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在Kununurra这个小镇呆了快三年了,
我好像变得越来越没有朋友,
越来越孤独,
但,
我却,
越发喜欢孤独。
我太享受这种孤独了。
曾经在感情的泥淖里挣扎的时候,
跟一个自认为的好友倾诉求安慰,
结果聊着聊着突然微信没有了回复,
等了很久,
第二天收到信息说‘昨晚睡着了’。
那一刻,觉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回国了如果见面,我们还是朋友。
只是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了。
我不爱麻烦别人,
也越来越不想被别人麻烦。
本来是朋友的同龄人,
她们结婚生子,走了那个年纪家长认为该走的路,
而我,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已经没有了共同话题。
以前的平行线,
现在变成了相交线,
并且,渐行渐远,渐无书。
知乎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有个高赞回答:“渐老的岁月和渐远的三观。”
如果哪天我对我认为的朋友们说,
‘如果某一天我告诉你,或者你看到我的男朋友是女的,请不要觉得诧异。’
你们会不会把我拉黑?
读完东野圭吾的《单恋》,我对性别又有了新的认识。
男女难道只靠生殖器来区分吗?
我越来越理解同性恋,双性恋是很正常的。
读完加缪的《局外人》开始思考——
不追寻世界游戏规则,游离于主流价值之外,
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例如我不想结婚,也不想因为是女人就得生孩子。
世界能对我怎样?
看Dan Millman的《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
‘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我越来越明白—— 快乐=满足/欲望。
读《小王子》、《小王子三部曲》,印象和影响很深刻。
真的,成年人都喜欢谈论数字,喜欢用数字贴标签。
(公众号喜欢说,‘23岁美女,华为精英,2年三套房,年薪百万;
90后三年环游50个国家.......)’,
我也喜欢。
可是慢慢的想去改变。
以前在国内上班,微信会有分组,有备注,
发个朋友圈还要考虑很多,
现在呢,这些都不需要了,
心血来潮,想发就发,只为记录生活,
不关心点赞和评论了。
把手机上的社交软件拉出主屏幕放进文件夹,
如果没有必要,
我可以一天天都不跟谁聊天。
等我想分享的时候发现也不知道找谁聊。
是不是就这样,
慢慢的,越来越没有朋友。
有人跟我强调人是群居动物,
请不要跟我咬文嚼字,
我不喜欢社交,
但是不代表我生活在鸟不拉屎的孤岛啊,
也偶尔跟在小镇的朋友同事去喝个冷饮,
约着去遛狗去游泳。
把房子收拾干净,
蓝牙音响连上,
画一幅画,
然后挂墙上自己欣赏,
天啦!
我太享受这种感觉了。
孤独吗,并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