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由中国民俗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中国式的商业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说它是中国人为互联网文化的馈赠,当不为过。
由于空气质量等原因,今年,许多城市,甚至以往比较宽松的五六线城市,都厉行了最严厉的禁止鞭炮烟花的措施,但这并不表明,今年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硝烟就比往年少。
来自支付宝、银联卡、360、百度,以及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电商平台的一大波红包,也包括席卷微信群和朋友圈的骗子和黑客红包,正在城市上空,燃起汹汹的烟。
网络红包,作为“互联网加民俗”的一个重要产品,自马年乘着马上有钱的春风降临人间后,在羊年春晚上更是出尽了风头,如今迎来了第三个年头。曾有人预言,这可能会以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成为一种新常态。
猴年来临之前,各大互联网平台,都以此为噱头,展开了强大的商战。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第二年的三国杀,到今年,则是百花争艳。各个平台,根据各自需要争取的用户的特征,推出了各种机关算尽的红包玩法,将互联网红包,从最初的潮男潮女们的小众玩法,向更宽广的领域推进。
继去年一二线城市玩得不亦乐乎之后,今年的红包主力军,将是四五六线城市的非潮男潮女,甚至老人和小孩。这将进一步推进包括互联网支付升级,成为网络商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甚至喷发期。早在2014年,微信就因为发红包而绑定银行卡的数字,就达3亿多个,这是很多互联网支付平台拼尽全力苦心经营多年才达到的业绩。
而今年,各种新的平台和新的玩法,将使这个数字,翻滚数倍。一个小小的电子红包,将中国的互联网的支付方式,以中国的方式,推向一个新高度。
就我目光所及范围内,连许多一向不敢绑银行卡的老人,和没有银行卡的孩子,都因为这一新风俗,在年前绑定或新开了银行卡。大家已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个新民俗,并身体力行地要将它进行到底。
红包不仅拉近了不同年龄人的距离,同时也拉平了城市和乡村的距离。无论是一二线大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通过支付宝口令红包和咻一咻(咻商家、咻卡券、咻电视),用户和商家就能建立链接,这使得此前仅仅将城市作为主要市场的电商和互联网营销平台,数倍级地向乡村这片广袤的区域延伸;使更多的人,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信息经济时代的便利和福利,并投身其中,成为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小的红包,更像是一剂互联网经济的催化剂和发酵剂。
但我们在看到它的正面意义的时候,不可忽视地需要看清,作为一种商业手段,“买的没有卖的精”的特色依旧存在。一些互联网平台和商家在利用红包作为营销工具时,表现出的各种不厚道,让人忍不住牙痒。
比如不少社交APP推出的玩游戏抢红包,用户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了稀奇古怪的任务,却没有得到红包;还有不少商家,让用户辛苦抢来的红包,打开却是十辈子都用不上的代金券;还有一些商家,雷声大雨点小,几乎把红包钱都用来打了广告,让用户戳烂手机抢来的不过只是此空洞的吆喝;还有一些商家,在社交平台发的伪红包,与骗子们为了骗用户的钱而发的木马红包,只差半步之遥了。因此,在饱经欺骗和失望之余,有网友喊出口号:凡不用现金发红包的,都是耍流氓。
当然,针对庞大的用户基数,再大的红包,都会显得微小。但好在人们除了和商家与机构抢之外,家人,同事,朋友,同学等各种层级的交际圈,都越来越认同这种交接与沟通的形式和方法,并各自玩出越来越多的新花样。这为互联网时代的春节,增添了不少的亮色和热闹度。
2016年,红包带动商业模式的升级,并带动互联网特色向更广更深的维度迈进。这种由中国民俗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中国式的商业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留下鲜明的中国印记,说它是中国人为互联网文化的馈赠,当不为过。
(来源:凤凰评论)
一首改编的《沁园春·抢红包》可以描绘春节抢红包盛况——猴年风光,千人捧机,万人抢包。望群内群外人人兴奋,两眼放光,魂牵梦绕……为了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不睡觉,就捧着手机笑。
在大家玩手机的同时,不少老人也被冷落了。这个春节红包,可以说让人欢喜让人忧。
抢红包也能逃避催婚
翟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由于春节还要忙着值班,于是在节前给父母“补课”,最终“教会了妈妈用微信抢红包”,大年初一有亲戚来拜年,就见几个退休老人在家里以“如何用微信抢红包”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么简单地一戳,就能抢到千里之外发送的利是,让他们知道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玩些什么,老人们也觉得很新鲜很有趣。”
“自从微信能抢红包之后,我爹一直全神贯注地致力于在各大亲友同事群抢红包,过年清静了不少。刚刚我跟我妈就要不要嫁人的问题吵那么大声,我爹都没有任何反应。”市民许小姐开玩笑说,这抢红包倒也成了逃避催婚的一大法宝。
建群“集福”到处是“坑”
今年春节前夕,支付宝推出“五福临门”集齐全套分红包玩法,按照游戏规则,支付宝用户新添加10个支付宝好友,就能随机分配获得3张福卡。而只有集齐“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爱国福”和“敬业福”这五张福卡,才有机会平分春晚2.15亿元大红包。这场集福大战也让“敬业福”蹿红网络,不少市民为咻“敬业福”快戳烂手机了。
“开始以为会有两三千元,最后有人在朋友圈晒貌似只有271元,大家都觉得被坑了。”为了“咻”到敬业福,张先生先是直接向手机通讯录里的众好友发出了邀请,“咻”到了几张福后,张先生在2月6日下午还添加了一个取名“福福福福福”的微信群,入群的四十来个人基本都是80、90后,都是专为凑五福而来。
“我当时还差‘爱国福’和‘敬业福’,但多4个‘友善福’,所以就想用‘友善福’跟大家换。结果发现大家都有‘友善福’,没人换!后来,我们在班级微信群里面交换,我的‘友善福’都给出去了,也得到了‘爱国福’。”张先生给记者看了一张五福群的截图,让人哭笑不得,开奖前夕,既有群友500元求“敬业福”,还有群友没有咻到“敬业福”就把支付宝里的好友都删掉,以示“报复”。
爷爷坐一边插不上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春节抢红包让陌生的人熟悉了,却也让熟悉的人变得陌生。家住越秀区的何姨告诉记者:“今年儿子媳妇也带着我们去逛西湖路花市,花市还是很热闹,但是走一段就看到儿子、儿媳低头看手机,时不时讲‘信号差好多红包都没抢到’。”就连年初一有亲戚来拜年,子辈孙辈的聚在一起就开始玩手机加微信,“说方便大家抢红包。”何姨有些沮丧地说,佳节转瞬即逝,不希望抢红包冲淡了年味。
有网友在微博上刷起了“说说你记忆中的过年”的话题榜,评论区大家追忆记忆中的年味,看完让人泪奔。网友@南顾己说“以前举烟花举到手酸,看着天空张开嘴咧着笑,现在抢红包抢到手残。”网友@时光旧人说“没有手机,三五成群。笑声是真,可以看得见闻得着摸得到,这些是再多红包也撑不起来的。”
“昨天一家人围在一起抢红包,爷爷默默地坐在一边都插不上话。半天爷爷问了一句你们那么抢费电吗?”市民李小姐说,当发现抢红包冷落了老人,自己好生惭愧,“过年还是好好陪陪老人吧”。
你对过年抢红包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