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期待中的新西兰联姻,走捷径还是表错情?

原创 2016年08月30日 TIMEZONE


我认识David的时候,这哥们儿正处于典型的青春得瑟期。

每次见到他,他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头发习惯纹丝不乱,脸上一贯笑容灿烂,人未走近香已袭人,衣装绝对千挑万选。

David有充分的得瑟理由。

在我还在语言学校苦苦挣扎的时候,David已经凭借磕磕巴巴的英语,和两份分开来看都不合格、加在一块勉强通过的雅思成绩,成功地说服系主任给他签发了专业课录取通知书,这还算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是,紧跟David脚步打算以同样方式混入专业课的我,当场被拒。原因是:名额已满。

之后,大概也就是进入专业课两个来月左右,David居然搭上了班里的一个本地洋妞,Michelle。专业课学得怎么样无从得知,成双成对地进进出出倒是有目共睹了。那个时期,想了解奥克兰举办的活动的话,无论大小,不必费心劳力查来查去,咨询David一站就搞定大部分细节。为了能约到Michelle一块暧昧,David恨不得把明年要举行的活动细节都备份下来。

也许是从小在奥克兰大都市长大的原因,Michelle的性格像女汉子。家在奥克兰的她明明可以走读,可奇怪的是,她也在学校附件租房子住。个中原因,难以理解。难道是富二代,所以任性?或者,预见到会认识David,提前着手准备小日子?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最简单快捷保险的移民新西兰的方式,就是联姻本地居民

不必登记结婚,新西兰承认事实婚姻,只要能证明两个人有超过十二个月的稳定关系,绿卡直接拿下。这比起先读语言,再读专业课,再转工作签证,再找工作,再申请移民的途径,不知道省去了多少麻烦呢。

你说说,几乎已经适用于这方式的David得瑟得瑟,不应该吗?

2012年中秋节前夕的一天,我正在吃午饭,David神秘兮兮地来找我了,身上的香水味熏得我立马儿胃口大减。

“哥,”不知道是因为腻歪的称呼还是因为香水,他一开口,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已经争先恐后了,“你第一次去女朋友家的时候,都带了什么礼物呢?”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顺口问了一句,“你问这个干嘛呀?”

David回头看了一眼,大概是怕被第三人听见,于是在原来已经很近的距离基础上,又向我这边凑了凑,“Michelle说,希望我这个周末到她们家做客。”顿了顿,又加了一句,“她父母家。”

他不强调我还以为没什么。去她们家做客,无非是去租的房子做做饭聊聊天而已。他一强调,我嘴里的一口米饭差点喷出来——认识不到三个月就要拜访丈母娘,简直是火箭般的速度呢。强忍住没喷米饭的后果是呛得连连咳嗽,正好掩饰了我内心的羡慕嫉妒恨。

这小子真够贼啊!不找别人来找我,摆明了是想捞点儿经验之谈。

喝口水压住咳嗽,我忙不迭地追问,“这么快,就要上门提亲了?”David明显没压制住内心的亢奋。

“唉!谁让咱长得帅呢。嘿嘿!”跟着继续请教,“哥,按照我们那儿的规矩,中秋节前夕第一次登门的话,得带着十六只烤鸡呢。你说,Michelle这个时候邀请我去见她父母,我是不是也得带十六只烤鸡呢?”

“当然要带,”要得真经验就得被忽悠,“而且十六只不足以表示诚意,应该带三十二只,做一把三十二郎。”

“哦。”David若有所思,仿佛还真相信了。

周末总是一晃而过,周一又看见他,忽然间想起来他登门拜访“丈母娘”的事儿,这回变成我追着他打听了,“去了吗?结果如何?”

David习惯性地“嘿嘿”了两声,“不是很好,是比较很好。”

“岳父大人长得怎么样?”“没见着。”这家伙得瑟得,已经对这个称呼不以为奇了。

“只见到她母亲。她的母亲看上去身体不大好,不过看到我马上好了很多,做这个好吃的那个好吃的,啧啧啧,美味啊!”

话音未落,David又皱起眉头摇了摇头,仿佛自言自语,又仿佛是对我说,“不过不知道为什么,Michelle仿佛不太高兴,那眼里有一种我从来没见过的忧桑!”

说这话的时候,David完全没意识到,他的眼神里,也浮现了一种“忧桑”。

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我也拿到了offer。这时是2012年11月了,离专业课开学还有几个月,左右无事,我便回国了。后来再碰到他,是来年3月的专业课上,我们学艺在同门了。

这时候我才知道,David因为忙于逗Michelle开心以便开辟移民的捷径,结果上学期三门功课挂了两科。这意味着如果他的捷径走不成的话,最早也是跟我一块到2013年底才能毕业。

不过看他春风得意满不在乎的样子,走不成捷径的可能性估计不大了。时钟走到2013年4月17日

这是一个注定会载入新西兰史册的日子,也是一个注定会载入David个人史册的日子。

这一天之前的David没有什么不一样,继续潇洒地得瑟着。然而一夜之间,这哥们从青春得瑟期进入了老年痴呆期:头发在风中凌乱,胡子在脸上乱窜,衣服穿得随随便便,身上的香水味也变成了淡淡的酒精味。

据说是宿醉未醒。

迂回曲折地了解了事情的大概:就在2013年4月17号这一天,Michelle告诉David,她要转学去惠灵顿,因为她要去找她的——女——朋——友!她要和女朋友在一起!

因为就在2013年4月17号,新西兰国会投票通过了新西兰的同性婚姻法

于是,David那个吹得很大很大的希望的肥皂泡,“噗”,破了。

回过头来看看David的疑问,不言自明:

单身家庭长大的Michelle喜欢同性,可是Michelle的母亲没有这么开通,反对。矛盾的结局就是Michelle搬出来住;

Michelle认识David初期,只是以女汉子的身份认识了一个合得来的朋友而已。谈谈笑笑,赖以忘忧;

后来,之所以邀请David去家里玩,是因为Michelle想安慰母亲。毕竟虽然有矛盾,母女还是母女。

本文图片来源于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


@版权声明:本文由时区公众号TIMEZONE(ID: timezoner)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转载”获得授权,对违法使用本内容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TIMEZONE,留学生原创平台,在这里聚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时区签约作者 莲公子

十余岁长于乡村,二十余岁活于都市

三十余岁学于海外,四十余岁混在新西兰




听莲公子讲纽村的好玩事儿,台回复关键词阅读:

纽村小偷 | 纽村小偷横行,警察蜀黍却爱理不理?

房东 | 这样奇葩的房东,差点把我憋出内伤

佛的人 | 我们不可能了,我已经是佛的人了

坑爹 | 差点为三块人民币的孝心付出三百纽币的罚金



听完故事,你有何想法?

欢迎到下方评论区和作者深入地交流一下下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