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熊孩子”,或许你应该知道的更多

原创 2018年11月21日 澳大利亚政府教育资讯


有孩子的家长们可能深有体会,自己的孩子不知从哪一时刻开始变得暴躁、易怒、大叫、反抗,变得开始“作”起来。其实他们只是在表现自己年龄段该有的行为,但如果孩子的这些破坏性行为加重并且长时间持续,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


愤怒的小孩

在孩子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他们会表现得冲动、挑衅,甚至非常不听话。这种现象若影响到正常生活时,一切会变的反常。来自西悉尼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的高级讲师Katrina Barker,跟大家分享如何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好”的表现。


什么时候孩子的举止变得“不正常”了呢?

在4到17岁的澳大利亚人中,将近七分之一的人自然地表现出了破坏性行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孩子自我发展阶段的推进,这种破坏性行为显得格格不入。

如果破坏性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孩子在学校、家庭、朋友间的正常关系,它反过来也会对孩子本身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个人压力增大。但对于是否应该将学龄前孩子的“正常”行为诊断为一种病症,医学界仍有不同意见。


家长应到何处求助?

当孩子出现严重并且持续的破坏性行为时,可能很多家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上网搜索,在网上“对症下药”。

其实,网上的观点和机构并不能保证专业性,往往会危言耸听,并且症状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了解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失调,注意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另外,具有教师资格的教育者也会对此有所帮助。

如果在看了很多资料后还是很担心,还可以去咨询全科医生。全科医生可以提供初步评估,并给予更专业的治疗和必要支持。


惩罚?不一定是好事

很多家长往往会用惩罚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实际上,研究表明,使用积极策略来处理破坏性行为比使用惩罚或强制手段更有效。惩罚只会暂时阻止这种行为的发展,但它很有可能在未来再次出现。

另外,惩罚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破坏正常人际关系,进而会降低一个人的自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善行为的有效策略

采用积极策略不仅能更直接地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积极的社会行为,加强人际关系。不同的孩子喜好不同,因此,具体的积极策略需因人而异。以下是可供参考的积极策略:

  • 当孩子表现得好的时候,通过温暖和情感来关怀孩子,告诉他们你喜欢什么样的行为,并在赞美时微笑。

  • 在孩子表现出好行为的时候立刻给予表扬和奖励,而不是过一段时间再奖励。

  • 可以想想孩子会把什么看成一种奖赏,可以是玩具、食物、电影……这些奖励会成为他们保持良好表现的动力。

  • 对于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好的行为,可以考虑设立奖励表。抓准时机进行奖励,当注意到孩子行为有所改善的时候,逐渐减少奖励的频率。

  • 给孩子选择的权力,让孩子感受这种决策力,并且帮他们一起评估每个选择的后果。

  • 有的放矢。管理每个破坏性行为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学会忽略偶尔的混乱等一些小事情。

  • 给孩子明确的命令和行为预期。比如“自己动手”等。与孩子谈判将会提高他们承诺的有效性。通过奖惩,你可以提高约定的执行度。

  • 在你离开家之前,提醒他们遵守规则和奖励。

  • 停止手头的工作并抽出时间来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问题经常出现,是因为孩子正在引起你的注意。


如何应对自己的“熊孩子”,相信家长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重要的是马上付诸行动,不要让孩子的不良表现扩大。除此之外,更应该感谢提供这些帮助的学者、医生和教师们,是他们让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澳大利亚重视对学生与孩子的教育,同样,对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也丝毫不懈怠,因此澳大利亚的教育专业也是强项之一。申请教育领域相关专业的要求较严格的同时,专业课程同样高质量。如果你想要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如果你喜欢与孩子、学生们相处,来澳大利亚留学,会是一个好的开始。


素材来源:theconversation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澳大利亚政府教育资讯官方微信!


收藏 已赞