直循环重播时,大结局却平静到来。

 

23年,我们擦亮灯壶,砸掉锁扣,放出的是阿拉丁,还是潘多拉,天知道。


-End-





西方教育骗局,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2018-01-14 找投资,上 岭南会 你不知道的是:西方教育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1 “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我的同学李女士总是发出这样的感慨。 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 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于是,为了孩子将来,孩子上四年级时,她真的移民到英国了。 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甚至包括下面这张课表: 课程科目多种多样,除了英语、数学、科学等“主课”外,还有戏剧、音乐、交际技巧课程,此外还有阅读、故事时间等活动。 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体育、手工、园艺、跳舞,烹饪、魔术等等。当然要收费,10镑(100人民币)左右。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 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 看着她和孩子照片幸福的表情,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但是,李女士后来渐渐不再晒“幸福”了...... 2 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 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 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 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我说,这样不是很好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欠缺的地方嘛。 李女士无奈地说,可是将来孩子要上私立中学的,私立中学考试题的难度和学习强度可不比国内差。这样轻松下去,最终,孩子会难以通过国外名牌大学选拔。 李女士感慨说,我毕竟是干金融财会的,数学计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学不训练思维和计算速度,我现在还能把工作拿下来么?可是英国的公立学校,在培养孩子数学方面太不重视了。这样怎么能成?我得把孩子转到私立小学去,再不能这样耽误孩子了。 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真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这还不算寄宿费。 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唯一庆幸的是,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不错,可是别的成绩却有点惨不忍睹了。 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而且课外活动也不比公立学校少,要对学生进行各项个人能力训练和培养,这也让李女士的孩子感到时间更不够用。 要强的李女士开始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且全是科学、地理和法语的全面补习。开销增加了一大笔。 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 我不厌其烦地介绍李女士的情况,聪明的读者这时候也许已经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英国教育实现了阶级的固化以及分层。 3 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一年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 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伊顿公学 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 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公立学校的孩子的确能有一个开心、幸福的童年,教师只要把学生哄得快快乐乐、轻轻松松毕业,就算是完成任务。 但当学生走向社会的时候,不懂得高等数学,也不懂爱因斯坦,更不懂哲学,他们大多只能从事底层工作,端个盘子,干点体力活。 所以,英国快乐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处于领导阶层的精英保持整个社会阶层稳定的手段。 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公立学校平民子弟如果真要跨越自己的阶层,只能靠天赋了,成为体育或者娱乐明星,这得完全靠偶然的因素。 英国前首相梅杰曾指出,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家庭环境决定了未来,教育机会的缺失让他们几乎无法做出改变。有影响力的机构中很难见到工薪阶层背景人士,社会流动性几乎停滞。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我们中国还是以公立学校为主,即便是重点小学、中学更多的是看分数,也不存在高昂的学费。 4 现在有很多人指出我们当今的高考弊端众多,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分数面前,所有的考生是平等的。 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 在美国电影《蜘蛛侠3英雄归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钢铁侠建议蜘蛛侠将来去上大学。 作为史塔克军火公司的董事长,托尼的推荐当然让小蜘蛛很容易上麻省理工这样的重点大学。但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作为平民英雄的小彼得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孩子可以得到社会上有实力的人士的推荐呢? 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常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而且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 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附: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许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宾休假的这一个月,带狗狗带得我很幸苦。有时候我真心希望苹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欢玩的iPad,那样我就不用总是要陪他玩啦! 给孩子玩iPad或者打游戏或者看电视,很多时候是解放父母的好办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时候,给小朋友玩手机游戏,他们就不插嘴啦;例如在家里加班的时候,给小朋友玩iPad,他们就不打扰你工作啦;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饭,你答应他吃完饭就可以玩iPad,他就会快快吃啦.... 而且,现在的智能工具还可以给小朋友读书,教小朋友学习...真棒,对不对? 可是,你知道吗?乔布斯是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用iPad的。 乔布斯生前有三个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纽约时报的记者Nick Bilto问他: “你的孩子们一定很喜欢iPad吧?” 老乔回答: “他们没有用过。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听起来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用iPad?感觉就像是毒贩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吸毒一样.... 无独有偶。在硅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层和工程师里面,开始流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智能科技产品。 他们甚至把孩子们送到传统的,完全没有智能和科技产品的Waldorf学校,在这个学校的校园里根本就找不到电脑!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机器人公司)的CEO,有5个孩子的父亲Chris Anderson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在高科技领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科技: “我的孩子们抱怨我和我太太对于科技的担忧过于法西斯。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没有这样的规定...那是因为我们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险。我亲眼看到了科技对我的影响,我不希望这些发生在我的孩子们身上。” 非常有意思。几年前我曾经在微博上写过这样的一句话: “移动互联网火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觉得移动帮我们省了很多时间。后来发现上当了,因为最终它浪费了我们更多时间。” 当今大多数人已经对iPhone和很多智能科技产品上瘾很深。 很多儿童学家开始呼吁,如果我们在孩子们很小年龄的时候就让他们接触科技,也许会让他们陷入不完整,没有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人生。 在户外靠亲身接触学到的知识,毕竟是和从谷歌百度里面学到的知识性质非常不同。 两天前一篇文章再次震惊了我。这篇文章说的是商业怎样才能吸引90后和00后。 其中两条:“他们非常地不耐心,需要立刻得到满足。”“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和真人做交流。” 避免和人交流! 是的,如果想成功地得到年轻一代做为客户,第一,就是要立刻满足他们;第二,就是不能让他们说话。 他们非常不喜欢说话。他们害怕和人用语言交流! 这已经是我们的生活状态了。我们已经不再和人交流。 其实不光是90后00后,很多85后也已经失去了与人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我创业后公司雇佣了几个85后90后,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网上找东西很快很给力,但是坚决不愿意拿起电话和人交流。 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是微信或者电邮。与人用语言交流,他们不愿意,也不会。 可是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必须是人和人之间的语言直接沟通是最有效的。失去了这个能力和意愿,会失去多少效率啊! 这个现象让我非常担忧。未来的人类,如果生活在害怕和其他人类用语言交流的世界里,而且生活在迫不及待的状态中,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 真的是戴上眼睛就离开了现实社会,可以在虚拟中满足一切需求吗? 也许乔布斯对于他的孩子们的态度是正确的。 美国儿科学会和加拿大儿科组织表示,0-2岁的婴儿不应该接触科技,3-5岁的幼童每天应该接触不超过1小时,6-18岁的孩子应该限制在2小时以内。 接触超过4-5倍以上建议的时间的孩子和年轻人,经常有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后果。 例如:0-2岁的婴儿,大脑的体积会增大2倍(其实人类一直到21岁大脑都在迅速发展)。大脑的早期发展受制于环境的刺激,或者缺乏刺激。过度接触科技产品(手机,网络,iPad或电视)对大脑会造成刺激,使小宝宝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学习能力低下,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 另外,过多过早接触科技会造成成长迟缓。 现在美国每三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到学龄时智力低下,影响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由于多看电脑就减少了运动,而运动是可以增加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12岁以下用科技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1 多看电视和玩游戏还和肥胖直接有关。被允许在卧室里玩智能产品的孩子比一般孩子多30%是肥胖的。而30%的胖孩子会得糖尿病。 2 玩游戏的孩子中75%会睡眠不足,影响学习成绩。 3 过度使用科技产品有可能增加孩子的抑郁症,焦虑和对科技产品变态的依赖。很多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自闭,人格分裂,精神病甚至有病态行为。 4 暴力的媒体内容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暴力倾向。 5 高速的媒体内容可以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因为大脑将神经推向前脑。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是无法学习的。 6 如果父母也对科技上瘾时,跟孩子们就越来越远。没有的父母的亲密接触,孤独的孩子们就转向电子设备,更加造成了他们的上瘾。 最后,电子产品的辐射对于大脑和免疫系统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影响远远大于大人。 也许,当iPad之父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接触iPad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想一想到底是为什么? 正文自华人周刊,附自宁财女 推荐阅读: 回复精英,看《赵薇花1亿买学区房,终于明白精英和普通人的残酷差别!》 回复郭晶晶,看《郭晶晶儿子的天价幼儿园和窦靖童的北京四中,终于明白小扎和强东的差别》 BP通道:[email protected] 回复LU,看《LU,一个打飞机APP,凭什么狂吸四亿美金》 回复思维,看《罗辑思维的骗局》 回复AV,看《一家AV公司从创业到上市的故事》 回复400万,看《日流水400万,他靠情色日进斗金》 回复车震,看《一款精准车震服务商业计划书》 回复叫鸡,看《滴滴叫鸡,一个青楼O2O项目,凭什么估值10亿》 回复1999,看《刘强东与马云相约1999年,17年前绝密视频曝光!》 回复A轮,看《去年A轮融资的846家O2O创业公司,现在快倒闭完了》 Read more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样式以及图文采集收藏 采集样式采集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