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医疗小丑,我不想见到你

原创 2016年04月06日 TIMEZONE



英国有句熟语:

“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二十世纪70年代末,美国医生Patch Adams在弗吉尼亚的医院里带着大大的红鼻子出现在患儿的床前,滑稽的表演让孩子们久病小脸再绽笑颜,自此医疗小丑逐渐出现在美国各家儿童医院里。

 

1998年,医疗小丑之父Patch Adams的事迹被改编成同名电影《Patch Adams》(中文译名《妙手情真/心灵点滴/亚当医生》),一举入围了包括奥斯卡、金球奖等知名电影奖项在内的多项提名。

 

日月如梭,将近10年过去了,世界各地医疗小丑们有着不同的待遇与命运。

 
(电影《Patch Adams》剧照)




 当你身体被判死刑 

 我竭力抚慰你的心 

 

她40岁,身穿天蓝色白波点连衣裙,头上扎着三股麻花辫,鼻上画着一个红红的圆,热情洋溢地在病房里吹出超级无敌巨型的幻彩肥皂泡,泡泡飞过整间病房,然后爆破,瞬间引起一场小小的雷阵雨,飘飘洒洒。


这里是德国勃兰登堡州贝斯科医院保守疗法中心,专门接收被诊断为绝症与即将走入生命尽头的患者。


“当康复已不再可能,应予以抚慰援助。”一份保守疗法宣传折页上这么印着。


她面前的病床上坐着一名53岁癌症患者,头戴假发,化疗药物无差异地攻击体内增生活跃的细胞,如毛囊细胞与癌细胞,脱发是最常见与最明显的副作用。

 

她真名妮可拉,上班时候有另一个名字,叫海拉波贝拉,是一位职业的“医疗小丑”。




(图片来源于SPIEGEL ONLINE 摄影师:Sebastian Höhn)


下午,“波贝拉”和她的同事“可丁娜”一起巡房。“可丁娜”的衣着一点都不比“波贝拉”逊色,还随身挂着一把手风琴。


她们两人同属波茨坦(德国勃兰登堡州首府)医疗小丑机构,服务地点除了普通医院还包括临终关怀医院、养老院、疗养院以及残障人士安置所和监狱。


小丑们通常会用手风琴、笛子或者弹吉他给患者们送上音乐,带着祝福与爱将他们拥入怀中。“并非每次都要引人发笑”,妮可拉说,“我们更希望带来感动与抚慰。”




(图片来源于SPIEGEL ONLINE,摄影师:Sebastian Höhn)


有时候,波贝拉和可丁娜会小心翼翼地叩响病房的门,轻声问是否可以进去。

 

这间房里的老人暮霭沉沉地坐在床边,除了他另外一些患者也同样,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交流的精力和意愿。吗啡或其他强力止痛剂用麻木困倦取代了锥心刺骨的疼痛。

 

海拉波贝拉坐到他身旁,用一只手搭着他的肩膀,和可丁娜一起轻轻地、轻轻地歌唱。才唱了一阵,老人的眼泪便无声地划过面颊。

 

有些病房并不欢迎医疗小丑。


“那我们就会在门口止步”,波贝拉说。




  从怀疑到信任  

  从兼职到全职  

 

中心的大部分护士都认识这两名小丑,因为这一年来她们常来这里提供服务。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曾怀疑过这种做法”,中心主任卡琳坦诚地说,“但后来发现我们确实获益匪浅。”

 

“2001年母亲住院临终之际”,妮可拉说,“我并不知道有‘医疗小丑’这回事,但它的诞生和发展真真是一个让人喜闻乐见的变化。”

 

近年来,德国“医疗小丑”志愿者队伍里面越来越多的成员从兼职转变为全职工作人员,“我几乎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在小丑工作里了”,妮可拉在采访中说,“这是个职业,不是兴趣爱好。”


加入“医疗小丑”队伍后,她基本无暇顾及原本言语治疗师和表演艺术教育的工作。



(图片来源于SPIEGEL ONLINE,摄影师:Sebastian Höhn)




   没名分的浪漫  

     尚能坚持多久    

 

据估计,德国约有30家小丑医生机构和团体。“社会需求非常大”,医疗与护理小丑协会主席伊丽莎白·梅克皮斯说。

 

但另一方面,机构的运营资金十分紧缺,基本依赖爱心捐赠。因此,资金不仅紧缺,来源也不稳定。

 

在德国,每位小丑每次数小时的服务可以获得大约150欧元的报酬,但“医疗小丑”尚未被官方认定为“职业”;而在欧洲其他国家,例如法国和荷兰,有一部分医疗小丑是由政府发工资的。


两年前,妮可拉参与了近百名小丑在柏林的示威游行活动。小丑们期望,他们的工作能得到如医疗保险基金等途径的拨款。

 


   在其他国家的现状   

新西兰小丑医生协会(Clown Doctors New Zealand)”于2009年成立,学员学习为期一年的心理学、健康科学、表演艺术以及小丑表演实践这四门课程后参加协会组织的考试,成绩合格者将得到小丑医生的执业资格证书。截止2015年1月,新西兰三大城市中已有20多名小丑医生取得资格证,在10多家医院上岗。

 

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从2014年年底开始,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某些医院已成立小丑医生团队,并到欧美接受相关课程培训,等实践经验更丰富后将在各省推广。

 

小丑们造访医院不是演出节目,而是演绎一种医疗理念。


“医疗小丑”不仅找到与小患者沟通的方法(如:消毒棉花球可以扮成胡子,针筒可以变话筒),还提供“治疗疾病”以外的人文关怀,对缓解医患关系也有作用。



作为医疗小丑,我不想见到你。

因为只有在我们不见面的时候,

你才是最健康最幸福的。







时区作者 鬲虫 Helen

爱折腾爱作 对世界着了魔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TIMEZONE所有,转载或引用请联系TIMEZONE编辑(微信:helene_china),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引用。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它违法、恶意使用TIMEZONE内容者,会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欢迎来GAO】

稿:关于海外生活的点点滴滴,欢迎来稿,重酬。

搞:请关注时区活动,一起玩一起搞。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